-
在詩歌釋義中,為何要去研究詩人主觀意圖?研究時需要注意什麼?
如前所述,既然存在著意圖偽裝的事實,我們在進行詩歌釋義時,就不能不將真意圖與假意圖弄個水落石出。此外,即使詩人發表意圖宣言,這宣言是真是假?是不是詩人故意混淆視聽而轉移人們的視線?還是有待於深究的。不過,話又說回來,詩人創作的意圖如何,並不是我們進行詩歌釋義的唯一目的。
-
枯燥高數概念能被她寫成動人詩歌
不過,在山東建築大學,有位高數老師把這些概念寫成了詩歌,立馬讓它們煥發出詩意,有了形象感;她還喜歡用歷史講數學,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多年來,她的課深受學生歡迎,甚至「一座難求」。酷愛文史哲 偶發靈感把數學概念寫成詩 「達到極限的時候,它不再是一個變數,曾經敏感活躍的神經,瞬間不能再感知歡樂和痛苦。
-
門外漢說詩:什麼是詩歌?這是每位詩人必須了解的問題
「艾青在《詩論》中說:「凡是能促使人類發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詩。」又說:「詩人寫詩的意義,在於把人民的願望與意欲及要求化為語言。」郭沫若在《詩歌國防》中說:」詩歌本來是藝術的精華,它有音樂的混合,造美術的刻畫,任何藝術成分——都可以包括它。
-
兩個「詩人」的愛情是什麼樣的?這部萊昂納多主演的電影告訴你!
,魏爾倫吃驚於這個年輕詩人的才華,回信叫蘭波立即前往巴黎找他。突然,幻覺中白紙流出了血。魏爾倫最終沒有走,瘋狂的他買了一把左輪手槍對準了自己的朋友蘭波。他並不想殺死蘭波,但是無意之中開槍打穿了蘭波的手指。他們被帶到法庭審判,法官檢查出魏爾倫有肛交的行為,罰款二百法郎並且判處兩年監禁。同時,妻子向魏爾倫提出了離婚。孤獨一人的蘭波回到了家。他把自己寫的詩給母親看,母親看不懂。
-
「詩歌小鎮」的農民詩人
在村委的支持下,談湛梧還創辦了詩歌刊物《金林有詩》,記錄了很多農民詩人的詩歌。剛過去的暑假,來自珠三角和香港地區的小學生遊學到了金林村,專門聽談湛梧講詩歌。往日有些蕭瑟的鄉村,因此有了生氣。「起詩社、辦詩刊,我就是想讓這個『詩歌小鎮』名副其實。」談湛梧說。
-
好詩人常終生不得志 專家:一帆風順是詩歌大敵
也許是我個人的偏見,好詩人常常是悲劇性的,終生不得志者十有八九,早亡和自殺往往和好詩人聯繫在一起:李商隱46歲,柳宗元46歲,楊炯43歲,陳子昂41歲,王勃和李賀只活了27歲,現代詩人徐志摩35歲,更近的例子是「北大四才子」中的三位詩人,海子、戈麥、駱一禾,死時分別是25歲、24歲、28歲,其中兩個是自殺;而偉大的詩人屈原63歲左右投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詩人之死」。
-
唐宋大詩人詩歌中的物候學
唐宋大詩人詩歌中的物候學物候是指一年中的月、露、風、雲、花鳥的過程。唐宋大詩人在物候學的演唱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賦得古原草送別》,共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四首古詩指出了物候學中的兩個重要規律:芳草的第一次和榮枯,具有一個年周期;第二個規律是周期隨氣候變化,春風一到,芳草就要甦醒。春天到來的指標是什麼?答案可以在許多唐宋詩歌中找到。李白詩:東風與瀛洲草一樣,紫癜紅樓覺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寧,有詩云:」春風和綠色江南海岸「,他們在詩中通用」綠色」象徵著春天的到來,如今在物候學方面,花木仍然是春天的重要指標之一。
-
中國詩歌萬裡行走進斯裡蘭卡和印度,詩人友誼長存
接著,印度詩人Amal Kar先生、Rames Purakayastha先生、Alok Banerjee先生、Shankar Saha)先生、印度詩人兼翻譯家(Bappaditya Roy Biswas)先生,也分別朗誦了自己的詩歌。在交流中,阿西斯桑亞爾(Ashis Sanyal)主席向中國詩人介紹了印度詩歌和孟加拉邦國際詩歌節的舉辦情況。
-
廖偉棠以詩歌寫自傳---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在香港詩人廖偉棠看來,詩歌就是挖掘自己的回憶、情感和欲望,以及一些生命中流過的人的關係。他將這種詩歌寫作稱為「情感自傳」,是對杜甫具有「自傳」性質的詩歌實驗的踐行。廖偉棠將自己20多年的體悟寫成詩歌,彙編成詩集《春盞》。日前,廖偉棠攜新詩集《春盞》在西西弗書店·深圳萬象城店舉行新書分享會,與讀者暢談自己在詩歌中的情感體驗。 廖偉棠1975年出生於廣東新興,後移居香港。
-
天涯獨家:《中國90後詩歌大展之楊東澤:在杭州詩人是西湖沒有脖子...
從某種程度看,詩人就是最典型的矛盾組合體,他們與世人的差別,就是那份潛在的矛盾衝突異常激烈,經久不衰,最後幻化成藝術。而世俗的人,為了苟且於生活,不斷調和內在的矛盾,在平靜中慢慢沉淪於生活。 本期天涯推送九零後詩人楊東澤,他有獨特的哲學氣質。
-
大家|瘂弦:一日詩人,一世詩人,人生是一首不瘂的弦歌
20世紀30年代初出生於河南南陽的詩人瘂弦,以一本《瘂弦詩集》獨步文壇,享譽半個世紀。詩歌之外,瘂弦在舞臺上塑造的孫中山形象也廣為人知,成為一代經典。瘂弦的人生幾經輾轉,從河南到臺灣,晚年又移居加拿大,鄉愁是他作品永恆的主題。近兩年,瘂弦以口述回憶錄的方式回望一生,出版《瘂弦回憶錄》一書。生如朝露,對他來說,詩是世間唯一可對抗時間的東西。
-
詩人的烏託邦:一個中文詩歌垂直社區的悖論式生存
王敖在活動上結合中國古典傳統,講授了即興詩歌寫作課程。徐振宇坐在前排看完整個活動,最後才發現自己「沒有幫上什麼忙,只是從頭到尾跟他們聊聊天而已」。作為主辦方之一的飛地傳媒成立於2012年,是中國詩界中知名的獨立文化品牌,其紙本詩歌雜誌《飛地》在中國詩歌圈中頗有聲望。徐振宇被《飛地》打動,通過創始人張爾的面試之後,他便辭職來到深圳,在飛地傳媒做內容編輯的工作。
-
影片《路邊野餐》,講述了平凡人的人生有詩人氣質的非商業電影
《路邊野餐》的原生拍攝的長鏡頭可謂創了長度紀錄,這些用數位相機拍攝的鏡頭看似粗陋,卻是全篇的核心表達所在,那就是那個人生夢想的全部,因為是夢境,模糊點有什麼關係呢!那個長大的衛衛,美女洋洋,長相酷似陳昇妻子的洗頭女,那首叫《小茉莉》的老歌,那來來去去的曲折,時間倒流又流回,正是這部電影的靈魂和獨特魅力所在。
-
被人誹謗而流放的詩人,在新年所作的詩歌,句句含悲傳唱千古
說起劉長卿這位詩人,相比很多人會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的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中學語文課必備的詩歌,是我們的老熟人,陌生的是這位自稱「五言長城」的詩人生卒年月都很模糊,說法眾多,相差不小,這也為他的生平經歷蒙上了重重迷霧。不過,這位詩人一定是個猛男。
-
詩歌是靈魂,詩歌是生命,詩歌告訴我們的4個真理!
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電影《死亡詩社》01傾聽靈魂深處的聲音很早就讀米沃什的詩歌了,為何如此喜歡和更早的接觸他的呢?因為米沃什的詩歌說的是人的靈魂,揭示或表達的是人心脆弱或深遠的內核,讀他的詩,我們能明白命運,能堅信人性的偉大,能看到靈魂深處最真摯的事物,以及那讓我們處於苦難和不幸背後隸屬人的本質的東西。當我們走過自己的一生,突然發現,太多的情感,太多的滄桑閱歷,都可以被蘊含在米沃什的詩中,因為米沃什的詩讓我們聽到靈魂深處的聲音。
-
他在「詩歌翻譯」的荒漠挖出富礦
深圳晚報記者 陳黎 第五屆紅巖文學獎日前揭曉,深圳詩人遠洋因翻譯美國詩人特蕾茜·K·史密斯《史密斯詩集》而獲「外國詩歌獎」。 有人說,詩歌不可翻譯,因為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然而沒有翻譯,人們就難以跨越語言的障礙去感受詩性的相通。所以,在詩歌翻譯這條布滿荊棘的小路上,始終艱難跋涉著一些相信奇蹟的人,遠洋就是其中之一。
-
藍花詩人胡桑:布羅茨基的詩歌地圖|葉芝|詩選|茨維塔耶娃|劉文飛...
生於1940年的列寧格勒,布羅茨基的前半生在母國蘇聯度過,他的大部分詩歌成就也是用俄語完成的;1972年,永別故土、定居美國的布羅茨基從零開始學習英語,進而一舉成為英語世界最為卓 越的散文大師之一。誠如他在一次採訪中所給出的自我認知:「我是一名猶太人;一名俄語詩人;一名英語散文家。」 1986年,布羅茨基榮獲美國國家書評獎,1987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91年獲選「美國桂冠詩人」。
-
詩歌賞析:詩佛王維的灑脫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後人稱王維為「詩佛」,不僅是指他詩歌中的禪味深厚和他的信仰傾向,更是後人對他在詩壇上的突出貢獻與重大的成就。王維的詩,以五言為長,詩歌內容多以田園山水為主,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可見王維詩歌的成就之高。
-
智利詩人聶魯達詩歌《你的微笑》賞析
智利詩人聶魯達詩歌《你的微笑》賞析 2020-06-10 1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近百位中外詩人齊聚成都國際詩歌周 暢談詩意成都
原標題:2017成都首屆國際詩歌周今晚開幕 詩人談詩意成都 城市,讓我們詩意地棲居;詩歌,讓城市有了斑斕的色彩。而成都,正是詩歌與光明湧現的城池! 昨日(9月12日),參加2017成都首屆國際詩歌周的近百位中外詩人陸續抵達「詩歌之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