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詩歌翻譯」的荒漠挖出富礦

2021-01-09 深圳晚報

深圳晚報記者 陳黎

第五屆紅巖文學獎日前揭曉,深圳詩人遠洋因翻譯美國詩人特蕾茜·K·史密斯《史密斯詩集》而獲「外國詩歌獎」。

有人說,詩歌不可翻譯,因為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然而沒有翻譯,人們就難以跨越語言的障礙去感受詩性的相通。所以,在詩歌翻譯這條布滿荊棘的小路上,始終艱難跋涉著一些相信奇蹟的人,遠洋就是其中之一。

遠洋是孤獨的,這不僅是因為活躍在深圳文學界的詩人成群,「詩歌翻譯」卻幾乎是個荒涼的無人區;也不僅是因為在中國,文學翻譯地位尷尬,譯者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回報卻少得可憐;更因為每開始翻譯一個詩人,遠洋就會沉浸到另一個世界裡,字斟句酌、細細打磨。

正因為如此,這份頒給獨行者的鮮花和掌聲更顯得彌足珍貴。

跨越國界和種族的詩性相通

作為國內大型文學刊物中有影響力的獎項,紅巖文學獎由《紅巖》雜誌創立於2008年,每兩年一評,以獎勵原創小說為主,兼及其他文學門類。

《紅巖》雜誌副主編歐陽斌告訴記者,本屆文學獎收到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力作,7位評委用了1個多月時間閱讀作品、討論和投票表決,才最終評出獲獎作品。歐陽斌說,與其他的競爭者相比,遠洋最大的優勢源於他自己也是詩人。「詩人與詩人之間的詩性相通,使得他能夠更準確地把握和傳遞原詩的神韻。」此外,歐陽斌認為,遠洋與詩人在氣質上的相近,也使得他更能譯出原詩的神秘特質。

據了解,美國詩人特蕾茜·K·史密斯的《火星生活》將人類生活放在宇宙背景之下,試圖引導人們去理解人類與宇宙的奧秘,把浩瀚宇宙和漫漫人生、紛繁現實放在一起,積極幹預生活與政治,批判社會的不公與人性的黑暗,傾訴生命的哀傷與創痛,體悟並揭示人生的意義。

遠洋說:「在我看來,她擁有一種外星人的視角,她站在一個更加超拔的高度來看待人類生活,更加智性和客觀。而我自己從小喜歡科幻,多少也算個「天空迷」,所以2012年4月美國普利茲詩歌獎評獎結果公布的當晚,我就立即找到她的作品動手翻譯。」

遠洋驚訝地發現,這位70後美國女詩人的生死觀竟然與佛教的「輪迴」說和莊子的「物化」說有相通之處。「在《宇宙:電影原聲帶》裡,她意識到——或許只是希望——『一切要消失的消失了/仿佛回到某處。』在哈勃望遠鏡的「光學系統轉帆」的第一天,她寫道,『我們看到所有的邊緣——/所以殘酷,而活著似乎包含我們回去。』這種說法和莊子達觀超然的「物化」說是何其相似!「

這種東、西方哲學在生命和萬物本原上出乎意料的相近和相通,在翻譯過程中給了遠洋無盡的靈感,歐陽斌認為,這也是遠洋譯作此次獲獎的原因之一。

「在翻譯中獲得生之最高快樂」

從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的遠洋,30多年間創作了大量詩歌,出版《青春樹》《村姑》《大別山情》《空心村》等多部詩集,詩作先後入選《河南新文學大系》《廣東省作家協會五十年(1953~2003)文選》(詩歌卷)、《跨越:紀念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詩選(1978~2008)》、《十年詩選》(2000~2010)等選集,並獲河南省「駿馬獎」「牡丹杯」獎,湖北省「神州杯」獎,深圳青年文學獎、河南詩人年度大獎。

但遠洋用來寫詩的時間卻遠遠比不上他花在詩歌翻譯上。迄今為止,遠洋已翻譯諾貝爾獎、普立茲獎、艾略特獎等20餘部詩歌集,涉及30多位詩人,計1000多首詩,已在《詩刊》、《世界文學》、《譯林》等文學刊物刊登600多首。譯詩集《亞當的蘋果園》出版後好評如潮,榮登三十多家媒體推薦榜單,入選全國圖書出版系統權威網站百道網評出的「2014年中國好書榜」。

遠洋告訴記者,對他來說,翻譯和創作之間的影響是交互的。「一方面,三十多年寫詩的經驗對譯詩確實有益,使我能夠在形式及技巧的處理上駕輕就熟;另一方面,本來寫作就是業餘,這樣一來時間和精力就更少了,這幾年我放下了自己的詩歌寫作,全身心地投入詩歌翻譯。」

對遠洋來說,譯詩所耗費的心血是創作無法相比的。「寫詩往往有感而發,一揮而就;譯詩得字斟句酌,反覆推敲修訂,廢寢忘食,日琢月磨,還得查閱大量的原文背景資料,形式和內容都力圖做到忠實於原作,傳達出原作的韻味,展現出作者的獨特風格。說『嘔心瀝血』也不為過。」

不過遠洋卻苦中作樂。他說:「詩歌翻譯使我開闊了眼界。每開始翻譯一個詩人,我的面前就好像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在偉大的詩歌裡,與巨人談心,與萬物對話,與宇宙合一。從而獲得最高的生之快樂——靈魂的遼闊、愉悅和寧靜。」

名家點評 詩歌是文學的皇冠,具有某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性。所以有人認為,詩歌是沒法翻譯的,但是遠洋的出色翻譯,卻成為詩歌的一種重生、一種轉世。

——《中國作家》雜誌主編 王山

遠洋以其精彩的譯本讓我們進入哈斯的詩歌世界,也為我們出版社帶來了極大榮耀。

——江蘇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 於奎潮

與其他零散進行詩歌翻譯的譯者不同,遠洋總是系統地從事詩歌翻譯工作,花費很長時間翻譯某一位詩人的某一部詩集,不斷打磨,這是一位值得我們尊重的嚴謹的譯者。

——《世界文學》主編 高興

譯者這個群體非常可貴、偉大,他們身上往往具有一種嚴謹、謙遜的學者氣質。好的詩歌翻譯,要呈現出無愧於原作的好詩,這就要求翻譯者本人不僅對原作要理解深刻,而且要具有高超的中文素養。遠洋以幾年時間翻譯一位詩人的作品,這是一種珍貴的、令人欣賞的、安靜的姿態。

——花城出版社編審 朱燕玲

相關焦點

  • 柳向陽:「斜槓青年」的詩歌翻譯之旅
    在豆瓣等論壇上,大段大段的中英對照的詩歌翻譯,都是柳向陽做的。格麗克的兩本中文詩歌集,柳向陽是主要翻譯者。他成了很多人眼中最了解這位神秘女詩人的那個人。一天接受了好幾場採訪,柳向陽對自己的「爆紅」有點意外,他笑著感嘆:「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他用王維的詩句來形容自己15年翻譯格麗克的詩的境遇。
  • 《星際穿越》持續熱映 片中詩歌引翻譯熱潮
    他說:「看電影時,聽到狄蘭·託馬斯的詩歌心裡很震撼,我很早就讀過這首詩,知道它是說什麼,跟電影場景聯繫在一起時很震撼。」  陸源覺得,諾蘭對託馬斯的這首詩理解很透徹,「他不是為了用而用,而是把很多意象化的東西表現在電影裡。
  • 裘小龍談詩歌、翻譯與偵探小說
    裘小龍(澎湃新聞 蔣立冬 繪)正如裘小龍先生自己所說的那樣,他是一個書生氣很重、「有點迂」的地道上海人,去國多年,鄉音未改,說話總帶有一些上海口音。他筆下的陳超探長,早已是聞名西方的大偵探——裘小龍用英文寫作的系列偵探小說,已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暢銷數百萬冊。而他本人一直念茲在茲的,則是詩歌的寫作、翻譯與研究。
  • 如何把漢語詩歌翻譯為英文詩?
        漢語的詩歌文字簡明,含義豐富,可謂言簡意賅,如何把它翻譯為英文詩呢?首先要了解英文詩的特點,然後注意押韻和詞語修飾。以白居易的後宮詞作為例子,講講如何英譯。
  • 從田野調查到詩歌人類學
    1月10日上午,周瑟瑟新書《中國詩歌田野調查》發布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北京春季圖書訂貨會現場舉行,活動由黃河出版傳媒集團陽光出版社主辦。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作家、詩人邱華棟出席發布會,他說:「《中國詩歌田野調查》是近年出版的一部有特色的詩學評論集。
  • 紀念|W.S.默溫譯者:面對自然,他更容易與東亞詩歌共鳴
    「兩面神」一面面向過去,一面面向未來,默溫延續的傳統不再是單一的傳統,這關係到他想如何塑造未來。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他就寫下「他們沒有過去/點燃了唯一的未來」這樣的詩句,含義十分明顯。默溫一般被認為戰後美國詩歌革新的領軍人物之一,他也獲得過許多詩歌獎項和榮譽,但他可能跟許多同時期美國詩人不太一樣,他非常熱愛翻譯其他語言的詩歌,這在美國詩人中也很少見。
  • 以白朗寧的《深夜幽會》為例,試論詩歌的翻譯技巧
    把詩歌從一種語言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譯者的任務是既要保持原文的韻味,又要準確全面的傳達原文的深層含義。這就要求深入徹底地理解句子含義,特別是要準確把握那些表意模糊的句子。《深夜幽會》是一首戲劇性很強的作品,因此要想準確翻譯此詩,必須正確恰當的處理詩歌原文的藝術特點。
  • 白開元:英譯泰戈爾詩歌的藝術特色
    在翻譯和撰寫簡析的漫長過程中,我逐漸領悟到泰戈爾詩歌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思考。  泰戈爾出身於書香門第,排行第14,幾位兄長是蜚聲孟加拉文苑的詩人和戲劇家。泰戈爾受兄長的影響和家庭藝術氛圍的薰陶,從小酷愛文學,廣泛涉獵國內外名著,汲取了豐富的藝術營養。他從8歲開始寫詩,經過40餘年的磨練,到50多歲開始翻譯詩歌,已能駕輕就熟地運用各種詩歌藝術手法。
  • 拜倫:她走在美的光影裡 優美的英文詩歌,優美的中文翻譯
    反對專制壓迫、支持人民革命的進步思想,使他接近英國的工人運動,並成為19世紀初歐洲革命運動中爭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戰士。拜倫從學生時代開始寫詩,1812年發表的《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第1、2章)是他的成名作。1816年,拜倫移居義大利,並寫成了第3、4兩章(1816、1818年)。拜倫的詩歌在歐洲和中國都有很大的影響。
  • 他不熟悉漢語,反而翻譯漢語詩還拿了獎
    一個不懂中文的人如何翻譯漢語詩歌?他應該怎樣處理詩歌翻譯中的文化背景、語言特點差異?實際上,荷蘭詩人、藝術史學者西思翎(Jan Laurens Siesling)五年來一直在做這樣的工作。今天,儘管他仍然不懂中文,但他已經在翻譯軟體以及夫人田海燕的協助下翻譯了多首漢語現代詩,並將其發表在「詩生活」網站上。2018年,兩人獲得了首屆徐玉諾詩歌獎·翻譯獎。在他看來,詩歌是比語言更為古老的東西,他設想一個尚在母體中的嬰兒,他不會說話,但是能聽見母親心跳的節奏。「這是最古老的詩歌。」詩人就是在成年之後,仍然記住這一節拍的人。
  • 他翻譯的中國詩世界一流,中國人卻看不懂
    一方面,他是現代主義的旗手,被視為意象主義文學運動的主將。另一方面,他信奉儒學、翻譯中國古典詩詞和儒家經典,為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龐德,了解他聰慧多情的傳奇故事。龐德從詩歌創作轉向中國詩的翻譯,和費諾羅薩有很大關係。費諾羅薩是美國19世紀末著名東方學家,對中國詩歌和日本詩歌有獨到研究,曾擔任日本帝國政府藝術研究員。有著作《中日藝術源流》。
  • 埃及眾神大亂鬥,荷魯斯被叔叔荒漠之神挖眼,沒有撤退可言!
    埃及有兩個王,一個是塔豐饒之神,受萬民愛戴,統治著尼羅河畔富饒的地方,一個是他弟荒漠之神,統治著寸草不生的沙漠,誰也不愛一直活在沙漠裡呀。 所以荒漠之神一直儲備力量,準備推翻哥哥,他選擇節點正是豐饒之神準備把王位傳給兒子天空之神荷魯斯的這天
  • 李煒《永恆之間》:一部「逆時間」的西方詩歌簡史
    日前,其最新作品《永恆之間:一部與時間作對的西方詩歌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翻譯出版。9月18日晚,李煒攜新書與評論家張定浩、來穎燕做客思南書局·詩歌店,與讀者一同步入西方詩歌的秘密花園。9月18日晚,李煒攜新書與評論家張定浩、來穎燕做客思南書局·詩歌店。
  • 詩歌與物理有相似之處
    文理兼通的他在22歲時因翻譯《魯拜集》而一舉成名。他在科學與文學之間悠遊自在,不僅古典詩造詣深,新詩也寫得動人。黃克孫教授目前為南洋理工大學客座教授。他的新書《夢雨錄》將於來臨星期天發布,並與王潤華對談詩歌。  黃克孫為國際知名物理學家,在學術界享有盛名。
  • 詩歌翻譯:七夕古詩詞譯成英文,竟是這麼美!
    詩歌翻譯:七夕古詩詞譯成英文,竟是這麼美!晴朗的夏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相傳啊,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就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農曆七月初七,也就是今年的8月7日,一年一度的七夕就要到了。
  • DeepNLP 科普貼:既是地下的富礦,也是「魔鬼」的居所
    因為它可以直接作用於機器翻譯、語音輸入等領域。相比於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那些「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算法和神經網絡,翻譯和語言輸入法可是貨真價實的商業應用。所以作為這些應用領域的主角,NLP一直在人工智慧產業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有很多人認為,NLP在整個AI體系中是相對孤立的,應用範圍也相對狹窄。
  • 【偏見】翻譯的問題就是存在的問題
    2003年「非典」期間,他翻譯了《米沃什詞典》,由於不懂波蘭語,他實際上是從英文進行的轉譯。出版社之所以請他,不是因為他是專業的翻譯,而是考慮到他是位詩人。翻譯米沃什的經歷讓西川意識到語言和文化障礙可能構成詩人在世界範圍內認識詩歌的臨界,自身的語言限度會阻礙其詩歌視界的廣度,他認為這是目前詩歌翻譯界所面臨的問題。
  • 翻譯:阿祖萊2020年世界詩歌日致辭
    繼小說家弗朗茨·卡夫卡提出「好書應如利斧,破開我們內心冰凍的海洋」之後,史丹福大學教授約翰·費爾斯坦納在他《詩歌能否拯救地球?》一書中發問:「Why call on the pleasures of poetry, when the time has come for an all-out response?
  • 中國詩歌萬裡行走進斯裡蘭卡和印度,詩人友誼長存
    阿西斯桑亞爾向中國詩人訪問團獻花阿西斯桑亞爾(Ashis Sanyal)主席首先用孟加拉語朗誦了他翻譯的祁人詩歌接著,印度詩人Amal Kar先生、Rames Purakayastha先生、Alok Banerjee先生、Shankar Saha)先生、印度詩人兼翻譯家(Bappaditya Roy Biswas)先生,也分別朗誦了自己的詩歌。在交流中,阿西斯桑亞爾(Ashis Sanyal)主席向中國詩人介紹了印度詩歌和孟加拉邦國際詩歌節的舉辦情況。
  • 重慶大學教授李永毅用一生做「翻譯」 7年翻譯70萬字拉丁文斬獲...
    每天翻譯12小時獲獎後更加忙碌自斬獲魯獎獲獎後,李永毅的正常作息安排就完全被打亂了。在沒有各種活動和雜務之前,他一直堅持每天翻譯12小時。李永毅說,自己目前手上正在翻譯的作品是《奧維德詩全集》的第二本。這套堪稱巨著的作品總體量約有《賀拉斯詩全集》的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