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教授李永毅用一生做「翻譯」 7年翻譯70萬字拉丁文斬獲...

2021-01-09 齊魯網

齊魯網訊5月13日上午,「2019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重慶高校行」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首站走進重慶大學。

中國日報網記者提問

來自全國的主流網絡媒體記者不僅走進重大校園參觀校史館、深空探測中心、虎溪雲湖、電鏡中心等,還就重慶大學辦學特色、校園文化、新工科建設、文科突破等話題進行深入採訪。採訪中,採訪團成員們對重慶大學教授李永毅用一生做「翻譯」,7年翻譯70萬字拉丁文斬獲魯迅文學翻譯獎的事跡深感敬佩。

七年翻譯70萬字拉丁文,將拉丁文翻譯成漢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這在國內尚屬首次。為此,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李永毅也因此憑《賀拉斯詩全集:拉中對照詳註本》斬獲了去年的魯迅文學翻譯獎。如今,斬獲魯迅文學翻譯獎後,李永毅更忙了。

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李永毅獲魯迅文學翻譯獎

國內尚屬首次

把70萬字拉丁文翻譯成中文

據了解,賀拉斯是古羅馬黃金時代與維吉爾、奧維德齊名的三大詩人之一,古羅馬最重要的文藝理論家,對歐美文學傳統影響至深,是直到今天都仍然被技藝派詩人推崇備至的大師。

李永毅表示,在古羅馬所有詩人中,賀拉斯的翻譯對譯者的挑戰最大,這既因為其作品有繁複的格律、森嚴的句法,也因為他通過高超的技巧對作品實施了隱蔽的操控,導致後世闡釋者面臨諸多困惑。

李永毅和兒子李安哲在一起

當然,賀拉斯全集的譯本在西方已經很多,即使在中國的東鄰日本,賀拉斯全集日文版也已經出現近二十年了。

對此,李永毅表示,對於這樣一位詩歌巨匠和對西方文藝學產生過深刻影響的人物,作為泱泱大國的中國無論如何都應該給予完整的呈現。

為此,李永毅閱讀了數百篇國外學術界的論文和大量專著,並參考了十餘部國外注本和多個英譯本。

據了解,古典著作翻譯的最大問題無疑是理解,這一點對於將中國古典著作譯成外語同樣適用。李永毅表示,對照《賀拉斯詩集》中的20種格律節奏,定義20種對應的中文格律,最終譯作近八千行,以拉漢對照的形式呈獻給讀者。

對此,魯獎評獎委員會給李永毅的授獎詞是:「李永毅沉潛多年,譯出古拉丁文《賀拉斯詩全集》,書中70萬字的逐行評註頗見功力,體現了深湛的中文修養和古典學水平。」這其中最讓李永毅感到高興的是「深湛的中文修養和古典學水平」這句評價。「尤其是對我中文水平的肯定,是讓我非常高興,非常受鼓舞的。」

值得一提的是,李永毅主要研究古羅馬詩歌、英美詩歌、解構主義文論和文學翻譯。已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項,哈佛大學洛布古典叢書基金會項目1項。

目前,已出版《卡圖盧斯歌集》、《賀拉斯詩全集》、《發現卞之琳》《海狼》《野性的呼喚》《青鳥》等英、法、拉丁語譯著20部,《卡圖盧斯研究》《賀拉斯詩藝研究》等專著3部。

每天翻譯12小時

獲獎後更加忙碌

自斬獲魯獎獲獎後,李永毅的正常作息安排就完全被打亂了。在沒有各種活動和雜務之前,他一直堅持每天翻譯12小時。李永毅說,自己目前手上正在翻譯的作品是《奧維德詩全集》的第二本。

這套堪稱巨著的作品總體量約有《賀拉斯詩全集》的五倍。按他的既定計劃,2017年已經翻譯完的第一本將進行出版,他目前正在翻譯的第二本2019年推出,2019年年中之前他希望能翻譯完第三本。「我爭取在2022年前把《奧維德詩全集》出完,參評下一屆魯迅文學獎。」而最終這套《奧維德詩全集》將分為6冊,總計2400頁左右。

此外,目前他還主持著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古羅馬長詩《物性論》與西方思想史研究」,致力於古羅馬長詩翻譯,體量也多達7000多行。更為可喜的是,2018年李永毅教授作為首席專家投標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拉丁語詩歌通史(多卷本)」獲得立項, 該項目系我校外國文學首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也是學校基礎文科領域繼2016年以後獲得的又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同時其所在的外國語學院實現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零」突破,這對於重慶大學這樣一所以理工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來說實屬不易,也是近年來學校人文社科科研內涵發展、質量提升取得明顯成效的一個方面的重要標誌。在 2019年4月13日項目開題論證會上,專家組高度評價:李永毅教授提出了兩百萬字的拉丁語詩歌通史最終研究成果目標,說明了該課題對於釐清歐洲文學源流、理解民族文學產生機制和文學傳統嬗變、整體把握西方文學尤其是詩歌的特徵將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2019年4月13日,李永毅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開題論證會

談及如何成為一名出色的翻譯家,李永毅表示,這是一個做宏大翻譯的理想時代,一個讓個體譯者發揮出兵團作戰能力的時代。出色的翻譯家在今天需要超越個體的局限,學會將天下活水導入自己私渠的能力,當然,傳統所強調的素質(過硬的雙語或多語水平、良好的知識結構和對世界的深刻理解)也必不可少。

古羅馬文學的魅力在哪裡?「一是古羅馬文化本身的魅力,與我們現在所了解的西方世界大不同;二是古羅馬文學對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文學影響很深,比如我們要讀懂莎士比亞,如果了解古羅馬文學,就會很有幫助。」

然而,要對古羅馬文學做到精通卻十分困難,在研究翻譯過程中,他就遇到了許多難點。「一是語言,拉丁文相當於西方語言的文言文,古譯今本來就難;另外則是國內對古羅馬文學的研究,在詩歌方面的基礎比較薄弱。」

此外,李永毅表示,他對自己的工作規劃是,拉丁語詩歌翻譯計劃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完成古羅馬黃金時代大詩人作品的整體譯介,第二階段將推進到整個古羅馬的詩歌,第三階段則將整個拉丁語詩歌傳統(從古羅馬到近現代)納入翻譯的範圍。這個浩大的工程至少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有初步的規模。

相關焦點

  • 翻譯中國經典的「洋教授」
    眼前這位高高大大的外國教授向臺下深鞠一躬,熟練地說出了這句「中國味」十足的開場白。顯然,他熟稔中國的問候禮節。   這位被中國學者評價為「春風和悅,有謙謙君子之風」的洋教授,正是曾翻譯過《論語》《孫子兵法》等中國傳統經典,曾榮獲世界儒學大會「孔子文化獎」的美籍漢學家安樂哲(Roger T. Ames)。
  • 老翻譯感懷翻譯往事:「最最最強烈抗議」怎麼翻?
    徜徉於德語的小徑  浙江大學人文學部主任範捷平教授,雖然擔負了浙大人文學部主任的領導職務,但他衷心熱愛的是自己的德語專業和翻譯事業。他曾是文化部《北京周報》編輯,1987年赴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留學,1993年獲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柏林自由大學文學理論、漢學碩士學位。
  • 從翻譯角度看中美高校校訓
    大學校訓是大學精神的凝練,是歷史文化的積澱,在大學形象識別中,屬於理念識別,校訓的翻譯則是文化間的理念傳輸。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美高校校訓的文字構成和翻譯示例。先看美國著名大學的校訓①用名詞或短語的組合做校訓
  • 安樂哲:翻譯中國經典的「洋教授」
    眼前這位高高大大的外國教授向臺下深鞠一躬,熟練地說出了這句「中國味」十足的開場白。顯然,他熟稔中國的問候禮節。 這位被中國學者評價為「春風和悅,有謙謙君子之風」的洋教授,正是曾翻譯過《論語》《孫子兵法》等中國傳統經典,曾榮獲世界儒學大會「孔子文化獎」的美籍漢學家安樂哲(Roger T. Ames)。
  • 外國人做的這個紀錄片,中英翻譯絕了,翻譯專業到底哪家強?
    在片中,他走訪探尋了唐代詩人杜甫一生的足跡,向人們介紹杜甫波瀾壯闊的一生。該片請到了英國演員伊恩·麥克萊恩,用優美的莎士比亞腔詮釋了《壯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等15首杜詩。除此之外,還邀請了哈佛大學漢學家宇文所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曾祥波、牛津大學劉陶陶博士,給觀眾帶來了多重視角的專業解讀。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中國人來說,杜甫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詩聖」。
  • 「資深翻譯家」王宏印:文海漫遊 播種真知
    筆耕不輟40餘載,出版文字約2000萬字,這位事跡載入《中國社會科學家大辭典》(英文版)、《中國教育專家名典》(國際版)、《中國翻譯大辭典》的著名中外文化典籍翻譯家不久前剛獲得了由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的「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生命的寒冬悄然而至,時間最終定格在了2019年12月17日:王宏印教授走了,享年66歲。
  • 河南大學教授:填補中國傳統文化英譯空白,榮獲「資深翻譯家」稱號!
    2019年11月9日,由中國外文局指導,中國翻譯協會主辦的新中國翻譯事業70年論壇暨2019中國翻譯協會年會在北京召開。河南大學郭尚興教授榮獲由中國譯協授予的"資深翻譯家"稱號。從"西"向"中"的轉變1976年,郭尚興從開封師院外語系(今河南大學外語學院)畢業,留校工作至今。從青年時期開始,他就嘗試做英譯漢的文學翻譯。
  • 寧波大學:在實踐育人中培養飽含中國情的翻譯人才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張芝萍 鄭俊朋 記者 陳素萍2018年,寧大外國學院學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合作活動提供翻譯服務11月30日,寧波大學翻譯教學產教融合實踐基地正式掛牌成立。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李建文為巴基斯坦青年媒體人士研修班提供翻譯服務勇於擔當: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開展實踐育人「我們能夠做些什麼?」這是疫情爆發初期,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師生在積極思考的問題。
  • 關於開展2012年英語資深翻譯、一級翻譯評審工作的通知
    (2)具有英語翻譯專業碩士學位證書,按照國家統一規定聘任翻譯專業職務或者取得二級翻譯證書後,從事翻譯專業工作滿3年;(3)具有包括英語翻譯專業在內的雙學士學位證書或者英語翻譯專業研究生班畢業證書,按照國家統一規定聘任翻譯專業職務或者取得二級翻譯證書後,從事翻譯專業工作滿4年;(4)具有英語翻譯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或者學位證書,按照國家統一規定聘任翻譯專業職務或者取得二級翻譯證書後
  • 重慶大學研製柔性無線可穿戴手勢翻譯系統:傳感陣列最大拉伸應變...
    打開APP 重慶大學研製柔性無線可穿戴手勢翻譯系統:傳感陣列最大拉伸應變可達100% 重慶大學 發表於 2021-01-08 16:50:40
  • 重慶大學2011年翻譯碩士考研真題及答案
    歷年真題是最權威的,最直接了解各專業考研的複習資料,考生要重視和挖掘其潛在價值,尤其是現在正是衝刺複習階段,模擬題和真題大家都要多練多總結,下面分享重慶大學2011年翻譯碩士考研真題及答案,方便考生使用。
  • 專訪96歲翻譯家許淵衝:翻譯做到真不足為奇,但做到美很難
    「這就說明翻譯不但要真,還要美,翻真不足為奇,但做到美很難。」許淵衝的手高高揮舞著,說他一生都在做這件事,但是不能每次都做到,「做不到比做得到的多,所以需要別人的鼓勵。」許淵衝前年接受了海豚出版社邀請,向莎翁劇作翻譯發起猛攻。迄今他已翻譯完成11部,出版了《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等10部。「辛苦?我高興還來不及!」
  • 翻譯知識:大學裡的Chair,不一般的教授
    Chair的翻譯剩下的核心問題就是這個position用中文怎麼說比較合適。查詞典獲得的提示非常有限,比如柯林斯對這個用法的解釋是「At a university, a chair is the position or job of professor」;但是我們總不好就簡單翻譯為「教授」,還是需要某個修飾語表明其為教授中的佼佼者,將之與其他的教授區別開來。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81歲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安然離世,他希望用...
    9月20日晚22時,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
  • 翻譯界泰鬥楊憲益辭世:他們創造了翻譯史上的奇蹟
    1934年天津英國教會學校新學書院畢業後到牛津大學莫頓學院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學、中古法國文學及英國文學。1940年回國任重慶大學副教授。1941至1942年任貴州貴陽師範學院英語系主任,1942年至1943年任成都光華大學教授,1943年後在重慶北碚及南京任編譯館編纂。
  • 文學大省難稱翻譯大省 陝翻譯出版3部本土作品
    然而,說到如今陝西文學翻譯的現狀時,他不無憂慮地說,陝西文學翻譯「說得多,做得少」。  眾所周知,陝西是文學大省,擁有路遙、陳忠實和賈平凹等著名作家,他們屢次獲得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冰心散文獎等國內文學大獎。但他們的作品為什麼難以走出國門?外國讀者又怎能感受到他們筆下的精彩篇章?  按理說,陝西擁有眾多高校,翻譯隊伍自然不在話下。
  • 重慶確定「打黑除惡」「唱紅歌」權威英文翻譯
    本報訊 (記者 戴宇)見到老外想用英語推介重慶,有些熱詞你一定得知道怎麼說!本報上周報導《「五個重慶」5個地方出現3種譯法》後,引起市外事辦公室重視,市外事翻譯中心昨日對「五個重慶」等重慶熱詞給出了權威的英文翻譯。「翻譯不統一,容易給外賓帶來誤解甚至是反感。」
  • 27歲腦癱女子一級殘疾 6年翻譯校審百萬字資料
    但她卻克服重重困難用兩個手指頭敲打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翻譯道路。  「我深信生命因磨鍊而美麗。」胡婧堅信。  「你就是個奇蹟!」  10月6日,胡婧用流利的英文跟新疆師範大學外教老師菲利普對話的半個小時內,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注目。
  • 9名女大學生一個月翻譯10萬字熱銷漫畫
    而作為此書主要翻譯的9名在校大學生也因為有顏又有才成了校園「網紅」。參與此次翻譯任務的成員均來自武昌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譯思通翻譯工作室。由該校翻譯1601班戈香子、鄧芯、柳金秀、陳蕾、吳娟,英語1605班張雪姣、吳晨嫣、吳慶鑫,英語1703班林澤菲9名學生組成。翻譯作品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曆經磨難,最終完成修行的玄幻故事。書稿約10萬字,共耗時一個月完成。
  • WMT2017國際翻譯大賽,搜狗獲得中英/英中翻譯雙向冠軍
    WMT全稱Workshop on Machine Translation,是由來自歐洲和美國的高校、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聯合舉辦的業界公認的國際頂級機器翻譯比賽之一。本屆WMT2017的翻譯比賽,有20多家國際知名的機構參與展示,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愛丁堡大學、加拿大的NRC、俄勒岡州立大學、羅徹斯特大學、烏普薩拉大學、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