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劉長卿這位詩人,相比很多人會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的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中學語文課必備的詩歌,是我們的老熟人,陌生的是這位自稱「五言長城」的詩人生卒年月都很模糊,說法眾多,相差不小,這也為他的生平經歷蒙上了重重迷霧。
不過,這位詩人一定是個猛男。他剛直不阿,敢於直言犯上,喜歡打抱不平,行事更是愛憎分明。然而,他所處的唐朝,早已不是初唐時那麼清正,也不是盛唐時那麼寬容。那時候的風氣是官官相護,群臣得過且過,想要出淤泥而不染,並不容易。因此,劉長卿遭受兩次貶謫,飽受顛沛流離之苦。
本文介紹的這首詩,就是他在貶謫為南巴尉後所作。當時正逢新年,家家戶戶除舊迎新,將不愉快的往事拋諸腦後,希望新的一年能夠事事順利。然而,剛剛落腳的劉長卿,無法忘掉自己的不幸遭遇,揮筆而就,寫下了這首《新年作》: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要理解這首詩如何這麼悲切,還得從成詩的背景說起。劉長卿並非尋常原因的貶謫,根據《毗陵集》中的《送長洲劉少府貶南巴使牒留洪州序》中記載,他在擔任蘇州長洲縣海鹽令時,正直不阿,治理有方。然而,不黨不群的他卻因此得罪了小人,不僅不將他的政績上報,而且還被人誣陷。劉長卿是懷著被冤屈、誤解的憤恨,離開富裕的江南,內心自然很難平靜。
詩歌的開篇,就將所有的憤怒情緒化作一壺苦酒:「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新年已至,自己的歸鄉之情越發濃厚,卻不得不在天涯海角孤獨惆悵。人在傷心旅途,偏偏孤獨寂寥,這和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何等相似。然而,王維身處繁華的長安,又沒有冤屈,是劉長卿無法相比的。
詩人在聊賴之中,回望了半生的遭遇,發出了「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的感慨。這是他有感而發,自己才華橫溢,又滿懷熱忱,更是盡心竭力為國為民,但在這汙濁的環境下,沒有出頭之日。這讓他老了還只能「居人下」,天下共春之時,仍滯留炎南天畔,眼見此生虛度,升遷無望。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不僅寫出了蠻荒的山色風景,更是以此表明自己的艱難生活。一路風塵,不僅與江柳作伴,更是與山嶺猿猴為伍,艱辛可想而知。而且,唐詩中的猿猴,往往意味著悽厲感傷的聲態意象。外人看來的迤邐風光,此時卻是籠罩在詩人心中揮灑不去的愁雲。
全詩的結尾,詩人發出了嘆息:「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這是引經據典,以賈誼自比,傷感身世。賈誼是當時的才子,名滿天下,學富五車,卻為權貴宿老貶謫,年紀輕輕就發配到長沙當太傅。後來賈誼也引得漢文帝「半夜虛前席」,那只不過是「不問蒼生問鬼神」。
劉長卿此時,像極了賈誼,以此相比,並無不可。所以,面對坎坷的人生,面對毫無希望的未來,劉長卿只是感慨,這種歲月何日才是一個盡頭啊!
這首詩被收錄在《全唐詩》中,也有人認為是唐初宋之問所作。但許多名家,包括清朝紀曉嵐在內,就從詩歌的風格上予以了否認。宋之問所處的年代,正是欣欣向榮的唐初。那時候的詩人講究富貴氣象,即便是備受挫折,也應不改奮發雄心。偏偏這首詩,全篇黯然神傷,只能是中晚唐的風格。尤其是詩中細膩的心理,並非昂揚雄健的初唐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