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歌需要新的「元白體」

2020-12-06 讀睡詩社

有一則故事流傳很廣,說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詩,都要先念給一位老婆婆聽,直到後者完全聽懂了,才定下來。這則故事雖不見於正史,但樂天居士與同時代另一位大詩人,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佳句和唐著名文人小說《鶯鶯傳》的元稹,一起倡導了「元白體」卻是事實。後白居易又適時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口號,夯實了這種文體。至此,「元白體」詩歌已初現端倪,旨在淺顯,平易,寫實,普通人能懂。

「詩到元和體變新」,「元白體」的直接作用是促成了 「元和體」【 指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開始流行的各種新體詩文】在中唐以後的大爆發大流行,成功地創造了唐詩的一個中興局面,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即詩歌的創作過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唐一代,雖然經過了初唐四傑和陳子昂等人的開拓進取之後,擁有李杜,王孟,高岑,王昌齡的盛唐詩歌已臻頂峰,但追新圖變一直是歷代詩人的終極目標和詩歌繁榮的不二法則,與盛唐時期相比,這一時期的詩歌加重了寫實主義風採, 湧現出了一大批寫實主義詩人,如白居易,元稹、王建,張籍,李紳等等,並直接影響到後唐的皮日休、聶夷中和杜荀鶴。

有人說,詩歌是小眾文化,只適合孤芳自賞,很難普及。但為何歷代詩詞,穿越上千年語境煙雲,至今仍為我們津津樂道並熟知,撫卷涕零,感慨萬千?像漢樂府詩《江南.江南可採蓮》駱賓王《詠鵝》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等眾多詩篇入選小學課本,黃口小童就可理解。我想,除了其文筆精彩,內容充沛外,還因當時的詩人們明白一個最淺顯的道理:即看詩的不光是詩人,最廣大的讀者還是老百姓。因此,你看唐宋詩詞,出手就是幅鮮明的畫,開篇就牽著你的心情,那語句就像大白話,即朗朗上口又淺顯易懂。時至今日仍不難理解,甚至有些作為日常口語我們至今還在使用——他們迎合得好!

您再瞧瞧當下,再沒有可以吟誦千古的好詩篇,除去社會大背景不說,當下詩風誤區太大,儘是些雲裡霧裡的東西,繞來繞去,您得費勁去猜去理解,沒人願意或有閒功夫去看。為何千年前古人就明曉的淺顯道理,我們卻躲在霧裡看不透。

你再看看我們現在的新詩人,一開篇就不知所云,接著更是鶯啼燕轉,極盡騰挪跌宕之能事,和讀者玩起了躲貓貓遊戲。許多詩人只是一味地鑽進「小我」的象牙塔裡閉門造車,自我陶醉,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或拼造新詞;或立意奇崛;或晦澀難懂,或意象朦朧;或似是而非;或粗俗不堪。寫的詩不但讀者讀不懂,甚至連作者自己也解釋不清。詩歌雖是雅文化,但畢竟是拿給大眾看的,哪容得了如此謎一般的高深?這些個詩人,仿佛生怕別人怨你學問不深或偷了你的詩意似的,時時藏著掖著,「猶抱琵琶半遮面」,這種主動脫離群眾的行為真是傻得令人啼笑皆非,有時候恨不得打他們的屁股,或踢他們的尾椎骨。還有些人則走極端,寫歪詩,罵詩,醜詩,邪詩,淫詩等等,真是讓人汗顏加無語。有時候真想問問這些人,你們這樣通宵達旦地索句熬夜,挖空心思地絞盡腦汁,累不累,值不值?

詩人是時代的急先鋒,緊緊扣住人類命運的脈搏,奏響社會進步的鼓點和號角;詩歌是藝術殿堂裡的奇葩瑰寶;是文學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如今我們瑰寶糟蹋了,明珠不要了,急先鋒變成了攪屎棍,寫詩儼然成了流水線上的快餐文化,似乎誰都可以寫,誰都可以自封為詩人,這當然是好事,說明我們繁榮。但這年頭蒼蠅蚊子一樣繁榮,不見得有人會喜歡。再加上市場經濟的功利主義,媒體不負責任的鼓譟和官方的墨守陳規。如此雖然數量眾多,優秀作品卻乏善可陳,傑出的詩人更是鳳毛麟角,寫詩的比看詩的還多,生生讓詩歌走向沒落。

我們還是多寫些淺顯易懂,大眾明白,既能反映時事又能反映現實的「元白體」作品吧!相信以我們的才力和敏銳洞察力,一定能夠重新贏回讀者的青睞!

【附】:贈詩一首,望笑納

處女作小時候學英語有些讀音不好記就用漢字來代替比如「go to school」常常標作「狗頭死骨」.長大後學詩覺得有了些成績很有點沾沾自喜就向幾家詩刊去投遞但月月年年無消息.後來交了費 參加了研修班將一篇得意之作呈上去盼到老師終於回信了卻說作品太膚淺太幼稚於是提筆故作深刻修改後再寄過去又回信說缺乏社會意義.這可叫我作了難當時正臨近考試明天就要考英語滿腦子儘是些單詞它們甚至出現在夢囈.一大早醒來想儘快將此事應付過去忙把夢裡的單詞連了連並翻譯成口頭漢語湊成了幾句順口溜硬著頭皮又重新發過去.詩是這樣寫的:一年有四個季節冬 夏 秋 春一天有三個時辰上午 中午和傍晚時分天上有日月星星地上有男人女人.突然來了一場地震爺死[yes]奶死[nise]媽死[mars]爸死[bus]我和妹妹成了孤兒在當地政府和民政局的幫助下我們姊妹得以繼續上學【狗頭死骨】.編輯看後大讚說:孺子可教也如此佳作為何不早寄我?以後就照此思路寫作你一定會成為中國的名詩人一個.我聽後啞然 不知所措真不知今後該怎樣活

鄉醫詩人華靈2019/10/23

相關焦點

  • 三行情書風行高校 專家:速讀時代需要優秀的微詩歌
    大河網網友「洛水河畔」: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詩歌,但體現了年輕人解構傳統、打破規則、追求自由的精神,可能會和學院派的觀點形成張力。未來,或有幾個學生成為偉大的詩人。@詩者無疆:這是一種新的詩歌語言形式,顯得如此「低俗」,這種「低俗」是針對以前詩歌所謂「高雅」形式而形成的表面錯覺。而這種「低俗」為何如此感動人?不是因為它的形式本身的新,是這種新的存在意義在感動人。
  • 元白體指什麼?欲揚先抑體現在哪?
    古代泛指穀類,現代特指小米。什麼是「元白體」?李紳與元稹、白居易都生活在中唐後期,這個時代又稱為「元和時代」,元和時代詩人很多,詩人們的追求也不同,所以這個時代開始有了典型的流派。其中元稹和白居易擅長寫一些在語言上通俗易懂,題材上關心民間疾苦的詩,所以這類詩被歸為「元白體」,李紳也屬於 「元白體」流派。這首詩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 【原創詩歌】楊心貴 ‖ 元旦獻詞一一外國的月亮不比中國圓
    元旦獻詞一一外國的月亮不比中國圓  作者:楊心貴 原創  新年寄語  楊心貴/湖北宜都  新年首日  豔陽高照  讓所有的不爽都隨風飄去  用喜悅的心情迎接新的到來  金牛已邁步春光裡  萬物復甦指日可期
  • 現代詩歌寫作獨特而複雜的景觀
    由於地域發展不平衡,河北雖然也一直受各種文學思潮的影響,但詩歌創作特別是女性詩歌創作並沒有亦步亦趨,緊隨這種急劇的變化而變化;而且由於河北地域特徵和文化發展的複雜性,省內各地的詩歌發展水平有很大差異,以至於各種歷時性的詩歌風潮實際上在河北範圍內處於一種共時性的存在。這也形成了現代詩歌寫作獨特而複雜的景觀。
  • 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詩歌對新詩的啟示
    胡適之前,千年歷史中,一大批詩人都持這樣的態度,從元稹、白居易,到韓愈、李商隱,再到蘇軾、王安石、黃庭堅以及江西詩派,到南宋文天祥,元明清諸詩人,一邊倒地認同於杜甫。近現代以來,從康有為、梁啓超、陳獨秀、錢鍾書,到葉嘉瑩、吳小如等學者,以及洪業、宇文所安等海外漢學家,也全部認同於杜甫。這個名單可能是比任何一個文學評委會、專家委員會都要權威十倍的陣容。
  • 「烏青體」詩歌文章欣賞 《天上的白雲真白啊》網絡爆紅
    兩年前被網友視為「廢話體詩歌」的「烏青體」,這兩天又在網上火起來了。如此前一樣,雖然好多網友仍表示「讀不懂」,甚至認為烏青的詩「浪費紙」,但就像是相輔相成的一對,被「黑」的「烏青體」也越來越紅,以致烏青本人都在微博上調侃:「專業被黑15載,越來越烏青。」
  • 西方英文詩歌詩體縱覽
    除了創造出「十四行」詩體,賈科莫最終還創造了義大利語中的很多新的詞彙,因此,十四行詩體首先在義大利流行,並在14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結束之後經Sir Thomas Wyatt傳至英國。Sir Thomas Wyatt和Geoffrey Chaucer使得十四行詩體和英國當時鄉村盛行的抒情詩和敘事詩結合,成為英語文化中最普遍的詩體。
  • 中國先鋒詩歌的再出發
    波德萊爾在1863年發表於《費加羅報》一篇題為《現代生活畫家》的文章中,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口吻,寫下了上述這句話,幾乎是為現代性定了調子。接著他還說,「這種過渡的、短暫的、其變化如此頻繁的成分,你們沒有權利蔑視和忽略。」  在現代性的問題上,馬克思走得更遠。在分析商品和資本主義特徵時,他認為,舊時代「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可是他並沒有指出,一種新的「理性」卻應運而生。
  • 北宋初期詩壇:白體、西崑體和晚唐體
    今天我們來講講關於北宋初期的詩壇的三種傾向:白體、西崑體和晚唐體以及歐陽修的詩跡。北宋初期詩壇上出現三種傾向:一種是以王禹俗為代表,學習白居易,提侶語言淺顯明白,有現實內容和社會意義的詩歌,稱為白體。一種是以楊億為代表,學習李商隱,提倡錘鍊字句,講究手法技巧,運用歷史典故,表現才學工力的詩歌,稱為西崑體。一種是以林逋為代表,學習賈島、姚合,提倡平淡自然,寫隱居閒適生活的詩歌,稱為晚唐體。王禹偁(公元954-1001年)字元之,濟州巨野(今山東巨野)人,是宋代最早提倡繼承杜甫、白居易現實主義傳統的優秀詩人。他的《對雪》是王氏今存最早的諷諭詩。
  • 檢驗女神的標準,只需一件白體桖
    清純的校園女神高圓圓,性感的香肩女神舒淇,唯美的西域女神迪麗熱巴,這些女神們都禁得起「白體桖」的考驗,是不是國民女神,是不是禁得起考驗,選一件白體桖,穿一穿,試一試就知道了。如果你想檢驗一個男生是不是真的帥,你可以讓他穿一件白體桖,就看到答案了。
  • 詩歌的意義之我見:詩歌的產生,是人性的自然體現
    五四運動以後,在以魯迅、胡適等人為代表的白話文革命倡導下,詩歌的政治意義被再次發掘,從而出現了一批以詩歌為陣地,與現實作鬥爭的鬥士,也有純粹抒發個人情感的「小資」。上世紀中葉到文革結束,由於政治需要,無法達到繁榮的詩歌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政治工具。八十年代,出現了以海子、顧城等人為代表的抒發被政治壓抑而尋找自我,並具有反叛意識的現代詩,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
  • 哈代現代詩歌《黑暗中的鶇鳥》欣賞
    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友們筆耕不輟,詩社砥礪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秀詩作,出品優質詩集,朗誦優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我們正在行進中!
  • 詩歌是什麼呢?(詩論)
    百度上有精準的定義文學是形象的,要用形象來回答真的很難詩歌的內核,究竟是什麼?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歌以永懷這都是以前的聖賢之言竊以為,詩歌,什麼內容都可以寫它是抒情歌唱的!如果不是抒情的絕對不能叫做詩歌*僅僅有抒情,還不夠作者應該看到,具體形象也要讓讀者,能夠重構具體形象當然,可以是作者親身經歷也可以是作者幻想的體會也就是說,詩歌可以實寫詩歌也可以虛寫*《詩經》中,有很多第一人稱作品中的「
  • 全媒體時代 開拓詩歌新美學
    而今天這個世界也是一個和媒體緊密聯繫的世界,全媒介以及電子化平臺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寫作方式,更是給包括詩歌在內的創作、傳播以及評價體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當下,詩歌創作在傳統的紙質媒體和網絡媒體並行,進入一個很繁榮的時代,這就需要我們更好地關注當下詩歌創作的現狀。
  • 「詩歌小鎮」的農民詩人
    75歲的中學退休老師談湛梧,站在德慶縣官圩鎮金林村村口「中國詩歌小鎮」的牌匾下,吟誦著李白的千古名篇。去年12月20日,中國詩歌學會、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授予官圩鎮「中國詩歌小鎮」的稱號,它也成為廣東唯一獲此殊榮的小鎮。談湛梧說,從那時起,他就決定在村裡起詩社,教年輕人特別是小朋友寫詩。
  • 現代詩歌精選|我們圍繞著朽木之聲,只取一抹光亮
    欣賞好的詩歌,仿佛與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樂趣自在其中。推薦讀睡詩人詩歌1.一堆篝火文/鷹眼.這首詩詩人似乎陷入了自問自答的模式,直到最後,詩人才引出真正核心點,是誰愚弄了春天,結果又把問題拋給了讀者,令人匪夷所思,讀者細品,細品……讀睡語錄之現代詩歌精句節選我們圍繞著朽木之聲只取一抹光亮,描繪陰冷中孤苦的輪廓▲
  • 現代詩歌四首:生命是俘虜我們的狹小圓圈,是經過我們身邊的幸福
    生命是揮手暫別,回家,睡覺……生命對於自己是個外人,生命對於每個外人是一副新的面具。生命是一個人不在乎的幸福,推開那罕見的時刻,生命是相信自己的軟弱和缺乏勇氣。她深受法國象徵主義、德國表現主義、俄國未來主義的影響,這些可以在她的詩歌中找到證據。她一生只出版了四部詩集,31歲時死於肺結核和營養不良。她在世時沒有獲得讀者和文學界的認可,但是後來人們發現了她的作品的文學價值。現在,伊迪特·索德格朗被認為是北歐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直到現在,她仍然影響著許多詩人,尤其是瑞典語歌詞作者。
  • 當詩歌可以種植,詩意生生不息
    薄薄的詩集,藍白相間,平鋪開來,印在8個信封正面的8首植物詩映入眼帘,背面是種植方法,裡面藏有相應的植物種子,搖一搖信封會發出清脆聲響。(聯邦走馬供圖)■本報記者 許暘以蔬菜花卉命名的詩歌,除了印在紙上被一行行念出來,還能撒播到土地裡生長出來。眼下,一部可以種植、免費贈閱的詩集點燃了文學與園藝交集的火花,正引發讀者追捧。
  • 英語世界詩歌的發展歷程
    為此,一首詩歌每行的節拍(步調)和韻式始終沒有被放棄。直到19世紀初,出現了自由體詩歌和無韻體詩歌為止。但很多人也並不完全認同自由體詩歌和無韻體詩歌真的隨意而為和真的需要完全放棄韻律。人們對自由體詩歌和無韻體詩歌的真正期許是希望以語言自然的「停頓」和「韻式」代替刻意而為的「步調」和「韻式」,做到「大象無形」和「大音息聲」。
  • 胡健:詩歌語言創新八技巧
    這裡的「堅貞「」、「馱著」、 「織滿」「糧食」的選用都超出了詞的常規意義,而有了更多的新的意義。這也就是說,詩人先用這些詞時,不僅注意詞的原義,但卻故意地讓它們在使用中遠遠超出詞的原義,具有著更豐富的含義,從而才使詩充滿了意義的張力。如「我的糧食是一壺苦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