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詩歌語言創新八技巧

2021-01-14 白炭坡張修東

原創: 時風ssfssf 111 詩評網

從創作的角度講,詩歌的意象世界是詩人通過語言建構起來的。寫詩不能不講究語言。為了更好地創造詩的意象、表現情感經驗,詩的語言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與日常語言的背離的特點,它常常有意識打破語言的規範,追求新奇的陌生化與象徵化的美學效果。中國古代詩論家把這種不同於一般語言的詩歌語言稱作為「詩家語」。

詩歌無論在選詞、造句、修辭上都有自己的獨特的美學追求。詩的語言不僅是精粹的語言,而且還常常是變形的語言。就如杜甫所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下面,是我閱讀詩歌時,偶作的一些例話,供有興趣者參考。

一、一詞多義

在一般的文章中,要求選詞要準確明了,不能讓人產生歧義,而在詩歌的語言中卻正好相反,詩歌的寫作者為了使意象更加的新奇含蓄、為了更好地表現情感經驗的豐富複雜,在選詞上特別喜歡一詞多義,從而使詩句更具有表現的張力。如聞一多的《口供》:「縱然我愛的是白石的堅貞,\ 青松和大海,鴉背馱著夕陽, 黃昏裡織滿了蝙蝠的翅膀\……記著我的糧食是一壺苦茶!」這裡的「堅貞「」、「馱著」、 「織滿」「糧食」的選用都超出了詞的常規意義,而有了更多的新的意義。這也就是說,詩人先用這些詞時,不僅注意詞的原義,但卻故意地讓它們在使用中遠遠超出詞的原義,具有著更豐富的含義,從而才使詩充滿了意義的張力。如「我的糧食是一壺苦茶」。

二、詞語嫁接

一般詞語的使用是必須受漢語語法約定俗成的制約的,但詩歌的語言為了達到創造詩歌意象的目的,卻可以自由隨意,超越常規地使用詞語,來增強詩句的表現力。

如洛夫的《金龍禪寺》中這樣寫道:「晚鐘/是遊客下山的小路/羊齒植物/沿著白色的石階/一路嚼了下去」 這裡,詞的活用,詞的嫁接,完全超出了常規,但卻創造出了極富情趣的審美意象。

三、跳躍省略

小說、散文的語言因為側重再現意象,它們的語言形態比較平實細密,講究句與句之間清晰的紋路。詩歌語言要側重於表現情感的經驗,再加上它受篇幅的限制,就必須藉助跳躍和省略,跳躍一些過程性的敘述,省略一些小說、散文語言中必不可少的連接語和轉折語,創造一種可以引發讀者自由想像的「語斷意接」的詩歌語言。

義海的愛情詩《風吹亂你的頭髮》,可以說就是一個佳例:」風吹亂你的頭髮\風把你的頭髮一根一根地吹亂」——好像不斷推進的特寫,所用的相機卻是詩人的眼睛與心靈。頭髮被「吹亂」,意味著秋風中的分手,而且是這永遠的。但「其實沒有亂\所有的錯誤都井井有條地擺在\秋天的入口處」從前面的「亂」,到 這裡的「沒有亂」,是一種跳躍,從分手跳躍到對分手帶來的冷靜反思,「井井有條」一語意味著反思的理智與大度,也是一種文明;而詩突然又跳躍到「葉子落了一層又一層\但沒有把我們坐過的地方遮蓋」,言有盡而意無窮。

這首短詩「語斷意接」 「筆不周意周」,在大幅度的跳躍與省略中,融匯進了非常豐厚的情感意蘊。

詩歌的種子

四、超常組合

超常組合是指故意違反一般的語言常規,利用漢語詞語多變的詞性和組合關係,機智地把一些互不相關的詞語嵌連成詩句。這種嵌連,可以是具象動詞與抽象概念相接,可以是不同感官的感覺詞語的交錯,從而以這種陌生的變形的詩句使詩歌意象傳達出詩歌作者微妙的情感體驗。例如傅天林讚美母愛的《背帶》:「她只是順著風順著河流走去/便隨便地剪下身後的一段路/用來背她的孩子/就這樣她和孩子纏在一起了/笑聲疊在背上/哭聲疊在背上/一條背帶從孩子的肩母親的肩搭下/然後在母親胸前交叉挽成結/挽成蝴蝶/……蝴蝶結在胸前翩翩飄浮起/母親與孩子纏在一起/白天也解不開/雷電也解不開/也許只有在孩子下地的時候/蝴蝶結才會緩緩鬆開/還原成路」這首詩詞語的組合完全是超越常規的,但意象卻是精煉而優美的。

五、巧用比喻

在現代新詩創作中,傳統的比喻手法有了新的發展,比喻的密集度、新穎度都有所加強。詩人通過巧設比喻,來使詩歌意象更為奇特鮮明。

如鄭愁予的《如霧起時》:「赤道是一痕潤紅的線,你笑時不見/子午線是一串暗藍的珍珠/當你思念時即為時間的分隔而滴落/我從海上來,你有海上的珍奇太多了……/迎人的編貝,嗔人的晚雲/和使我不敢輕易近航的珊瑚的礁區」這首愛情詩想像極其奇特、豐富,詩人正是通過一連串精緻的想像與新奇的比喻,才創造出了這首詩獨特的意象之美。

六、注意象徵

「依微以擬義」。象徵是藉助某一具體的詩歌形象去暗示和表現某種複雜豐富的情感經驗的表現手法。這也是詩歌在創造意象時很講究的一種手法。在具體的詩歌中有細節的象徵,也有整體的象徵。

美國詩人羅勃·特勃萊的《潛鳥的鳴叫》就是一首具有象徵意味的好詩。「從遠處無遮的湖泊中心\潛鳥的鳴叫升起來」——這裡的「無遮」與「升起來」都很有意思,整個詩句也給人一種畫面的動態美。然而,這位現代詩人是在寫風景?不,他關注的是社會,是人。

詩的最後一句——全詩只有三句:「就是擁有很少東西人的吶喊」這裡「擁有很少東西」的人就是暗指社會上的貧困者,把「潛鳥的鳴叫」與「擁有很少東西人的吶喊」疊加起來,構成了這首詩獨特而耐人尋味的意象,其實也是一種奇妙的象徵,用「潛鳥的鳴叫」來象徵「擁有很少東西人的吶喊」,令人回味無窮。

七、擬人移情

詩歌在表現情感經驗時,有時會用擬人的方法把詩人的情感移入到對象上去,從而使無生命的對象有了生命,使無情感的對象有了情感,從而構建出為一種能夠表現詩人情感經驗的新的詩歌意象。

如綠原的《戈廷根的鵝姑娘》: 「據說在德國\你是被吻次數最多的女性\因為每個新博士\領到證書以後\都將來到廣場上\當眾吻一下\你冰冷的銅唇」可詩人認為鵝姑娘並不這些博士,他用擬人的移情的方法,重新創造了鵝姑娘的意象:「而你左手抱著一隻鵝\右手提著一隻鵝\永遠低著頭,在期待\在期待另一個人」。 吻過了你的那些古往今來的博士們,都沒能讓你得到滿足,「你仍然站在那裡期待著\期待著一個\值得你把鵝送給他的人」這個人是誰?沒有必要說清楚,也說不清楚。

這首詩的美妙地人的意象,就是用擬人移情的方法以創造出來的。

八、巧用反覆

反覆又叫重疊,它是詩歌抒情性和音樂性的表現。不少詩歌中都用了這種表現方法,通過反覆,在一唱三嘆中更好地表達出詩人內心的豐富情感。

反覆不是重複,而是一種語言藝術,是對情感的強調,有時也是情感的變調。反覆可以是重點詞語的反覆,也可以是詩行的反覆,甚至是整節或整段的反覆,有時還表現為首尾呼應,即開頭一節和最後一節的反覆。

如戴望舒的《雨巷》就是運用反覆比較成功的詩作。

」這是詩的開始,也是詩的末節,只是末了一節把開首一節中的「逢著」改為「飄過」,其餘完全一樣,這種重複不只是給人一種首尾呼應的感覺;更重要的是,由於中段的內容,最後一段雖說是第一節的重複,但卻比第一段來得沉重憂傷,反覆不是重複,而是一種創造。

胡健:江蘇淮陰師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著有《存在與語言——20世紀西方美學論要》、《中國審美意識簡史》、《現代性與中國美學》等。

相關焦點

  • 高中詩歌鑑賞答題思路和破題技巧
    鑑賞詩歌的語言:包括準確理解詩歌中有關詞語或句子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理解詩歌中關鍵詞語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分析詩歌整體的語言特色和風格,賞析詩歌語言在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等方面的藝術效果。古人對詩語言的精雕細琢:齊己《早梅》:「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
  • 在詩歌中,詩歌符號的含義是什麼,詩歌是語言符號還是意象符號?
    用符號學的眼光去看一切,結論是否妥當,這並不是我們所迫切關心的,倒是有一點必須論及,那就是語言符號問題。語言是一種符號,任何人都不反對這個說法;詩歌是運用語言寫出的,也沒有任何人否定這個事實。那麼,詩歌符號究竟是屬於一種什麼樣的符號呢?傳統的說法是: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它的符號是語言文字,這是所有《文學概論》告訴我們的常識。
  • 備考2020:詩歌鑑賞知識點再梳理
    具體陷阱點:4大設誤角度——形象特點不準確、語言鑑賞不恰當、技巧指明不準確、技巧效果不恰當、情感分析不準確、觀點態度不恰當7大設誤陷阱——曲解文意、無中生有、以偏概全、誇大縮小、張冠李戴、偷換概念、關係混亂註:詩歌鑑賞選擇題常見設誤方法
  • 胡健:固態電池、富鋰錳基電池等將引領動力電池新方向
    上海有色網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健在論壇上表示,國內新能源行業應從粗放式發展走向謹慎性投資。謹慎性投資包含成本優勢、技術驅動、順勢布局等方向。例如,技術驅動方面,從中長期來看,固態電池及富鋰錳基電池等具有更好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在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生產之後,將引領動力電池新方向。
  • 現代詩歌寫作獨特而複雜的景觀
    由於地域發展不平衡,河北雖然也一直受各種文學思潮的影響,但詩歌創作特別是女性詩歌創作並沒有亦步亦趨,緊隨這種急劇的變化而變化;而且由於河北地域特徵和文化發展的複雜性,省內各地的詩歌發展水平有很大差異,以至於各種歷時性的詩歌風潮實際上在河北範圍內處於一種共時性的存在。這也形成了現代詩歌寫作獨特而複雜的景觀。
  • 《雪池詩墨》:重拾詩歌的音樂性
    就像詩人在後記中提到的,這部詩集中的文字是散落在微信朋友圈裡,依當時的心境而隨手記下的感悟,所以能在閱讀時感受到詩歌中的時間性思維,體現出很強的時間關聯性。也讓讀者很容易感受到作者情緒的發生背景,能更好地和詩人共鳴。從創作技巧的角度來考量,這部詩集最難能可貴卻是對技巧的漠視。作者的文字具有明顯的抒情性,摒棄技藝,直抒心意,將個體經驗的獨特性和情感的真實性結合得恰到好處。
  • 論顧城的詩歌
    本論文根據顧城的詩歌論來整理顧城的詩歌,尤其針對它語言和形式的變遷,來考察顧城終生探求的詩歌理想和他的創作留給現在和未來的讀者的課題。筆者不用指出,這首短詩的語言不合規則。比如說,第一行可以看出擬人法,在第二行中詩人把天空處理為可以穿孔的東西。這些都是常見的詩歌技巧,或許在這裡毋庸贅述。而且他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是十二三歲,所以不能否定他當時已掌握了一些詩歌技巧。但如果粗略地總結他少年時代的詩歌作品的話,可以說語言不拘泥於為了表達的語言規則。
  • 門外漢說詩:什麼是詩歌?這是每位詩人必須了解的問題
    近期重溫了艾青的《詩論》《古人論協作》,謝文利的《詩的技巧》等書籍,對詩歌有了一些新的認識,特以此文拋磚引玉。一、什麼是詩歌什麼是詩歌?這是每位詩人和詩歌愛好者必須了解的問題。若不知詩為何物?怎能稱詩人或詩的愛好者 ?豈不是笑話!什麼是詩?
  • 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詩歌對新詩的啟示
    我們還沒有足夠的沉痛、仁愛和悲愴來感應這樣的生命,就如同我們對藝術和語言本身的深入還遠遠沒有達到他們那樣的造化之功一樣……我們的那點『發明』或『創新』,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也幾乎算不了什麼。」我特別認同王家新「回過頭來重讀杜甫」的說法。「古來磨滅知幾人,此老至今元不死」,宋代陸遊說出了詩人的一個重要心理,杜甫仍活在許多詩人的心中。除了大量舊詩界的「杜粉」,新詩界「杜粉」也不在少數。
  • 以白朗寧的《深夜幽會》為例,試論詩歌的翻譯技巧
    把詩歌從一種語言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譯者的任務是既要保持原文的韻味,又要準確全面的傳達原文的深層含義。這就要求深入徹底地理解句子含義,特別是要準確把握那些表意模糊的句子。《深夜幽會》是一首戲劇性很強的作品,因此要想準確翻譯此詩,必須正確恰當的處理詩歌原文的藝術特點。
  • 蔣志武詩歌——隱秘背後的溫度
    眾所周知,當今詩歌泛濫,太多的人參與進來,看似一片繁榮,實則是過度的喧囂。這種喧囂的背後是「全民皆詩」的假象,詩歌的瓶頸恰恰是太低的門檻,全民參與就是導致詩歌泛濫的原因。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事情。過去的很多年,普遍認為詩歌是屬於年輕人的,因為詩歌需要激情;濟慈、雪萊、拜倫,早早就成名;放眼國內,北島、舒婷、楊克,也早早的完成了代表作。大家沒有注意到的是,很多早早成名的詩人在後期都有著明顯轉變的痕跡。所不同的是,蔣志武的詩歌創作起步較晚——雖然只有二十七八歲。但從文學傳統上看,這在詩歌創作中是一個晚齡人了。
  • 中國先鋒詩歌的再出發
    那麼詩歌上的這種「先鋒精神」意味著什麼?「Make it new!」(日日新),龐德的這一詩歌宣言可以看作是對詩歌先鋒精神的最好詮釋。自波特萊爾以來的詩歌,先鋒派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都在體驗和實踐這一重要的主張。詩歌的先鋒精神,就是佔領制高點,直面變化,挑戰平庸,從而擁有未來。換言之,就是風格上的超前,形式上的實驗,和語言上的「鍊金術」。
  • 中考滿分作文語言創新技巧舉例:句式靈活(四)
    中考滿分作文語言創新技巧舉例:句式靈活(四)   考場範文2:   仰望背影   山西一考生   一女子,靜立在水邊。   翩躚的衣袂,浸溼在清漣。   文章筆瀉才情,語言曉暢,句式靈活。尤其是排比句式的運用,有效地增強了行文的氣勢;大量富含哲理的佳句,更為全篇錦上添花。長句短句相結合,古詩名句相呼應,營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美不勝收。
  • 備戰期末:高中語文考試碰到技巧類詩歌鑑賞答題如何拿高分?
    (一)設問方式1.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藝術技巧)?2.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表達技巧)。3.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這首詩(某某詩句)在寫景(抒情、描寫人物/某某)上有什麼特點?
  • 詩歌的意義之我見:詩歌的產生,是人性的自然體現
    五四運動以後,在以魯迅、胡適等人為代表的白話文革命倡導下,詩歌的政治意義被再次發掘,從而出現了一批以詩歌為陣地,與現實作鬥爭的鬥士,也有純粹抒發個人情感的「小資」。上世紀中葉到文革結束,由於政治需要,無法達到繁榮的詩歌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政治工具。八十年代,出現了以海子、顧城等人為代表的抒發被政治壓抑而尋找自我,並具有反叛意識的現代詩,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
  • 英語世界詩歌的發展歷程
    為此,一首詩歌每行的節拍(步調)和韻式始終沒有被放棄。直到19世紀初,出現了自由體詩歌和無韻體詩歌為止。但很多人也並不完全認同自由體詩歌和無韻體詩歌真的隨意而為和真的需要完全放棄韻律。人們對自由體詩歌和無韻體詩歌的真正期許是希望以語言自然的「停頓」和「韻式」代替刻意而為的「步調」和「韻式」,做到「大象無形」和「大音息聲」。
  • 西方英文詩歌詩體縱覽
    在某些現代文學,例如德國文學中,人們使哀歌格律適應於語言,因此哀歌一詞變成只指這種格律,而不是指詩歌的內容。八行兩韻詩體實際上和迴旋曲(rondeaux) 同源,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在於,rondeaux是一種專為執行宮廷的書面文本詩歌,直到14世紀。而八行兩韻詩歌則更為純文學和口頭化。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八行兩韻詩體(Triolet)和迴旋曲(Rondeaux) 同是羅德爾詩體的兩個子代詩歌體裁,因此兩者應算是「兄弟」關係。
  • 「原創」詩論《談幾種對詩歌美的錯誤理解與追求》陳虛炎
    因為創新詞彙(或詞彙組合)讀者需要一個承認與接受的過程,一方面會影響對詩歌理解,另一方面過多創新詞彙,會破壞詩歌的和諧美。「易倒的酒杯」,讀起來就很拗口,第一感覺就是不舒服,滿滿的做作感。「入斕」,我查了下百度,根本沒這個詞。那麼你讓讀者如何明白你詩句的具體含義呢?還是不需要具體含義,僅僅品悅一種「語感」就行了?
  • 2018年考研英語翻譯中的八種技巧
    在複習考研英語翻譯過程中,許多同學不明白最基本的技巧,以至於翻譯出來的句子慘不忍睹。其實這並不怪大家,俗話說:術業有專攻。非英語專業的同學不懂翻譯的基礎知識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是,從應考的角度來說,我們為了在考試中比別人佔一點先機,還是要懂得最基礎的翻譯方法。
  • 學到藝術:學習少兒語言表演的好處
    針對一個話題,每一名學員都要在短時間內講述自己的觀點,設計採訪問題,設想採訪環節中可能發生事情,並且要準備應對的語言。學員們經常會設計出兩三套方案。久而久之,學員的語言邏輯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隨之而來的就是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