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意義之我見:詩歌的產生,是人性的自然體現

2020-11-28 騰訊網

當今經濟高速發展,人們迫於生活和社會壓力奔波忙碌,文學在社會上的地位大不如前,取而代之的,是時下盛行的各類快餐式的粗製娛樂,這勢必造成心靈的相對荒蕪。此時,文學藝術的社會空間卻被大大縮小。倍感欣慰的是,仍然有一定數量的人群,接過歷史上文墨大咖留下的火把,多數似乎在半迷茫狀態踽踽獨行。

客觀地說,他們幾乎沒有利益回報(當然,個別有經濟或政治目的者除外),然而,從另一個方面看,他們的精神升華了,得到了物質無法換來的回報。

大家知道,詩歌起源於歌,開始是宗教祭祀的產物,被上層社會所接納並用於記錄國事或作為科舉考試科目(唐代開始),並在民間社會活動中得以不斷發展,演變為抒發個人思想感情,記錄生產生活,以及親友交往和娛樂的工具。詩歌的產生,是人性的自然體現,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之一。

五四運動以後,在以魯迅、胡適等人為代表的白話文革命倡導下,詩歌的政治意義被再次發掘,從而出現了一批以詩歌為陣地,與現實作鬥爭的鬥士,也有純粹抒發個人情感的「小資」。上世紀中葉到文革結束,由於政治需要,無法達到繁榮的詩歌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政治工具。八十年代,出現了以海子、顧城等人為代表的抒發被政治壓抑而尋找自我,並具有反叛意識的現代詩,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

當前,被市場經濟邊緣化的詩壇,仍然有不在少數的詩者堅守這塊陣地,為此,我倍感欣慰。下面簡單談談詩寫意義的個人看法。

開頭說過,隨著人們對物質追求越來強烈,難免迷失本真。物質生活是人生的主要部分,固然無可厚非,但是精神方面也同樣需要同步達到一個更高層次,低俗文化已難以適應當今和未來的精神生活,趙時代已成為歷史。人們,尤其是快速增長的知識分子大軍,於政治信仰之內外,越來越嚮往一種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高品味藝術環境。而詩歌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所以,詩人大可為此做出應有的貢獻。

詩歌是個人靈魂的反應,可以內視修心。俗話說:常對鏡子照照。本質上是照內心,看它的顏色、狀態,進行自我評判,並加以改善和取捨。要知道,人存在的意義,不僅僅為物質而存世,也不僅僅為一己之私而奮鬥。

詩歌是文學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人類本性不可或缺的食糧。我們兩手空空來到世上,難免孤獨彷徨,那麼好的詩歌恰好能使你得到安慰,它也讓你知道什麼才是你最終想要的。

我國是人情社會,有更多的愛情、親情、鄉情,友情乃至陌生人的愛心,需要我們追溯發掘宇宙萬物和人性的本源,從中得到自我提升。

詩歌是時代的標杆。它既可以服務政治,又可以通過表達個人感受,揭露社會陰影,以此使之增加現實意義。現代詩之所以被另名為「自由詩」,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人類追求民主自由的本能反應。

詩歌是最高超的藝術形式,也是區別於其它體裁的最美的文學語言,它有濃縮而精妙的韻味,也有婉轉悠揚的樂感(順便多說一句,我不提倡不講一點韻律的自由詩)。

其實,只要是源自內心的詩歌,每一首都不但反應了你的內心世界,同時,也自然而然地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時代感和社會現狀。

詩歌不等同於滿屏繚亂、半真半假的、錦上添花的心靈雞湯,它更傾向於雪中送炭,所以它必須在藝術加工之後,堅守初心和真實。散文,小說……蓋同。

目前,網絡詩歌群體和傳媒平臺不斷增多,詩歌質量也空前提高。我們每個人並非煢煢孑立。

最後,祝各位詩友不斷探索新的創作路徑,相互切磋,砥礪前行,共同「超我」,復興詩歌的繁榮!

作者

胡志強,筆名詩緣,河北省唐山市農民,2017年加入市作家協會,忙碌之餘開始練筆。鍾情於古今詩歌、歌詞、散文隨筆。作品散見於多家文化傳媒平臺。詩觀:以點滴文字,勾兌詩味人生!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友們筆耕不輟,詩社砥礪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秀詩作,出品優質詩集,朗誦優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我們正在行進中!

相關焦點

  • 中國先鋒詩歌的再出發
    自然,有諸多自我因素開始加入,正如史蒂芬·斯彭德說的,「現代人的寫作是意識到環境活動的觀察者觀察他們自身感受的藝術」。  藝術、戲劇和詩歌上的先鋒派,是在現代性之上發展起來的。沒有現代性,就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先鋒派」。考察一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藝術、戲劇和詩歌史,我們發現,先鋒派以現代性作為基礎,然後借鑑了它的要素、觀念和形式,並予以變形、抽象和分離,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 在詩歌中,詩歌符號的含義是什麼,詩歌是語言符號還是意象符號?
    如果認為詩歌符號是文字語言符號,那就是認為詩歌在本質上屬於語言藝術;如果認為詩歌符號是意象語言符號,那就是認為詩歌在本質上屬於意象的組接、發展、轉換,詩與非詩的主要區別就在於有沒有意象。兩種回答,孰是孰非?關鍵在於:詩歌符號究竟是不是「意象語言」?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什麼是「意象」。
  • 詩歌是靈魂,詩歌是生命,詩歌告訴我們的4個真理!
    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電影《死亡詩社》01傾聽靈魂深處的聲音很早就讀米沃什的詩歌了,為何如此喜歡和更早的接觸他的呢?因為米沃什的詩歌說的是人的靈魂,揭示或表達的是人心脆弱或深遠的內核,讀他的詩,我們能明白命運,能堅信人性的偉大,能看到靈魂深處最真摯的事物,以及那讓我們處於苦難和不幸背後隸屬人的本質的東西。當我們走過自己的一生,突然發現,太多的情感,太多的滄桑閱歷,都可以被蘊含在米沃什的詩中,因為米沃什的詩讓我們聽到靈魂深處的聲音。
  • 蔣志武詩歌——隱秘背後的溫度
    這或許在無意中促成了他的優勢,他通過自己的人生積累,把生活經驗滲透到詩歌中。因此,他的詩歌有一種冷靜的審視,寫出了內在的精神。蔣志武詩歌所呈現的並不在事物的表相,而是潛藏於表相之下的意義;他自身的向度,去探尋事物的本質;透過詩性地表達,讓人思考「一朵花凋零」背後的哲學;最關鍵的是,蔣志武的詩歌帶著一種溫度,有高度的辨識,在閱讀體驗中,形成一種契合,十分愉悅。
  • 三行情書風行高校 專家:速讀時代需要優秀的微詩歌
    原標題:「我真是再也不想理他了。 /在嗎? /在。」 速讀時代「三行情書」帶來什麼導讀:速讀時代更需要優秀的微詩歌。不創新毋寧死,惟思想可以生。這是我多年前一句自勉的話。中國現代詩歌要找到自己正確的路徑,除此似無他法。
  • 《雪池詩墨》:重拾詩歌的音樂性
    但秋天也可以是不言放棄的季節,甚至是最接近希望的季節,所以詩人「迫不及待地刻枚印章/蓋在最灰暗的地方/引領我前進的方向/尋找暖暖的陽光」。當然,在整部詩集中,作者幾乎是詠誦了四季,甚至涉及很多節氣,這說明作者不僅是一位自然詩人,也是一位深受傳統文化浸淫的藝術家。不過,即使是寫到其他季節,也是從秋天這個時間節點觀望的。
  • 如何正確看待詩歌,詩歌與文學、人類文明的關係?
    >上述觀點是,目前全世界學界共同認可的基本理念;然而在詩的具體演變、創作上,由於地域文化的影響,產生了一定分歧;首先是以我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詩丶大序》(亦稱《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其中,朱熹在《詩序》中也有進行補充:人生來就有情感,有情感便需要表達,有表達就有詩歌,最恰當的語言節奏和內在節奏,是最自然的下意識行為;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
  • 華茲華斯及其時代:當革命演變為屠殺,詩歌啟動心靈的目光|燕京書評
    作者 | 危幸齡全文共 11410 字,閱讀大約需要 12 分鐘 作為英國浪漫主義運動的重要推動者,華茲華斯始終將人性作為其詩歌唯一主題。在華茲華斯誕辰二百五十周年之際,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威廉·華茲華斯傳》,以詩人之眼,再次回望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
  • 英語世界詩歌的發展歷程
    事實上,希臘人幾乎發展出了西方詩歌的所有固定格式詩體,有頌歌詩體、史詩體(epic)、抒情詩歌詩體,悲劇和喜劇等等,這些對文學、戲劇、音樂和詩歌的後續發展都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他的作品包括《公爵夫人之書》 (1369年), 《特洛伊拉斯和克萊希斯》 (C.1385年)以及他的傑作 《坎特伯雷故事集》 (1387-1400年))等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西里宮廷詩歌西西里詩歌的繁榮出現在公元13世紀中葉和14世紀初期。西西里是位於義大利半島南端以西地中海地區的一個島。
  •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楊克點評卓爾集團董事長閻志的詩歌
    這當然與經濟實力有關,更體現了詩人的大情懷大境界大胸襟大魄力,有錢的人不少,沒有幾個有這樣的格局。若是租一次飛機,捐建兩家醫院,這樣的貢獻已可圈可點,《孟子》曰:「至誠,……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 詩歌是什麼呢?(詩論)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以四言為要我猜想,應是2/4拍有一句話叫做「一詠三嘆」一個曲調反覆詠嘆(這個「三」,是多次的意思)詩三百,有很多雙聲疊韻的詞語音樂性很強,反覆歌唱詩歌的押韻,已經形成現在的歌曲,也有韻腳每一句歌唱,都落回這個韻腳
  • 普希金:俄羅斯詩歌的初戀
    後來,普希金為了表示尊敬和感謝,將他稱之為「我的詩父」。阿莉娜很早就已擺脫了女奴的身份,但仍然選擇留在主人的家裡服務,她把民間的純樸、清新和率真帶給了小普希金,給他講童話,哼唱民歌。普希金終生對她懷有感激之情,寫過多首抒情詩來讚美、懷念她。    此外,在童年時代,還有一個人對詩人產生過影響,那就是他的外祖母。她擅長講歷史故事,有時也向自己的外孫講述家族的一些趣聞逸事。
  • 東湖詩歌高峰論壇在武漢舉行
    20日下午,一場關於「山水間的中國當代詩歌及傳統」的東湖詩歌高峰論壇在武漢舉行,李少君、王家新、霍俊明、娜夜、谷禾等30餘位國內知名詩人參加了論壇。   東湖詩歌高峰論壇為2018東湖詩歌節的重要環節,由武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武漢市東湖風景區管委會主辦,《漢詩》和《詩刊》協辦。高峰論壇上,詩人們圍繞「詩歌照亮山河」這一主題展開對話,探討了山水和自然的內涵及山水永恆的品性對人類精神的淨化作用,並對中國古典傳統詩歌和當今西方詩歌的山水寫作做了詳盡比較,以及分享了自我創作的體驗。
  • 論顧城的詩歌
    作為證明「自然之境」的例子,顧城在《自然哲學綱要》裡提起的是中國古詩,他說「中國哲學的自然之境與中國的詩境相合,都是一種無目的的自然關照」,也指出「中國古詩最大的特點是缺失主語」「少有抒情的『我』」,從他這個言說裡可以看到顧城擺脫「抒情的自我」思想是參考了中國古詩的。
  • 從田野調查到詩歌人類學
    1月10日上午,周瑟瑟新書《中國詩歌田野調查》發布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北京春季圖書訂貨會現場舉行,活動由黃河出版傳媒集團陽光出版社主辦。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作家、詩人邱華棟出席發布會,他說:「《中國詩歌田野調查》是近年出版的一部有特色的詩學評論集。
  • 詩歌與物理有相似之處
    詩歌與物理有相似之處 2014-07-07 16:28:13他的新書《夢雨錄》將於來臨星期天發布,並與王潤華對談詩歌。  黃克孫為國際知名物理學家,在學術界享有盛名。他長期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從事理論物理的研究和教學,而且著作等身,出版過物理著作《統計力學》(Statistical Mechanics)等多種;《統計力學》多次再版,被肯定為一本很經典的統計力學教程,對大學物理教學產生廣泛影響。
  • 《星星》詩刊主編梁平:詩歌是天上的星星
    答:詩歌現在的熱鬧似乎有些過頭了,不少詩歌事件都演變成了社會關注的文化事件。一些詩歌的微信公眾號,點擊率非常高,一首詩的閱讀量經常在十萬、甚至百萬以上,其火熱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小說和散文。當然,這種熱鬧是就文學內部而言的,相對於其他藝術門類,詩歌與文學一樣依然顯得邊緣。但是我覺得這種「邊緣」恰恰是詩歌應該在的位置。
  • 李敬澤:寫詩是人最純真的「活動」 / 李瑾:詩歌究竟是什麼
    詩極為自由地構擬出自己意象的世界,沉浸於想像之域樂而忘返。」當《譚詩錄》擺在眼前,我首先對李瑾的行為產生了疑問,詩歌對他而言,究竟是樸實的,還是遊戲的?按照李瑾之前的說法,他先是在一篇論文中斷言詩歌已經終結,即詩歌「在偶像的黃昏裡確實失去了影響秩序和日常的能力」。後來,又撰文說這一終結也是可以「終結」的——詩歌能夠「通過建立『內在的確定性』,重新標舉新的美學規範」。
  • 胡健:詩歌語言創新八技巧
    詩歌無論在選詞、造句、修辭上都有自己的獨特的美學追求。詩的語言不僅是精粹的語言,而且還常常是變形的語言。就如杜甫所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下面,是我閱讀詩歌時,偶作的一些例話,供有興趣者參考。
  • 純美可愛的小鹿,為何頻繁出現在古代詩歌中?
    比如古代詩歌中的紅豆意象,多指相思之意;楊柳意象可指離別依依之情;而月亮意象便代表詩人思念家鄉和親人。小鹿,是大自然中的一種純潔動物,因此受到歷代文人的喜愛。縱觀中國文學史,鹿意象的內蘊不僅極為豐富多樣,而且能體現出創作者的審美感受。經過不少文人"反省創作",鹿意象的審美內涵也逐漸明確。詩,歌以言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