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俄羅斯詩歌的初戀

2020-12-05 光明數字報

    【深度解讀】

    在俄羅斯,普希金這個姓氏堪稱家喻戶曉,它甚至超越了詩歌的領域,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的高度聯結到了一起。但是,大部分中國讀者恐怕都不知道,「普希金」這個發音洪亮的單詞,其原意就是「大炮的」,有意思的是,由這「炮筒」射出的一部分是鏗鏘的玫瑰,自「轟鳴」留下的一部分餘音則是夜鶯的歌唱。如今,普希金已成了國家的名片,一個神話般的存在。如果到俄羅斯去旅遊,了解普希金的遊客和不了解普希金的遊客,他們所得到的待遇肯定是不一樣的。

一、童年與學業

    1799年6月6日,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出生於莫斯科的一個貴族家庭。家族的門第雖然不算太低,但也不是特別顯赫。父親謝爾蓋是一名退役軍官,酷愛法國文學,經常在各種沙龍裡顯示出眾的才華,隨口拋出一連串法語的雙關詞,在貴婦們的相冊和紀念本上題寫熱烈而智性的詩句。他喜歡戲劇,平時也會給孩子們誦讀莫裡哀的作品。母親的家族有著傳奇的背景,其遠祖是彼得大帝著名的黑奴漢尼拔。也就是說,詩人的身上還流淌著非洲的血液。

    在普希金的成長過程中,有兩個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是伯父瓦西裡和奶媽阿莉娜·羅季昂諾夫娜。瓦西裡性情溫和,知識淵博,最重要的是,他也是一名出色的詩人,與當時的一些著名詩人如卡拉姆辛、茹科夫斯基、巴丘什科夫有很好的私人交往。他曾經教授自己的侄兒如何用俄語寫詩。後來,普希金為了表示尊敬和感謝,將他稱之為「我的詩父」。阿莉娜很早就已擺脫了女奴的身份,但仍然選擇留在主人的家裡服務,她把民間的純樸、清新和率真帶給了小普希金,給他講童話,哼唱民歌。普希金終生對她懷有感激之情,寫過多首抒情詩來讚美、懷念她。

    此外,在童年時代,還有一個人對詩人產生過影響,那就是他的外祖母。她擅長講歷史故事,有時也向自己的外孫講述家族的一些趣聞逸事。她所講述的東西既激發了普希金的榮譽感,又培養了他對浪漫、傳奇的濃厚興趣。

    普希金從小就喜歡閱讀,據說,他10歲就已讀過荷馬的兩大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裡,普希金根本不需要擔心自己因為寫詩而被人看作遊手好閒之人,家人對他熱衷的事業絕不會排斥。他就像一粒優質的種子,落到了肥沃的土壤上,最後的開花結果就是一個時間的自然推演。在這一點上,他的一位詩歌繼承人,被稱作「俄羅斯詩歌的月亮」的安娜·阿赫瑪託娃可就沒這麼幸運,女詩人的父親認為寫詩會玷汙戈連科這個姓氏,以至於她在發表作品時只能選擇了來自母親遠祖的一個姓氏——阿赫瑪特。

    1811年10月,普希金進入皇村學校學習。不過,普希金並不屬於學霸式的學生,當時的老師對他作過這樣的評價:「他的天賦之才要遠遠勝於他的基本功,他的思想更趨奔放和敏感,卻不夠深刻。他的學習主動性一般」,並且「非常懶惰,不專心而且在課堂上搗亂」。普希金的法學、歷史、地理、數學等科目,成績都很一般。但是,或許受了父親的薰陶,他成績最好的功課是俄國文學、法國文學和擊劍。有意思的是,由於他在法語上的能力和淵博的法國文學知識,甚至被同學們戲稱為「法國佬」。

    普希金獲得最初的詩歌名聲也是在皇村學校。1815年1月8日(舊曆),皇村學校舉行了一次語文考試。在考試中,普希金被安排朗誦了一首自己的作品,它引起了當時的宮廷詩人傑爾查文的讚賞。關於這個事件,普希金作了這樣的記錄:「我就站在離傑爾查文兩步遠的地方,朗讀起我那首《皇村回憶》。我無法描述當時自己的心緒:當朗誦到提及傑爾查文名字的那行詩句的時候,我那青春期的聲音變得沙啞而彆扭,我的內心不可抑制地、充滿狂喜地跳動……我不記得自己是怎麼結束朗誦的,也不記得我當時跑到哪裡去了。傑爾查文非常高興;他叫我過來,想和我擁抱……但是,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我。」正是通過這一場合,老詩人聲稱:「第二個傑爾查文已經在世界上出現了:他就是普希金。」以傑爾查文當時在文壇上的地位,這樣的評價不可謂不高,但他似乎還沒有料到的是,那不是「第二個傑爾查文」,而是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紀念碑」的普希金。

二、詩歌創作

    從皇村學校畢業以後,普希金以十等文官的身份進入外交部工作。桀驁不馴的詩人對仕途沒有太大的興趣,他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詩歌創作中。在短暫的一生中,他留下了將近800首抒情詩,12部長詩,1部詩體長篇小說。在普希金的整個創作中,最能體現普希金個性和風骨的是他的政治抒情詩,例如:《皇村回憶》有很強的頌詩意味,全詩形式整飭,用語莊重,音韻鏗鏘,洋溢著濃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和平的讚美;《先知》《阿利昂》《詩人》等闡述了詩人的使命感,對人類和世界所承擔的責任;《致恰達耶夫》《鄉村》表達了對理想主義的嚮往和對庸俗人生的唾棄;《自由頌》《致大海》《囚徒》《在西伯利亞的礦井深處》等則抨擊了沙俄的專制和暴政,表達了對自由和個性生活的嚮往。

    普希金留下了大量獨具一格的愛情詩,據有心人統計,普希金的愛情詩有200首左右。早在皇村學校時期,普希金愛上了一位名叫娜塔莉亞的女子,為她寫下了這樣的句子:「這還是第一次,我羞怯地/為女性的魅力所痴迷。/整天,無論我怎樣努力,/都無法擺脫你對我的佔領。」正是在這首早期作品中,普希金髮現,愛情不僅有甜蜜,更可能有痛苦和憂愁。

    在眾多的愛情詩中,最為人熟知的當數那首《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年7月的某天,普希金在與女友凱恩告別的時候,將剛發表的《葉甫蓋尼·奧涅金》的第一章贈送給她,裡面夾了一首詩,就是《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我的面前出現了你,/仿佛倏忽即逝的幻境,/仿佛那純美的精靈。」詩歌除表達了對她的由衷傾慕之外,更強調了美可以驅散內心的陰鬱,喚醒沉睡的靈魂,有助於對世人進行精神上的激勵和提升。後來,作曲家格林卡將它譜成了一支浪漫曲。藝術評論家謝羅夫聽到後,禁不住讚嘆道:「這就是一部完整的愛情史詩。」

    普希金另一首傳播很廣的愛情詩是《我愛過您》。這是一首描寫失戀的情歌,但它體現的不是頹廢和沉淪,而是一種愛的無私和崇高:「我愛過您,愛得那麼真摯,那麼溫存,/上帝保佑,但願別人也能這樣愛您。」閱讀這樣的作品,我們可以明白,愛情不僅來自生理的衝動,更在於精神的契合,它是對美與理想的喚起,是一種高尚情操的體現。

    此外,普希金的風景詩也一向為人稱道,他用詞語為我們構築了一座繽紛的詩歌花園,再造了一個生機蓬勃的自然。有意思的是,普希金曾在一首詩中聲稱不喜歡春天,因為「春天的髒臭讓我生病;/血液在湧動;情感和理智被憂愁所窒息。」詩人的藝術才華在關於秋天和冬天的描寫中尤其得到了盡情的展示:「親愛的讀者,我倒喜歡晚秋,/它閃爍的美是那麼恬靜,那麼溫順。/這就像家中一個無人疼愛的孩子,/卻博得我的歡心(《秋》)。」「一陣喧囂;田野的蘆笛/打破了我幽居的寧謐,/伴隨戀人可愛的倩影,/最後的夢幻飄然而逝(《秋天的早晨》)。」「就這樣,忍受著暮秋的寒意,/仿佛聽到冬天風暴的呼嘯,/如同一片彌留的樹葉,獨自/在光禿禿的樹枝上戰慄(《我再也不會有什麼期待》)。」「透過波浪般起伏的迷霧,/閃現出了一輪月亮,/在憂傷的林中空地裡,/它灑下一道道憂傷的光芒(《冬天的道路》)。」「嚴寒和太陽:美妙的一天!/迷人的朋友,你還在沉睡——/是時候了,美人兒,醒一醒:/張開你被安恬關閉的眼睛,/作為一顆來自北方的星星,/迎向那北國的曙光女神(《冬天的早晨》)!」

    普希金還創作了不少哲理詩,對他而言,詩歌還是他探索生命奧秘的一個重要入口,不少作品都具有深刻的生命體驗和感悟的內涵。其中,最為人熟知、最勵志的當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另外,《極樂》《真理》《生命的大車》等也是俄羅斯哲理詩中的名篇。

    隨著一首首詩歌的發表和傳播,他很快就進入了俄羅斯最重要的詩人行列,以至於連沙皇都知道俄羅斯大地到處都流傳著他的詩歌。當時,他的一個崇拜者費多爾·格林卡就曾經感嘆道:「啊,普希金,普希金!是誰教會了你用那非凡的詩篇來迷惑眾生?」

三、多種文學體裁的嘗試

    可能會出乎中國讀者的意料,被視作俄羅斯詩歌偉人的普希金,實際其貌不揚,他的身材並不高,只有五尺六寸,一頭蓬亂的黑髮,一雙灰藍色的眼睛,指甲留得很長,而且總是髒兮兮的,有著如同飛禽爪子的雙手。他時常在大街上閒逛,穿著雙排扣的黑色禮服,頭戴一頂玻利瓦爾式的高帽子,上面還繫著一根笨重的藤條,下身穿一條細窄的馬褲。即便如此,1830年5月,普希金還是憑藉自己的才華贏得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莉婭·岡察洛娃的芳心。

    該年秋天,普希金為了籌備婚禮,來到父親的領地波爾金諾,辦理財產的過戶手續。他原計劃在那裡待上一個星期左右。始料不及的是,當地突然發生了一場霍亂,這迫使他滯留了三個月。波爾金諾的氣候宜人,風光秀麗,相對與世隔絕,他可以擺脫娛樂、日常事務的幹擾。再加上作為一個未婚夫的責任感,凡此種種,讓普希金進入了一個創作的井噴期。

    在意外滯留的三個月中,他在多種文學體裁的嘗試中都有了出色的表現。他寫出了將近三十首抒情詩(包括《惡魔》《哀歌》《秋天》《英雄》《為了遙遠祖國的海岸》等),在這些作品中藉助音樂性的文字來抒發對告別青春與愛情失意的傷感、對自然之美的沉醉,還有對時弊的抨擊與社會不公的揭露。

    除了詩歌,他還完成了五部中篇小說——《棺材匠》《村姑小姐》《射擊》《驛站長》和《暴風雪》。這些小說大多取材於傳說、歷史、回憶和作者平日的見聞,其風格迥異、各自獨立,其中既有哥德式的傳奇,又有風土人情的展示,還有失意的愛情故事。次年10月,普希金將它們合成一集出版。在這部小說集中,他把自己僅稱作一名出版者,假託作者為「已故的伊凡·彼得羅維奇·別爾金」。當有人問他作者究竟是誰時,他給出的回答是,「不管他是誰,就需要這樣來寫小說:樸實、簡潔和清晰。」它們大多在描寫生存的艱難和人與人之間發生的衝突與矛盾,裡面貫穿著一種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尤其值得重視的是《驛站長》,詩人以飽蘸同情的筆墨刻畫了維林這個善良、遭欺凌的下層人形象,正如他在《葉甫蓋尼·奧涅金》中塑造了俄羅斯文學「多餘人」的形象,在這篇小說中,他又開創了一個表現「小人物」的傳統。之後,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訶夫對這一傳統都有繼承和發揚。正如一位批評家所說:「《驛站長》宣布了描寫社會心理的現實主義將在俄國古典小說中得到空前發展。」

    此外,他完成的工作還有: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的最後兩章,四個小悲劇,《吝嗇的騎士》《石客》《莫扎特與薩萊裡》《霍亂流行時的宴會》,童話詩《神父與他的長工巴爾達的故事》《母熊的故事》,數篇文藝批評和時論性的文章。波爾金諾可以說是普希金的福地,1833年和1834年,他還在那裡創造過兩個「波爾金諾的秋天」,在那裡寫下了《青銅騎士》《奧賽羅》《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黑桃皇后》等傑作。

四、死亡與新生

    普希金與岡察洛娃於1831年2月18日在莫斯科舉辦了婚禮。據說,結婚的前夕,他還與朋友們舉行了一個單身漢聚會。維澤姆斯基為此還即興創作了一首詩,他在詩中說道:「普希金!明天你就要結婚/告別吧,單身生活!/快把單身漢的杯子擲到地上/可別等到明天去點燃一個空藥包……」那天晚上,普希金表現得很傷感,始終一言不發。

    第二天,他很早就起床去見未婚妻了。婚後一星期,他在給好友普列特尼奧夫的信中說道:「我結婚了——而且很幸福,唯一的願望是生活當中不要出現任何變化——我想像不出還會有更美好的生活了。這種狀態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我甚至感到自己重生了。」不久,他便由莫斯科遷到了彼得堡。但是,家庭生活並沒有給詩人帶來預期的寧靜和幸福,隨之而來的各種社交、應酬活動佔據了很大一部分時間。更令人難堪的是,岡察洛娃身材高挑、形象靚麗,夫婦倆在形象上多少留給人不太般配的印象,甚至有人覺得這對夫妻有點像維納斯和伏爾甘(羅馬神話中的火神,智力低下,且身有殘疾)。據說,妻子的美麗甚至引起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注意,為了能在宮廷舞會上經常見到她,他居然賜給了普希金一個宮廷近侍的職位。1836年,流亡到俄羅斯的法國貴族丹特斯開始肆無忌憚地追求岡察洛娃。不久,這事就在彼得堡的上流社會中流傳了開來。

    性格剛烈的普希金顯然無法忍受這種侮辱。1837年2月8日(舊曆1月27日),在彼得堡近郊的黑溪旁邊的一片白樺林中,普希金與丹特斯進行了一場決鬥。決鬥的條件非常嚴苛,雙方的距離只有十米,並且,假如第一次射擊沒有結果,決鬥將繼續進行。這就意味著,死亡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了。那天下午,助手們將雙方帶到二十步開外的地方,將手槍交給了他們。丹特斯首先開槍,擊中了普希金的腹部,普希金受傷以後仍然射出了屬於自己權利的一顆子彈,也擊中了對手。丹特斯僅僅受了點輕傷,胸口的扣子或者厚佩帶救了他的命。兩天以後,普希金離開了他曾經瘋狂地眷戀的人世。

    作為一種紀念,位於彼得堡莫伊卡河的普希金紀念館將鐘擺永遠停留在了下午兩點四十五分。最早發布訃告的是《〈俄國殘疾軍人報〉文學增刊》。由奧陀耶夫斯基執筆的訃文如下:「我們詩歌的太陽隕落了!普希金去世了,在風華正茂的年齡,在文學生涯的中途去世了!……我們沒有力量再說什麼,而且也不需要再說什麼;每一顆俄羅斯的心臟都明白這無可挽回的損失之價值;每一顆俄羅斯的心臟都被撕碎了。普希金!我們的詩人!我們的歡樂,我們民族的光榮!……難道我們真的失去了普希金?……這簡直讓人不可想像!」

    聞聽這一噩耗,丘特切夫以《1837年1月29日》為題寫下了悼念詩:「俄羅斯之心永不會把你忘卻,/仿佛刻骨銘記自己的初戀!」另一位大詩人萊蒙託夫在悲憤中寫下了《詩人之死》:「詩人犧牲了!——這榮譽的俘虜——/倒下,受盡了流言蜚語的中傷,/胸膛吞下鉛彈與復仇的渴望,/高傲的頭顱因此而垂下!」他在詩中指斥了當時上流社會的無恥和庸眾流言的恐怖,並以此宣告了自己的詩歌生命的誕生。詩人之死可以帶來新的生命,這或許就是詩歌特殊的魅力,而曾經被榮譽所俘虜的作者則將讀者變成了美和真理的囚徒,讓他們有能力體驗每一段生活都猶如甜蜜的初戀。

    (作者:汪劍釗,系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相關焦點

  • 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普希金!
    亞歷山大·謝爾蓋維奇·普希金在俄羅斯文學史上佔有極崇高的地位,他不僅被尊稱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他還是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者、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人。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和文學批評家伯林斯基曾講過:「只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歌裡跳動著俄羅斯生活的脈搏。」
  • 俄羅斯詩人普希金作品的現代性
    考察「五四」以後中國新文學的歷史,我們可以隨處感受到這位皮膚黝黑的俄羅斯人的影子,而在新詩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能發現普希金的中國傳人,在這些詩人中,有的從內容到形式都曾對普希金進行過認真的學習,有的則在詩歌精神、觀念和風格上受到過啟迪,其中不乏一些能夠標示詩歌時代轉折的大詩人,如郭沫若、戴望舒、艾青、臧克家、穆旦、北島、舒婷等。
  • 俄羅斯市場驚現普希金"不雅"作品 充滿罵人髒話
    中國網10月2日訊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9月30日報導,俄羅斯一部新上市的普希金作品引起了廣泛關注,讓人了解到一個此前從未熟悉的普希金形象。原因在於這些作品極其「不雅」,內容中充滿罵人的髒話!這部新出版作品名叫《斯洛沃》,共分11卷,是普希金1815年至1837年期間創作的詩歌、戲劇和散文的集合。
  • 普京展示「一心兩用」:出席獨立國協峰會邊籤字邊讀普希金作品
    在獨立國協峰會的文件籤字儀式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帶了一本普希金的《耶夫根尼·奧涅金》,不時翻閱。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鏡頭面前展示了自己「一心兩用」的本領。據俄新社9月28日報導,當天在獨立國協峰會的文件籤字儀式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帶了一本普希金的《耶夫根尼·奧涅金》,不時翻閱。「普京起初把書放在了左手邊,在籤完幾個文件後剛翻開書,結果又來了需要籤署的文件。總統在籤完文件後再次翻開並閱讀這本書。」俄新社在報導中寫道。
  • 普希金被流放南俄,普希金最著名的作品,俄國現實主義的奠基之作
    到19世紀30年代初,普希金的詩歌才華達到了巔峰狀態,整個俄國文學界都視他為自己的導師,著名文學家維亞澤姆斯基也稱普希金為「詩人圈中的領袖和巨人」普希金本身就是思想上的貴族叛逆者,他的作品則是文學藝術形式的叛逆之作,「他第一次把真正的歷史主義引進了俄國文學」。
  • 名家專訪|劉文飛:託爾斯泰和普希金的優秀作品永不過時
    除了高樓大廈和嶄新機場帶來的視覺奇觀以外,幾番交談下來,他們發現自己「對中國詩歌的了解遠遠不如中國詩人對外國詩歌的了解」,這種鮮明的感受讓外國作家的心態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和中國詩人交流,外國詩人們都會發現,他們對中國詩歌的了解遠遠不如中國詩人對外國詩歌的了解,這種鮮明的感受都會讓外國作家的心態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記者:中國文學源遠流長,其中詩和酒構成了特殊的關係,從古至今善飲的文人雅客無數,您怎麼看待文學與酒之間的關係?
  • 布寧:俄羅斯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卻一生坎坷
    ——高爾基伊凡·阿列克謝耶維奇·蒲寧(1870-1953)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俄羅斯作家,他的文學活動包括詩歌創作、小說創作和文學翻譯,在每一個領域都堪稱傑出。1870 年10 月10 日,蒲寧出生於俄羅斯奧廖爾省沃羅涅日一個古老的貴族之家。這是一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家族,曾經為俄羅斯民族奉獻了多位傑出人物:如被卡拉姆津譽為「俄羅斯的薩福」的優秀女詩人安·彼·蒲寧娜、被普希金奉為老師的俄羅斯浪漫主義文學大師瓦·安·茹科夫斯基等。
  • 普希金最經典八首詩歌
    普希金,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被許多人認為是俄國最偉大的詩人、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被譽為'俄國小說之父'。——普希金《致凱恩》3/8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 文化之旅:粗略了解俄羅斯的文化和教育
    俄羅斯文壇曾為世界造就了普希金、託爾斯泰、果戈理、萊蒙託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葉賽寧、高爾基、法捷耶夫、屠格涅夫,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一大批文學巨匠;俄羅斯畫壇湧現了列賓、列維坦等藝術大師。17世紀上半期誕生了俄羅斯的第一部小說《薩瓦·格魯津傳》。?
  • 我眼中普希金的代表作,也許你沒聽過,但它真正搖曳了我的心靈
    正如你所知道的,普希金被譽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我這說的都是廢話。可是被稱為他代表作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很不喜歡,準確地講應該是討厭,你可知道?你肯定會說,這幹我屁事!可是我真的不喜歡唉!普希金簡介不過這首《被你那纏綿悱惻的夢想》,第一句就直擊我的心靈。
  • 朱大可:從方方日記到普希金歌劇
    僅就「瘟疫」這個母題而言,我們就能找到一大堆類似的文本,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普希金提供的卓越手稿。俄國批評家巴赫金堅稱,普希金既是信箋私語的高手,也是廣場狂歡的歌者。正是基於他提供的啟示,我仔細閱讀了那位詩人的遺作。一八三〇年秋天,普希金回到波爾金諾村的家族莊園,去繼承已故叔父的遺產,恰逢俄羅斯爆發霍亂,交通被關卡切斷,以至於他被迫滯留小村達三個多月。
  • 當下中國的10大俄羅斯文化元素
    [摘要]從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沉思;從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從列賓的「縴夫」到夏加爾的夢幻,俄羅斯的文藝殿堂吸引著幾代中國人的嚮往。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了俄羅斯電視臺的專訪時談到,「我讀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理、萊蒙託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託爾斯泰、契訶夫、肖洛霍夫,他們書中許多精彩章節和情節我都記得很清楚。」
  • NO.11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選輯)
    %E5%8D%A1%E5%86%9C04:50來自讀書與育兒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羅斯著名文學家、詩人、小說家,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羅斯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青銅騎士」,代表作有《自由頌》《致恰達耶夫》《致大海》等。
  • 俄羅斯文學為什麼群星閃耀?談談它的「白銀時代」
    上周,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在俄羅斯國家電視臺宣布他和政府全體辭職。消息一出,迅速引發世界廣泛關注。俄羅斯國內政治,連同這個國家一起迅速成為焦點。政治上的俄羅斯令人捉摸不透,充滿不確定性,而文化上的俄羅斯,有人覺得是沉鬱的、浪漫的。俄羅斯文學尤其令人矚目。
  • 伊萬·布寧誕辰150周年:俄羅斯文學失去布寧將暗淡無光
    今年是俄羅斯作家伊萬·布寧誕辰150周年。伊萬·布寧對於很多中國讀者來說,或許是個熟悉的陌生人。一方面,他的諾獎作家身份很多人都知曉,但另一方面,他又遠不如普希金、果戈裡、託爾斯泰、屠格涅夫、契訶夫等作家在中國家喻戶曉。高爾基曾說:「俄羅斯文學如果失去布寧將會暗淡無光,將會失去他孤獨漂泊的心靈中彩虹般的光輝和璀璨的星華。」這到底是怎樣一位作家?
  • 俄羅斯
    俄羅斯的博物館按專業可分為革命歷史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各專業博物館以及其他博物館等。著名的大型革命歷史博物館有俄羅斯中央革命博物館、國家歷史博物館、克裡姆林宮博物館、中央海軍博物館等。較大的藝術館有莫斯科科列季亞克夫國家繪畫陳列館。俄羅斯文學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出現了普希金、萊蒙託夫、果戈裡、別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託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馳名的大文豪和作家。
  •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海子詩歌中的鄉土情結
    而本就處於文學邊緣地帶的現當代詩歌,更是顯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可以不無誇張的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絕對算的上是中國現當代詩歌顯露遲暮的一個重要時間段。龐大密集的商業體制,像是一頭膘肥體壯的出山猛虎一般,把詩歌這隻嗷嗷待哺的瘦削羔羊,追迫的走投無路。許多詩人為謀生路或下海經商或轉投他業,詩歌在現當代文學的微妙處境更是一落千丈。詩歌以及詩人成了商業浪潮下,中國文學現狀最繪聲繪色的尷尬縮寫。
  • 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全新版《普希金全集》
    浙江日報9月15日訊 在快餐文化當道的今天,人們對於文學經典的認識似乎已經淡漠,但浙江文藝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普希金全集》,卻勾連起中老年讀者對「俄國文學之父」普希金的集體回憶,更讓年輕讀者重新認識到,何謂真正意義上的文學經典。
  • 李煒《永恆之間》:一部「逆時間」的西方詩歌簡史
    日前,其最新作品《永恆之間:一部與時間作對的西方詩歌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翻譯出版。9月18日晚,李煒攜新書與評論家張定浩、來穎燕做客思南書局·詩歌店,與讀者一同步入西方詩歌的秘密花園。9月18日晚,李煒攜新書與評論家張定浩、來穎燕做客思南書局·詩歌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