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詩人普希金作品的現代性

2020-12-05 華夏經緯網

  在中國,普希金不僅是被譯介得最多的俄國作家之一,而且也稱得上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方詩人之一,在「中俄文字之交」中起過極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有論者認為,「說他的創作已經融入了中國新文學創作的血脈,一點不過」。實際情況也是如此。早在1908年,魯迅以令飛為筆名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章重點介紹了八位歐洲浪漫主義詩人,其中便有普希金,「俄自有普式庚,文界始獨立,故文史家芘賓謂真之俄國文章,實與斯人偕起也」。魯迅在文章中再次確認了別林斯基的觀點,為中國讀者接受普希金提出了一個引導性的意見。

  考察「五四」以後中國新文學的歷史,我們可以隨處感受到這位皮膚黝黑的俄羅斯人的影子,而在新詩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能發現普希金的中國傳人,在這些詩人中,有的從內容到形式都曾對普希金進行過認真的學習,有的則在詩歌精神、觀念和風格上受到過啟迪,其中不乏一些能夠標示詩歌時代轉折的大詩人,如郭沫若、戴望舒、艾青、臧克家、穆旦、北島、舒婷等。在很多中國人的心目中,普希金這個名字便與俄羅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只要提及那一片廣袤的土地也就會極其自然地想到普希金。

  今日俄羅斯,各類書店的售貨員,只要一見到異鄉來客,十有八九都會向他(她)推薦民族詩人普希金。據說,曾有一位中國學者到俄羅斯訪學,在大街上因為沒有隨身攜帶護照遭到了警察的盤問。而在盤問的過程中,當這位學者告訴警察,他是中國的俄羅斯文學研究者,並當場向後者背誦了一首普希金的詩歌。這一舉動不僅解除了這名警察的敵意,而且還使他們交上了朋友。從某種意義上說,普希金的詩歌成了這位學者在俄羅斯自由通行的護照。

  如今,歷史的腳步已經踏進了二十一世紀,那麼,十九世紀的普希金還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呢?除了文學史的意義,普希金這個名字還有什麼現代性的意義?我們現在是否還需要閱讀普希金,或者說普希金的詩歌在什麼層面上與我們當代的生活發生關係呢?是什麼東西支撐著十九世紀的普希金來感動二十一世紀的我們?

  首先必須指出的是他對美的敏感。這裡也可分出兩個方面來認識。其一,普希金對藝術形式的探究。文學的發展並不按照進化論的原則,美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恆定性。閱讀普希金的詩歌,讀者就會發現,它們有著繁複多樣的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這些豐富的內容大多被置放在一個個美麗的形式中,樸素鮮活的語言、和諧的韻律、悅耳的節奏、生動的比喻、深刻的象徵,凡此種種,都賦予了庸常的現實以浪漫主義的光芒。其二,他藝術地看待生活的態度。無論是面對大自然的災難,還是日常生活的挫折,抑或是異性的拒絕,詩人都保有一顆赤子之心和一雙充滿發現的眼睛,因此總是能夠激發無盡的想像力,滿懷欣喜地去攝取其中的養料,甚至能夠在否定的現象中挖掘肯定的因素,然後,運用自己發達的理性去梳理它們,乃至最終選擇個性化的語言來抒發自己的感受。

  其次則是他自覺的知識分子良知。普希金在履行自己的審美使命的同時,從來不曾忘卻自己的道德使命,他時刻意識到自己作為俄羅斯人對俄羅斯民族所應承擔的責任。詩人崇尚公平、正義等理念,並且把它們提到了信仰的高度,反對沙皇暴政。他在堅持這些理念時,感到了自信和力量,為此,詩人對普通俄羅斯百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普希金以他一生的創作和經歷告訴我們,在缺乏詩意的社會中,做一名詩人是光榮的。

  再次則跟人本身有關。閱讀普希金,我們不能不注意到詩人創作中始終洋溢著的人道主義理想,它們最大程度地凸現了詩人博大的愛心,體現了他對人的情感世界的重視。眾所周知,在普希金的文學遺產中,愛情詩佔有很大的比重。愛情,這兩個動人的字眼,在普希金的詩歌辭典裡,稱得上是關鍵詞中的關鍵詞。固然,他的不少抒情詩都是獻給那些激發過自己靈感的異性的,其中有著對溫柔的渴望、對青春的讚美、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對絕望的咀嚼、對愛的歡樂與憂傷的流露、情慾與精神的衝突,等等;令人驚嘆的是,如此豐富的篇章,卻絕少有雷同的表現。這一切,由於詩人天性的純潔而感人至深。不過,看待普希金筆下的「愛情」,我們不能停止於偏狹的理解,正如稍後於他的萊蒙託夫所說,那是一種「奇異的愛」,它常常包括友誼和同情的成分,蘊藏了深刻的社會內涵,也因此能贏得廣泛的社會影響。

  最後,我想指出的是,詩人只活了短短的38歲,但他畢生都在肯定生命的價值,抗擊生存虛無主義的侵擾。1836年年末,他在《哦,不,我並不厭倦生活》這首據稱是最後的詩篇中還說道,為了生活中的好奇心,為了「想像中親切的幻夢」,為了溫存的感受,為了所有的情感,應該熱愛生活、渴望生活。儘管詩人不斷遭受到命運的打擊,他在創作中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觸及死亡、痛苦、孤獨、絕望、悲傷等主題;然而,他都以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將它們內化為新的力量,在詩意的層面上加以提升,從負面的現象中找到正面的因素,使之成為「明亮的憂傷」「痛楚的甜蜜」「絕望背後的希望」「死亡之後的新生」,這些都非常貼近我們當代人的行為選擇,更是一種面向未來的人生觀,它們體現了一個古典詩人超前的現代意識。

  1834年,果戈理曾經預言,像普希金這樣的俄國人,兩百年才能出一個。但是,兩百年即將過去,俄國似乎也還不曾有新的普希金誕生,它再次說明了這位俄羅斯詩人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獨創性。

  (作者:汪劍釗)

來源: 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虞鷹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市場驚現普希金"不雅"作品 充滿罵人髒話
    中國網10月2日訊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9月30日報導,俄羅斯一部新上市的普希金作品引起了廣泛關注,讓人了解到一個此前從未熟悉的普希金形象。原因在於這些作品極其「不雅」,內容中充滿罵人的髒話!這部新出版作品名叫《斯洛沃》,共分11卷,是普希金1815年至1837年期間創作的詩歌、戲劇和散文的集合。
  • 普希金:俄羅斯詩歌的初戀
    他喜歡戲劇,平時也會給孩子們誦讀莫裡哀的作品。母親的家族有著傳奇的背景,其遠祖是彼得大帝著名的黑奴漢尼拔。也就是說,詩人的身上還流淌著非洲的血液。    在普希金的成長過程中,有兩個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是伯父瓦西裡和奶媽阿莉娜·羅季昂諾夫娜。瓦西裡性情溫和,知識淵博,最重要的是,他也是一名出色的詩人,與當時的一些著名詩人如卡拉姆辛、茹科夫斯基、巴丘什科夫有很好的私人交往。
  • 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普希金!
    亞歷山大·謝爾蓋維奇·普希金在俄羅斯文學史上佔有極崇高的地位,他不僅被尊稱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他還是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者、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人。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和文學批評家伯林斯基曾講過:「只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歌裡跳動著俄羅斯生活的脈搏。」
  • 普希金被流放南俄,普希金最著名的作品,俄國現實主義的奠基之作
    到19世紀30年代初,普希金的詩歌才華達到了巔峰狀態,整個俄國文學界都視他為自己的導師,著名文學家維亞澤姆斯基也稱普希金為「詩人圈中的領袖和巨人」普希金本身就是思想上的貴族叛逆者,他的作品則是文學藝術形式的叛逆之作,「他第一次把真正的歷史主義引進了俄國文學」。
  • 普京展示「一心兩用」:出席獨立國協峰會邊籤字邊讀普希金作品
    在獨立國協峰會的文件籤字儀式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帶了一本普希金的《耶夫根尼·奧涅金》,不時翻閱。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鏡頭面前展示了自己「一心兩用」的本領。據俄新社9月28日報導,當天在獨立國協峰會的文件籤字儀式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帶了一本普希金的《耶夫根尼·奧涅金》,不時翻閱。「普京起初把書放在了左手邊,在籤完幾個文件後剛翻開書,結果又來了需要籤署的文件。總統在籤完文件後再次翻開並閱讀這本書。」俄新社在報導中寫道。
  • 名家專訪|劉文飛:託爾斯泰和普希金的優秀作品永不過時
    和中國詩人交流,外國詩人們都會發現,他們對中國詩歌的了解遠遠不如中國詩人對外國詩歌的了解,這種鮮明的感受都會讓外國作家的心態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記者:中國文學源遠流長,其中詩和酒構成了特殊的關係,從古至今善飲的文人雅客無數,您怎麼看待文學與酒之間的關係?
  • 俄羅斯哲學中的反「啟蒙」與現代性的內在悖論
    俄羅斯哲學中的反「啟蒙」與現代性的內在悖論 2018年01月26日 16:5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車玉玲 字號 關鍵詞:俄羅斯;思想家;文化;存在
  • 世界盃期間俄羅斯經典文學作品銷量增加
    新華社莫斯科7月6日電 世界盃期間,外國球迷在看球之餘購買了大量俄羅斯經典文學作品。塔斯社6日援引俄羅斯連鎖書店莫斯科書屋負責人娜傑日達·米哈伊洛娃的話說,世界盃期間來到俄羅斯的外國遊客對俄羅斯經典文學作品興趣濃厚,布爾加科夫、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託爾斯泰和果戈裡等作家的作品最受歡迎。米哈伊洛娃說,在眾多經典作家中,布爾加科夫的作品最受外國遊客歡迎,今年6月其外文版作品銷量較上一個月上漲30%。
  • 舊體詩的現代性問題
    、北島、舒婷等白話詩壇大家相比;現當代舊體詩庫還未能誕生震古爍今,堪與《離騷》、《古詩十九首》、《古風五十九首》、「三吏三別」、《秋興八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己亥雜詩》等相媲美的經典作品。而對此反思不足,是當下眾多舊體詩人的認識局限,由此導致的創作現狀便是,不少作品雖合於舊體詩繩墨,頗顯工致、典雅,但當下生活現場感往往不足甚至缺失,其中一些以「不離祖法」自高自矜、以「規唐範宋」互相標榜的「嘯傲煙霞,流連光景」之作,屢屢使讀者產生作者不是活在當下而是活在古代的錯覺。
  • 俄羅斯文學為什麼群星閃耀?談談它的「白銀時代」
    代表作品有《黃昏》《念珠》《白色的畜群》《沒有主人公的敘事詩》《安魂曲》等。1964年獲義大利「埃特內·塔奧爾米諾」國際詩歌獎,1965年獲英國牛津大學名譽博士學位,被譽為「俄羅斯詩歌的月亮」。 未來主義(對象徵主義)的批判更加兇猛,幾乎就是否定一切,要把從普希金一直到勃洛克、阿赫瑪託娃,統統從「現代主義輪船」上拋下。
  • 糜緒洋︱馬雅可夫斯基:人與詩人
    說到馬雅可夫斯基,多數中國讀者對他的印象可能局限於一個蘇聯官方正統詩人,寫了不少頌揚列寧和十月革命的「樓梯詩」。儘管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馬氏作品在中國被大量譯介,也出版過好幾種關於他的傳記和回憶錄,但我們對他的了解實則囿於蘇聯官方的剪裁,與詩人真實的面貌相差甚遠。
  • 世界史冊:俄國詩人,心靈本與生命的本原一體,詩人的詩人
    他還寫了不少散文及小說(收入後兩部作品集中)。《埃及的郵票》是唯一一部小說,具有超現實主義風格。他還發表過《汽油爐子》、《兩輛有軌電車》、《汽球》、《廚房》、等兒童詩集。他的詩歌創作與散文創作是相得益彰的兩個組成部分,散文的詩化、詩的散文化並舉,使他在創立俄羅斯現代詩的過程中跨出了新的一步。
  • 當下中國的10大俄羅斯文化元素
    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了俄羅斯電視臺的專訪時談到,「我讀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理、萊蒙託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託爾斯泰、契訶夫、肖洛霍夫,他們書中許多精彩章節和情節我都記得很清楚。」
  • 那些不被我們熟悉的俄羅斯白銀時代作家
    提到這套系列叢書的緣起,曹元勇表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方面大規模引進西方20世紀的現代主義文學,另一方面,俄羅斯白銀時代眾多詩人作家的作品得到大規模的介紹與翻譯,但是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全球政治科學的劇變和全球經濟發展影響,在中國圖書市場上,西歐、美日文學大行其道,除了託爾斯泰等一些主要經典作家,俄羅斯文學被邊緣化。
  • 俄羅斯讀者歡迎反映中國現實的文學作品
    歷史與文學的記憶瀰漫在俄羅斯的街巷和建築中    中國青年報:這次訪俄,你總體感覺如何?    徐虹:俄羅斯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國度,在那裡,歷史與文學的記憶瀰漫在街巷和建築中。在聖彼得堡,文學遺蹟隨處可見:涅瓦大街和莫伊卡河交界處的「文學咖啡館」,普希金生前常去那裡與友人小聚。
  • 俄羅斯
    普希金廣場(Pushkin Square)位於莫斯科市中心,舊稱苦行廣場,因舊時廣場上建有苦行修道院而得此名。1937年,為紀念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當時的蘇聯政府把苦行廣場改名為普希金廣場。廣場上聳立著4米多高的普希金青銅紀念像。這座紀念像於1860年預定建在沙皇村,擬在普希金讀書的中學成立50周年紀念日揭幕,後來改移建在莫斯科。
  • 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全新版《普希金全集》
    新的《普希金全集》共10卷,除讀者已經熟悉的普希金抒情詩、長詩、中短篇小說外,還新增普希金全部的書信、評論以及雜記,更有從未出現過的書畫卷,內有480餘幅珍貴的普希金書畫手稿。此外,這一全集還收集、整理、校對所有關於普希金的傳記、戲劇和遊記,成為最齊備的普希金作品集。  「它不是簡單的再版。」
  • 朱大可:從方方日記到普希金歌劇
    僅就「瘟疫」這個母題而言,我們就能找到一大堆類似的文本,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普希金提供的卓越手稿。俄國批評家巴赫金堅稱,普希金既是信箋私語的高手,也是廣場狂歡的歌者。正是基於他提供的啟示,我仔細閱讀了那位詩人的遺作。一八三〇年秋天,普希金回到波爾金諾村的家族莊園,去繼承已故叔父的遺產,恰逢俄羅斯爆發霍亂,交通被關卡切斷,以至於他被迫滯留小村達三個多月。
  • 普希金最經典八首詩歌
    普希金,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被許多人認為是俄國最偉大的詩人、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被譽為'俄國小說之父'。——普希金《致凱恩》3/8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