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池詩墨》:重拾詩歌的音樂性

2021-01-20 新華網客戶端

作為網際網路出版人,初拿到這部詩集心情竟然有點複雜:我經常鼓勵詩人們在網際網路上發表作品,要把網際網路當作面向讀者的第一張名片。可是這本詩集卻讓人感受到一種扎紮實實的美,有一種詩意結晶的感覺。

《雪池詩墨》崔世廣 作家出版社

作為詩人的同齡人,我也從詩人的文字中找到了很多將要不能再被稱為「青年」的人共鳴的地方。路上、故鄉、雪池和遠方,不僅是詩人的人生履歷,更是詩人的心路歷程,也是中年開啟之後的心境。開篇的《初秋遠行》,可能是無意的,但卻是統領這部看似內容龐雜涉獵眾多的詩集成篇的思緒主線。雖然我們每年都要經歷一輪四季,但是人生、情感、肉體,卻只有一次「四季」的變換。秋天是金黃的收穫季節,可緊臨其後的是凋敝的冬天,生活在秋天的人,可以意氣風發,可以高歌猛進,可是也有拂之不去的緊迫感和不確定性。只有在秋天,故鄉和遠行,才別有一番複雜的意味。倦倦地背起行囊/在寂寞裡前行……短短幾句詩行,道出了詩人在經歷了春天的爛漫、夏天的熱烈之後,一種心靈孤獨的境況。但秋天也可以是不言放棄的季節,甚至是最接近希望的季節,所以詩人「迫不及待地刻枚印章/蓋在最灰暗的地方/引領我前進的方向/尋找暖暖的陽光」。

當然,在整部詩集中,作者幾乎是詠誦了四季,甚至涉及很多節氣,這說明作者不僅是一位自然詩人,也是一位深受傳統文化浸淫的藝術家。不過,即使是寫到其他季節,也是從秋天這個時間節點觀望的。如《夏日青春》:說好不回來的夏天/自食其言/無端的盛放/又一次次的撕掉……我更願意理解這是一種修辭,是詩人不回故鄉,還是夏天一去不返,已經不需要細究,也許只在這種語意漂浮或者雙關的情況下,才能形成文本的自足,更好地反映詩人生命的本真狀態。即使是冬季之作,作者也是將自己處於秋天的時間節點上。在冬日暖陽中,作者寫到:我愛的季節短暫/還未到盡情處/紅葉已漫天飄散/我想將它一一珍藏/壓成思念的書箋。這部詩集中也有很多關於春天的詩歌,《春寒》《立春遇雪》《春雪》《春天之外》《春天·重複》等等,但詩人眼中的春天,並不是春暖花開,萬物生長,而是春暖乍寒,春寒料峭。只在《春雪》中,詩人在結束之前,才開始寥寥地展望:春天裡的你/展現別樣的風採……可以說,這部詩集很好地反映了詩人此時此刻真實的生命狀態,一定意義上實現了文字的終極使命。

就像詩人在後記中提到的,這部詩集中的文字是散落在微信朋友圈裡,依當時的心境而隨手記下的感悟,所以能在閱讀時感受到詩歌中的時間性思維,體現出很強的時間關聯性。也讓讀者很容易感受到作者情緒的發生背景,能更好地和詩人共鳴。

從創作技巧的角度來考量,這部詩集最難能可貴卻是對技巧的漠視。作者的文字具有明顯的抒情性,摒棄技藝,直抒心意,將個體經驗的獨特性和情感的真實性結合得恰到好處。他的詩中沒有複雜的修辭,沒有密集的意象,沒有炫技似的書寫,只有此時此刻情緒的自然流露。詩歌理論就是生命理論。淡樸可人、耐人尋味的文字,折射出詩人性情上的坦誠率真,善感多思。

崔世廣先生詩歌的另外一創作特點,是對詩歌傳統或者說詩歌重要屬性,即詩歌音樂性的果敢地伸張。新詩誕生之際的詩界革命,在詩歌形式主題題材方面實現了重大的突破和創新,但就像所有的革命一樣,也具有一定的破壞性,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詩歌音樂性的丟失。但是閱讀崔世廣先生的詩歌,我們能感受到作者對音樂性不加掩飾的追求。在他的詩行中,感受到強烈的韻律和節奏感。最為典型的是《立春遇雪》似古實新的氣質:初看似乎是一首詞,忍不住要給它加上一個詞牌名,但實際上它是一首地地道道的新詩。特別是這部詩集的編排,把新詩和舊詩不加說明地排列在一起,可能本身就表明了詩人對詩歌本質特徵的體會遠遠超過其形式。

在影像時代,自從美顏技術出現後,文字再次成為抵達真實和本質的重要工具。對圖像的修飾導致圖像偏離真實甚至走向真實的反面;而對文字的提煉潤色,讓文字得以無限逼近一個人的內心,更加真切地反映了一個人的本來面貌。綜上所述,崔世廣的詩歌最低彰顯了詩歌創作的兩大原則:真和歌。詩歌,講究真實,生活的真實,情感的真實;詩中有歌的屬性。

詩人都是內心非常純淨真誠的人,在創作上應該也是不加掩飾的。但是讀者的審美愉悅往往是在對複雜文本的識別中產生的。清晰的陳述在被說出來之後就被耗盡了,那些模稜兩可、具有多重意義、相互矛盾的語言迫使人去思考,能引發讀者更大的閱讀興趣。從這個方面來說,我期待崔先生在今後的創作中要注意提高文本的難度,不要過分地相信靈感和才華,注意文本的修飾和打磨。詩歌創作有靈光乍現,但更多的是不動聲色的技巧——這一點對於專業的詩歌創作來說更為重要——所謂的巧奪天工,所謂的渾然天成,其背後都有深深的人工的印記。(金石開)

相關焦點

  • 到底什麼才是HipHop音樂裡的「音樂性」
    我也與一些同行和聽眾討論了這張專輯,他們的觀點出奇的一致,旋律很棒,音樂性很好!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關於音樂性,討論音樂性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其實在落筆前我也搞不清楚什麼叫音樂性,你要這麼問我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但是音樂性這一詞,大家其實非常常見。在很多HipHop自媒體文章中,關於任何一首帶有旋律唱段的歌的評述,你都可以看到這個詞。
  • 詩歌是什麼呢?(詩論)
    百度上有精準的定義文學是形象的,要用形象來回答真的很難詩歌的內核,究竟是什麼?*「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以四言為要我猜想,應是2/4拍有一句話叫做「一詠三嘆」一個曲調反覆詠嘆(這個「三」,是多次的意思)詩三百,有很多雙聲疊韻的詞語音樂性很強,反覆歌唱詩歌的押韻,已經形成現在的歌曲,也有韻腳每一句歌唱,都落回這個韻腳
  • 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詩歌對新詩的啟示
    作者:師力斌《北京文學》副主編杜甫詩歌是古典詩歌的寶藏,也是百年新詩的寶庫。杜甫既是經典的舊詩人,是森嚴法度和完美形式的集大成者;同時也是個新詩人,是自由詩人、實驗詩人。杜詩給新詩以諸多啟示,唯有打破新詩古詩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在詩的意義上討論新詩的發展問題,方有出路。
  • 「詩歌在線」黃海斌:2020年冬天的第一場雪(外二首)
    酷愛詩歌,著有詩集《短笛》《夜鶯》作品散見於《芳草》《中華文學》《山東詩歌》等文學刊物。在全國詩歌大賽中多次獲獎。2020年冬天的第一場雪(外二首)文/黃海斌片刻完成集結以飛蛾撲火的姿勢去履行一種使命如年初江城驚悚的故事某些章節很多親人在黑暗中走失那些活著迫切需要撫慰白衣天使十萬火急馳援給人間開一副鎮靜劑望見這頁日子的背後是靜美的雪霽
  • 夢圓老泥池酒廠
    *文|李固國 編輯|燕子 圖片|心夢人攝影 大家在博物館前合影留念,然後分開組,去老泥池酒廠。我不知道路,在導航上搜了一下,竟然有好幾個老泥池酒廠。劉翔知道,坐在了副駕駛位上,給我指路。我們兩個原來就認識,還在一塊兒吃過飯。
  • 空舟載雪——池長慶書畫作品展
    空 舟 載 雪   349cmx 64cmx2 2018年   釋文:空舟載雪
  • 酷我音樂《張新成·遇見詩》:「冰神」帶你一同跟隨詩歌穿越古今...
    然而,靠著過硬的演技、人氣飆升的張新成並沒有「止步於此」,上進的他又開闢了一條「新大陸」,到酷我音樂《張新成·遇見詩》中做起詩歌電臺主播了!磁性的嗓音和標準的播音腔使得張新成在成為電臺主播後也大受聽眾們的歡迎和喜愛。
  • 好詩人常終生不得志 專家:一帆風順是詩歌大敵
    她還說:除了詩,沒有什麼是我想留下的,把我全部的詩歌按著時間線索串在一起,就能展現出我出生至今的面貌,我的歡樂和仇恨。這是我看到的最痛徹心扉的詩人自況,也是最精彩的詩人描述之一。一帆風順是詩歌的大敵。屈原、陶潛、庾信、李煜、李白、杜甫、蘇軾、陸遊……看遍中國詩歌史,這些大詩人都有著失意的人生和多舛的命運。道理很簡單,如果不知道世事艱難,怎麼能有人生的豐富感受?沒有體驗過痛苦與失意,怎麼能理解歡樂與得志?
  •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楊克點評卓爾集團董事長閻志的詩歌
    獲《詩刊》社2008年詩歌大獎賽一等獎、2007年度中國詩潮獎、第二屆長江文藝·完美文學獎、2009年第二屆徐志摩詩歌獎、第五屆湖北文學獎、第八屆屈原文藝獎、2015年冰心兒童圖書獎。作品被譯為英、日等文字。
  • 胡健:詩歌語言創新八技巧
    詩歌無論在選詞、造句、修辭上都有自己的獨特的美學追求。詩的語言不僅是精粹的語言,而且還常常是變形的語言。就如杜甫所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下面,是我閱讀詩歌時,偶作的一些例話,供有興趣者參考。
  • 斯蒂文斯詩歌《觀察烏鶇的十三種方式》欣賞
    斯蒂文斯詩歌《觀察烏鶇的十三種方式》欣賞 2020-11-22 1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詩歌可以是一杯茶,可以是一池水,可以是一束花
    現實中的平凡與庸俗與詩歌不相容。海子、海明威和三毛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他們的話語鼓勵人們熱愛生活,變得堅強。當他們內心完美的詩意生活與現實不符時,他們就走向極端。當我讀他們的文字時,我哭了,不是因為那個女孩的多愁善感,而是因為我哭了,因為他們沒有找到他們詩意生活和現實之間的界限。我突然意識到詩歌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的。
  • 秉周和他的朋友們:《冬至》同題詩歌:四月詩刊卷
    《冬至》同題詩歌:四月詩刊卷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古人講: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為「大吉之日」。
  • 「世界地球日」,說說中國最早寫了「地球」的詩歌是哪一首
    《坤輿萬國全圖》有人查找唐宋詩詞,得到一個結論,宋朝的薛嵎就已經在《太白山觀雪》裡寫到「地球」了,而且他說地球是「大地球」,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先看詩:二十裡松聲,千山雪未晴。太白雪峰詩歌首聯就點明了環境,風聲呼嘯,大雪不息。
  • 宋朝的雪(一) 文/施家壩漁翁
    大宋的江南也是有雪的,飄飄灑灑下了三百多年,嶺南的荔枝絕種兩次、太湖的水亦冰凍三尺。說大宋的雪在畫中理所當然的。孤寂冬天的雪畫,寂靜、皎潔、玄妙、唯美。「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白色的世界,數枝紅梅、黃梅或者其它任何顏色的梅,均可寄託畫家豐富的情感。冬天來來去去,停留在宋畫裡的雪,卻有說不完的故事。
  • 「詩情畫意」周永勝|一場雪的顏色
    一場雪的顏色庚子年的第一場雪被人浸染成紅色堆雪人的孩子佇立在一個個童話前把片片雪花寄存爺爺奶奶說今年的雪人叫狼外婆爸爸媽媽說今年的雪花像蝙蝠孩子說這雪花像我姑姑她是大夫庚子年的這場雪讓人慾哭無淚一個拗口的名字冠狀病毒襲來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 把理性主義融入詩歌創作 粥沫:請聽我唱一首古老的歌
    民謠詩歌創作者、民謠研究者、民謠活動策劃組織者——自稱「理工男」的粥沫,如是總結自己在「民謠」概念下的三重身份:他在迷笛音樂節朗誦過自己的民謠詩歌,演出過個人民謠詩歌專場、系統開講過民謠史講座、梳理過青島民謠發展史、策劃組織過島城眾多民謠活動……作為一名典型的70後,粥沫自少年時代就被「白衣飄飄的年代」帶進了理想主義的思考,雖然他也直言「詩歌是典型的無用之用。
  • 詩歌朗誦|《一片衰老的銀杏葉》
    一樹的銀杏葉在他的畫板上顯得有些蒼老流水無情地扯落它的頭髮讓初冬的雪注入它的體內.衰老的葉片把最後的美麗交付給了流水就如同一個乾淨的靈魂在風雨中安靜地回歸讀睡詩人讀睡詩社桂冠詩人沈章寶,筆名:五月水鳥。1963年5月生於安徽省蕪湖市裕溪口。
  • 兒童詩歌童謠《太陽光,真調皮》
    媽媽給我講過:太陽光照著雪地,雪會融化,如果他照著露水,露水也會蒸發。在春天裡,是太陽光照耀著草地,小草才會發芽,是太陽光照著柳樹,柳枝才會變綠。在夏天裡,他把大家照得滿頭大汗,都躲到濃密的樹蔭裡。在秋天裡,他照著大雁飛去南方,也照著黃葉飄落到地上。就這樣,又到了冬天,他又開始照耀雪花了。太陽他一直在天空跑呀跑呀,清晨從東方升起,傍晚從西方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