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用《星際穿越》致敬詩人迪倫,我們不妨讀這16本書致敬

2021-01-11 澎湃新聞
諾蘭用《星際穿越》致敬詩人迪倫,我們不妨讀這16本書致敬

澎湃訊

2014-11-13 18:20 來源:澎湃新聞

       【編者按】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電影《星際穿越》裡,迪倫·託馬斯的這首詩不時地在影院裡迴響。

       2003年,是迪倫·託馬斯去世50周年。2014年,是迪倫·託馬斯誕辰100周年。兩個整數紀念之間離得如此近,因為他只活了39歲:他在22歲寫下了名篇《死亡也一定不會戰勝》,在26歲就已完成一生中80%的作品。

       但迪倫·託馬斯的影響力卻從未止於他燃燒生命的39年。他被譽為「奧登以來英國最偉大的詩人」,他是搖滾明星鮑勃·迪倫改姓的原因,他是被後繼詩人寄予最大熱情的前輩——從拉金到洛威爾,無一例外。

       迪倫·託馬斯死後被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詩人角,他的墓碑上刻著他年輕時寫下的詩:

       「我在時間的掌中,青嫩而垂死——卻帶鏈而歌唱,猶如海波。」(余光中/譯)

       在電影《星際穿越》上映之際,我們整理了這份由普通青年版和文藝青年版共同組成的主題閱讀書單。
       1.《狄蘭·託馬斯詩選》(迪倫·託馬斯/著,海岸、傅浩、魯萌/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迪倫·託馬斯的詩歌圍繞生、欲、死三大主題展開。詩風精獷而熱烈,音韻充滿活力而不失嚴謹;其肆意設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擊,相互制約,表現自然的生長力和人性的律動。隸屬「20世紀世界詩歌譯叢」的這本詩選收入的是詩人各時期的代表作,共88首。

       此外,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狄蘭·託馬斯詩選》(韋白譯)可與該書對比閱讀。

       2.《青年狗藝術家的畫像》(狄蘭·託馬斯/著,陳蒼多/譯,灕江出版社2014年6月版)

       這是迪倫·託馬斯的一部帶有半自傳性質的中短篇小說集。他用這些故事回憶自己的童年,也向文學大師詹姆斯·喬伊斯致敬。


       3.《文學趣談》(約翰·薩瑟蘭/著,艾黎/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版)

       書裡講了很多人的故事,迪倫·託馬斯只是其中之一,但給薩瑟蘭寫起來,挺有趣。如迪倫·託馬斯聲稱,他對一個漂亮的年輕女子吹的口哨是人類的嘴唇發出的最短、最優美的詩。薩瑟蘭按:「這首詩必須用威爾斯口音吹才能實現最佳效果(迪倫是威爾斯人)。」

       4.DYLAN THOMAS:A NEW LIFE(Andrew Lycett著,Weidenfeld & Nicolson出版社2003年版)

       迪倫·託馬斯逝世50周年之際出版,被譽為最中肯的迪倫·託馬斯傳記。更早之前,託馬斯的妻子凱特琳著有相對主觀的《凱特琳:與迪倫·託馬斯共同走過的日子》(

Caitlin:Life with Dylan Thomas

),她曾在書中回憶:「酒精和天賦共同給了他生命;他不能忍受單靠天賦活著。而且,他在嶗弗恩時就是靠喝酒來與人們接觸的。」

       5.《時間的玫瑰》(北島/著,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8月版)

       在詩人北島的這部關於「詩歌黃金時代的傳記」的隨筆集裡,有一篇是專門寫迪倫·託馬斯的——《狄蘭·託馬斯:通過綠色導火索催開花朵的力量》。北島根據巫寧坤等人的譯本,自己重新翻譯了迪倫·託馬斯的《通過綠色導火索催開花朵的力量》,並寫道:「二十五年前我頭一次聽到這首詩。那是在《今天》編輯部每月例行的作品討論會上,邁平把狄蘭介紹給大家,並讀了幾首自己的譯作,其中就包括這首詩。我記得眾人的反應是張著嘴,但幾乎什麼都沒說。我想首先被鎮住的是那無以倫比的節奏和音調,其次才是他那輝煌的意象。很多年後我聽到狄蘭自己朗誦這首詩的錄音帶。他的聲音渾厚低沉,微微顫抖,抑揚頓挫,如同薩滿教巫師的祝福詛咒一般,讓人驚悚。」

       6.《外國二十世紀純抒情詩精華》(王家新、唐曉渡/編,作家出版社1992年6月版)

       在這本出版於1990年代初的詩集裡,兩位詩人選編了迪倫·託馬斯的9首詩,其中柏樺翻譯了6首,孟猛翻譯了3首。

       

       下面是文藝青年版的書單,是託馬斯傳記作者Andrew Lycett發表在《衛報》上的推薦:

       詩歌:

       1.From Love's First Fever (October 1933)

       2.I See the Boys of Summer (March 1934)

       3.Poem in October (August 1944)

       4.A Refusal to Mourn the Death, by Fire, of a Child in London (March 1945)

       5.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May 1951)

       

       小說:

       6.The Peaches

       7.Old Garbo

       

       廣播劇:

       8.Holiday Memory

       9.Return Journey

       

       舞臺劇:

       10.Under Milk Wood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40)

相關焦點

  • 拍成電影的詩,諾蘭在星際穿越裡致敬三次,鮑勃迪倫為了作者改名
    喜歡電影的人,大多都會被諾蘭圈粉,而喜歡音樂的人,大概都聽過鮑勃迪倫,嗯,我也不例外。在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中,頻繁出現一句詩:很多人以為這是諾蘭寫的臺詞,但其實,這句臺詞源於一首詩。而鮑勃的名字,也與這首詩的作者有關。
  • 專訪諾蘭:《星際穿越》中的黑洞蟲洞接近真實
    他的野心似乎越來越大,《星際穿越》從通過蟲洞進行時間旅行的物理學理論出發,在大銀幕上用直觀、豐富、驚豔的視覺效果將複雜、抽象、艱深的科學理論展示出來。諾蘭說,這些蟲洞和黑洞的造型都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依據公式嚴格計算出來的。他還認真地研究沙塵暴紀錄片,在全景實拍的情況下憑空營造出外星球的樣貌。他在這部電影裡比前面的幾部都更有趣,創造出了愛耍貧嘴的箱式機器人,還調侃這是「少即是多」的設計。
  • 諾蘭親解《星際穿越》的秘密 「時間是影片的頭號反派」 – Mtime...
    這一點從與他的交談中不難得出。《星際穿越》凝聚了他自己兒時的太空夢,也是對太空精神的一次致敬。他最喜歡用的比喻的主人公,則是英國特工007。他對自己的經典評價是:「一個典型的英國人。」  「觀眾只需要知道007要拆掉核彈,不用知道他是怎麼拆的,以及剪掉哪根線。」在兩天的時間裡,對於「觀眾會不會看不懂」這種問題,諾蘭給出的答案簡單、有效。
  • 《星際穿越》導演:很多電影用3D拍浪費了
    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馬特·達蒙等一眾耀眼明星加盟,好萊塢巨製《星際穿越》昨日一經上映便被影迷評為「燒腦」大片。這部時長近三個小時的科幻片,幾乎讓看過的觀眾都被影片強大的信息量以及無盡的想像力拜服。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也被諾蘭邀請來,一道參與這場「星際穿越」之旅。
  • 《星際穿越》深度彩蛋分析!為何選玉米為末日穀物原來還有這操作
    其實人類對12這數字也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基督教裡耶穌的12門徒,佛教的12因緣論,希臘神話的12主神,亞瑟王的12圓桌騎士,西方有12星座,我們有12生肖,一年有12個月等等。NASA整個星際探險的任務,取名為拉撒路計劃,拉撒路其實是新月《約翰福音》11章的內容,拉撒路是耶穌的門徒也是好友,拉撒路在病死後被埋在洞穴中,四天後耶穌奇蹟般復活了拉撒路。
  • 《星際穿越》與《奧德賽》的隱秘關聯
    《英雄的旅程》是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貝爾一本書的名字。他影響了喬治·盧卡斯、史匹柏等電影界的很多人。他們的結構跟約瑟夫·坎貝爾這個都是相似的。人類的故事,被反覆講的也就那麼兩三個,只不過有它各種變形。敘述的框架就那么二三個副標題是「《星際穿越》與《奧德賽》的關聯」。《奧德賽》是「荷馬史詩」的第二部,奧德修斯的旅程。
  • 原來《星際穿越》還有那麼多好看的海報
    安妮·海瑟薇 / 傑西卡·查斯坦……語言 :英語上映 :2014年11月片長 :169分鐘猶豫了一會兒,決定還是發這條圖集:《星際穿越》的海報。豆瓣電影Top250中名列第14、豆瓣評分9.3,《星際穿越》不僅是很多科幻迷、諾蘭粉絲心目中最佳的科幻片,也是令無數人淚目的一部史詩。一則由豆瓣網友「蘆哲峰」撰寫的高贊短評如此寫道:「天地玄黃,宇宙洪荒。英雄氣短(原文「氣篤」,應為誤筆),兒女情長」。充分說明了本片的科幻外殼和情感內核。
  • 【首映】《星際穿越》Interstellar: 迷失的諾蘭與穿越時空的愛
    幾位主角穿越星際前,老教授為他們吟詩壯行:「不要溫順地走入那個良宵,要咆哮、對著光明的消泯咆哮。」此後,這首詩以臺詞、旁白的形式,好幾次出現在電影中。為「求燒腦」去看電影的邏輯控會對《星際穿越》失望,因為他們覺得諾蘭變得太溫情了。有報導說這部電影是他送給女兒的禮物- 為什麼都舊舊的,很樸素?
  • 重看《星際穿越》,依舊是不可超越的神作!
    院線回歸之後的第一個8月,被許多影迷戲稱為「諾蘭保護月」。除了正在熱映的《星際穿越》,諾蘭的名作《盜夢空間》也正式定檔8月28日,懸疑新作《信條》即將在9月4日「逆轉時空」。這位來自倫敦的導演幾乎是目前最成功的商業電影導演之一。從業20多年來,幾乎沒有影片下過8分。
  • 《星際穿越》持續熱映 片中詩歌引翻譯熱潮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片《星際穿越》持續熱映,用「蟲洞」「五維空間」等名詞徵服一批理科生後,片中的文學元素也讓「文青」們躍躍欲試。影片中,狄蘭·託馬斯的那首詩引起了一陣翻譯熱潮,音樂人高曉松、詩人伊沙等都嘗試了不同的翻譯。
  • 諾蘭《星際穿越》首批評論兩極:有缺陷的佳作
    ,兩位演技與人氣並重的女星安妮·海瑟薇和「勞模姐」傑西卡·查斯坦加盟,《星際穿越》拿得一手好牌,更被視為今年頒獎季、奧斯卡的重量級候選影片之一。對於影評人來講,《星際穿越》是一部有缺陷的佳作。《The Wrap》表示說:「該片代表了諾蘭導演、編劇功力裡最好和最差的一面,它既讓我們看到未來20年太空探索能發展到何種水平、那時候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人們的穿著、汽車、科技、甚至機器人……但杯具的一面是,如果沒有了這些,很多內容都讓人感覺有點扯,做出『星際穿越』的這個決定讓人覺得就跟憑空捏造的一樣。」
  • 《星際穿越》:諾蘭對一部46年前科幻電影的「回答」
    近日著名導演諾蘭的經典之作《星際穿越》全國重映,這部首發於2014年,描述未來世界裡,人類探索太空的電影,是近年來世界影壇少有的科幻巨製。然而影片上映之後的幾年裡,許多科幻影迷喜歡討論影片中涉及到的有關「黑洞」、「蟲洞」、「時空穿越」、「五維空間」的影像是否足夠符合科學理論。
  • 《星際穿越》:剝開科幻外衣 被親情的內核感動
    告別了純虛構的「蝙蝠俠」系列之後,《星際穿越》讓諾蘭來到一個更真實的科幻世界。影片邀請到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擔任顧問,尤其針對劇本中一些專業的天體物理學理論提供建議。在此基礎上,片中提到的理論部分都非常紮實,使得這雖然是一部科幻片,卻讓大多數劇情都有真實的理論作為支撐。《星際穿越》立足專業的物理理論,在此基礎上,適度發揮想像,展望未來。
  • 科普貼,你造星球大戰和星際穿越的關係嘛?
    ◆致敬:做一部像《星球大戰》那樣的傳世佳作 從《盜夢空間》到《星際穿越》現在的諾蘭已經是個舉重輕重的人物
  • 《星際穿越》曝中文特輯 諾蘭造最科學「蟲洞」
    《星際穿越》曝中文特輯 諾蘭造最科學「蟲洞」 這支視頻涉及不少天體物理學知識,導演諾蘭透露,影片創作過程中還特邀史蒂芬·霍金的好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跨界合作,聯手呈現極致星際宇宙景觀。毫無疑問,《星際穿越》將在感性的電影藝術和理性的科學理論之間實現前所未有的完美結合,為觀眾打造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聽盛宴。
  • 諾蘭《星際穿越》曝「太空羈旅」預告
    諾蘭《星際穿越》曝「太空羈旅」預告 1905電影網訊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經典科幻燒腦巨製《星際穿越》國內重映定檔8月2日,7月29日曝光了「太空羈旅」版預告片及海報。
  • 《星際穿越》致敬人類,偉大的探索。人類命運與親情,你會怎麼選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這樣一件事,事物如果有發生的可能,哪怕概率再小,那麼它一定會發生。正如我們的影片《星際穿越》所展現的那樣,如果我們的星球正在變得糟糕,那麼有一天將不再適合植物生長,人類繁衍,最終剩餘農作物一一消失,而剩餘的生物也會因氧氣耗盡窒息死亡或者挨餓而死。
  • 看懂《星際穿越》必備的物理名詞
    享受《星際穿越》帶來的視聽震撼之餘,很多觀眾也抱怨沒有看懂劇情。觀眾看不懂,也不是因為不愛動腦筋,而是知識儲備不夠,對片中的基本物理概念缺少了解。我們就將片中涉及的科學術語和現象做一番簡單的科普,只要十分鐘,助你毫無障礙理解《星際穿越》。
  • 《星際穿越》:宇宙漫遊指南
    1951年,英國詩人狄蘭·託馬斯寫下此詩獻給病重的父親,發出臨終的怒吼,對命運波折和毀滅死亡的咆哮鏗鏘有力、震撼人心,三年後,他在又一次瘋狂的酗酒裡猝死,年僅39歲,生命燃燒的徹底而絢爛。《星際穿越》的茫茫宇宙裡,在深邃無邊的黑暗中用暮色的嗓音低沉而有力的朗誦起來這幾句詩,構建起了整部電影最為凝重而意蘊無窮的場景,其氣度毫不輸給其致敬之作——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恢弘交響樂在太空裡迴蕩奔湧——宇宙竟是如此壯麗深邃和震撼。過去一貫冷硬犀利的諾蘭,頭一次在影片裡引入了詩情,就達到了如此動人而直指靈魂的效果,令人敬佩。
  • 諾蘭導演之《星際穿越》
    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怎麼說呢,能用語言或者是文字能表達清楚的概念是人這一層面的理解。瞠目結舌的一部電影,的確是瞠目結舌的一部電影。人生不可以匆匆而過,一定要找到生命背後的「家」。即使每個人的生命出處不同,也要前行在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