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華裔太空人焦立中:夢想是最好的禮物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電 題:對話華裔太空人焦立中:夢想是最好的禮物

中新社記者 劉旭

圖為焦立中。受訪者供圖

焦立中身上有很多個「第一」:第一位完成太空行走的華裔太空人、第一位為總統選舉從太空投票的太空人、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擔任過國際空間站站長的華裔太空人。2005年,在結束最後一次太空任務數月後,焦立中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退役,開始人生的新階段。日前,中新社記者在北京見到焦立中,聽他講述太空夢的萌起與傳遞。

呼號「山東」的國際空間站站長

焦立中做太空人的夢想是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開始的。「那天很熱,家裡又沒有冷氣,父親把黑白電視放在後院,我通過電視看到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站在了月球上」,焦立中回憶說,「從那時起,做太空人的夢想便在我心裡紮根,雖然說不上是日思夜想,但我從來沒有忘記我要做什麼,我後來學化工、進企業,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實現這個夢想。」1989年,已經快30歲的焦立中終於向NASA遞交了申請,經過嚴格的面試篩選,焦立中如願成為NASA的一員,自此開始了自己的太空人生涯。

1994年7月8日,焦立中乘坐「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進入太空執行任務,1996年,焦立中再入太空,並走出太空梭執行艙外任務,從而成為首位漫步太空的華裔太空人。

在2000年乘坐「發現者」號太空梭執行第三次太空任務後,2004年10月,焦立中第四次遨遊太空,搭乘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進駐他參與建造的國際空間站,成為有史以來首位華裔空間站站長。在擔任站長期間,他用「山東」作為自己的呼叫代號。「當時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呼號。想到山東是父母出生、成長的地方,我便用了這個代號。」

焦立中介紹說,國際空間站的工作計劃在升空前就已經詳細制定好,精確到每一分鐘都有工作。「我大部分的休息時間都在看地球、拍照片,畢竟飛上太空是我從小的夢想,在太空中用肉眼看地球的感覺很不一樣」,焦立中笑稱,「如果那時候有推特的話,我應該會開一個帳號每天分享照片。」

用自己的故事激勵下一代

在NASA任職期間,焦立中一共執行4次升空任務,在太空停留的總長達到229天,其中包括總計約36小時的6次太空行走。「在第四次上太空時,我就知道這是最後一次了。我在NASA已經工作15年了,各種任務都已經歷過,當時我已經快46歲了,應該做點別的事情了。」2005年,焦立中退役,結束了自己的太空人生涯。

作為幾十億地球人中少有的曾到過外太空的一員,「回到地球」後的焦立中並沒有覺得地面生活平淡無趣,而是積極地做了不少嘗試:與私人公司合作開發太空旅遊、協助公司搞空間探索商業化、在大學任職教授太空相關課程。

「現在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在做教育,當年我被阿波羅登月的故事激勵,去做了太空人,現在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故事激勵下一代。」焦立中介紹,今年暑假,他會和常春藤訓練營合作開展一個火星營地項目,焦立中將用視頻會議形式接入營地,分享他在國際航天站的生活,回答孩子們關於太空、宇宙空間站、火星等種種問題。」他解釋說,「我要傳達的信息並不一定是每個人都要立志做太空人,(他們的興趣)也許是太空也許不是太空,最重要的是要找出自己的興趣所在,並以此來引領自己的人生。」

在採訪過程中,焦立中數次提到「夢想」和「興趣」,「小朋友不知道想做什麼沒關係,多去看多去聊,去看看自己喜歡什麼,當你有了目標之後,就會引導自己的人生,因為發現興趣之後,學習就變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

儘管焦立中已從NASA退役,但他仍積極關注著航天領域的發展。無論是太空旅遊、載人登月、移民火星,他都抱有熱情和期待。「如果我們現在抬頭看月亮,知道上面有兩個太空人,在那裡爬環形山、探月海,那種感覺定能激發下一代的夢想,就像我小時候那樣。」(完)

相關焦點

  • 首位華裔空間站站長焦立中: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焦立中身上有很多個「第一」:第一位完成太空行走的華裔太空人、第一位為總統選舉從太空投票的太空人、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擔任過國際空間站站長的華裔太空人。2005年,在結束最後一次太空任務數月後,焦立中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退役,開始人生的新階段。
  • 美國華裔太空人焦立中:給出艙活動打100分(圖)
    我國太空行走成功 美國華裔太空人焦立中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點評太空行走  中國太空第一步焦立中打100  本報訊(記者王燕)昨天下午,我國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地完成了中國的首次太空行走。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遠在美國的華裔太空人焦立中,他給這次出艙活動打了滿分——100分,並發來了祝賀信,希望通過本報向航天員表達自己的祝福。  「我今天凌晨5點就起來了,睡不踏實。」北京時間今晨記者致電焦立中時,他說,昨天專門查了翟志剛出艙行走的時間。  焦立中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名擔任國際空間站站長的華裔太空人。
  • 裔太空人焦立中:我們只是在宇宙中開了個聚會
    就算以後再沒機會上天,他也豁達地表示「太空中的活動空間太狹小了,我願意把機會讓給沒有太空經歷的其他太空人。」  祖籍山東的焦立中在太空中的名字就叫「山東」,這也就是美國宇航局在太空呼叫他的代號。接觸多了,就會很容易感受焦立中山東大漢的豪爽性格。
  • 從王贛駿到盧傑 美4位華裔太空人的太空足跡(圖)
    ,1985年第一位華裔太空人王贛駿(Dr.    焦立中太空漫步    首開華裔擔任太空站領導先例的焦立中    另外兩位華裔太空人焦立中焦立中在這次任務當中一共出艙兩回,共計十三小時又十六分鐘。返回地球後,他被任命為休斯敦太空中心太空人辦公室「艙外漫步」主任,足以說明他執行這項任務時,表現優異。    筆者在1992年訪問焦立中的母親朱青筠博士(加大柏克萊材料科學專業),她說:焦立中自幼雙手靈巧,悟性高,家中機器經他拆了又復原的不知多少!俗雲「知子莫若母」,朱博士的這番話替焦立中裝配太空站的本領,透露了機鋒。
  • 太空人焦立中迷上太空攝影 環球一周拍2萬多張
    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23日報導,和大多數旅行者不一樣,美國太空人焦立中(勒羅伊·焦)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太空拍攝地球照片。國際空間站每92分鐘繞地球軌道運行一圈,在這個過程中,他拍下了24,000多張地球照片,這些照片可以為地球的科學研究提供幫助。作為「遠徵十隊」的華裔指揮官,焦立中所執行的主要太空任務,就是大量拍攝各種有關氣象、大氣現象以及地理、人造和天然界標的照片。
  • 華裔太空人焦立中述衷腸:愛吃餃子、想見楊利偉
    中新網洛杉磯5月27日電(記者賈國榮) 國際空間站首位華裔指揮長焦立中返回地球後,近日在舊金山向美國華文媒體和華人中學生傾述衷腸----喜歡成龍功夫片、愛吃餃子、想見楊利偉......美國《僑報》對他的思緒觀感和生活摯愛加以專訪報導。
  • 華裔太空行走第一人焦立中獲授山東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華裔太空行走第一人、首位國際空間站華裔站長焦立中博士10月12日上午被山東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 太空人焦立中走入常春藤夏令營變身科學導師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3月31日報導:提到太空探秘,很多人的腦海中會浮現出穿著厚重製服的太空人在浩瀚宇宙中暢遊太空的情景,他們站在宇宙科學的最前沿這個周末,首位在太空行走的前NASA華人太空人、國際空間站指揮官焦立中博士,接受常春藤夏令營的邀請變身為他們的STEM課程代言人專程來到上海為家長和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太空觀摩課。  講座中,焦博士表示,從小熱愛太空的他已經在太空中成功完成了長達6個半月的飛行任務,在國際空間站中指揮他的團隊完成了各項重要有趣又極具挑戰性的科學試驗。
  • 空間站首位華裔站長焦立中專訪:想和楊利偉見面
    13日,記者專訪了美國華裔太空人焦立中,請他詳談了他對「發現」號的看法,及他如何從孩童時看到「阿波羅」登月而萌發當太空人夢想到真正成為一名太空人乃至國際空間站站長的心路歷程。當太空人要經歷嚴格的訓練,我經受的訓練時間長達3年半,這次「發現」號的機組人員要較短一點。太空人經受那麼長時間的訓練並升空,關鍵就是要把事情做好,不要有什麼差錯。  記者:你當上太空人後都經受了哪些訓練?  焦立中:我在第一年進行第一階段的初級訓練,第二年要進行飛行訓練,但我後來到國際空間站工作則經受了三年半的訓練。
  • 三位國際知名太空人寄語:對中國航天員談談太空心得
    三位國際知名太空人寄語:對中國航天員談談太空心得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全球連線:對中國航天員談談太空心得——三位國際知名太空人寄語中國航天員  新華社記者  隨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奔赴太空,景海鵬和陳冬將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
  • 美前太空人:中國成功登月背對美國意味著啥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月8日刊文,原題:太空人:中國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對我們意味著什麼作者為焦立中博士。焦立中是一家激勵、培訓和教育公司的執行長和聯合創始人。1990年至2005年,他曾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人,執行過四次太空任務,還曾作為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的副駕駛前往國際空間站。文章稱,美國政府應重視太空探索項目,否則將失去太空探索領域領頭羊的地位。
  • 星海浩瀚, 宇宙幽深.他是太空行走華裔第一人!
    漂浮太空  雖然焦立中被人無數次問過他在太空的經歷和感受,但他依然回味深長地對記者講了太空留給他的最深刻的印象:在太空裡,飛行器每90分鐘繞軌道一周,因此焦立中每45分鐘就會看到一次日出或日落,這是讓常人難以想像的經歷。當他漂浮在太空中看地球的時候,四周的一切如夢似幻,如同在做夢。
  • 如何成為太空人?他們有什麼嚴格要求?太空最年輕的太空人是誰?
    在美國,以旅行高度超過海拔80公裡的人被稱為太空人。國際航空聯合會(FAI)定義的宇宙飛行則需超過100公裡。到2004年4月18日為止,按照美國的定義共計440人,在太空裡度過了一共27,082個全體乘員天(crew-day,美國的定義),在太空中散步共享了98個全體乘員天。
  • 前NASA太空人:外星人一定存在
    隨著我們在太空旅行領域不斷取得進步,很多人都相信外星生命的確存在,甚至還有一名前太空人稱「宇宙中到處都是生命。」焦立中近日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比鄰星b」的發現證實了他對外星生命的猜想,並提出警告稱,地球的前景也許並不樂觀。「自從我們意識到可能存在外星生命開始,人類就一直為它們著迷。」焦立中在文中寫道。「而就在不久前,我們剛剛在鄰近的宇宙中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很相似的行星,人們就找到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提出了很多問題。」
  • 現實版地心引力:美太空人平安夜太空行走 被贊「最好的聖誕禮物」
    太空人裡克·馬斯特拉基奧(Rick Mastracchio)和麥克·霍普金斯(Mike Hopkins)歷時7小時30分鐘,完成了國際空間站今年的第10次太空行走任務,其中花費4個多小時,成功將780磅的替換氨泵模塊安裝到位,並連通線路。國際空間站冷卻系統和所有設備隨之恢復運轉。
  • 國際空間站面臨生死存亡,我國重要性被突出,美太空人:過去錯了
    事故發生時,一艘載有俄羅斯太空人和一名美國太空人的俄羅斯聯盟MS-10宇宙飛船正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起飛。當太空飛行器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分離時,第一級火箭的一個助推器沒有正確分離,因為電雷管沒有爆炸,助推器擊中了火箭。核心,導致火箭發射第二階段關閉,最終發射任務失敗,兩名太空人不得不啟動緊急逃生系統,安全降落在哈薩克斯坦。
  • 重溫《奇蹟男孩》:父母的成長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奇蹟男孩》 豆瓣評分8.6 家庭教育電影一個年僅10歲,經歷了27次手術的小男孩,因外表異於常人,每天戴著一個巨大的太空人頭盔,不願走出家門,自卑且孤獨。在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下,他終於在四年級的時候,勇敢踏進學校大門,並拿到學校授予的的亨利沃德畢奇爾勳章,還獲得了一大群好朋友。
  • 發禮物的聖誕老人在哪裡?美國太空人首次幫助「跟蹤」
    幾十年來,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一直在提供聖誕老人禮物運送路線的最新信息。但今年,美國太空人第一次伸出了援手。 據法新社當地時間12月24日報導,在國際空間站以零重力漂浮的太空人安德魯·摩根(Andrew Morgan),於格林尼治時間17時(北京時間12月25日凌晨1時)通過視頻連線說:「我們已經獲得了目測確認,聖誕老人目前正在印度上空向南旅行。」
  • 前NASA華裔太空人:哥斯大黎加航空航天投資潛力巨大
    【南美僑報網劉大美編譯】曾執行過兩次太空飛行任務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太空人盧傑(Ed Lu)近日表示,在吸引航空航天投資方面,哥斯大黎加具有巨大潛力。哥斯大黎加《共和國報》10月13日報導,除了退役美籍華裔太空人、物理學家之外,盧傑的另一個身份是航空航天科技企業Leolabs的合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