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立中身上有很多個「第一」:第一位完成太空行走的華裔太空人、第一位為總統選舉從太空投票的太空人、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擔任過國際空間站站長的華裔太空人。2005年,在結束最後一次太空任務數月後,焦立中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退役,開始人生的新階段。
呼號「山東」的空間站站長
焦立中做太空人的夢想是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開始的「那天很熱,家裡又沒有冷氣,父親把黑白電視放在後院,我通過電視看到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站在了月球上。」焦立中回憶說,「從那時起,做太空人的夢想便在我心裡紮根,雖然說不上是日思夜想,但我從來沒有忘記我要做什麼。我後來學化工、進企業,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實現這個夢想。」
1989年,已經快30歲的焦立中終於向NASA遞交了申請,經過嚴格的面試篩選,焦立中如願成為NASA的一員,開始了自己的太空人生涯。
1994年7月8日,焦立中乘坐「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進入太空執行任務。1996年,焦立中再入太空,並走出太空梭執行艙外任務,成為首位漫步太空的華裔太空人。
在2000年乘坐「發現者」號太空梭執行第三次太空任務後,2004年10月,焦立中第四次遨遊太空,搭乘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進駐他參與建造的國際空間站,成為有史以來首位華裔空間站站長。擔任站長期間,他用「山東」作為自己的呼叫代號。「當時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呼號。想到山東是父母出生、成長的地方,我便用了這個代號。」
焦立中介紹說,國際空間站的工作計劃在升空前就已經詳細制定好,精確到每一分鐘。「我大部分的休息時間都在看地球、拍照片,畢竟飛上太空是我從小的夢想,在太空中用肉眼看地球的感覺很不一樣。」焦立中笑稱,「如果那時候有推特,我應該會開一個帳號每天分享照片。」
用自己的故事激勵下一代
在NASA任職期間,焦立中一共執行4次升空任務,在太空停留的總長達到229天,其中包括總計約36小時的6次太空行走。「在第四次上太空時,我就知道這是最後一次了。我在NASA已經工作15年,各種任務都經歷過,當時我已經快46歲,應該做點別的事情了。」2005年,焦立中退役,結束了自己的太空人生涯。
作為幾十億地球人中少有的曾到過外太空的一員,「回到地球」後的焦立中並沒有覺得地面生活平淡無趣,而是積極地做了不少嘗試:與私人公司合作開發太空旅遊、協助公司搞空間探索商業化、在大學任職教授太空相關課程。
「現在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在做教育,當年我被阿波羅登月的故事激勵,去做了太空人,現在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故事激勵下一代。」焦立中介紹,今年暑假,他會和常春藤訓練營合作開展一個火星營地項目,焦立中將用視頻會議形式接入營地,分享他在國際航天站的生活,回答孩子們關於太空、宇宙空間站、火星等種種問題。
他說:「我要傳達的信息並不一定是每個人都要立志做太空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出自己的興趣所在,並以此來引領自己的人生。」
在採訪過程中,焦立中數次提到「夢想」和「興趣」,「小朋友不知道想做什麼沒關係。多去看多去了解。去看看自己喜歡什麼。當你有了目標,就會引導自己的人生。因為發現興趣之後,學習就變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
儘管焦立中已從NASA退役,但他仍積極關注著航天領域的發展。無論是太空旅遊、載人登月、移民火星,他都抱有熱情和期待。
「我們現在抬頭看月亮,知道上面有兩個太空人,在那裡爬環形山、探月海,那種感覺定能激發下一代的夢想,就像我小時候那樣。」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