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浩瀚, 宇宙幽深.他是太空行走華裔第一人!

2021-02-25 瞧紐約

  漂浮太空

  雖然焦立中被人無數次問過他在太空的經歷和感受,但他依然回味深長地對記者講了太空留給他的最深刻的印象:在太空裡,飛行器每90分鐘繞軌道一周,因此焦立中每45分鐘就會看到一次日出或日落,這是讓常人難以想像的經歷。當他漂浮在太空中看地球的時候,四周的一切如夢似幻,如同在做夢。

  他幽默地告訴記者,雖然經過不知多少次訓練,但真正飄浮在空中的時候,還是會有一點點害怕的。此外,凝視舷窗外的地球、感受地球是一顆有生命的星球的美好,是他在無需完成航天任務時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為此,他一共拍攝了1萬6000多張照片來記錄太空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NASA的15年裡,焦立中一共執行了4次升空任務,在太空停留的總時間長達229天,其中包括總計36小時的6次太空行走,獲得了無數榮譽,包括4次榮獲太空飛行獎章(NASA Space Flight Medals)、兩次榮獲特別服務獎(NASA Exceptional Service Awards)、以及4次榮獲個人成就獎。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2005年。在結束了長達半年多的最後一次太空任務的數月後,45歲的焦立中決定告別NASA,開始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育兒有方

  有意思的是,這個家庭不僅在文化上是中西合璧,而且因為他的荷蘭裔的妻子是位藝術家,所以這個家庭又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組合。在這樣一個家庭裡,對於孩子的教育,有一些共同準則,包括:責任心(responsibility)、獨立性(independence)、樹立目標並為之努力(get ready)。至於具體追求什麼樣的目標,他們願意讓孩子自己選擇,而不是由他們去設定條條框框。

  焦立中告訴記者,他兒子在2、3歲的時候就已經立下志向,將來要做一個腦科醫生,研究人的大腦,這令做父親的他既驚訝、又甚是驕傲。而更讓這個父親寬慰的是,他的孩子們彌補了他的一大遺憾。

  生在美國的焦立中此生有一大遺憾,作為一名華裔,他對華語只會聽和說,卻不會讀和寫。其實這也是很多海外華裔、包括年輕一代的共同現象。為此,焦立中在孩子們出生沒多久,就聘請了一位華裔保姆,這些年來從不曾換過人。這位保姆不僅照顧這個家,也教孩子們中文,還給家裡帶來很多中華文化氣息,比如每年中秋節保姆都會做月餅給大家吃。就這樣,兩個孩子如今已經能認識幾百個漢字。焦立中認為,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日益重要,孩子們、年輕一代必須掌握中文。

  剛柔並濟

  在對焦立中的採訪中,記者時刻能感受到他的謙遜和隨和。可是,他告訴記者,他的一位朋友曾經說他是「一個好人,也是一個厲害傢伙」(A nice guy, and a tough guy)。他總結自己的性格是:隨和、靈活、易協商,但又絕不任人擺布。(easygoing,flexible,agreeable,but not to be pushed around)。

  焦立中的身材並不高大,加上他的生日是在8月,所以在童年時代,他總是班裡最小的孩子,經歷過不少苦惱。他說,開始的時候,就算被人欺負了,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直到有一次,在受了氣後,他下定決心再也不要讓人push around,所以他開始改變,並在這種過程中學會了寬容,同時也慢慢學會了如何保護自己。

  因此,對於華裔如何教育下一代,他給了一個建議:「無論在歐洲還是在美國,我們都需要先了解我們所身處的當地文化,學習,然後才能融入其中。沉默內向,息事寧人,既解決不了問題,將來也得不到升職或者其它想得到的東西。」

  採訪後記

  離開NASA多年的焦立中並沒有完全切斷與NASA的聯繫,如今,他還是NASA顧問委員會(NASA Advisory Council)的成員,每年參加4次NASA的相關會議。同時,他還成立了一家公司,走上了自己創業的道路。

  他公司的主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空間探索,點燃人類的激情、無畏和好奇心!」(Space exploration inspires passion, boldness, and curiosity)

  也許,這就是他傳奇人生的最好寫照。

相關焦點

  • 華裔太空行走第一人焦立中獲授山東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華裔太空行走第一人、首位國際空間站華裔站長焦立中博士10月12日上午被山東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 太空行走第一人去世!從太空中看地球,他說「地球是圓的!」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太空行走第一人去世。前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Alexei Leonov)於1965年去世,享年85歲。他於1965年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人。俄羅斯聯邦太空公司羅斯科斯莫斯(Roscosmos)在一份聲明中說:「他是世界太空時代的第一批太空人之一,將一生奉獻給國家和工作,他的名字將在世界太空史上永遠銘記。」 「隨著阿列克謝·阿克希波維奇的去世,一個完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1960年,列昂諾夫與尤裡·加加林一起被選為首批接受太空人訓練的20名蘇聯空軍飛行員,兩次飛入太空,共飛行了7天32分鐘。
  • 人類太空行走第一人:太空人去太空逛了一圈,發現太空艙進不去了
    他們從科技到軍事,從陸地到太空,誰也不服誰。可是在探索太空的過程中,雖然推動了世界科技的發展,但其實還是發生過一些插曲的。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當時蘇聯的一位太空人,他實現了人類首次在太空行走,但走了一圈後卻發現遇到了大麻煩--回不去了。
  • 12分鐘太空行走減了6公斤!致敬:太空行走第一人列昂諾夫逝世
    在2017年俄羅斯電影「太空漫步者」中,列奧諾夫擔任顧問,慶祝了1965年的任務。地球很美1970年,月球的一個隕石坑以列昂諾夫的名字命名。列奧諾夫出生在西伯利亞,是八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在被選為第一批潛在的太空人之前,他成為了一名戰鬥機飛行員。
  • 太空行走第一人: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去世
    資料圖: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 人民網訊  據俄羅斯媒體11日報導,歷史上第一個進行太空行走的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 1965年3月18日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走出飛船「上升2號」,在宇宙中停留了24分鐘,成為人類歷史上在太空行走的第一人。列昂諾夫的這一壯舉開啟了人類航天史的新篇章。 筆者有幸於2015年7月9日在莫斯科採訪了這位傳奇的蘇聯太空人,重溫此文,示意悼念。
  • 《登月第一人》觀後感
    痛失愛女的悲傷,得知同事犧牲時禁不住顫抖的難過,臨行前不敢面對家人的猶疑……登月英雄的內心宇宙被高斯林演繹得絲絲入扣。在數次近景與超近景特寫鏡頭下,高斯林的眼睛就仿佛是會說話一般,他湛藍色的雙眸深邃而有神,如浩瀚宇宙般動人。
  • 人類太空行走第一人,自己回憶出艙後一直在旋轉,還差點回不了艙
    比如人類的首次太空行走。1965年,美蘇都有計劃送太空人上太空實現出艙行走。自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開始,在太空競賽中,蘇聯一直都保持著領先優勢。2013年普京總統接見列昂諾夫這裡提到的列昂諾夫,全名阿列克謝.列昂諾夫,是人類太空行走第一人
  • 人類首次太空行走,差點要了他的命
    早在1965年,人類就第一次在太空行走的經歷就已經誕生。他是前蘇聯一位名叫列昂諾夫的太空人,他在太空艙外行走了12分鐘,被世界矚目。今天推的這部電影,就是這個真實事件的完整版。很顯然,這部《天際行者》跟大製作的好萊塢太空科幻片相比,畫面呈現感還是稍遜一籌。但勝在故事的真實性和獨特性——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外太空行走,這是裡程碑式的意義。
  • 浩瀚太空留下中國人第一行足跡
    北京時間9月27日17時,航天員翟志剛在完成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並按預定方案進行太空行走後,安全返回神舟七號軌道艙。這標誌著我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取得成功。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賈 永 白瑞雪 孫彥新)浩瀚太空留下中國人第一行足印——27日17時,42歲的航天員翟志剛完成中國首次太空漫步。
  • 神七全解密: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選拔始末
    神舟七號航天員乘組集體亮相,來源cfp作者:南方周末特約撰稿梁東元(總裝備部政治部)誰將成為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一打開艙門,面對茫茫太空,心理上將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個巨大的衝擊。」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說。「當你打開艙門時是什麼感覺?在艙外工作幾個小時累不累?」在與國外航天員幾年來的交流中,這是楊利偉問得最多的問題。
  • 「太空行走第一人」、蘇聯航天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去世
    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ROSCOSMOS)於2019年10月11日發布官方聲明,世界上首名進行太空行走的蘇聯航天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於10月11日在莫斯科因病去世,享年85歲。
  • 影評|首次太空行走,他遭遇了什麼?——《天際行者》所講述的故事
    圖註:1965年3月18日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走出飛船「上升2號」,在宇宙中停留了24分鐘,成為人類歷史上在太空行走的第一人圖自豆瓣從《天際行者》的整體背景來看,前蘇聯航天事業的發展期正處於美蘇冷戰時期,雙方明裡暗裡較勁,這邊行走,那邊就登月。
  • 「登月第一人」:近幾年最好的太空片之一
    再加上男主演是兩次提名奧斯卡影帝的瑞恩·高斯林,女主演克萊爾·芙伊是艾美獎視後兼金球獎視後……毫不誇張的說,《登月第一人》絕對是今年陣容最強大的電影之一。截止11月22日,《登月第一人》MTC 84分,爛番茄新鮮度88%,均分8.1,也意味著達米恩將第三次向奧斯卡發起衝擊。
  • 在九號宇宙化身太空人 遨遊浩瀚無垠的太空
    在沒有進入「九號宇宙」之前,涵涵覺得宇宙是浩瀚無垠的、閃光的、是美麗的,宇宙中會存在很多閃亮的星球,星球上還有內海,以及我們人類還未發現的高級生命,或者是別的星球上的金屬資源。犇犇小朋友認為宇宙是充滿所有星座、所有希望、所有願望的,會有很多星球,星球上可能還會有其他的人類和生物,海洋和第二個地球。那麼,他們在這裡看到的宇宙和他們想像的一樣嗎?
  • 從王贛駿到盧傑 美4位華裔太空人的太空足跡(圖)
    文章摘錄如下:    回顧美國20世紀鼎盛的國力,登陸月球可謂一座耀眼的裡程碑,有目共睹的是:美國的興盛有賴科技,而科技的發展包涵了無數華裔人士的貢獻。就以太空行業而言,休斯敦太空中心的唐鑫源博士所研發的貝塔纖維製作的宇宙飛行服,構成人類登月畫面,還有支持太空出勤任務的地面控制中心,及航天業中無數的華裔科技工程人員,他們都是幕後的工作者。
  • 浩瀚太空有了中國「足跡」(圖)
    這一刻,中國航天員翟志剛,開始踏上浩瀚太空的徵程。  「快開,快打開!」看著翟志剛吃力地轉動艙門旋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裡,大家在心裡默默地給他加油。圓圓艙門的外面,就是夢想中的太空舞臺。  一下、兩下,艙門似乎考驗著探索者的毅力,只是略微震動了幾下。
  • 飛越宇宙 探索未知
    浩瀚宇宙是否有窮盡?宇宙世界中究竟有什麼?這些問題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工作者不斷進行探索。而對於愛「做夢」的電影人而言,宇宙則充滿了想像的空間。用鏡頭講故事的人們,從未停止對太空世界的想像。他們那些飛越宇宙的夢,讓觀眾在銀幕上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神奇的太空探索故事。
  • 宇宙第一人:卡爾·薩根
    我們生活在卡爾·薩根的宇宙——超乎想像的浩瀚廣闊,深感人類之卑微渺小。薩根一遍又一遍不斷提醒著我們,這個宇宙不只關於人類。我們只是這宇宙浩渺中的一粒微塵。我們存在的時間甚至可能非常短暫——就像黑暗籠罩的海洋上忽地騰起的那抹藍光。
  • 人類首次太空行走背後的故事:太空人帶著2公升的液體,九死一生
    太空行走是人類邁向太空的關鍵一步,在沒有太空艙的保護下,人類穿著一件太空服,直接面對高溫、低溫、宇宙輻射、真空等一系列的極端環境,稍有差錯,將會萬劫不復。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人類第一次太空行走背後的故事。
  • 對話華裔太空人焦立中:夢想是最好的禮物
    受訪者供圖焦立中身上有很多個「第一」:第一位完成太空行走的華裔太空人、第一位為總統選舉從太空投票的太空人、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擔任過國際空間站站長的華裔太空人。2005年,在結束最後一次太空任務數月後,焦立中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退役,開始人生的新階段。日前,中新社記者在北京見到焦立中,聽他講述太空夢的萌起與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