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立中
焦立中:我們只是在宇宙中開了個小Party
焦立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張永遠的笑臉,無論在演講中、回答問題時、談話的過程、照相前的準備、還是在接受訪問的時候,他總是會露出笑容。即使一個問題他已經重複回答過了幾十次,他依舊會笑臉相迎。就算以後再沒機會上天,他也豁達地表示「太空中的活動空間太狹小了,我願意把機會讓給沒有太空經歷的其他太空人。」
祖籍山東的焦立中在太空中的名字就叫「山東」,這也就是美國宇航局在太空呼叫他的代號。接觸多了,就會很容易感受焦立中山東大漢的豪爽性格。
文/古嘯天
北京時間2005年4月25日早晨6時08分,一艘俄羅斯聯盟號飛船降落在哈薩克斯坦阿爾卡雷克市,標誌著首位華裔太空站站長焦立中的最後一次太空之旅的結束。
焦立中的妻子凱倫在莫斯科星城苦苦等待的同時,他遠在北京的叔叔焦祖光也在等待著好消息。據焦祖光回憶,焦立中小時候並不是特別聰明,不過他對機器有一種痴愛,特別善於擺弄和修理機器,這估計就是焦立中以後能夠熟練進行各種太空實驗的起點。甚至有一次,焦立中應叔叔的請求,教他學開車,幸虧焦立中手疾眼快剎住車,從而避免了一起交通事故。
焦立中多次談到了自己航天夢的起因,「我在8歲的一天,從電視裡看到美國人乘坐『阿波羅13號』首次登上月球的盛況,自那時起,當一名太空人就成了我的夢想。」對於為何能夠從一個化學工程學博士轉變為一名太空人,他說天賦、努力和持之以恆對太空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條件。
從1989年開始,他就參與了高級航天材料的開發,之後獲得工程學等方面成就數不勝數。焦立中在各種飛機上經過長達2000多小時的飛行後,在1994年、1996年和2000年三次乘太空梭飛行進入太空,多次獲得美國航天局獎勵。
對於焦立中來說,多次的飛行還徹底改變了他對於人類、戰爭、環境以及我們自己的地球的認識。「地球的每一部分都非常的漂亮,而且總是以自己的方式。每次我飛過那些動亂的地區時,我知道那裡的人們正在發生戰爭,也有的人非常飢餓,但是從太空中看地球總是非常的和平、美麗。這種印象在我的腦海裡怎麼也不能消失,這讓我對生命以及地球生命產生了深深的思考。我對生命更加充滿感激,我更加意識到保持博大視野思考是如何的重要。就我而言,看問題的眼光跟以前相比要大了些,不再為小事情而計較。我思考著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苦練中文盼合作
2003年,楊利偉飛天成功的消息傳到休斯頓,焦立中馬上給他寄了一封熱情洋溢的賀信,並附上自己的照片。「我覺得這太棒了!我由衷地恭喜他!我希望中國繼續太空探索。也許有一天我們能開展國際合作,我能為之出一份力。」
在接受中國記者採訪時,焦立中多次表示希望能與楊利偉見面,共同交流在太空中的體驗和技術問題。焦立中四五年前就開始關注中國的航天計劃,對中國的太空探索前景非常看好,特別期待美中兩國能儘快在航空航天領域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