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五朵金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黃梅戲行內最為著名的五位女演員的並稱,她們是馬蘭、吳瓊、楊俊、吳亞玲和袁枚。五人之中馬蘭最為著名,也成名最早,吳瓊因為優秀的唱功而受界內稱讚,吳亞玲一直穩定發展,袁枚很早就離開了黃梅戲,楊俊在其中不是最耀眼的明星,她職業生涯所伴隨的爭議也沒有那麼大。黃梅戲「五朵金花」僅有兩位堅守舞臺:唱戲的人生著實不易!
離開安徽的緣由與過程
現在楊俊和張輝被認為是湖北省黃梅戲的代表人物,但兩人原本都是供職於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的演員,單說楊俊,她離開安徽省黃還有一段故事,這段故事在「五朵金花」在香港演出的時候就埋下了伏筆。
1981年黃梅戲「五朵金花」在HK演出的時候,楊俊飾演的是三個小角色,她因此還不高興。就是因為她將小角色演得精氣十足,引李翰祥先生和太太到後臺找這位「小丫鬟」。後來李翰祥到北京拍《垂簾聽政》的時候就邀請楊俊出演麗妃,但嚴峻看到了樣片就完全失去了往日的自信,當時楊俊年齡還小,按她的說法是河水都胖的時候,於是這個角色最後就換成了演員周潔。
楊俊在北京呆了九個月,別人開工拍劇,他就自己留在酒店裡。本是興致勃勃從安徽去北京,不能就這麼灰溜溜的回去不是?楊俊在後來的採訪中提到那時她壓力極大的一段日子。九個月之後,《西遊記》的楊潔導演看中了她,她飾演的角色也就是86版《西遊記》中白骨精變化的村姑,相信大家看劇的時候都注意到《西遊記》中楊俊真的是有些胖,當時的她正被胖困擾著。
《西遊記》劇組曾到湖北黃岡去演出,黃岡當地的領導就找到楊俊,說想把黃梅戲請回娘家,本來楊俊在安徽省黃梅戲劇院也不是劇團排戲的第一選擇,這下遇到了一個新的施展拳腳的機會,楊俊什麼要求都沒有提就答應到湖北去發展。
離開的儀式:門縫塞辭職信
楊俊當時是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的演員,她要去湖北的事情並未和當時的領導商量,因為即便商量了也不可能放人。於是她便寫了辭職信,趁沒有上班的時候從門縫塞了進去,之後便和張輝一起離開了安徽到湖北發展了。
現在都知道黃梅戲不是安徽的特產,在湖北也有黃梅戲,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湖北的黃梅戲絲毫沒有知名度,在嚴鳳英、王少舫已將安徽的黃梅戲傳唱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的時候湖北黃梅戲仍舊是默默無聞。楊俊和張輝去湖北,前途難定。
楊俊回憶說他們離開安徽的時候天下著濛濛細雨,沒有同事的送別,也沒有朋友相送,這種離開似乎讓人有點灰心喪氣。
再回安徽,技壓群雄
和楊俊一起離開安徽的是張輝,當時她一個電話,張輝就同意跟楊俊一起到湖北發展。事實證明,這兩位來自安徽的黃梅戲人,同心協力在湖北為黃梅戲的發展出了大力。時至今日,兩人奮鬥了三十年,兩人也獲得了相應的不少榮譽。
每一位成名的演員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也就得有特色的拿出來。楊俊的代表作就是《未了情》和《雙下山》,這兩部都是餘笑予的作品,一古一今,一悲一喜,將楊俊的舞臺才華充分展示給觀眾,楊俊也獲得了中國戲劇表演梅花獎,當時她33歲,若是她始終留在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這個日子不知道會晚來五年還是十年。黃梅戲明年能產生第15位梅花獎得主嗎?看完此文心裡就有了數
楊俊覺得最自豪的事並非獲得梅花獎,而是在1996年的第二屆黃梅戲藝術節上拿到個人金獎。當時馬蘭、韓再芬等名名角都參加了這次藝術節,楊俊離開了安徽六年,再回安徽,她在這個黃梅戲主戰場打響了自己的名號。
辭職與新方向
楊俊與張輝對於湖北黃梅戲發展的帶動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說第一個階段的事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那麼楊俊從皇崗辭職到武漢區發展算是一個新的奮鬥方向。楊俊在2006年6月份30號辭職,她說在黃岡,底子太薄、隊伍太弱、志同道合的人太少,有時候自己承受不了責任與壓力。他常常想的是黃梅戲的發展,但劇團內常常是想如何生存,這也有著極大的反差。
如果黃岡有張輝的堅守,武漢有楊俊的開拓,那麼湖北的黃梅戲定會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契機。畢竟黃岡仍是一個小市場,抓不住市場就難以成氣候。也有人批評楊俊的離開是背叛曾經成就自己的地方,但她為湖北黃梅戲所做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尊重她的成就就是尊重曾經的共同努力。湖北省的黃梅戲發展:發揮領軍人物作用,打造經典劇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