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 微信封殺裂變營銷:一步沒想好的棋,一條微博沒走過的路

2020-11-25 36kr

(以下內容是36氪音頻節目《觀察+》的文字版,收聽更多精彩解讀,請在36氪app訂閱《觀察+》)

採訪 | 萬陽

文稿整理 | 陳麗麗

微信集中開始了對朋友圈裂變營銷的封殺。5月13日,微信安全中心發布《關於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的處理公告》,義正辭嚴地聲明,微信禁止通過利益誘惑,誘導用戶分享、傳播外鏈內容或者微信公眾帳號文章,並公開關閉了包括流利閱讀、薄荷閱讀、輕課等知名大號的相關朋友圈分享連結。

微信作為裂變增長的發源地,為什麼要下重拳做這樣的調整?業內風靡的裂變增長告停,新媒體運營從業者應該何去何從?

本期觀察員:魏武揮,天奇創投基金管理合伙人,微信公眾號「扯氮集」寫作者,專注科技、網際網路等領域

36氪:朋友圈營銷是微信的一個重要功能,而這次的調整過於具有顛覆性,微信這麼做是出於什麼考量?

魏武揮:主要是平臺方對於營銷的看法。微信一直以來,對利用微信平臺做營銷這件事情都是比較保守的。微信和公眾媒體第一次做溝通時,所使用的PPT上面,有一頁就是白底黑字的一行話:微信不是營銷工具。後來微信也意識到完全杜絕營銷是不可能的,所以換了個說法:微信不歡迎惡意營銷。微信給出了一個操作化定義,認定有引誘分享、引誘關注行為的,都是惡意營銷。

獲得分享和關注一定是營銷想要的結果,但是微信不允許肆無忌憚地去獲取用戶,這是它長久以來的態度,這個態度背後是中國網際網路這麼多年的經驗。在中國,網際網路營銷的開始是BBS營銷,後來是博客營銷,再後來是微博營銷。做BBS營銷,就把很多BBS搞死了;做微博營銷,在2011年-2012年的時候,微博上有大量的營銷信息,用戶也會跑掉。微信認為,營銷勢力跑到我的平臺來為所欲為,收割一把流量就走了,沒有節制,也不會關心平臺的死活。微信站在自己的立場角度來說,不可能杜絕營銷,但是一定要控制住。

36氪:微信是想把流量控制在自己的手裡嗎?

魏武揮:確切地說,是不要讓營銷在微信這裡失控。微信最怕的就是失控,所以一定會制定特別細、特別嚴苛的規則。

36氪:微信在這之前進行過哪些嘗試,來表明要開始整頓微信營銷?

魏武揮:一直以來,引誘關注、引誘分享的禁令是針對公號的,如果在微信上面用公號引誘關注、引誘分享,微信一定會給這個公號一個處罰的措施。但有時候做營銷的不是公號,而是一個H5,H5就意味著連結地址不在微信上。對微信來說,以前的做法是設置一個訪問閾值,訪問量到達一定程度以後,用戶再分享連結,就變成僅自己可見了,這些措施是微信一直在做的。而像這一次,突然之間冒出來一個公告,很明顯地針對裂變營銷。個人覺得,確實沒有什麼預兆,比較突兀,而且動作還是比較猛的。

36氪:有人說,這次微信的重拳調整,是想要把基於朋友圈、公眾號的流量分發能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你怎麼看待這個觀點?

魏武揮:這不是控不控制在自己手裡的問題,而是微信站在用戶的角度來看,不想看到太多營銷信息。

36氪:但是我們看到微信有很多商業化的嘗試,包括之前開放朋友圈的第三條廣告位。

魏武揮:從騰訊內部體系來說,朋友圈廣告不是微信的業務,雖然微信對此有一定的話語權,但騰訊是有一個專門的社交廣告事業部,來負責這個事情。當然如果站在整個騰訊的角度來說,商業化嘗試當然是和微信有關的,但要說特別有關也談不上,因為微信其實並不背朋友圈廣告的KPI,也不對這樣的商業化嘗試負責。

36氪:坐擁十億流量,微信官方對於自己生態下的幾大「流量陣地」的定位和未來規劃的思路清晰嗎?

魏武揮:我覺得它的規劃思路不太清晰。如果微信想得特別清楚的話,反而不會這樣嚴控營銷。現在這種嚴控的方式,其實是微信認為目前的流量池還需要小心呵護,防止自己走上當年微博的老路。

36:你覺得微信應該以一個什麼樣的思路進行經營?

魏武揮:它的核心思路應該是用戶體驗。舉個例子,最早期的時候公號不是今天這個樣子,當時所有的公號推送都是整整整齊齊排列在通訊列表上,後來才把它集中到一個小盒子裡,用戶點進去才能看到。微信平臺上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信息產生,所以要特別防範,不要讓用戶產生過度的信息焦慮。一旦用戶體驗下降,月活就會下降,這個平臺就沒落了。微信特別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只有哄好用戶,才能控制商家。

36氪:微信生態下,大體存在幾類「流量池」或「流量陣地」,就目前態勢看來,依靠個人號堆砌而成的「私域流量」和「朋友圈」兩大流量陣地,將會成為流量運營禁區。微信營銷還走的通嗎?

魏武揮:這一次公告主要是針對朋友圈營銷的,而現在還有一種基於微信生態的營銷手段,叫做社群經濟。營銷方可以在社群裡面做一些分享,只要分享的東西合法,這個方式還是可行的。而如果非要發一條帶有營銷意味的朋友圈,也要看量大不大,量大的話才有可能被屏蔽,量小的話,問題可能也不大。

36氪:對新媒體從業者來說,微信的這次變動,使得業內風靡的裂變增長告停。接下來,新媒體運營從業者應該怎樣應對?還存在什麼可以抓取的紅利?

魏武揮:現在只是朋友圈受限,還可以通過社群來發展。比如拼多多的「砍一刀」,它不是通過朋友圈做營銷的,而是通過社群。我認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微信社群依然會是一個可以協助做裂變增長的地方。朋友圈這方面,如果能用一些創意來驅動,可能還會有一定的效果。當然微信依然會放一個閾值在上面,即使創意做的非常棒,用戶自發的想轉發,到了一定的閾值,入口還是會被掐住,這方面主要是針對H5。

從微信的角度來說,微信公眾帳號沒有閾值。所以有些公號訪問量驚人,達到1000萬也是有可能的,只要內容是用戶自發的願意去分享,就依然還可以有一定的流量收穫。所以聊到是否還存在紅利,要回歸到內容本身,取決於內容能不能激發用戶發自內心的分享欲望。

「PS:如果想和36氪《觀察+》的編輯小姐姐以及上萬氪友們近距離交流,歡迎添加氪君微信:hello36kr,加入我們的社群,一起學習玩耍。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行業與新商業世界的熱點話題息息相關,並且正在尋求報導,歡迎帶著簡介聯繫我們(聯繫人:龍真梓 聯繫方式:longzhenzi@36kr.com)。

相關焦點

  • 騰訊為什麼會封殺wetool——裂變營銷就找小裂變
    今年5月,運營圈發生一件大事,社群、微信號管理神器wetool被封殺,使用wetool的眾多帳號被封禁,許多公司損失慘重,有的公司損失超過數十萬粉絲用戶。wetool一直是私域流量玩家使用的客戶管理神器,使用多年一直相安無事,為什麼會被突然封殺呢?
  • 微信封殺「好友過萬」對營銷有何影響?
    >1、關於本周微信封殺微信再出重拳,個人微信一萬好友以上的帳號將不能繼續添加新的好友、不能拉群等操作,營銷圈子裡一片哀嚎。忠告一句:微信平臺不是微博平臺,也不是網際網路平臺,不要試圖逾越微信的規則,那只會自取沒趣,好好的經營,安分守己。
  • 暗訪微信養號黨:低至10元,高至2萬,一個號究竟值多少錢?
    如果進一步去諮詢這些「收號人員」,你會發現他們中很多人並不care好友數量,一個註冊滿一年的老微信號,即便帳號中什麼都沒有,也能賣到這個價錢。 「50個號6天被封,封得懷疑人生」 微信號交易,是個非常活躍的市場。在QQ群中搜索關鍵詞「微信買賣」,可以發現成百上千個群。榜妹進了幾個群,潛伏10天,觀察動向。
  • 《裂變營銷》:小程序裂變引流方法以及裂變營銷的12個案例
    有一個詞非常火:裂變營銷!隨之而來的「小程序裂變營銷」亦可說是硝煙四起,瀰漫在整個行業圈!今天跟大家分享下小程序以及12個裂變營銷的案例,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啟發。小程序很多傳統行業做網際網路會先用小程序,畢竟小程序是最貼近營銷型工具又簡單輕便的一種,隨身帶個手機就能和客戶溝通。
  • 裂變營銷|最簡單有效的引流裂變公式
    而裂變營銷最大的優點也是其他營銷方式完全不具備的優點就是成本低廉,並且一個好的裂變營銷策劃通過軟文發布的形式一旦被啟動就會持續裂變很長時間,影響力也是非常大的。超低價或者免費營銷一直都是網際網路時代快速獲取用戶的最顯而易見的一個法寶,對於有實用價值的商品或者服務,通過低價手段一定是可以快速地獲取到一批用戶的。低價是為了快速獲取客戶,讓客戶快速地體驗我們的產品,所以低價營銷一定要有一些設計,比如用戶只能享受一次低價體驗等。
  • 3個月變現1000萬元,幫企業降低75%營銷成本 | 對話小裂變創始人...
    這給了張東晴不小的打擊,公司沒了用戶來源,收入瞬間停止,當時他負責產品研發和線上運營兩個部門,所以獲客的責任落在他的頭上,他必須儘快找到新的獲客方式。張東晴篤定要在微信生態內進行獲客引流。彼時,微信尚未出現微信生態的概念,社群運營也處於初級階段,他沒日沒夜地看增長案例,帶著運營團隊學習增長黑客的技巧,終於研究出微信內的裂變方法。張東晴告訴渾水,裂變增長的本質就是激勵用戶分享傳播。很快,他讓技術團隊開發了活動小工具(當時沒有任何管理界面),第一次上線裂變活動,當日就通過公眾號漲粉獲客超過一萬人,這讓他非常震驚。
  • 裂變、分享、傳播:App推廣社交玩法全解析
    在App獲取流量的過程中,有資金的砸廣告,沒資金的鋪渠道,但是不管你有錢沒錢,社交平臺都是必須重點爭奪的流量陣地。畢竟,截至2018年底,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帳戶數增至約10.98億、QQ的整體月活躍帳戶數增至8.07億、微博月活躍用戶達4.65億,社交平臺巨額的流量紅利足以孕育出拼多多、瑞幸咖啡這樣的獨角獸。
  • 什麼叫裂變式營銷 如何策劃裂變營銷
    「裂變」一詞常與「核裂變」相結合,但當它與營銷相結合時,裂變營銷與核裂變一樣,具有的威力也相當大。裂變營銷帶來成本低、效果持久、影響力大等好處,所以裂變營銷在營銷學裡還是常用的。裂變營銷整合了關係營銷,資料庫營銷和會務營銷等新型營銷方式的方法和理念。
  • 小程序如何裂變營銷?
    小程序是個強大的功能應用,但做生意的本質還是需要與用戶產生交易,如何通過小程序讓用戶增長及營銷推廣是一個大要點,那麼這次由小翊來分析一下小程序如何裂變營銷的。裂變營銷大致可以進行五步走:活動引流、提高活動參與感、設計海報加速裂變、利用營銷活動工具、精準投放獲客。
  • 如何設計微信小程序裂變?四大裂變玩法降低獲客成本!
    作為小程序的先行者,微信坐擁10億的用戶流量,可以說佔據了移動互聯的半壁江山。而依託微信生態而生的微信小程序無疑成為了各家開發者爭奪的要地。因為如此的境遇正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這無疑是大家都想要看好的。
  • 企業微信的4條營銷玩法與利弊
    上月做微信營銷的第三方公司停止服務,此舉讓依靠微信做營銷、裂變的公司慌了,甚至有不少微信帳號因為使用第三方工具而被封。沒了第三方工具,該如何用企業微信實現營銷?企業微信的4條營銷玩法企業微信4條營銷玩法1、連結微信用戶
  •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劉若川:有勇氣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劉若川潛心數學研究——  有勇氣走別人沒走過的路(科技自立自強·青年科學家)  核心閱讀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劉若川多年來堅持不懈,探索算術幾何與代數數論。在他眼中,數學如同百看不厭的風景。「把最好的研究成果在中國做出來。」
  • 有勇氣走別人沒走過的路(科技自立自強·青年科學家)
    堅定目標,沉潛鑽研,他說自己有勇氣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山峰。冬日,北京大學懷新園。屋內,一塊寫滿數學公式和符號的大黑板格外醒目,訴說著這裡主人的身份。這些對普通人而言晦澀難懂的演算式,在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劉若川眼裡,有種格外純粹的美。「人們都喜歡美麗的風景。於我而言,數學就如同百看不厭的風景。」
  • 用數學公式解釋什麼是裂變營銷?
    裂變營銷是有種子用戶,通過種子用戶傳播出去,一個人的覆蓋面少則上百多則上千的覆蓋量,一層一層的傳播。企行家這個公式有三個關鍵因素,1.Custs(0):種子用戶,2.K裂變係數:平均每個人帶來新用戶的數量,3.ct裂變循環周期:平均每個人帶來新用戶的時長,企行家
  • 泛用性唯一代表,《明日方舟》能天使:堅持了一條沒人走過的路!
    攻速這個屬性看似很雞肋(相對攻擊力),但要明白,超高攻速這個屬性本身就不被多名幹員所擁有,能天使堅持了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換言之,如果能天使與其它近衛、狙擊、術士幹員相同,都有著看似輸出爆表的攻擊力,它還會有著現在「三幻神」的地位嗎?唯有與眾幹員分道揚鑣,才能凸顯出它作為少數派是如何卓爾不群的。因此,我們認為如此極致的攻速就是《明日方舟》中最稀有屬性,這也是能天使至今未被淘汰的原因。
  • 微博,一場荒涼的「勝利」
    4年大戰戛然而止 全民微博時代決然遠去  爭奪了4年的「微博大戰」在這個秋天戛然而止。網易、騰訊、搜狐用關閉和轉型來告別自身經營的尷尬,聯姻阿里的新浪微博,躊躇滿志地在微博商業化道路上越走越遠。戰果已經揭曉,一家獨大的新浪微博正在對微信推廣說不,雖未明確表態的搜狐微博也已是明日黃花。
  • 一頭「大象」在微信的死亡
    封殺原因則是違反相關法規或者被用戶舉報且被證實,並無更多細節。這些被封殺的公眾帳號,我關注的不多,對於消費群眾的憤怒並遊走政治邊緣的角色,我向來沒任何興趣和好感,唯有「大象公會」這一個黃章晉領銜的「飯桌話題」帳號被封殺,讓我覺得十分之可惜,也有些不解。  大象,下一個新媒體現象  大象公會在百度百家的官方介紹是,知識,見識,見聞,最好的飯桌談資。
  • 從增長黑客到流量池:微信生態下的裂變玩法全拆解
    這個公式是:裂變=載體+工具+創意+價值+技術+運營。1. 載體所謂載體,就是承載裂變營銷的平臺,目前能承載裂變最有效且最大的平臺,無疑是微信。在微信生態裡,支持進行裂變的載體一共有五個:公眾號、微信群、H5、個人號、小程序。
  • 一條微博183W點讚,全靠搬運知乎答案!空手套粉絲?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運營公舉小磊磊(公眾號ID:gongjulei),作者: 小公舉,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前兩天,知乎上有個話題特別火,#李白沒怎麼工作過,他的錢從哪兒來#,瀏覽量480W,最高贊2.1W。
  • 左手SEM右手DSP,通往裂變營銷之路!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SEM最新資訊 > 正文 左手SEM右手DSP,通往裂變營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