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藏品難住古生物專家 西伯利亞野牛角難辨識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昨天上午,由本報和中科院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共同舉辦的「第五屆化石鑑賞會」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舉行。由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的古生物和古植物專家為化石愛好者提供免費諮詢和化石鑑定。記者發現,昨天來「鑑寶」的都是一些「民間高手」,不僅假的化石很少,一些珍貴的寶貝讓專家們感到「驚豔」。 本報記者 於丹丹 文/攝

  「西伯利亞野牛角」 老專家們也難斷定

  昨天來給市民「鑑寶」的都是古生物博物館知名的老專家,即便如此,有市民帶來的藏品還是難住了老專家們。

  這不,活動剛開始,市民巫先生舉著一根半米多長的化石,看上去形狀有些像象牙。現場的專家看了又看,卻不能確定到底是什麼。巫先生告訴記者,這是他5年前花1000元買來的,自己感覺像「角」,後來上網查資料,反覆地比對,覺得和西伯利亞野牛角最為相似。對於巫先生的推論,專家也基本贊同。

  這牛角都這麼長,這「野牛」究竟得有多大個頭啊?網上資料顯示,西伯利亞野牛生活在500到700萬年前,超過2米高。但是巫先生收藏的這根牛角,摸上去卻有些像木頭,專家推測可能是時間太久遠,「牛角」已經完全被其他的介質替換了,但「牛角」形狀保存得還非常完好,所以如果真的是西伯利亞野牛角,還是很具有價值的。

  而南京的雨花石愛好者李陟拿來的一件化石藏品也讓專家有些困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許漢奎研究員用放大鏡仔仔細細看了幾分鐘。「這應該是一塊珊瑚化石,你看它的紋路很清晰,卻很特別。」許漢奎說,但究竟是什麼化石,「連大類都不好講。」但專家可以肯定的是,這塊化石非常珍貴。」李陟說,這塊化石是他花600元從六合朋友那買來的,當時看第一眼就覺得很特別。他還拿到江蘇省地質博物館請專家們鑑定,但是也沒有得到答案。

  「石燕」非燕,「百合」非花 它們都來自海底

  「專家,幫我看看這是什麼化石,上面怎麼會有這麼多貝殼?」張先生從手提袋中掏出一塊黑色的石頭,有好幾個光亮的扇面貝殼鑲嵌在其中,貝殼的褶線也非常清晰。這立刻吸引了許漢奎研究員的注意。「這可是好東西!」許漢奎拿著高倍放大鏡,仔仔細細地看了後告訴張先生,說這叫」東京石燕」。

  「石燕?這不是貝殼嗎?」周圍的市民一臉迷惑,許漢奎告訴大家,說到「石燕」,人們多以為是燕子的化石。其實石燕非燕, 它是一種古代海洋腕足動物的殼體化石,它距今已有3億多年,比恐龍化石還要早,是難得的早期化石。

  不僅如此,專家還在這化石上找到了海百合化石和扭月貝化石。「你看著星星點點的,就是海百合的『觸手』」,專家說,其實海百合也不是植物,海百合是一種古老的無脊椎動物,在幾億年前,海洋裡到處是它們的身影。因為它們的身體上有一個像植物莖一樣的柄,柄上端羽狀的東西是它們的觸手,也叫腕。這些觸手張開時就像是一朵花。

  鸚鵡嘴龍化石 生存在1.35億年前的早白堊紀

  就在活動快要結束時,市民張先生提著幾個紙箱匆匆趕來。「剛剛開車從常州趕來,想見見許漢奎老師。」張先生告訴記者,前幾年,揚子晚報都報導過化石鑑賞會,所以他記得每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前後會搞這樣的活動。所以,他前天特意打電話諮詢了下,昨天一早就動身往南京趕。

  只見張先生帶來了五樣收藏品,每樣都包裹得非常精緻。他剛掏出來兩個圓形化石,周圍就有人驚嘆「好漂亮」!化石上縱剖面呈美麗的螺旋形,棕黃色半透明, 色如琥珀,這究竟是什麼呢?專家一口報出,「這是馬達加斯加菊石化石」。專家介紹說,菊石是一種海生無脊椎動物,白堊紀末期絕跡。張先生收藏的這塊菊石化石,紋路和色彩都保存得非常好,很具有收藏和觀賞價值。

  更讓人驚奇的是,張先生還帶來了一個完整的恐龍化石。這個恐龍化石非常的「迷你」,但是頭骨和四肢都保存得非常完好。「這是鸚鵡嘴龍,」許漢奎告訴記者,生存在早白堊紀(距今1.35億年至6500萬年),具有一張類似鸚鵡一般帶鉤的鳥嘴。許漢奎認為,這塊化石沒有人為修整過,價值非常高。「這位市民收藏品都非常有品位,看來對化石很有研究。」

  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從事金融行業,收藏化石從7年前開始,完全是個人愛好,並沒有想到要拿來用於投資什麼的。而自己的藏品多是朋友之間相互交流購買或換來的。這麼珍貴的收藏,一定花了不少錢?對此張先生不願意透露。「這次來就是想讓專家鑑定一下自己的眼光。」張先生笑著說,他對這個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

  只「鑑賞」不「估價」

  化石收藏越來越熱 國家立法進行保護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馮偉民館長告訴記者,連續辦了五屆化石鑑賞會,也反映出化石收藏「粉絲」越來越多。許多人對於化石這一大自然的傑作有著濃鬱的好奇心,正因為對化石的喜愛,古生物知識現在的普及程度也非常高。而每年舉辦化石鑑賞活動,通過古生物學家與市民面對面交流,宣傳化石鑑賞的知識。馮偉民說,古生所網站現在也專門開闢了化石鑑賞區域,有網友將自己拍攝的化石照片上傳,與專家和廣大網友交流。

  在昨天的鑑賞活動中,有很多人會拿著自己的石頭問,這個值多少錢,而專家說得最多的則是,「這個無價!」所有讓專家來估價的要求都會被拒絕。對此,馮偉民坦言,化石不能說時間越長的它的價值越大。首先,化石本身就是不可再生資源,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可能某一種化石現在比較稀少,但是一旦再有地方開採出來,可能原本的價值就會降低。「大部分科研人員對化石的價格並不是很關心,而且市場上的價格也不是科學家來定的。」

  隨著民間化石收藏日漸升溫,有些化石在市場上的價格也漲的比較快,由於中間有著巨大的利益空間,也引來了很多不法分子。但是目前對於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國家已經立法進行保護,嚴禁擅自買賣。今年1月1日,中國第一部化石保護法規《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正式實施。其中第二十二條「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將其收藏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捐贈給符合條件的收藏單位收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買賣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買賣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的,應當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場所進行。」

相關焦點

  • 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劫」與「難」
    在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新鋪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家切割、「加工」化石,一度成了不少農戶的「生意」。一些村民家中堆放著至少幾十塊化石,有殘缺的,有完整的。他們用螺絲刀在厚度約5釐米的石板上將古生物骨架周邊的雜質剔除、磨平,古生物骨架得以清晰地顯現。古生物化石精美的圖案和稀缺性,令不法商販爭相購買。
  • 古生物化石登記申報工作結束 洛陽市個人申報數居全省首位
    ……近日,在市國土資源局古生物化石登記辦公室的古生物化石鑑定會現場,這樣「冰火兩重天」的情景不時上演。  從8月中旬開始,我市啟動古生物化石登記工作,收到139件個人的登記申請。日前,省地質博物館專家來洛,對我市個人藏家申報的藏品進行了免費鑑定。  我市古生物化石收藏情況如何?古生物化石鑑定會現場有哪些故事?在收藏過程中有哪些應注意的問題?
  • 專家找到古生物化石,疑似企鵝的近親,滅絕原因撲朔迷離!
    專家找到古生物化石,疑似企鵝的近親,滅絕原因撲朔迷離!曾經南北極是地球上的淨土,如今受全球變暖的影響,面目全非。無數冰川的消融,海平面直線上升,遠古生物的重現天日,這一切令人猝不及防。許多在南北極生存的生物沒了家園,每天要為溫飽的問題發愁。
  • 珍貴古生物化石為何頻頻遭劫
    □管理經營集一身導致重保護輕開發  □分頭管理出現交叉化石保護難到位  □各部門鑑定標準不同執法發生衝突  □立法級別低以罰代刑難起震懾作用  備受社會和文物界關注的全國最大宗化石走私案中,查獲的據了解,僅遼寧省曾一度開設的合法化石經營機構就達90家。有些商家將化石製成禮品,成批地賣給一些部門,當作會議紀念品送給代表;有的地方管理部門竟拿本地化石資源入股進行對外招商……  「化石市場越繁榮,我國的化石資源毀滅就越快。」中國科學院的一位專家說。  高星認為,化石不是礦產,不該進入流通領域。
  •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為自貢第161個恐龍化石發現點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12月21日下午2時過,陽光明媚,家住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的自貢市民李飛和妻子二人,趁著午後的陽光,來到附近王阿山散步曬太陽,這裡也是一處正在建設的施工現場。沿著湖邊走到一處被鑿開的巖壁時,從事了15年地質古生物研究的李飛下意識地望向巖壁的露頭。
  • 家門口看珍稀古生物化石 日照海百合化石展覽館開館迎客
    展館內陳列著各種古生物化石二樓展覽區向遊客展示海百合化石和恐龍蛋、恐龍骨化石等藏品,並陳列了奇石、古老家具等做點綴。恐龍蛋化石大眾網日照7月31日訊(記者 李婷)  唯美的海百合化石、震撼的魚龍化石,還有萌萌噠的恐龍蛋……這些奇特的古生物化石你見過沒?
  • 市場價格走高 珍貴古生物化石為何頻遭劫
    管理經營集一身導致重保護輕開發  分頭管理出現交叉化石保護難到位  各部門鑑定標準不同執法發生衝突  立法級別低以罰代刑難起震懾作用  法制網記者 蔡巖紅  備受社會和文物界關注的全國最大宗化石走私案中
  •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_政府信息公開專欄
    第六條 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成立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和中國古生物學會推薦的專家組成,承擔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的擬定、國家級古生物化石自然保護區建立的諮詢、古生物化石發掘申請的評審、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進出境的鑑定等工作,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制定。
  • 守好古生物化石這份財富
    「這得益於《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的實施和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的成立。」賈躍明說,「條例的實施,使得我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真正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使古生物化石的發掘、收藏、市場、出入境行為等都有了法律規範。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的成立,規範和加強了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一批像『恐龍蛋窩』化石一樣流失海外多年的珍貴化石順利追回,大批中國獨有的化石資源得到保護。」
  • 怎樣給古生物化石「整容」
    兩名化石修復專家正在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修復一件古河馬化石新華社記者李健攝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館藏化石第二批修復與鑑定工程即將結束。古生物化石修復這個不為世人所熟悉的工作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但是,他們是如何開展工作,得以引領我們去觸摸那些可愛的遠古精靈?帶著興奮與好奇,記者日前來到修復工作現場。一時間,竟感到有些恍惚。
  • 村民挖龍骨石賣錢 專家稱是古生物化石(組圖)
    日前,當記者把這些所謂的藥材拿到延安市文物研究所時,才知這些碎塊是目前未知的古生物化石。 山裡挖出「止血仙丹」 7月7日,吳家灣村村民告訴記者,大概三四年前,村裡有人在附近山上的紅膠土層中發現了類似動物骨骼的東西,「這東西好像年代很長了,看著像骨頭,但用手一搓就變成了粉末。我們聽外頭人說這是龍骨石,就這樣叫下去了。」
  • 專家在貴州凱裡找到古生代六個紀古生物化石
    新華網貴陽9月13日電(記者 周芙蓉)有關專家通過在貴州黔東南的凱裡市野外實地考察,找到完整的古生代六個古地質海相地層。  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巫宜山的帶領下,幾年來有關人員經過160多次野外實地考察探明了凱裡市範圍內的古生代地層和古生物資源,共採集到了2萬餘件古生物化石標本。
  • 霍林郭勒:古生物化石富集區
    在霍林郭勒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已經多次發現包括猛獁象、披毛犀、野牛在內的古生物化石,並引起了文物考古工作者及古生物化石專家的極大興趣和關注。082009年8月,一名司機在北露天礦採掘時發現一根長約1.5米的猛獁象牙和多塊古生物化石。09還有……從陸續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情況看,應該說霍林郭勒市是古生物化石的富集區。
  • 貴州省古生物化石資源亟須保護和開發
    據貴州日報報導,貴州是古生物化石王國,地下有十分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是貴州省地下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類形態精美的古生物化石,由於具有極大的觀賞和收藏價值,遭到了巨大的破壞。      中標的公司發掘出來的化石必須由指定的管理機構(如貴州省的文物古生物化石管理委員會
  • 個人收藏一般古生物化石可買賣
    本報北京2月27日訊 記者郄建榮由國土資源部起草的古生物化石
  • 古玩市場神秘小店賣帶皮肉恐龍化石 你敢信?
    老闆稱,項鍊的墜子包含一塊1.4億年前的「恐龍腳趾化石」,一塊西伯利亞虎骨,而「恐龍腳趾化石全世界只有5塊,中國有兩塊,我這一塊,另外一塊收藏在國家博物館」。這條項鍊上還有一些「天珠」;這家小店裡還有「恐龍肉」、「恐龍皮」、「恐龍眼」、「恐龍蛋」等化石。
  • 張元動:古生物化石的「朗讀者」
    張元動把發現的每一塊化石都視若至寶,工作離不開石頭,生活也少不了石頭的影子。在別人的眼裡,張元動所在的古生物所背靠北極閣,山景旖旎,而在他眼裡只有侏羅紀地層概念。  4.45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85%的海洋生物物種滅絕,一片凋零。這次大滅絕後,海底世界就一片死寂,毫無生機了嗎?張元動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今日,走近我們「雲探秘」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的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隸屬於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由朝陽市政府投資建設,是一個集化石展覽、化石收藏、化石和地質知識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和趣味性,是自然科學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基地。
  • 化石收藏門檻高監管嚴
    梁氏關嶺魚龍化石為晚三疊世早期文物,過去,這類化石對民間的收藏家來說是絕對的高壓線。不過,從五年前開始,隨著國家對古生物化石的採集、流轉實施政策鬆綁,一般的科普愛好者才得以從國家博物館以外的私人藏館裡觀賞到類似的藏品。講到化石,一般的大眾收藏者最熟悉的莫過於琥珀、樹化玉這類可以經常在珠寶玉石批發市場見到的產品。近年來,民間對化石類產品的收藏不斷升溫。
  •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新聞通氣會
    但是,一些管理事項的規定還有待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的職責尚不明晰,不利於專家作用的充分發揮;二是申請古生物化石發掘、流通、進出境應提交的材料尚不明確,不利於管理相對人申請報批;三是收藏單位的收藏條件、對收藏單位的管理措施不夠明晰,不利於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依法加強管理和監督檢查;四是個人收藏化石的處置和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的流通制度等事項未予明確,不利於公民合法財產權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