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渦旋簡介

2020-09-06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光學渦旋是一種具有螺旋相位波前,帶有軌道角動量(OAM),能夠攜帶不同拓撲電荷數的光束。攜帶不同拓撲電荷數的光學渦旋是相互正交的,因此,光學渦旋可以在光纖通信系統中進行模分復用,它能夠極大的提高光纖通信系統的容量。本文主要簡單介紹渦旋光束,以及渦旋光束的生成和檢測方法。

關鍵詞:光學渦旋;軌道角動量;光纖通信;模分復用

1.引言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的興起,傳統的光纖通信系統容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為了提高光纖通信的系統容量,空分復用技術越來越受到科研工作者們的關注。空分復用的實現技術主要有多心光纖和模分復用。模分復用是利用不同模式的正交性,每個模式可以作為一個數據信道,來進行數據傳輸。常見的模分復用使用的是光纖中的高階模和光學渦旋[4]中的OAM模。不同的OAM模是相互正交的,因此,它可以在光纖通信系統中進行模分復用,極大的提高光纖通信系統的容量。本文首先對光學渦旋進行簡單的介紹,然後重點介紹渦旋光束在空間光和光纖中的生成方法以及檢測方法,最後簡單介紹渦旋光束在通信中的應用。

2.渦旋光束簡介

圖1.渦旋光束示意圖

如圖1(a)所示,光纖渦旋是一種具有螺旋相位波前,帶有軌道角動量(OAM),能夠攜帶不同拓撲電荷數的光束;它的模場呈環形分布,如圖1(b)所示;圖1(c)表示的是拓撲電荷為1時的相位分布圖,可以看出,在一個周期內,它的相位從0變化到2π,以此類推,當拓撲電荷數為n時,在(a)(b)(c)1一個周期內,它的相位從0變化到2nπ。此外,渦旋光束還具有一些其它特殊的特性,比如具有相位奇點、具有多種空間偏振態、具有無限種相互正交的本徵態等。由於它的這些特殊性質,光學渦旋在光學鑷子、高解析度成像、光學微操控、大規模復用通信、量子通信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3.光學渦旋生成

光學渦旋的生成主要有基於空間光的生成方法和基於全光纖結構的生成方法。基於空間光生成的渦旋光束相對來說轉化效率和模式純度較高,而基於全光纖結構生成的渦旋光束轉化效率和模式純度較低,但是,基於全光纖結構生成的渦旋光束便於與光纖相連,插入損耗也非常低,而且轉化效率和模式純度還可以通過改進光纖結構繼續提升,因此,基於全光纖結構的生成方法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3.1基於空間光的生成方法

圖2.基於空間光的生成方法

如圖2所示,基於空間光的生成方法主要有螺旋相位板法、空間光調製法、全息光柵法、柱透鏡法等。其中,螺旋相位板法使用的是一個沿著方位角逐漸變厚的透明薄板,當高斯光通過螺旋相位板時,由於厚度不均勻,光束會轉換成具有螺旋相位波前的渦旋光束。在實驗中,這種方法生成的OAM光束攜帶的拓撲電荷數最高可以達到5050。空間光調製器是一種可以對光波的幅度、相位、偏振態等物理信息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實現空間調製的光電器件。利用液晶的電光效應,可以實現空間光調製器對入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調製,使得光波實現波前變換。通過利用空間光調製器加載叉形光柵全息圖則可以產生光學渦旋。全息光柵法是將幹涉條紋的信息記錄到感光光柵片(大部分是叉形光柵,又稱位錯光柵)中,再利用一束與參考光條件完全相同的光照射感光片,通過衍射,藉助計算機就可以再現各種信息(包括光的振幅和相位),從而合成渦旋光束。柱透鏡法是利用柱透鏡對光束的相位調製作用來生成渦旋光束。

3.2 基於全光纖結構的生成方法

由於光纖結構的多樣性,基於全光纖結構的生成渦旋光束的方法非常多,在這裡就簡單舉幾個例子。如圖3所示,這兩種都是基於光柵的渦旋光束的生成方法,其中圖3(a)表示的是微彎光柵法生成渦旋光束,當光束通過微彎光柵時,光纖中激發出一對HE21模,並產生π/2的相位差,從而生成渦旋光束。圖3(b)表示華中科技大學的一個課題組做的實驗,他們利用機械長周期光柵擠壓少模光纖,使少模光纖中的LP11a和LP11b模產生π/2的相位差,從而生成渦旋光束。

圖3.基於光柵的生成方法

圖4.基於特殊光纖結構的生成方法

圖4表示的是利用特殊設計的光纖結構來產生渦旋光束的方法。其中圖4(a)表示的是華南師範大學的一個課題組做的仿真,他們在單模和少模光纖中間做一個螺旋相位盤,螺旋相位盤的有效折射率沿方位角方向遞增,可以等效為一個螺旋相位板,從而在少模光纖中生成渦旋光束。圖4(b)表示的是南開大學的一個課題組做的仿真,他們做了一個多心結構和環形折射率分布的光纖,當基模從中間的纖芯通過時,在環形折射率區域耦合出渦旋光束。此外,南加州大學也做了多種類似的光纖結構能夠較好的耦合出渦旋光束,我們目前也正在把單模-少模耦合器和光纖雷射器結合起來做一個全光纖渦旋雷射器。

4.光學渦旋檢測

光學渦旋的檢測辦法有很多,各有利弊,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4.1 螺旋相位板和全息光柵法

圖5.螺旋相位板、全息光柵和幹涉法

如圖5(a)和(b)所示,和渦旋光束的生成相反,當攜帶拓撲電荷數為l的渦旋光束通過一個拓撲電荷數為-l的螺旋相位板或者全息光柵時,正好可以轉化成高斯光,然後通過透鏡聚焦後能透過一個小孔被檢測器檢測到,這種方法可以用來檢測攜帶特定拓撲電荷數的渦旋光束。

4.2 幹涉法

當平面波和球面波分別與渦旋光束進行幹涉時,會形成叉形或者渦旋形的幹涉條紋,我們可以根據幹涉圖案來檢測渦旋光束。圖5(c)所示的是拓撲電荷數為1、2、0.5、1.33的渦旋光束與平面波或球面波幹涉使時的圖案,我們可以通過叉的個數和方向或者渦旋的個數和方向來判斷拓撲電荷數的大小和正負。

4.3 圓弧縫隙法

圖6.圓弧縫隙法和像散聚焦法

如圖6(a)所示,做一個90°的空心圓弧,根據惠更斯-菲涅爾原理,當攜帶有不同拓撲電荷數的渦旋光束通過這個縫隙時會發生不一樣的衍射,導致在後面的平板上形成的焦點的位置發生偏移。焦點的偏移量與拓撲電荷數的關係如圖6(b)所示。因此,我們可以根據焦點的偏移量來得到拓撲電荷數的大小的正負。

4.4 像散聚焦法

當渦旋光束通過一個傾斜6°的雙凸透鏡時會形成幾個離散的光斑,光斑的個數為拓撲電荷數加1,光斑的傾斜角度與拓撲電荷數的正負相關。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光斑的個數和傾斜角度來檢測渦旋光束。圖6(c)表示的是檢測拓撲電荷數為3的示意圖。

4.5 漸變周期光柵法

圖7.漸變周期光柵法

北京理工大學的一個課題組做了如圖7(a)和(b)所示的漸變周期的光柵,當渦旋光束通過這個光柵時會產生和通過雙凸透鏡時一樣的光斑,如圖7(c)所示,光斑的個數依然為拓撲電荷數加1,光斑的傾斜角度與拓撲電荷數的正負相關。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透過光柵後光斑的個數和傾斜角度來檢測渦旋光束。

5.總結

展望本文首先對光學渦旋進行簡介,然後介紹了基於空間光和基於全光纖結構的生成方法,最後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檢測方法。對於渦旋光的生成,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拓撲電荷數為1的渦旋光,生成的模式純度也有待提高。高階數、高模式純度的渦旋光束的生成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對於渦旋光的檢測,目前實驗室中使用的最多的還是用幹涉法進行檢測,使用這種方法進行檢測不像其它檢測方法一樣需要使用特製的透鏡或者光柵,但是它也有很多局限,比如,幹涉法不能檢測非整數階的渦旋光束,也不能檢測脈衝形式的渦旋光束,因為兩個脈衝光束進行幹涉時,空間上可以重疊,但時間上不一定能重疊,所以不一定能形成幹涉條紋。當然,其它檢測方法也不能檢測非整數階的渦旋光束,新型的檢測方法還有待研究。

來自:光行天下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深圳大學LSA綜述論文:光學渦旋三十年發展史
    文章以光學渦旋的廣義可調諧性為主線,梳理了光學渦旋自概念提出以來三十年的發展脈絡,對其理論、實驗與應用的標誌性成果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綜述與展望。Coullet 等人認識到光場與流體有著相似的物理性質,同樣可以形成渦旋結構,提出了光學渦旋(optical vortex,OV)的概念。
  • 光子颶風|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光學時空渦旋
    撰稿 | 陳建標題 | 光子颶風: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光學時空渦旋完成單位 | 上海理工大學概述近日,上海理工大學莊松林院士和顧敏院士領導下的未來光學國際實驗室納米光子學重點團隊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從理論到實驗展示了具有時空螺旋相位並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新型光場,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在光通訊、光信息處理、量子光學、粒子操控
  • 研究人員提出一種近乎完美的可控脈衝環形剖面的新型光學渦旋
    圖1 可控脈衝環型剖面的完美光學渦旋(POVs) 示意圖光學渦旋 被認為是一種具有螺旋波前奇點包圍的相,並且具有獨特的性能,如可以攜帶環形輪廓的軌道角動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
  • 多維、雙通道渦旋光束髮生器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光學渦旋(Optical vortices),是一種可以攜帶軌道角動量,在許多應用程式中提供特殊能力 的裝置。光束髮生器Beam generator 光學渦旋(Optical vortices),是一種螺旋相前鋒 和圓環形強度分布 的,可以在很多領域得到應用的一種技術,其應用範圍從顯微學到光學通訊。
  • 「多餘」的渦旋——衍生等離激元渦旋
    「2020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候選推薦具有軌道角動量的渦旋光束近年來已經逐步地從基礎研究領域走向了應用領域。在實際應用中,器件的微型化和系統集成化是人們的終極需求。表面等離激元渦旋(等離激元渦旋(Plasmonic Vortices)或SPP渦旋),是表面等離子體形成的渦旋,是近年來國際上的一個研究熱點,為亞波長尺度的光子軌道角動量操控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等離激元透鏡(Plasmonic vortex lens, PVL)是一種具有螺旋狀的金屬薄膜納米狹縫結構。用圓偏振的渦旋光束照射PLV激發SPP是產生等離激元渦旋的一種常用方法。
  • 渦旋光束助力新型雙通道OPO
    近年來,光學參量振蕩已經被證明是實現波長連續可調諧輸出的重要技術,可以實現波長覆蓋紫外到中紅外乃至遠紅外波段的雷射輸出。其中,飛秒雷射器泵浦的光學參量源,輸出脈衝具備高峰值功率、寬光譜覆蓋範圍和超短脈衝寬度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雷射精密測量、生物光子學、大氣監測、雷射加工、量子光學、光學頻率梳等領域。
  • 多維、 雙通道渦旋光束髮生器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光學渦旋(Optical vortices),是一種可以攜帶軌道角動量,在許多應用程式中提供特殊能力 的裝置。一個單一的雷射源,配備雙光束模式 的輸出,可以為雷射在非線性光學和量子光學中開拓一個廣闊的新的研究領域。
  • 「超自由度」矢量渦旋光束雷射器誕生
    另外,矢量渦旋光的產生一般都需要複雜的光學系統和昂貴的調製器件,這成了阻礙其進一步應用的一大瓶頸。為尋求更緊湊的結構光產生系統,對結構光雷射器的研究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興趣。結構光雷射器要求多種複雜的結構光可以直接產生於一個簡單光學諧振腔,從而使得各種矢量渦旋結構光束的產生系統更加小型化、緊湊化、高效化。
  • 「超自由度」矢量渦旋光束雷射器誕生
    另外,矢量渦旋光的產生一般都需要複雜的光學系統和昂貴的調製器件,這成了阻礙其進一步應用的一大瓶頸。為尋求更緊湊的結構光產生系統,對結構光雷射器的研究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興趣。結構光雷射器要求多種複雜的結構光可以直接產生於一個簡單光學諧振腔,從而使得各種矢量渦旋結構光束的產生系統更加小型化、緊湊化、高效化。
  • 【小麓講堂】偏振光學基礎知識(四):典型偏振器件:偏振片、波片、渦旋波片
    團隊成員全部是碩士以上學歷,其中20%以上具有博士學歷,團隊成員來自國內外知名企業及高校,深耕科研和工業行業多年,具備紮實的光學理論基礎,及仿真算法、生產工藝、實驗系統設計和集成器件開發經驗。在光學領域經常要用到這樣一類光學器件,用來產生、改變或檢測光的偏振特性,又或者利用光的偏振特性來進行一些物理參量的測試、信息的記錄與傳遞、特定光學現象的實現等,這就是偏振光學元件。
  • 稿件速遞|利用全息電介質超表面實現偏振切換光場渦旋線的打結
    其中,光場中的拓撲結構,如與相位奇異性相關的渦旋結和鏈,在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中引起研究者們極大的關注。近日,西北工業大學的趙建林研究團隊提出並通過實驗證明了一種電介質的全息超表面器件,可以在微納尺度上構造光學渦旋結和鏈。該器件可以通過改變入射光的偏振來切換兩種不同的拓撲結構。此外,利用數字全息幹涉法,準確地表徵了渦旋線的三維拓撲結構,並展示了這種超小場的拓撲保持演化特性。
  • 【十大進展】隨機光場中的渦旋產生和相干性退化
    由於微信公眾號試行亂序推送,您可能沒辦法準時收到「愛光學」的文章。為了讓您第一時間看到「愛光學」的新鮮推送, 請您:1. 將多給我們點「在看」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信息光學與光電技術實驗室司徒國海研究員與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Jason W. Fleischer教授合作,對具有不同相干長度隨機相位光束經非線性傳播後所形成的散斑場的統計性進行了實驗測量,觀察到隨著自由光渦旋的產生,散斑場的自關聯函數從冪律衰減退化為指數衰減。
  • 二維材料人工渦旋系統展現超強非線性手性
    自由空間光束除具有自旋角動量(SAM)之外,還可以攜帶軌道角動量(OAM),對應於一個渦旋光束在傳播方向的螺旋相位。眾所周知,每個光子自旋角動量為 ±,而渦旋光束的相位變化為exp (ilφ),使偈每個光子攜帶值為l的軌道角動量,其中l為拓撲數(可以為正或負整數),φ 為方位角相位。過去二十年多年來,光學渦旋光束已經被應用在了許多領域,如光學操縱微粒子、超解析度聚焦、光通信、量子信息處理、幾何拓撲光子學等。
  • 你還不知道「渦旋光束」?
    在光學領域同樣存在著類似現象,我們稱這類光束為渦旋光束。 相比一般的光束,渦旋光束因其與眾不同的特性,自1989年被首次提出以後,很快引發了研究者濃厚的興趣,迅速成為現代光學研究中一個重要分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渦旋光束。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光流體渦旋動力學方面取得新進展
    光渦旋是一種具有量子化軌道角動量的拓撲缺陷,在高維度光通信、量子信息學、光力學、拓撲光子學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在具有非線性相互作用的光流體(如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和超導態)中產生的量子化渦旋承襲了光流體的非線性,展現出渦旋之間相互作用的物理現象。而線性光場中的渦旋,如自由空間中的高階高斯光束,則被普遍認為是沒有相互作用的。
  • 產生高強度阿秒渦旋脈衝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發現利用相對論強度的圓偏振雷射與固體靶作用可以產生高強度的攜帶有軌道角動量的表面高次諧波,並揭示出其中的物理本質是光的自旋角動量轉化為軌道角動量,且根據這個新物理提出了一種產生單個阿秒渦旋脈衝的方案。
  •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7-15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科學網—提出產生高強度阿秒渦旋脈衝思路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利用相對論強度的圓偏振雷射與固體靶作用,可以產生高強度的攜帶有軌道角動量的表面高次諧波
  • 科學家提出產生高強度阿秒渦旋脈衝思路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利用相對論強度的圓偏振雷射與固體靶作用,可以產生高強度的攜帶有軌道角動量的表面高次諧波,並揭示出其中的物理本質是光的自旋角動量轉化為軌道角動量
  • 科學家揭示隨機光場中渦旋導致相干性退化的機理—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與普林斯頓大學合作,對具有不同相干長度隨機相位光束經非線性傳播後所形成的散斑場的統計性進行了實驗測量,觀察到隨著自由光渦旋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