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栩栩寶貝
檢驗醫生/栩栩寶貝
貧血是世界上最多見的症狀之一,貧血既可以原發於造血器官疾病,也可以是某些系統疾病的表現。因此,醫生在給病人診斷貧血的過程中,必須明確:
1、是否有貧血
2、貧血的程度
3、貧血的原因和類別
第1點和第2點可以通過血常規檢查來初步判斷是否貧血和貧血程度。
第3點需要進一步檢查,貧血的形態學分類和病因分類。這兩種分類法各有優缺點,可取長補短,同時並用。

那如何判斷貧血呢?大家先來了解貧血的概念。貧血係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紅細胞就計數、血紅蛋白含量或紅細胞壓積低於參考範圍下限的一種病理狀態或症候群。請大家明白一點!貧血不是一種獨立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種症狀。
正常人的紅細胞參考值範圍:
成年女性:(3.5-5.0)×1012/L
新生兒:(6.0-7.0)×1012/L
正常人血紅蛋白參考值範圍: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兒:170-200g/L
正常人紅細胞壓積:
成年女性:37%-47%
教科書上提到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貧血標準認為血紅蛋白低於以下數值:
6個月-6歲:小於110g/L
6-14歲:小於120g/L
成年女性:小於110g/L(妊娠婦女:小於100g/L)
據國內調查資料,一般認為成人貧血的診斷標準如表:

根據血紅蛋白含量,貧血程度可分為4級:
輕度:症狀輕微,血紅蛋白正常低限-91g/L
中度:體力勞動後心慌氣短,血紅蛋白90-61g/L
重度:休息時感心慌氣短,血紅蛋白60-31g/L
極重度:常合併貧血性心臟病,血紅蛋白小於或等於30g/L
以血紅蛋白濃度低於正常最為重要,因為紅細胞計數不一定能準確的反應貧血是否存在及貧血程度,嬰兒、兒童、孕婦的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比成年人的約低10%。在海拔高地區的居民比在海平面的居民的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計數高。同時應注意,上述正常值血容量時。當某些生理或病理情況下時,如妊娠、低蛋白血症時,血漿容量增加,血液被稀釋,血紅蛋白濃度降低,容易誤診為貧血,而在脫水或用大量抗利尿藥後,由於血液濃縮,血紅蛋白的濃度增高,即使有貧血也不容易被發覺。
因此,並不是單憑一張血常規化驗單就能草率診斷貧血與否,醫生在給病人診斷貧血時會考慮上述影響因素外,還會根據患者臨床症狀表現。
一般缺鐵性貧血比較常見,它普遍世界各國,各名族等,何為缺鐵性貧血呢?顧名思義,通俗的理解就是體內缺乏鐵而引起的貧血,鐵是血紅蛋白主要組成成分,缺鐵導致血紅蛋白合成障礙,從而出現血紅蛋白降低。

什麼原因引起缺鐵性貧呢?營養不良、攝入鐵不足、失血、妊娠期婦女和兒童的迅速生長等因素造成。
輕微的缺鐵性貧血患者,可以食補糾正貧血,注意營養均衡,多吃富含鐵高蛋白食物,比如:牛肉、瘦肉、羊肉、蝦、蟹、海魚、動物肝臟、豆角、木耳、菠菜等。
食物中攝入的鐵有兩種形式: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來自於動物性食物,吸收率高;而植物性食物主要含非血紅素鐵,吸收率低。所以食補首選含血紅素鐵食物。
如果嚴重貧血必須查明原因,遵醫補充鐵劑,不要擅自停藥,一般遵醫按時補充鐵劑,效果都比較明顯。口服鐵劑2周後複查一下血常規。
那來說說如何預防缺鐵性貧血呢?其實很簡單,平時注意飲食,注意營養均衡,多鍛鍊,不挑食,多吃富含蛋白質,積極治療痔瘡、胃潰瘍等慢性出血疾病。
缺鐵性貧血不可怕,可怕的事有貧血症狀而找不到病因對症治療。
為了擁有健康的身體,建議大家每年做好體檢工作,沒病防病,有病治病!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