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是人體內含量最豐富的微量元素。它是造血的基本原料。體內鐵儲存不足會導致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約佔所有貧血病的80%。我們通常說貧血,一般是指缺鐵性貧血。孕婦、婦女、兒童和老年人都是疾病的高危人群。合理飲食能有效改善缺鐵性貧血。那麼,缺鐵性貧血怎麼搭配飲食
1、 補鐵是最重要的食物
缺鐵是缺鐵性貧血的根本原因,補鐵是改善缺鐵性貧血的首要工作。食物中的鐵可分為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前者的吸收率明顯高於後者。血紅素鐵主要存在於紅肉、動物肝臟、動物血液、烏雞、鰻魚等動物性食品中。缺鐵性貧血患者的飲食應以這些食物為主。
膳食補鐵的吸收率因人而異,一般在10%左右。如缺鐵性貧血嚴重者,可服用體恆健牌鐵之緣片等安全有效的補鐵劑,提高補鐵效果。
2、 維生素C促進吸收
食物中的鐵必須經過轉化和吸收才能被人體利用。水果和蔬菜中的維生素C有助於人體對鐵的吸收。缺鐵性貧血患者在補鐵的同時,應多吃適量的新鮮蔬果,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食物補鐵的效果。
胡蘿蔔、西紅柿、青菜、草莓、鮮棗、獼猴桃、橘子等蔬果富含維生素C。
3、 配以益氣補血中藥
阿膠、山藥、當歸、何首烏、白芍等是益氣養血、調節血虛、養血活血的著名中藥。改善缺鐵性貧血的最好方法就是把
它們和補鐵食物一起吃。這些中藥屬於溫熱食物,熱氣很重,不能吃多,適量就好。
缺鐵性貧血一般表現為:面色蒼白、嘴唇乾燥、頭暈、手腳乏力、心悸、氣短、易疲勞、頭髮乾燥等,如果出現上述缺鐵性貧血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缺鐵性貧血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