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小石,幫忙看下,這臺砂漿泵又『罷工了』!」
「軸承損壞,需要改換軸承。」沒一會功夫,石大新查看完「罷工」的砂漿泵做出準確判斷。
石大新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魯柯鎮蓮湖村人,今年21歲的他,一直在家中靠種地為生,辛苦勞作一年,也沒多少收入,日子過得十分拮据。
「前幾年,偶爾在家附近打零工,收入不高,也不穩定,緊緊張張能養活自己,但沒法給家裡補貼,有一段時間面對生活特別沮喪,看不到希望。」石大新回憶起過往,不禁苦笑起來。
轉變發生在2019年。
2019年6月,蓮湖村幫扶幹部挨家挨戶向村民宣傳由海西州扶貧開發局主辦、中國扶貧就業網協助實施的「青海省海西州就業者赴浙江務工」項目,石大新得知消息後,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我一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長見識、學習本領。」
2019年6月底,海西州與中國扶貧就業網合作組織的首批61名海西籍務工人員啟程,他們將前往沿海地區就業,學習先進技術和經驗,石大新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
「當時,我被分配到杭州東芝家電技術電子有限公司上班,從事機器操作,每天需要工作12個小時,雖然累一點,但一切都是新鮮的,感覺很充實。」石大新笑著說:「那時候挺開心,在宿舍經常和老鄉互相聊著未來的打算,中國扶貧網的領導也經常去看我們,問我們適不適應那邊的生活。記得第一個月發了5000元工資,我當時就到銀行給家裡打了4000元,那種內心的喜悅,到現在還記得十分清楚。」
轉眼半年過去了,讓石大新萬萬沒想到的是,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按下了他在杭州打工的暫停鍵,迫不得已,他返回了老家蓮湖村。
疫情期間,待在家裡的石大新並沒有閒下來,而是每天在手機上學習關於機械維修的文章和視頻。「在杭州學習機器操作的同時,我發現自己對機械維修也很感興趣,所以在家沒事我就在網上自學。」
「考慮到疫情因素,我暫時就在離家近的地方先打工,順便跟著師父能夠學到機械維修的技術,把技術學紮實,等到下一次再去內地,底氣就會更足,我堅信好的技術也會帶來更高的收入。」
正聊著,石大新的師父王盛國走過來拍了拍石大新誇讚道:「這娃兒很聰明,一點就通,也勤奮,跟著我學了不到一個月,就可以維修一般機械了,只要他努力,我相信他肯定會越來越好。」
記者了解到,這些年,德令哈市上下齊心、合力攻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成效明顯。現在,全市穩定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貧困戶有安全住房,有醫療和養老保險,適齡學生有學上,年輕的村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到了技能,有了增收致富的本領,各個村鎮脫貧攻堅工作亮點頻現,到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