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扶貧故事|綏江羅坪村張建花:用勤勞和堅毅走出貧困!

2021-01-13 騰訊網

脫貧攻堅偉大工程戰場上,她們是「巾幗不讓鬚眉」的戰士,她們的感人故事,奏響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新時代強音!

綏江縣板慄鎮羅坪村張建花的脫貧故事

2015年10月,家住綏江縣板慄鎮羅坪村的張建花一家,住在只有兩間50平方米左右的石砌房,入戶客廳門後有一張用木棒支撐的十分簡易的床,上面躺著一個看似三十出頭的青年男子,暗淡中,依稀可見裸露在被子外的手腳關節處全是紅腫潰爛的疙瘩,時不時地散發一種刺鼻的臭味。臨近客廳的房間裡側靠牆擺放著一張陳舊的木架子床,床上散落著許多髒亂的衣服。床的對面是一個地爐,側面放著一個簡易的小碗櫃,看來這是一個集廚房、餐廳、臥室為一體的多功能房間,家裡所有家當不值500元。這樣的場景,誰見了都會心酸,但就是這樣看著極為特殊和困難的家庭,女主人卻有著催人奮進的故事。

為愛守護一輩子

張建花在很多「聰明人」看來, 她是一個「傻瓜」。丈夫朱興貴從2005年開始出現全身關節紅腫疼痛,四處尋醫醫治未愈,2009年在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確診為痛風結石,病情持續惡化,2014年年僅31歲的朱興貴就因病癱瘓在床,從此生活不能自理,終日與床為伴。張建花與朱興貴婚後生育兩個子女,如今都在板慄鎮中學讀書。面對這樣的家庭,她不離不棄的堅守,默默地陪伴在丈夫和孩子身邊。她說:「我會守護家人一輩子」。因為她知道,她的守護是丈夫唯一活下去的勇氣,是兩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希望。

自強不息不等靠

張建花身處困境,選擇勇敢面對,靠瘦弱的身軀和勤勞的雙手脫貧。張建花除就近務工、公益崗位之外,每到採筍的季節,一季下來她能掙到6000元左右。農閒時節,她便去村裡就近的幾個專業合作社打零工,只要有活幹,她不放過任何一個掙錢的機會,一年下來有3000多元的零工收入。

荒山野嶺生致富「竹寶」

2018年,張建花響應政府政策,她在照顧丈夫和孩子的同時,一個人起早貪黑,將40畝的荒山、空地全部種上了方竹。易地扶貧搬遷羅坪村苗寨後,家離種竹的地點有四五公裡,來回全靠步行,種竹和管竹她比別人更辛勞和用心。 5年後,漫山遍野的方竹將變成金山銀山,預計年純收入將在10萬元左右,年人均純收入2萬元以上。

梅花香自苦寒來

如今,張建花一家沐浴著精準扶貧的東風,在中國建材集團、廣東中山和縣政協各級扶貧幹部的幫扶下,她們一家住上了遙不可及的「鄉村別墅」,房屋被她拾掇的整潔而溫馨!如今的她去老家種蔬菜、管方竹不再是乘坐「11路公交車」,而是騎上了自己心愛的小摩託....... 梅花香自苦寒來,張建花正如一枝凌寒獨自開的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她們會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

今日推薦

來源/昭通市婦聯

監製/胡華玉 編審/保進 編輯/陳合松

@微昭通 域內鐵粉群建設中,歡迎添加管理員微信號(wzhaotong),添加好友請備註縣區市名稱+姓名+聯繫電話(如:水富市張小珏180XXXX0201),無完整備註不予驗證通過,感謝支持,謝謝配合!

相關焦點

  • 巾幗扶貧故事 | 綏江羅坪村張建花:用勤勞和堅毅走出貧困!
    巾幗扶貧故事 | 綏江羅坪村張建花:用勤勞和堅毅走出貧困!脫貧攻堅偉大工程戰場上,她們是「巾幗不讓鬚眉」的戰士,她們的感人故事,奏響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新時代強音!綏江縣板慄鎮羅坪村張建花的脫貧故事
  • 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 | 陳蕾:行進在扶貧路上的真情女漢子
    奔康路上,有我巾幗力量!即日起,廣安市婦聯將陸續刊發「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帶領大家領略廣安扶貧戰一線的巾幗風採。今天讓我們走近武勝縣街子鎮扶貧專幹 陳蕾來看看她的扶貧故事吧~01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基層幹部的初心都說,扶貧專幹是多面手,是最基層的致富「領頭雁」,是服務群眾的「貼心人」,只有當好這個「多面手」,才能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 巾幗風採:儲文娟 心繫貧困戶 當好扶貧人
    脫貧攻堅離不開廣大扶貧幹部的辛勤努力,在黃山市黃山區譚家橋鎮有這樣一個扶貧女幹部,她巾幗不讓鬚眉,迎難而上,時刻把貧困戶的冷暖放在心坎上,千方百計做好服務,圓滿完成組織上交給的各項任務,她就是被大家誇做「最美扶貧人」的儲文娟。
  • 北海市銀海區:巾幗扶貧集市暖爆疍家小鎮
    北海市銀海區:巾幗扶貧集市暖爆疍家小鎮 2020-11-30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代表訪談 | 楊曉宏:扶貧攻堅下足繡花功
    2016年,楊曉宏當選為市婦聯主席後,圍繞脫貧謀篇布局,圍繞攻堅凝智聚力,牽住婦聯改革「牛鼻子」,扭住致貧「窮根子」,破解風俗「老套子」,瞄準小康「大盤子」,科學回答「怎麼看」「怎麼幹」「誰來幹」的問題,組織動員全市廣大婦女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挺起精神脊梁,下足「繡花」功夫,實行靶向服務,巾幗脫貧攻堅團隊實現了由助攻向主攻方向的轉變,巾幗脫貧成效也實現了由「盆景」到「風景」的提升,成為忻州婦女事業和婦聯工作歷史上推進力度最大
  • 巾幗力量勇擔當 鏗鏘奮進綻芳華
    志智雙扶 激發婦女內生動力前段時間,「決戰脫貧立新功 不負韶華築新夢」貴州百千萬巾幗大宣講活動在從江縣貴運社區廣場進行。丹寨縣寧航蠟染有限公司的法人寧曼麗、遵義黔靈女家政公司總經理羅燦美、凱裡市上馬石易地扶貧搬遷點搬遷群眾楊美,動情地講述了自己奮鬥故事。
  • 對貧困概念和扶貧政策的反思
    貧困問題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尖銳的社會問題之一。我們黨、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貧困問題一直相當重視,在扶貧開發方面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新時期的扶貧工作面臨著許多新的特點,對貧困概念有必要澄清一些模糊認識,這對於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公平,尤其是對於正確制定新時期的反貧困戰略和扶貧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群眾有個「約定」|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鎮南坪...
    雜草叢生的小路、破舊開裂的土牆、昏暗斑駁的光線、衣衫襤褸的穿著、深深下陷的眼窩、飽經風霜的面容......這是我初次來到南坪村沙崗組「精準扶貧」走訪中所見到的一幕,這一幕直擊內心,忍不住心酸了。我們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記得那天,烈日當頭,和眾多同事一起,手提連心袋,開始了我的走訪之路。來之前就了解,蔡長偉的夫妻父親蔡光榮是一名兩參老兵,患有嚴重肺氣腫,他母親是農村婦女,常年在蝦子鎮打零工。家中的房子破舊不堪,又深居深山,想要出去,得走十幾公裡山路。
  • 專業加持,自然資源部用「地質調查+」走出扶貧和民生保障「特色路」
    找水打井、特色農業、防災減災、地質旅遊、綠色礦業……這些看上去和脫貧似乎沒多大關聯的事情,卻是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地質調查+」特色扶貧之路。在今天(15日)下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表示,中國地質調查局發揮專業優勢助力脫貧攻堅。
  • 書寫一個名為堅毅的故事,讓青春熠熠生輝
    為了節約用水,有隊員只用一口水刷牙,男隊員用女隊員用剩下的水洗漱……沒了電,我們帶去的一切電子設備都成了擺設,讓我們這些從沒離開過城市生活的「驕子」們也瞬間不知所措。    在這個炎炎的夏日,上海電力學院數理學院赴河南實踐隊帶著愛心、希望、夢想來到了河南省三門峽市高廟鄉黃底村,與當地的留守孩子們度過了終身難忘的10天。
  • 《中國扶貧人物故事》重磅推出,看「小人物」匯聚大能量
    在脫貧攻堅一線,廣大幹部群眾的精氣神「燃」起來,幹勁鼓起來,盡銳出戰、攻堅克難,才最終取得了脫貧攻堅領域前所未有的成就,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在《中國扶貧人物故事》系列短視頻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平凡的「小人物」,有運用新理念新技術助力脫貧的實踐者龔熙源,有數十年難涼熱血、巾幗不讓鬚眉的奮鬥者胡巧琴,有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紮根雲南大山行醫十餘年的德國醫生夏愛克。
  • 最美扶貧人物風採丨產業扶貧的「雙喜」故事
    產業扶貧的「雙喜」故事——記湘鄉市湘中惠農公司負責人鄭雙喜湘潭在線11月28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黃武平)時令進入冬季,以空心菜、莖(葉)用紅薯為主打特色產品的湖南省(湘鄉市)湘中惠農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 「不見外」的「老外」潘維廉:望更好理解中國精準扶貧背後的奇蹟故事
    中新社廈門1月15日電 題:「不見外」的「老外」潘維廉:望更好理解中國精準扶貧背後的奇蹟故事作者 楊伏山 江肖瑋 林穎卿福建首位持綠卡的外國人和外籍永久居民、廈門大學知名教授潘維廉,1988年辭去美國第一證劵公司副總裁職務,舉家定居廈門,把人生中最寶貴時光獻給中國教育事業
  •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皋蘭「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每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和扶貧幹部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主力軍。正是由於他們的無私奉獻和辛勤工作,讓一大批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眾多的貧困群眾走向了富裕。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四寨村20.5平方公裡,耕地面積6500畝,其中田3500畝、地3000畝,林地面積2136畝。四寨村屬於布依族苗族少數民族村,擁有18個村民組,888戶、4032人。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劉傑,現任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宣傳農村消防安全知識秋冬時節的溪頭村濃霧鎖山頭,冰雪罩大地,28個村民小組偏遠而分散,這特殊的地理環境給扶貧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困難。  初到溪頭村我常常念不全28個村民小組的名稱。
  • 從《擺脫貧困》到精準扶貧——研讀《擺脫貧困》有感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福建工作近18年,他的《擺脫貧困》一書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思想、觀點和方法,對我們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具有普遍而長遠的指導意義。只有把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前後關於扶貧的思想貫通起來、深刻領會,才能準確把握其思想實質和精髓。
  • 巾幗大宣講┃一起來聽聽「最美婦聯人」文龍香的故事...
    巾幗大宣講┃一起來聽聽「最美婦聯人」文龍香的故事......文龍香無悔的青春,奠定了文龍香要用小香菇去撬動大產業的決心,大家都叫她「香菇姐」,她從賣香菇到成立電商公司,帶動更多人脫貧致富,讓更多的鄉親在家可以就業,是文龍香的初心也一直是她前進的動力,夢就在前方,路就在腳下。文龍香把「我不會」變成「我能行」,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去拼搏,用自己的奮鬥精神和不認命的堅韌鼓舞身邊每一個人。
  • 「扶貧故事」宋思營:讓貧困幼兒感受陽光般的溫暖
    我的幸福,是用愛心溫暖童心,讓貧困幼兒更自信、更陽光!我叫宋思營,2011年畢業於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專業,因為熱愛幼教事業,從開始做這份幼教工作就一直堅持到現在,工作勤懇務實,善於學習,悟性較強,又注重個人成長,自2017年一直擔任苗苗幼兒園副園長一職。教育支持脫貧是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措施,我作為幼兒園的副園長,積極參與脫貧工作是我義不容辭的重任。
  • 「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
    導演柴紅芳和策劃周小力奔赴雲南,會同製片人李雲亮,在雲南省廣播電視局協調組織下,與雲南省16個州市扶貧辦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充分了解雲南各地扶貧情況。重點對昆明、紅河、臨滄、普洱、怒江等地幾乎所有典型的貧困點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實地調研走訪和充分論證,行程超過3000公裡,為確定拍攝點位提供了詳實的第一手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