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光線彎曲的?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原因在這裡

2021-01-21 天文在線

當光線經過一個大塊物質會發生什麼事情?它是否簡單地、不偏離原路徑地沿著直線繼續行進?它是否會由於附近物質的重力效應而受到一個力?如果是的話,那它所受的力的大小是多少?

這些問題直截了當地點中重力的運作原理。今年,2019年,是紀念廣義相對論被證實100周年。1919年5月29日發生日全食時,兩支獨立的隊伍成功地測量了太陽邊緣附近恆星的位置。通過當時最高水平技術得到的觀察結果,他們確定了遠處的星光是否會受到太陽引力影響而產生彎曲,以及彎曲的程度。這個結果震驚了許多人,但愛因斯坦已經知道答案是什麼,具體如下。

圖解:一個引力透鏡以及星光因質量而彎曲的例子。在進行定量預測之前,甚至在愛因斯坦提出這個理論之前,他就知道光一定會受質量的影響而彎曲。(NASA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STSCI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

想像一下你在電梯內,所有門都是關著的。你可以聽到發動機在外面運行,但你看不見外面發生了什麼。你只知道你所能感受的,以及看到的電梯內部。現在,盡你所能地試著問一些最具物理意義的問題。你移動的速度有多快,往哪個方向?你的運動是否在改變?如果改變了,是什麼引起的?

在電梯裡,無法看到外面發生了什麼,你幾乎不可能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根據相對論定律——追溯到愛因斯坦之前,一直到伽利略——你不知道你是否在運動。

圖解:一個光子鐘錶,由兩個反射鏡之間的光子反彈而成,可以為任何觀察者定義時間。 雖然這兩個觀察者可能在時間流逝的多少上意見不一,但他們將在物理定律和宇宙常數上達成一致,比如光速。每個觀察者不僅感覺不到時間流逝速度的變化,而且他們無法從自己有限的參照系中了解外部世界的任何東西。(約翰·d·諾頓)

物理定律並不取決於你的速度,你也不能僅僅從電梯內部進行測量從而知道相對於外部世界你的速度是多少。你的電梯可以向上、向下、水平或向任何方向移動,除非它的運動發生了變化,否則不會對電梯內發生的任何事物產生物理影響。

這就是相對論的原理:所有慣性(非加速)參照系都遵循相同的物理定律和方程。在靜止電梯中的世界和在恆定運動電梯中的世界的特性對任何觀察者來說都是無法區分的。只有當你能看到外面,並將你的運動與外部的東西進行比較,才有辦法知道你是如何運動的。

圖解:2013年4月19日,一架聯盟2.1 A型火箭搭載Bion-M №1升空。火箭的加速度並不比汽車或任何物體在地球上自由落體時的加速度快多少,但可以一次保持這種加速度數分鐘,使它們能夠打破地球引力的束縛。對火箭裡面的觀察者來說,他們會感受到恆定的加速度,但卻無法確定它的來源。一旦加速度停止,他們就不知道自己的速度是多少,除非他們能觀察到外面的世界。(ROSKOSMOS俄羅斯太空局)

沒有絕對運動這一概念是狹義相對論的核心:所有非加速觀察者都可以平等地宣稱他們的觀點是正確的。

然而,如果電梯加速,情況就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電梯以9.8m/s2的加速度向上加速,電梯內的所有物體相對於電梯來說都會以同樣的加速度向下加速到地板上:9.8m/s2。當你在一輛快速加速(你感覺自己被向後推到座位上)或減速(你感覺被向前推動)的汽車裡時,你所感受到的效果與在加速電梯裡的人所感受到的相似。是運動的變化——加速度——導致了你所感受到的力,就像你從牛頓最著名的方程F= ma中所期望的那樣。

圖解:當一輛汽車經歷加速運動,而不是勻速運動時,駕駛員和任何乘客都會感受到一個與他們的質量乘以加速度相等的力。即使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你不能看到或觀察外部世界,也會有一種力讓你得出結論,你的經歷與特定的加速度是一致的。(國家汽車博物館/遺產圖片社/蓋蒂圖片社)

現在,我們來看另一個問題。如果你在同一個電梯裡,但不是加速,而是靜止在地球表面,你在裡面會經歷什麼?

來自地球的重力以同樣的加速度(9.8m/s2)將地球表面的所有物體向下拉。如果電梯是靜止在地面上的,地球引力仍然會導致電梯內的每一個物體以9.8m/s2的速度向下加速:這與不在重力場中的電梯以這個速度向上加速的結果是一樣的。對於電梯裡的人來說,沒有辦法看到外面的世界,也沒有辦法知道他們是否是靜止的,但在重力場中或由於外部推力而加速的情況下,這些場景是相同的。

圖解:一個下落的球在加速火箭中(左)和在地球上(右)的相同行為可以表現愛因斯坦等價原理。在任意一點測量重力加速度和其他形式的加速度沒有區別;除非您能夠以某種方式觀察或訪問外部世界的信息,否則這兩個場景將產生相同的實驗結果(維基共享用戶MARKUS POESSEL作圖,PBROKS13修改)。

現在,想像一下,如果你讓一束光從外面穿過一個洞進入電梯的一側,觀察它在另一側撞擊牆壁的位置,會發生什麼。 這取決於電梯相對於外部光源的速度和加速度。比如:

1. 如果電梯和光源之間沒有相對運動或相對加速度,光束就會出現直線穿過。

2. 如果有相對運動(速度)但沒有相對加速度,光束會沿直線運動,在電梯內部看來,光線是與水平線相比有所傾斜的直線。

3. 如果有相對加速度,光束會沿著彎曲的路徑運動,曲率的大小由加速度的大小決定。

然而,最後一種情形是可以很好地描述加速的電梯和在引力場中靜止的電梯。

圖解:根據電梯與光源的相對運動情況不同,電梯內的人看到的光線不同。 如果你允許光從外部進入到內部,你就能獲得關於兩個參照系的相對速度和加速度的信息。但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無論是來自慣性(推力)還是重力作用,都不能僅從這一觀察中看出。(尼克·斯特羅貝爾,天文網ASTRONOMYNOTES.COM)

這就是愛因斯坦等效原理的基礎:觀察者無法區分由引力或慣性(推力)效應引起的加速度。在極端的情況下,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從建築物上跳下,會感覺完全失重。

例如,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經歷了完全的失重狀態,儘管地球使他們向地心加速, 他們受到的重力是在地表的90%。1911年這一想法震驚了愛因斯坦,後來把它稱為他最快樂的想法。正是這個想法使他在經過四年的進一步發展之後,發表了廣義相對論。

圖解: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和水果。請注意,重力並沒有消失,但是所有的東西——包括宇宙飛船——都在勻速加速,所有的重力都用作了向心力,導致零重力體驗。國際空間站是慣性參考系的一個例子。(公共域圖像)

愛因斯坦思想實驗的結論是無可辯駁的。無論引力在空間的某一特定位置有什麼作用——無論它們引起什麼加速度——它們也會影響光。就像用推力加速電梯會導致光線偏轉一樣,讓光線接近能產生重力的質量也會導致同樣的偏轉。

因此愛因斯坦推斷,他的理論不僅可以預測光線途經引力場時路線發生偏轉,而且可以計算偏轉的大小,只需知道附近的引力場強度。

圖解:在日全食期間,太陽引力彎曲了途經它的光線,使得太陽附近的恆星位置看起來似乎與實際位置不同。偏離角度的大小將由光線受到的引力場的強度決定。(西格爾/《銀河系之外》)

愛因斯坦在1911年有了他那個最快樂的想法,到1915年底,他已經完成了廣義相對論,於是可以預測離太陽特定角度的恆星的光線應該偏轉多少。

當然,在正常情況下,這是無法觀察到的,因為人們在白天是無法觀察到星星的。但是當日全食發生的時候,特別是當日全食持續時間很長,天空變得非常黑暗的時候,觀測者也許可以看到恆星。1916年發生了日全食,但第一次世界大戰阻止了這項重要的觀測。1918年的日食發生在美國大陸上空,但有雲層遮擋,打亂了美國海軍天文臺的計劃。

圖解:1919年愛丁頓探險隊的實際底片和正片,白色橫線表示已知恆星的位置,用於測量由於太陽的存在而產生的光線偏轉。這是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第一次直接的、實驗性的證實。(愛丁頓等人,1919)

然而,1919年,一場很長時間的日食預計要經過南美洲和非洲,英國的亞瑟·愛丁頓爵士做好了準備。在巴西的索夫拉爾和非洲的普林西比,有兩個研究小組參與了觀測這次日食,這次日食大約有6分鐘的全食時間,這是愛因斯坦理論的理想試驗場。儘管結果多年來飽受爭議,但其結果與愛因斯坦的預測一致,並經受住了時間和進一步檢驗。在這些觀察之後,愛丁頓創作了下面這首仿擬詩:

哦,讓明智的人來整理我們的測量吧

至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光有重量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其餘的都是爭論——

光線在接近太陽時,不走直線

(注: 此詩模仿的是《魯拜集》第29首)

圖解:1919年愛丁頓探險隊的結果最終表明,廣義相對論描述了大質量物體周圍星光的彎曲,推翻了牛頓的理論。這是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首次觀測證實,而且與「空間的彎曲」相一致。(《倫敦新聞畫報》,1919年)

儘管進行能夠驗證或反駁理論預測的關鍵實驗或觀察總是至關重要的,愛因斯坦毫無疑問地認為,觀測到的恆星光線經過巨大的質量(如太陽)附近會被重力彎曲。正如他能確定萬有引力會產生加速度一樣,對於一個加速的觀察者來說,光線會發生彎曲,所以引力也一定會使光線彎曲。

2019年5月29日,人類慶祝驗證廣義相對論100周年,以及重力彎曲光100周年。儘管一百年前的那天很多人都有疑問,但愛因斯坦不是其中之一。只要下落物體會由於重力而加速,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重力也會使光彎曲。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medium- kayan-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巨大失誤,廣義相對論是錯誤的嗎?
    有的人說,愛因斯坦的最大成就就是廣義相對論,這真的是科學界很有意思的事情,真的帶有強烈的戲劇化。 然而,對於我們晚輩的科學迷和科學家們,在評論偉大的前輩時,往往會落於人身攻擊,網上也有很多憤青和噴子在詆毀愛因斯坦,這稍微有點欠妥,我們只是站在科學主義的角度上來評價科學,而不是去評價人,我們為了學術交流而能互相進步,不是在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人格評判。
  • 100年前的日食照片證實: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正確的
    但是,儘管今天看來不可思議,這一理論並沒有立即被人們接受,它需要一張雄心勃勃的日全食照片來保證愛因斯坦一夜成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第一個推翻了艾薩克·牛頓200多年來的重力概念的理論。劍橋天文研究所的卡洛林·克勞福德博士概述了這些理論之間的區別。她說:「與牛頓相比,愛因斯坦關於引力的不同之處在於,質量影響空間的形狀。」
  • 愛因斯坦的1919,廣義相對論是如何一步步被證明的
    在愛因斯坦的理論中,引力並非像艾薩克·牛頓所認為的那樣是一種作用於物體之間的力,而是一個物體的質量導致空間彎曲的結果。愛因斯坦寫下的方程解釋了物質如何彎曲時空,以及彎曲的時空告訴物質該如何運動。 廣義相對論完美地解釋了牛頓理論無法解釋的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但這還不夠!
  • 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被愛因斯坦構建出來的?
    在牛頓力學中,這樣的推理是完全正確的。可倘若此刻小紅緊急剎車了,小紅會感受到了明顯的減速,身體並衝向車窗,好像有個力拉著她衝向前方(慣性作用,這裡的力就是假想的慣性力)。那麼為什麼是自以為是靜止的小紅感受到了「力」,而不是自以為是運動的小明感受到「力」呢?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再被驗證:時空扭曲質量方式正確
    一項最新實驗推翻了該觀點,而是使用已計算好質量的天體來檢驗廣義相對論預測結果是否成立。雖然廣義相對論對物理學家帶來了麻煩,但他們希望通過該理論揭曉宇宙某些謎團。質量可以扭曲空間結構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基本部分,科學家通過分析宇宙星系團如何扭曲途經周圍的光線,進行了多次觀察驗證。
  • 愛因斯坦說引力使光線彎曲,地球上的光線為什麼沒有發生彎曲?
    引力和光扯上關係是源於《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描述了引力其實是時空扭曲的產生的現象,並非是力的作用,約翰·惠勒,解釋時空幾何時說:「質量告訴時空如何彎曲,時空告訴質量如何運動。」1919年,愛丁頓團隊拍攝了日食太陽的照片,發現了星光偏轉證實了廣義相對論。
  • 科學家是如何用6個例子檢驗出,愛因斯坦相對論是無間可摧的!
    今天我們使用的廣義相對論,仍是其100年前被提出時的那個樣子,但它在許多不同的條件下依然非常有效。下面的6個例子,彰顯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如何經受住實驗檢驗的。然而,歷經數十年的搜尋,天文學家也沒有發現它的蹤影。1905年,愛因斯坦登場。他嶄新的理論可以精確地解釋水星軌道的異常,原因就在於太陽的巨大質量造成的時空彎曲。
  • 黑洞周圍「玫瑰舞」 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
    黑洞周圍「玫瑰舞」 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葉傾城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一顆恆星環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而這顆恆星在黑洞周圍閃爍舞動,正好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預測結果。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觀測到這顆恆星,發現該恆星的運行軌跡猶如玫瑰花結。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基於空間的「彎曲」能力來解釋引力,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將引力與時空的幾何變化聯繫起來了。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今年是廣義相對論創建100 周年,也是狹義相對論創建110 周年。廣義相對論是「關於時間、空間和引力的理論」。這一理論可以看作是狹義相對論的推廣,也可以看作是萬有引力定律的發展。它認為萬有引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而是一種幾何效應,是時空彎曲的表。
  • 100年前的一次日全食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該實驗在100年前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使愛因斯坦名揚天下。根據牛頓的物理概念,光沒有質量,因此不會受到重力的影響,所以它應該總是保持直線運動。雖然愛因斯坦1915年的廣義相對論理論並沒有直接與牛頓相悖,但愛因斯坦將引力視為時空扭曲。他假設太陽的重力會使光線彎曲,太陽附近的星星視位置會變化。愛丁頓開始通過在日食期間觀測恆星來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
  • 100年前的這次日食,首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1919年5月29日,英國科學家愛丁頓領導的日全食實驗就支持了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現在看來,當年愛丁頓力挺愛因斯坦,讓廣義相對論「一戰成名」,也使愛因斯坦獲得了世界性的影響力。但是,有輿論認為,這個實驗是為了緩和一戰後英國與德國的關係,但當時的實驗精度不足以證明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這種看法合理嗎?當時是實驗又是如何開展的?
  • 牛頓無法抹平的水星額外進動問題,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的?
    現在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已經凌駕於牛頓理論之上,因為如果我們利用牛頓定律,水星軌道的進動就會存在每世紀難以抹平的微小偏差,那麼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大多數時候我們會略過這個問題,但今天我們就詳細說下,廣義相對論到底比牛頓引力強在哪裡?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絕對正確的嗎?
    限於篇幅,本文只與您討論相對論是否是絕對正確的?愛因斯坦最早發現問題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在尋求新的基礎時,物理學家必須在自己的思想上盡力弄清楚他所用的概念究竟有多少依據,有多大的必要性。」愛因斯坦是第一個認識到這個問題的人。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絕對正確的嗎?
    限於篇幅,本文只與您討論相對論是否是絕對正確的?最早發現問題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在尋求新的基礎時,物理學家必須在自己的思想上盡力弄清楚他所用的概念究竟有多少依據,有多大的必要性。」愛因斯坦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波函數的塌縮過程與相對論之間存在矛盾,這就是薛丁格後來所說的量子糾纏。實驗證明量子糾纏真實存在,超距作用真實存在。可是相對論禁止超光速物質的運動和信息傳輸,可以說,相對論也禁止了超距作用。但相對論是絕對正確的嗎?它已經完全被實驗證實了嗎?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到底講的什麼?如何通俗地理解?
    說白了,廣義相對論就是把引力解釋為時空彎曲的理論。牛頓的經典力學提出了萬有引力,但沒有指出萬有引力產生的原因,即為什麼會產生萬有引力!   而廣義相對論給出了答案,認為引力是有時空彎曲引起的,引力只是時空彎曲的一個表象,任何具有質量的物體都會對周圍時空產生影響
  • 引力彎曲光線的那些事兒 | 賢說八道
    但是,在構造廣義相對論的過程中,愛因斯坦於1915年認識到從前的計算結果只得到了偏轉角的一半,於是又作了修正,愛因斯坦因此成為了第一個得到引力彎曲光線正確計算的人。1919年,英國人愛丁頓(Arthur Stanley Eddington, 1882-1944) 領導的探險隊拍攝日全食時刻的星空照片,據說驗證了引力偏折的愛因斯坦理論的正確性。這大體就是引力彎曲光線現象被提出和對待的歷史簡述。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理論?
    簡單來說,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引力理論,描述宇宙中天體的引力作用。關於引力理論,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是牛頓在17世紀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那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與牛頓的有什麼區別呢?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現,水星近日點進動的觀測值與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結果存在一些差異,觀測值與理論值每個世紀相差43秒,這遠大於觀測誤差,所以必然是理論出了問題。直到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才得到完美的解釋。
  • 廣義相對論的故事,愛因斯坦是怎麼想到的,竟出自於對帽子的觀察
    像狹義相對論一樣,廣義相對論的另一個基礎也是&34;,它的含義是:&34;廣義等效原理與光速不變原理,成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理論大廈的兩塊基石。有了這兩塊基石,又該如何構建出包括加速或引力的廣義相對論大廈呢?
  • 愛因斯坦是如何將狹義相對性原理,拓展到廣義相對性原理的!
    愛因斯坦是如何將狹義相對性原理,拓展到廣義相對性原理的!此文說的明白。狹義相對論建立在狹義相對性原理【即在所有慣性系中,物理定律有相同的表達形式。這是力學相對性原理的推廣,它適用於一切物理定律,其本質是所有慣性系平權。】和光速不變原理【任何光線在「靜止的」坐標系中都是以確定的速度c運動著,與光源和觀測者運動無關。】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