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見習記者劉娜
編者按
2000年以來,已有560多位華僑華人專業人士來鄂創辦高新技術企業260多家。他們來鄂創業,成為實施中部地區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8月上旬,省政府將首次表彰來鄂創業的優秀代表。在此,我們追蹤了其中的部分佼佼者,力求通過他們經歷的酸甜苦辣,展示他們激越的創業人生。
早就聽說曾支農博士是「空中飛人」,飛來飛去頻繁往返於日本和中國之間。7月20日中午,記者趕到武漢大學創業園,見到了正在為天門對日招商團提供諮詢的曾支農。「這個筆筒得換包裝」。曾支農細細地打量著筆筒說,「送給日本友人的禮品,一定得是中日文對照的……」正午的陽光透過窗子射進來,曾先生額頭的幾縷白髮依稀可見。
送走天門客人,曾支農滿懷歉意地告訴記者,為籌備月底在湖北舉辦的第二屆日本留學教育展,他只能在午休的間隙與記者見面。
在談到他投資創辦的這家公司———武漢中和投資諮詢公司時,他起身指著窗外,「你看,這片池塘和荒地,以後就是住宅小區了;這裡發展前景很好,我以後將把重點轉到國內」,言語間,臉上寫滿了自信,「公司名為『中和』,意指中華民族和大和民族,我想通過公司的努力,為日企進入湖北,湖北開展對日招商引資提供一個諮詢、中介的平臺」。
目前,我省專門從事對日招商引資的中介公司僅此一家,「我的公司發展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省對日招商的發展」,曾支農笑著說。曾支農1983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系,在黨政機關工作10年之後,自費留學日本,經歷了艱難的學語言、打零工階段,終於在1996年被東京大學破格錄取為博士研究生,5年之後,獲得了文學博士學位。東京大學的文學博士學位是世界上最難獲得的博士學位之一。
畢業後,他留校擔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的外國人研究員,繼續從事中日戰爭的實證研究。這時他已經40歲了,如何給自己定位、實現人生的第二次飛躍,「對於海外學人來說,最大的榮耀莫過於在為祖國服務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說,「我對自己的定位是中日民間友好交流的使者」。
於是,在中日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他聯合熱衷中日交流事業的友好人士,在日本註冊了亞太國際交流協會株式會社,作為促進中日交流的操作平臺。
2002年7月底,曾支農策劃並組織了120多所日本文部科學省認定的正規日本語言學校和專科大學,在北京舉辦首屆大型「日本留學說明會(2002/中國)」,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承辦單國海外留學說明會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同年11月底12月初,日本亞太國際交流協會株式會社又邀請北大、清華、武漢理工大等37所重點大學組成70人的「中國大學訪日代表團」,在東京和大阪舉辦「留學中國教育展(2002/日本)」,取得圓滿成功,他因此被譽為「日中教育交流的橋梁」。日本著名電視臺NHK在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拍攝的大型紀錄片中將他作為「解決日中留學問題的探路人」予以紀實報導。
今年4月,曾支農再次邀請國內30多所重點大學到日本舉辦「留學中國教育展(2004/日本);湖北省省長羅清泉訪日期間,他與湖北省教育廳聯合在東京成功舉辦「首屆留學湖北教育展(2004/日本)」。
一個月之內在日本辦了兩次中國留學教育展,日本國會議員、文部科學省和外務省的高層官員發表看法說,「這促使我們要更加注重中日留學交流事業」。
去年4月到今年2月,在曾支農的調解下,荊州巖棉廠與中國東方租賃有限公司(日中合資)拖了15年的債務問題得到化解,荊州巖棉廠一次性還清了所欠債務,而日方也將還款金額從600萬美元降到了100萬美元。
事後,在中國東方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加藤匠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的感謝信中寫道,「我們確信貴省的對外信譽和形象會大有改善,我們願與貴省開展新的合作」。「湖北是我的家鄉,能為家鄉出力是海外遊子的責任」,談及這起調解案,曾支農懇切地說,「為中日交流做點事也是我出國的初衷」。
為使日本的企業更加了解湖北,曾支農常常主動到一些日本企業界的聚會上發表演講,向他們推介湖北。他熟悉兩國國情和家鄉的一草一木,這種現身說法效果很好,講完之後,常常有企業家向他諮詢,索要相關資料,希望他能擔任投資顧問。
今年4月,羅清泉省長訪問日本期間,日本亞太國際交流株式會社又成功地承辦了「中國·湖北投資說明會」,吸引了180多家日本企業參加,現場籤訂多項投資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