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民間「文化外交」使者楊雪蘭

2021-01-11 騰訊網

百人會首任會長、前通用汽車公司副總裁楊雪蘭(Shirley Young)因乳腺癌去世,享年85歲。

楊雪蘭1935年出生於上海,她的父親楊光泩曾任中國駐菲律賓馬尼拉總領事,因在太平洋戰爭中拒絕向日軍投降,被秘密殺害。1945年,她跟隨家人登上了美國海岸警衛隊運輸船「埃伯利海軍上將號」,離開菲律賓前往美國。

她的母親嚴幼韻不久進入聯合國工作,擔任禮賓司官員。1958年,嚴幼韻與著名外交家顧維鈞結婚,後半生定居在紐約。

楊雪蘭畢業於著名的維斯理女子學院(Wellesley College),後進入格雷廣告公司工作30餘年。70年代初,楊雪蘭憑藉敏銳的市場嗅覺和過硬的調研能力,幫助福特公司重新定位宣傳一款名為Pinto的微型轎車,一舉逆轉此前的銷售頹勢,突破了百餘萬輛的銷量紀錄。80年代中期,楊雪蘭引起了美國通用汽車的注意。

楊雪蘭於1988年加入通用汽車,擔任通用汽車公司的全球副總裁,並引領別克進駐中國市場。90年代中期,她協助引領了通用在中國20億美元的投資項目——上海通用汽車公司的建造。

楊雪蘭還曾擔任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Verizon、Salesforce.com、Teletech、Dayton-Hudson/Target公司、假日酒店/Promus/Harrah集團的董事,她也是紐約證券交易所提名委員會的副主席。

楊雪蘭一直熱衷於推動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事業,1990年,她與貝聿銘、馬友友等著名華人一起創辦美國華裔組織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並擔任首任會長。楊雪蘭還曾擔任百人會常務理事以及美中文化協會主席。她於2003年至2012年曾任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董事。

楊雪蘭也一直幫助促進中美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楊雪蘭是維斯理女子學院的高級顧問及前任理事,並任全美舞蹈協會和紐約愛樂樂團董事。她也曾先後擔任因特洛肯藝術中心董事以及哈佛商學院、菲利普斯高中的董事。她還是清華大學、上海同濟大學、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的名譽教授,也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名譽校董。

附:楊雪蘭女士訃告

開拓市場的企業高管

「文化外交」使者楊雪蘭女士逝世

享年85歲

民間「文化外交」使者楊雪蘭(Shirley Young)女士於2020年12月26日(周六)晚在紐約去世,享年85歲。楊雪蘭曾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全球副總裁,在此之前任格雷廣告公司(Grey Advertising)執行副總裁。同時,她還擔任了數個主要文化機構的領導者,是美國華裔組織百人會的創始人及首任會長,也是美中文化協會主席。

她的兒子薛兆仁(Bill Hsieh)證實了其在斯隆•凱特琳紀念醫院去世的消息。楊雪蘭女士日前剛與兒子薛兆一(David Hsieh)、薛兆仁及薛兆山(Douglas Hsieh)在家中慶祝了聖誕節。

幼年的楊雪蘭在二戰結束後隨家人移民美國,作為一位開拓性的企業高管,也許最出名的是她引領通用汽車進駐中國市場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推動了高達十億美元的投資項目,見證了上汽通用汽車合資企業的建立和第一輛中國生產的別克汽車投入市場。

楊雪蘭於1988年加入通用汽車公司,擔任全球總部消費者市場開發副總裁,成為通用歷史上第一位亞裔女性副總裁。她的辦公室位於著名的通用汽車大樓「14樓」,在那裡她經常是行政餐廳中唯一的女性。

九十年代初,楊雪蘭開始參與通用汽車在中國拓展業務的工作,並遷至上海擔任中國市場戰略發展副總裁和亞太區高級顧問。在這一新職位上,她深入了解中國同行和其他汽車行業實體以及合資企業審批流程,制定了通用汽車的發展戰略,從而幫助公司達成目標。

在加入通用汽車前,楊雪蘭在格雷廣告公司工作三十餘年,成為應用市場心理學調研和品牌個性的先驅者。後來擔任執行副總裁、機構政策委員會成員以及格雷戰略營銷總裁。

在商業上的成功使得楊雪蘭受邀擔任諸多公司董事會要職,並且常常都是第一位女性和第一位亞裔。生前擔任過董事的企業包括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大西洋貝爾/威訊通信(Bell Atlantic/Verizon Corporation)、戴頓赫德森/塔吉特百貨(Dayton-Hudson/Target Corporation)、假日酒店/Promus/哈拉斯集團(Holiday Inn/Promus/Harrah's)、Teletech公司和Salesforce.com公司,也是紐約證券交易所提名委員會的副主席。她還是許多非盈利組織的董事會成員,包括大自然保護協會全球董事會及亞太區理事會、哈佛商學院教育團體、馬塞諸塞州菲利普斯高中、維斯理女子學院,也是國際女企業家組織Committee of 200的創始成員。

1990年,楊雪蘭與建築設計師貝聿銘、大提琴家馬友友、慈善家唐騮千等著名美籍華人一同創辦了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一直熱衷參與該組織的工作。晚年的楊雪蘭全心投入藝術文化事業,成為一名熱情付出的支持者及戰略導師。曾先後擔任因特洛肯藝術中心、底特律交響樂團、底特律藝術學院、上海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美國國家舞蹈協會的董事。她也是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的國際顧問、沈偉舞蹈藝術團和天津茱莉亞學院的顧問委員會成員。

楊雪蘭結交並支持了無數來自中國的音樂家,更在中美之間建立了許多具有建設性和持久的文化交流夥伴關係。她在1997年香港回歸盛典大型音樂會的策劃組織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聯合大提琴家馬友友、作曲家譚盾演出了《交響曲1997:天地人》,將一組64件編鐘運用其中。2002年,楊雪蘭一手策劃了「帕爾曼在上海」系列活動,由美中文化協會主辦,邀請小提琴大師帕爾曼前往中國,舉行為期三周的研討交流活動。她開創了「舞向未來」藝術教育試點項目,美國國家舞蹈協會、中國福利院少年宮、閔行區教育局和美中文化協會合作,為一萬多名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中小學生提供了學習舞蹈的機會。當得知美國沒有計劃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設立展示展館時,楊雪蘭參與進來,幫助籌集足夠的資金,建成了美國國家館。近十年來,她作為文化交流的先驅,通過主流文化藝術機構,大力宣傳推廣中國新年文化傳統,比如持續九年的紐約愛樂樂團中國新年音樂會以及林肯中心中國新年學生日。今年早些時候,她還獲得了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五十周年慶典頒發的特別榮譽。

辭世之際,楊雪蘭正忙於她的回憶錄《從局外人到局內人:尋求共贏》(暫譯)的最終完善工作。在書中,她用親身經歷來闡釋著「C的力量」,即文化(Culture)、個性(Character)和舒適(Comfort)。她寫道,要成為能夠產生影響力並在任何環境中帶來積極變化的局內人,必須努力理解文化;建立信任並證明你將他人的利益牢記於心,而非只想著利己,從而展示個性;讓別人能舒服地和自己一起工作,哪怕彼此背景不同、差異懸殊,此可謂創造舒適。

楊雪蘭1935年5月25日生於上海,為嚴幼韻與楊光泩之女。父親楊光泩是民國政府外交官,姐姐楊蕾孟、妹妹楊茜恩分別在瑞士日內瓦、法國巴黎出生。楊光泩後來擔任中國駐馬尼拉總領事,在菲律賓被日軍殺害。母親嚴幼韻曾是上海灘名媛、復旦大學首批女大學生,後嫁給外交家顧維鈞先生,其在國際聯盟和聯合國的建立中起到重要作用。2018-2019年,楊雪蘭分別在上海和紐約主持製作了《人生如歌:一代外交家顧維鈞》音樂會。

楊雪蘭曾獲得艾波特學院(後來的菲利普斯高中)獎學金,她認為學校教會了她如何成為美國人,教會她這個新國家的「核心價值觀、職業修養、品德和慷慨」。此後,她就讀於維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以榮譽畢業生畢業,那段經歷拓寬了她對人的理解,加深了知識層面的基礎,並教會她「一切都是相關聯的,無論是藝術、經濟學還是語言,它們都息息相關。因此,如果你有能力把所有的點串在一起,就能獲得成功,而不能僅僅停留在一個特定的通道中,因為說到底,你要與人打交道——這就是人生的真諦。」

楊雪蘭曾先後與薛傑(已故)和Norman Krandall有過兩段婚姻,遺有長子薛兆一(妻Lori)、次子薛兆仁(妻Amy)、幼子薛兆山(妻Annabel Fan),孫輩有Elizabeth Hsieh、Hannah O』Neel(Danny)、William、Charles、George、Audrey和Josephine Hsieh。姐姐楊蕾孟與妹妹楊茜恩已先於楊雪蘭過世。

臨終前,楊雪蘭仍擔任美中文化協會主席,致力於通過加強文化和教育的交流在美中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其家人及協會工作人員將繼續履行協會的使命,引介和推動美中兩國主要文化和教育機構建立新的合作關係,引介和推動具有長遠發展前途的文化新觀念與其他機構協作來完成和資助已定的交流項目,協助開創新的文化和教育交流項目,提供啟動資金和雙元文化的諮詢,培養年輕華人藝術家的國際職業發展。

應家屬意願,民眾請以捐贈替代鮮花的形式來追思楊雪蘭女士,捐款請寄至美中文化協會:In Memory of Shirley Young, US-China Cultural Institute, 150 E 69th Street #2N, New York, NY 10021

來源:美國中文網

相關焦點

  • "齊魯拍客"是咱自己的鄉村文明使者
    >  齊魯拍客名氣如今已是家喻戶曉,在這塊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齊魯大地上,齊魯拍客正成為用影像記錄時代發展步伐的民間特殊力量。有著來自民間龐大的生力軍作為支撐,齊魯拍客的視角廣闊到可以無縫隙覆蓋,在"新聞聯播、公益幫扶、文化傳播"核心價值追求下,齊魯拍客本身就是我們最為真實的文明使者。  與全國各地的專業媒體比起來,齊魯拍客這個團隊的名氣,絲毫不遜色。
  • 杜拜中阿衛視主辦「一帶一路·中華文化小使者」藝術表演大賽招募
    近日,由第一視頻旗下品牌杜拜中阿衛視與中華文化小使者國際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首屆「一帶一路·中華文化小使者」杜拜交流暨藝術表演大賽招募工作正式啟動。 活動旨在讓孩子們真正行走在「一帶一路」上,親身體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和人文,更好地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帶來的發展機遇以及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同時,通過文化小使者向阿拉伯世界展示中國少年兒童的風採,推動中國與阿聯的文化交流,搭建中國與阿拉伯少年兒童友好交流的平臺。
  • 深圳瑞思精英文化使者大會成功舉行 瑞思英語詮釋多元文化教育
    11月3日,由瑞思英語主辦的「深圳瑞思精英文化使者大會」成功舉行,本次活動旨在讓孩子在學習實踐中,培養孩子能夠在探索中找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共同點、發現文化差異之美的思維和能力,能夠站在「異」的角度上理解與尊重不同文化,並尋求雙贏。
  • 環球小使者——「研學計劃」活動介紹
    《環球時報》作為一家致力於讓世界了解中國、也讓中國了解世界的國際新聞媒體,在國際媒體對中國所有媒體的觀點轉引中,轉引量位居第一;而在國內輿論場中,《環球時報》也實現了極高的滲透率:《環球時報》的社評幾乎每天都被國際媒體關注,成為在國際重大問題上中國聲音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央各大部委
  • 大搞文化霸權,威脅全球文化安全(鐘聲)
    必須警惕的是,美方唯我獨尊,蠻橫推行文化幹涉的霸權主義,已經對全球文化安全構成威脅    美方近日又宣布將6家中國媒體列管為「外國使團」,這是美方對中國駐美媒體和記者的最新政治打壓和汙名化,也是美方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嚴重幹擾中美正常人文交流
  • 古代的質子,他們為何是弱者的產物,為何受盡屈辱變成外交的使者
    中央強權亦出於控制地方勢力的需要,會任命地方勢力首領的親人為京官,稱任子,美命入侍。任子表面上是一種榮耀,但中央能以質子的安全影響地方勢力的決定。清朝的吳三桂,王輔臣這些地方勢力都派兒子到京城為官,中央更好地控制他們。古代派往敵方或他國去的人質。
  • 河北這9地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文化和旅遊部官網正在公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河北9地入選,去看看都有哪兒吧!一起了解這些民間文化藝術石家莊市井陘縣(井陘拉花)井陘拉花類屬北方秧歌,起源於明清,產生並流傳於井陘縣境內,源於民間節日、廟會、慶典、拜神之時的街頭廣場花會,是一種當地特有的民間藝術形式。井陘拉花經過多次挖掘、整理、發展,享譽國內外,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人民日報鐘聲:美方大搞文化霸權,威脅全球文化安全
    必須警惕的是,美方唯我獨尊,蠻橫推行文化幹涉的霸權主義,已經對全球文化安全構成威脅美方近日又宣布將6家中國媒體列管為「外國使團」,這是美方對中國駐美媒體和記者的最新政治打壓和汙名化,也是美方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嚴重幹擾中美正常人文交流、推行文化霸權的又一例證。
  • 貴州大學:體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做兩地文化溝通的使者
    貴州大學:體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做兩地文化溝通的使者發稿時間:2018-06-04 14:02:00 來源: 中國青年網  駱長江在儀式上致辭,回顧了近年來貴州大學和香港高校之間的交流項目,希望同學們好好珍惜這次活動,在交流中學習、增進友情,在相處的過程中要相互包容,和而不同,求同存異。  梁卓楠代表港中大的師生對貴州大學的盛情邀請和悉心接待表示感謝。
  • 《公共外交概論》介紹
    /6三、公共外交的核心問題與理論使命/9四、心靈政治與公共外交/12第一章公共外交的理論範式/18一、國際關係理論範式/18二、外交理論範式/24三、政治傳播理論範式/31四、文化理論範式/34第二章公共外交的歷史變遷/37一、古典公共外交的萌芽/37二、近現代公共外交的成型
  • 中國外交詞語3.0版
    美國總統歐巴馬則表示:現在是個獨一無二的機會,可以把美中關係帶到一個新的高度。  會晤期間,習近平表達了中國一如既往地堅持和平發展的堅定決心,同時,他又一次在重大外交場合闡述中國夢:「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中國夢和世界夢相通。
  • [海外歸來創業追蹤]曾支農:中日民間交流的使者
    畢業後,他留校擔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的外國人研究員,繼續從事中日戰爭的實證研究。這時他已經40歲了,如何給自己定位、實現人生的第二次飛躍,「對於海外學人來說,最大的榮耀莫過於在為祖國服務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說,「我對自己的定位是中日民間友好交流的使者」。
  • 《相遇在中國》:一部照進歷史照亮未來的民間外交影像史_新聞中心...
    以中外民間交往的獨特視角,巧妙展現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成就中外民間交流是改革開放大潮中一支不易察覺的涓涓細流。《相遇在中國》通過外國友人的視角,用人們不易發現的歷史細節,講述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成就。如,第23集《深圳的共同建設者》講述美國人迪克·霍利菲爾德1993年來到中國深圳,與中國人鄧先智相遇成為同事和工作夥伴的的故事。
  • 國寶大熊貓,天生就是一個搞外交的「小能手」
    我們很長時期,都在進行熊貓外交。因為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世界上最稀有的物種之一,因為外形憨態可掬,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大熊貓的衍生出來的大IP,也往往能風靡一時,帶來巨大影響力。可以說,大熊貓在世界範圍內的辨識度是最高的,要在動物圈,來個人氣指數排行榜,相信大熊貓一定會得到最多票數。新中國的熊貓外交,並非是我們新中國的首創,而很有可能是從古至今的一個外交傳統。
  • 愛奇藝CEO龔宇美國演講:科技創新給中國文化產業帶來更多機會
    參與本次活動的還有美國倪德輪環球娛樂公司總裁兼CEO鮑勃・倪德倫、美中文化協會主席楊雪蘭等。  百人會由蜚聲全球的建築大師貝聿銘及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等人發起,成立30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美國與大中華地區之間的發展,美國第56任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美國駐華大使特裡·布蘭斯塔德、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董事長黎瑞剛等政府、商業、學術、娛樂、科技和媒體等領域意見領袖曾參與演講。今年文化產業相關論壇主要探討中美娛樂與文化產業議題。
  • 民間文化傳承人王俊濤:一個土陶藝人的執著守望
    雲南民族村文保辦民間文化傳承人、「山濤緣陶藝工作室」主人王俊濤是「雲陶」陳列架上那些土陶作品的作者,在她看來,土陶的美在於「至簡」,因此她的作品無論是碗還是茶具,均無繁複的雕刻、繪畫或造型,似乎就是從泥土裡刨出來的,形態原始古樸,和大自然保持著最直觀的距離。而「原生態」是雲南頗有價值的文化優勢,也是土陶區別於精美瓷器的地方。
  • 在民間傳說中的十大神仙
    在民間傳說中包拯成為了公正的化身,有的人認為他死後成為了閻羅王,繼續審理陰間的案件。在民間就被人們口口相傳為最可怕的死亡之神。第二位 黑白無常 黑白無常(亦稱無常,七爺八爺)是漢族民間傳統文化中的一對神祇,也是最有名的鬼差。此二神手持腳鐐手銬專職緝拿鬼魂,是閻羅王的得力助手。
  • 侯中軍:中國外交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北京政府在對日交涉中盡力依據國際法及國際慣例的規定,試圖說服日本在談判中收回那些嚴重違反公法和既有條約的要求,但日本根本不予理睬。「二十一條」交涉從日本提出要求到最終締結《民四條約》,日方都在公然挑戰既有的國際條約及外交慣例。即使是其同盟國英國,亦無法容忍日本此種行為。
  • 蜈蚣當主角,被人奉為守護平安的吉祥物,成就民間舞蹈「蜈蚣舞」
    中國民間的動物舞蹈,數量眾多,享譽全球。也許你見過龍、獅、鳳,甚至牛、馬、鹿,雞等眾多動物的舞蹈。但是,你聽過以蜈蚣為原型的舞蹈嗎?然而,蜈蚣舞就誕生於在廣東潮汕地區民俗文化之中,提到這,想必大家早已想到一部電影《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可謂是將蜈蚣的身法表現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