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共產黨什麼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
1934年1月27日,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毛澤東作了關於中央委員會報告的結論的講話,後來以《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為題編入1951年版的《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這是一篇影響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光輝文獻。毛澤東在講話中引用了贛南蘇區人民的一句由衷感嘆「共產黨真正好,什麼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要求共產黨人要關心群眾痛癢,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今天重溫這一經典文獻,對於更好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只有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銅牆鐵壁
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毛澤東第一次把人民群眾形象地比喻為「銅牆鐵壁」。1934年,正值革命鬥爭形勢異常嚴峻的時候,蔣介石調集重兵,採取遍築碉堡的「堡壘主義」新策略,向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五次「圍剿」。據史料記載,國民黨軍僅在江西築建的碉堡就達4000多座。一些人誤以為這些「烏龜殼」是壓制共產黨人的「銅牆鐵壁」。到底什麼是真正的銅牆鐵壁?毛澤東用國內外史例告訴人們:「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他指出,無論是擁有堅固城池宮殿的中國歷代封建皇帝,還是世界上最兇惡的俄國皇帝,「群眾一起來,一個個都倒了」。只要把群眾團結起來,中國革命就一定能取得勝利。毛澤東的論述,既深刻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偉大真理,也形象說明了「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這一歷史規律。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歷史昭示我們,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只有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
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毛澤東提出:「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他通過仔細地調查研究得出結論:「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嗎?要群眾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嗎?那末,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在很多人看來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小事,毛澤東認為都是共產黨人的大事,「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毛澤東不僅這樣說,而且帶頭這樣做。毛澤東瑞金沙洲壩住的房子外面是一條道路,他了解到夜晚群眾從這裡經過,因天黑常感不便,就讓工作人員在靠路的一面牆開了一個窗戶,以便夜晚讓燈光從窗口照在路上。「打開一扇窗,照亮一片心」,沙洲壩人民世世代代記住他的恩情。像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正是以毛澤東等為代表的蘇區幹部,把群眾的一件件瑣碎的小事,當作實實在在的大事,贏得了蘇區群眾交口稱讚:「共產黨真正好,什麼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政府工作人員真正顧樂(愛惜的意思)我們!」群眾利益無小事。歷史昭示我們,只有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時刻牽掛群眾冷暖,群眾才會衷心擁護我們,才能築起銅牆鐵壁。
只有解決過河中的「橋或船」的問題,才能做好群眾工作
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毛澤東指出,做好群眾工作,必須注意工作方法,「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他形象地把工作任務與工作方法的關係比喻為「過河與橋或船的關係」。「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對做好群眾工作的具體方法,毛澤東強調要反對官僚主義的工作方法而採取實際的具體的工作方法,拋棄命令主義的工作方法而採取耐心說服的工作方法,以先進帶動落後的工作方法——「造成幾千個長岡鄉」。毛澤東在大會上點名批評了汀州市政府「對於群眾生活問題一點不理」,表揚了興國的同志「什麼事情都替群眾想到了」,把群眾生活和革命戰爭聯繫起來,把革命的工作方法問題和革命的工作任務問題同時解決。毛澤東特意列舉了興國縣長岡鄉貧農馬榮海房子失火燒了,鄉蘇維埃政府發動群眾捐錢捐料,3天就幫他蓋起了新房。如今,80多年過去了,幾代馬家人捨不得拆除這棟土坯房,這棟土坯房成為了見證黨初心的歷史坐標。正是以毛澤東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群眾路線運用到蘇區工作的全部活動中,密切了黨群關係,贏得了蘇區群眾的衷心擁戴。當年只有240萬人口的贛南蘇區,參加紅軍33萬餘人,參戰支前60餘萬人,有名有姓烈士10.8萬餘人。廣大蘇區群眾把革命當作無上光榮的旗幟。贛南很多家庭是「全家革命、滿門忠烈」,湧現了「八子參軍」「馬前託孤」等感人事跡,築牢了「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的銅牆鐵壁,鞏固了蘇維埃政權。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群眾路線不能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歷史昭示我們,群眾路線是黨的一大法寶,是我們過河的「橋或船」。只有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築牢銅牆鐵壁。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贛州考察時指出,「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誕生於86年前的一篇經典文獻。這篇重要文獻,是對贛南蘇區幹部好作風的真實寫照,是對黨的初心使命的凝鍊和概括。80多年前,黨正是以百姓心為心,什麼事情都替老百姓想到了,才築起了人民群眾這道銅牆鐵壁,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