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依法治國: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再升華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新中國法治建設史上的裡程碑!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任務,作出了一系列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論斷、新部署,深刻回答了在當今中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法治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再升華,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走向更加成熟的光輝寫照。
一、法治是國家走向文明的基本標誌。
當今世界有200多個國家,不同種族、語言,不同地理空間、歷史脈絡,不同社會制度、發展道路,不同發展過程、發展結局等。但人類都是在追求由一個自然王國向自由王國方向努力著。
二、法治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要義。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法」的建設上進行了艱辛探索,從廢除國民黨的舊法體系,到新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初步建立;從「五四憲法」的制定到「八二憲法」的出臺;從新中國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到「文革」時期法制建設的一度中斷,再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法制建設的恢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框架的形成,其間充滿了震古爍今的巨變,法制建設工作在曲折中發展。
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的偉大社會變革,當代中國法律也由此進入了一個重建與迅速發展的歷史新時代,這也是20世紀中國法制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場劃時代的革命,其根本意義在於實現了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人治型法律秩序向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法治型法律秩序的歷史性變革與轉型。
當前我國面臨的基本國情依然嚴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四中全會強調,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
法治不僅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推動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這是中國共產黨繼承中國歷史傳統和總結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得出的正確結論。「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所以,法治是國情的發展方向,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要義。
三、法治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重要基石。
中國共產黨建黨90多年、執政60多年、領導改革開放30多年,法治思維與中國共產黨人緊緊相連。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局部執政13年中,就在民主憲政、廉政法制、民主司法和經濟法制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既為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也為新中國的民主法治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順應了世界發展大勢,特別是汲取了國民黨失敗的教訓,在「法」的建設上進行了艱苦努力。如《共同綱領》的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五四《憲法》)的起草和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等等。
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所以,在廢止《七五憲法》、繼承《五四憲法》精神的基礎上,《八二憲法》應運而生而且成為其他法律法規條文必須遵循的「母法」,成為當代中國法制建設史上的精彩華章。之後,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第三代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的理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反覆強調,「必須堅持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等等。這些,都有力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進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指出,我們黨「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理國家」。這正是對於黨所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的長期性、複雜性、嚴峻性」等四大考驗的回應,對於廣大人民群眾所反映的我們黨內嚴重存在著「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四風」問題的回應。習近平指出,「四風」問題是「違背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幹群關係的重要根源。」「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正因為我們黨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和緊迫,所以將四中全會主題確定為「依法治國」問題,並在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黨的建設史和中國法治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件。
由此,當前中國共產黨的黨情推動了我們國家走「依法治國」的進程,這是中國共產黨總結自身執政規律的重要成果。所以,法治是黨情的迫切需要,是我黨長期執政的重要基石。
一言以蔽之,中國共產黨人的執政理念,在旗幟上曾經設問和回答過「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發展馬克思主義」、「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怎樣建設新中國」、「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著名論斷,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以及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事業的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那麼,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如今所設問和需要回答的「建設一個什麼樣的法治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論斷,也必將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勝利,為中國共產黨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
「法治」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一個重大理論命題,必將如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一樣被寫入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中。「法治建設」也將如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一樣,作為一項重大建設任務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 (作者系陝西省委黨校科研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