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扶到點、扶到根!扶貧隊長劉昭明與脫貧村的「三年故事」

2021-01-20 蕪湖司法

2017年5月8日,我的腳步一踏進無為市嚴橋鎮明堂村,沒想過要休息一下,便急急地翻山越嶺,一戶一戶地走訪。


明堂村位於嚴橋鎮的南部,屬丘陵地帶,整個村山場面積佔三分之一以上,只有一條四公裡長坑窪不平的村級公路,交通極其閉塞,村民的思想滯後,幾乎沒有什麼發展意識。


該村2014年統計共有23個村民組,1044戶、3771人。當年,這個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4戶、364人,貧困人口佔十分之一。2014年起,國家的脫貧政策惠及到該村,但到2017年依然有78戶136人尚未脫貧。更為突出的問題是,明堂村整個村級經濟極其落後,是多年的「空白村」,完全靠國家轉移支付來維持村級工作的基本運轉,村裡幾乎沒有一點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當我們工作隊來到這裡時,明堂村的集體經濟收入算是有了一點起色,但也只有區區3000元,不到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收入!


我的心很沉重,沒來這裡之前還不以為然,來這裡一走訪,才知道擔子的分量。這樣的一個村,三年之內能改變麼?看到一個個窮得讓人心寒的家庭,看到到處是荒山禿林,我的心裡直發毛,手心冒著冷汗。


究竟如何搞,經過反覆研究,我果斷提出,首要之事是摸清全村78戶貧困戶狀況,切實釐清全村貧困戶真實情況和內心狀況,進行登記造冊,實行貧困戶村級一戶一檔,戶級一戶一袋,一人一方案,為精準決策打好工作基礎。



2017年5月下旬的一天,又是例行走訪,當我來到村裡唯一的家庭農場——軍秀養殖場時,眼睛突然一亮,心中一下蹦出兩個字——「託養」。


軍秀養殖場創建於2012年,有雞舍5棟,是全村唯一一家成規模的養殖場。真正的扶貧一定要做到「輸血」和自身「造血」相結合,軍秀是這樣的一個造血載體。我一眼就看中了這個養殖場可以實現造血,同時還能實現扶貧產業全覆蓋的特殊價值,這也成了我多日來反覆琢磨,苦苦尋覓到的一個啟動貧困戶「僵死」狀態的鑰匙。


回去以後,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與村班子進行了討論,經過反覆研究,在充分尊重村委會的意見基礎上進行了集體決策,終於確立了無產業、低收入以及沒有勞動能力的「產業+就業+金融」的全覆蓋「雞託養」脫貧模式。


模式定下來了,但貧困戶的啟動資金到底從哪裡來?我又與蕪湖市律師協會進行了多方溝通,發動律師參與扶貧事業,尋求了5萬元的捐助款作為雞苗原始啟動資金。三個月後,這個模式的成效立竿見影。



2017年10月26日,村組織託養雞的貧困戶部分代表到養殖大戶軍秀家庭農場,現場確認雞的成活率和雞重量。軍秀家庭農場依據協議約定,對第一批38戶託養雞的貧困戶現場分紅,平均每戶收入3500元,多的達4000—5000元。這個分紅讓貧困戶們臉上露出多年從未有過的笑容。


老百姓發自內心的稱讚,帶給我喜悅之餘,心裡的壓力卻更大了,因為我知道這才剛剛開始。在充分徵求貧困戶和養殖大戶雙方意願的基礎上,38戶貧困戶又從分紅資金裡拿出400元交給軍秀農場,作為代購雞苗的委託資金,並籤訂了產業滾動發展協議。這種「大戶託養」模式一下將貧困戶的致富活力激發出來了。


為了讓軍秀這個託養「航母」更加具有帶動力,工作隊還和市相關部門取得聯繫,為其爭取了32萬元的「一村一品」和「林下經濟」項目資金,幫軍秀改造升級了養殖場內道路、孵化室、灌水等硬體設施,擴大了生產規模。「航母」在高效運行,當年軍秀的產量比先前有了大幅提升,土雞實現產量5萬隻,雞蛋5萬隻,孵化繁育雞苗50萬羽。



三年來,我不知進了多少貧困戶的家,跑了多少山地田埂;不知上了多少單位的門,說了多少話,磨了多少嘴皮,目的只是一個,為了明堂村的一個個承諾,為了每一個貧困戶每一個村民的承諾。到2020年5月,明堂村的貧困戶由三年前的78戶下降為2戶6人,也就是76戶實現了「授人以漁」的真正意義上的脫貧。


三年來,貧困戶脫貧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對於我和工作隊來說,更重要的,是為明堂村村級經濟發展「造血」。貧困戶脫貧和村級經濟「造血」雙輪驅動才是全面脫貧,根本脫貧。


三年來,在工作隊的協調下,明堂村共引進近3000萬元的項目資金,各項事業建設陸續開啟。2019年,明堂村實現村級經濟收入15.6萬元。這對發達的村零頭的零頭都算不上,但對明堂村來說,卻是一個發展的啟航。


相關焦點

  • 普洱:「扶貧+扶志+扶智」三扶模式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本網訊 普洱市瀾滄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結合全縣貧困群眾脫貧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等、靠、要思想突出,主動參與脫貧致富意識不強的實際,依託「扶貧+扶志+扶智」三扶模式,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活動,完善村規民約,建立積分扶貧激勵長效機制,持續開展「三個一」行動,培育新型農民等八項措施
  • 扶貧那些事——記安徽省無為市嚴橋鎮明堂村扶貧幹部劉昭明_蕪湖市...
    這次他到村裡來走訪,是以掛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的身份。他所駐的這個村叫明堂村,是安徽蕪湖無為市嚴橋鎮的一個貧困村。真正地扶貧一定要做到「輸血」和自身「造血」相結合,授人以漁、授人以技,給貧困戶帶來可持續的收入增長,脫貧了不能返貧才是真正地脫貧。軍秀是這樣的一個造血載體。劉昭明一眼就看中了這個養殖場可以實現造血,同時還能實現扶貧產業全覆蓋的特殊價值,這也成了他多日來反覆琢磨,苦苦尋覓到的一個啟動貧困戶僵死狀態的鑰匙。
  • 許昌市建安區:志智雙扶拔窮根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趙華亭 信文欣)「身體殘疾了,俺的精神沒有殘疾,只要踏實肯幹,就不愁拔不掉窮根。」許昌市建安區陳曹鄉小陸莊村貧困戶王春慶邊在莊稼地裡忙活,邊信心十足的跟記者說道。建安區像王春慶一樣通過志智雙扶實現脫貧的貧困戶還有很多。近年來,建安區通過加強宣傳、以文化人、示範帶動、積分管理、激發活力、加強培訓等措施助力貧困戶脫貧,志智雙扶工作走在許昌市前列。對貧困勞動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宣傳,樹立典型。
  • 扶貧扶出「七色彩虹」
    這些數據是一年前市農業農村局駐屈家畈村扶貧工作隊員記下的。一年來,屈家畈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在市委、市政府的總體籌劃下,找準扶貧工作中的切入點,堅持以產業發展為主導方向,從鄉村旅遊、野菊花及中藥材種植等項目為扶貧突破口,利用當地獨有的自然氣候條件,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扶出了大別山區最耀眼的「七色彩虹」。
  • 「知名科學家/兩院院士扶貧扶志行動」啟動
    2018年6月28日下午,「知名科學家/兩院院士扶貧扶志行動」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第一中學啟動。中國科學院匡廷雲院士、中國工程院金湧院士等知名科學家和著名書法家龐中華老師等知名人士走進張北縣,給孩子們帶去關心和幫助。
  • 幫到心坎上 扶到最實處—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紀實
    紅網吉首站1月6日訊(通訊員 向敏)走進楓香村,整潔寬闊的水泥路延伸到村寨各組,清新別致的農家小院掩映在綠樹叢中,大片大片的果蔬鬱鬱蔥蔥,輕鬆歡快的廣場舞音樂飄蕩在村部上空……展現在眼前的是家和村美民富的和諧景象。這是一份吉首市人大常委會機關近年來的扶貧「成績單」,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人大擔當」。
  • 湖北省政協機關「志智雙扶」,房縣高橋村村民感嘆——有了扶貧工作...
    唐忠玉一邊熱情地招呼前來走訪的省政協駐村工作隊第四任隊長孫志國坐下烤火,一邊喜滋滋地向他報喜:「感謝你們啊,不僅請來專家指導我們做酒,還幫我辦下來了黃酒生產許可證,這個恩情我們一家忘不了!」
  • 用話劇講述精準扶貧故事
    劇情在演員們的精彩表演中緩緩展開:臨近退休的機關幹部陳放,帶著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帶著抗聯老戰士爺爺的夙願,來到遼西最貧困的柳城……話劇《戰國紅》根據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同名長篇小說《戰國紅》改編,是一部以農村精準扶貧為題材的現實主義力作。該劇以精準扶貧為主線,以話劇藝術形式講述了即將退休的共產黨員陳放,主動請纓,到遼西最貧困地區扶貧扶志的感人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幫到點子上 扶到心坎裡丨榕江縣栽麻鎮大利村網格...
    2019年7月,我初到楊宗輝家時,他們夫妻倆因家庭原因被迫返鄉,正為待業家中犯愁。得知此事後,我誠懇地對楊宗輝說:「宗輝哥,只要你們夫妻倆肯幹,你這個煩心事就交給我來解決吧!」   2020年端午節前夕,楊宗輝拿著熱氣騰騰的粽子來到村委會對我說「這是你嫂子剛起鍋的粽子,趁熱吃吧,我知道你們扶貧工作忙端午節不放假,到端午節那天你一定要來我家吃飯哩。」
  • 清水河縣:「孝扶共助」讓老人安享晚年
    「孝扶共助」扶貧工程開展以來,受到百姓的熱烈歡迎。為幫助貧困老人穩定脫貧,促進子女對父母盡贍養義務,清水河縣從2018年開始對60周歲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採取子女贍養與政府補貼獎勵的方式開展「孝扶共助」。建立扶貧基金。由各鄉鎮建立「孝扶共助」扶貧基金,資金實行專戶管理。籌資方式採取扶貧資產收益、幫扶企業及單位捐助、社會人士捐資等方式解決。
  • 陝西鹹陽:「志智雙扶」齊頭並進 內外皆修花開得果
    姚紅的變化只是鹹陽市大力開展扶貧扶志工作的一個縮影。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鹹陽市創新實施的「四扶四送」幫扶活動,一改過去「大水漫灌」式送錢給物的傳統做法,以激發貧困群眾主體意識和角色意識為抓手,把扶志與扶智、扶智與發展、發展與服務有機結合起來,用尊重催生內生動力,用信任促進創新創造,用科教優化從業結構,不斷增強其致富奔小康的責任感和認同感,真正變「要我幹」為「我要幹」「我要幹」為「我能幹」,從根本上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徹底斬斷貧困代際相傳之根
  • 「電車難題」讓扶不扶起老人,變得難以抉擇,該扶不扶法律說了算
    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撞到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情緒失控的人,在那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拉動拉杆嗎?這是著名哲學家Phillppa Foot提出一個社會倫理道德問題。按常理推斷,多少人會選擇去拉杆,救助五個多數的人,而選擇讓少數一個人處於危險之中。
  • 【第三隻眼看貧困縣「大考」】甘肅定西:探索符合市情的精準扶貧模式
    「苦疾甲於天下」曾是甘肅定西市的真實寫照,定西是全國扶貧開發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作為「三西」扶貧的發源地,甘肅定西市從救濟式扶貧到基礎開發式扶貧,從綜合開發式扶貧到參與式整村推進,通過「治山水、強基礎、興科技、調結構」,過去貧窮落後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改變。 扶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定西市著眼解決「扶哪些、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
  • 「扶貧戰士」連偉:一線扶貧如何按下「精準鍵」
    華電雲南公司駐村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 連偉(左二)央視網消息:曾經的連偉是一名戰士,作為軍人保家衛國;轉業後的他仍然奮戰在一線,作為華電雲南公司駐村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積極投入到國家精準扶貧攻堅這場硬戰中。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雲南,一直是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 老外到三臺田間地頭,通過央視向全世界講述脫貧故事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能感覺到這是一個很好的經驗,四年來,我感覺他們已經像我的家人一樣。在跟村民的相處中,能夠從他們那裡學習到很多,他們知道自己面臨什麼困難,需要什麼。雖然今年是最後一年了,但我希望明年還能有機會再回到這裡,看看這裡的變化。」喬納森說。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四寨村20.5平方公裡,耕地面積6500畝,其中田3500畝、地3000畝,林地面積2136畝。四寨村屬於布依族苗族少數民族村,擁有18個村民組,888戶、4032人。
  •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地球公轉產生的影響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地球公轉產生的影響 計劃報考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的考生們已經在備考階段了,在備考的同時大家一定要把握好知識點的輕重,因為三支一扶考試內容涵蓋面廣,涉及到時事、政治、法律、經濟、管理、扶貧、科技、人文、計算機應用
  • 養上致富羊 農戶喜洋洋 肥東脫貧攻堅探出扶貧扶志新路子
    在肥東縣,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通過產業扶貧,肥東在脫貧攻堅中探出了一條扶貧扶志新路子。2014年,黃國芳一家因病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幾年來,靠著政府各種接濟,黃國芳一家日子過得不溫不火。一直以來,黃國芳家裡養了一隻羊。2016年,在社區幹部勸說下,黃國芳又買了五隻小羊。「因為家裡養羊達到六隻,政府會有3000塊錢的補貼。」
  • 2020三支一扶新招1400人,年補貼6-10萬,期滿還能直接轉事業編!
    要看又要到畢業季了,大學生找工作也是個難事。國家當然也不會坐視不管,各類公職機關單位紛紛開啟了擴招模式。除了我們常見的公務員,事業單位等,三支一扶也開啟了大擴招模式。比如最近新疆和福建,分別招錄800人和600人。不但有6-10萬的補貼, 還能享受期滿轉編的待遇。很多人並不清楚三支一扶到底是幹嘛的,三支一扶的全稱是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
  • 讓扶貧資金髮力在「刀刃」上
    資產入企 合力攻堅扶資公司將扶貧資產集中投入到企業,讓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帶頭作用。為此,扶資公司為其代管運營的縣級直管經營類扶貧資產、村集體聯建資產和村級集中運營的扶貧資產,累計4.77億元找「蛋雞」和「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