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取得這三項大突破 將影響你未來生活

2020-11-25 搜狐網

  2016年,在一個個有望改變人們未來生活的領域,中國科學家從未停止追逐的腳步,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今天,就一起來了解改變未來的三大前沿科技,未來,它們很可能影響你的生活!

  捕捉神秘馬約拉納費米子

  首先來認識一種名叫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粒子,由於狀態非常穩定,這種粒子是製造量子計算機的完美選擇之一,但是為了捕捉它,科學家們已經潛心追蹤了80年。

  在上海交通大學的一所實驗室裡,賈金鋒正帶領他的團隊研究一種神奇的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溫度一點點提高,磁場逐步改變,賈金鋒教授要隨時追蹤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狀態。

  儘管很多人在談論量子計算的超強性能,比如一秒鐘就能完成現在超級計算機幾年的計算任務,但是迄今沒有製造出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於量子計算的粒子狀態並不穩定,任何電磁或物理幹擾都可以輕易打亂它的工作。而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狀態非常穩定,這使它成為製造量子計算機的完美選擇之一。六個月前在上海交大的實驗室裡,賈金鋒成功捕捉到了它。

  提起當時的情景,賈金鋒說:「其實我剛開始聽到這個馬約拉納費米子的時候,我覺得這個東西,可能20年也不一定做得出來。」

  利用特殊的材料製備方法,賈金鋒研究團隊在超導體上生長5個納米厚度的拓撲絕緣體,製備出拓撲超導體材料,最終在拓撲超導體的界面上發現了馬約拉納費米子。迷蹤80年的神秘粒子被成功捕獲,也讓賈金鋒更加堅定了用其製造量子計算機的信心。

  說起對未來的打算,賈金鋒說:「希望能在幾年之內把拓撲量子比特做出來!(此前)全世界還沒有,所以我們要是從這一點開始切入的話,我們跟全世界是同一個起跑線,對我們國家來說,這是能夠趕上量子計算世界腳步的一個切入點。」

  液態金屬站起來 電影場景或成現實

  喜歡科幻電影的朋友對液態金屬機器人應該不會陌生,然而讓液態金屬站起來,像科幻電影裡一樣成為任意改變形態的機器人,是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的方向。在中科院的研究所裡,我國科學家也同樣在這一領域裡不斷探索、不斷突破。

  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劉靜介紹說:「柔性機器應該說是機器人領域裡面最具挑戰性的,而且應該是終極目標,液態金屬近年來為這個柔性機器打開很多視野。」

  劉靜課題組研究的是國際最前沿的鎵銦合金。金屬的熔點較高,通常除了水銀,常規環境下的金屬多呈固態。而鎵銦這兩種金屬的合金即使在室溫下也能保持液態,而且具有很多神奇特性。現在劉靜最大的目標就是要讓他的液態金屬能站起來,「現在咱們液態金屬的力量還偏弱,但是怎麼讓它有10倍甚至20倍更大的(力量)?」

  然而要想研製出像電影中一樣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劉靜卻遇到了一個最大的坎,「需要它站立起來,它馬上就在這個桌面上可以立起來,需要它趴下去,它就像一灘水一樣,迅速匍匐在這個桌面上,這是我們現在一個最基本的難點。」

  劉靜嘗試著往液態金屬中添加固體金屬,就好像人體的骨骼一樣,這樣液態金屬就有了支撐自身的力量,同時,劉靜還希望能用柔性材料將液態金屬封裝起來,就好像在液態金屬外面加一層皮膚。朝著這一目標,劉靜團隊在2016年實現了液態金屬的一系列成果。柔性液態金屬可以節律性地振蕩跳躍,可以在電場中做各種複雜的運動。

  劉靜說, 2017年的目標是希望能夠把液態金屬組裝起來,讓它站立起來,「就像類似於科幻電影裡面可變形的液態金屬機器,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醫療領域新方向:細胞再生

  在不久的將來,生病了,吃藥可能就不是唯一選擇了,或許還可以通過特殊的材料和治療手段,讓人類的細胞得到再生,修復受損部位、治癒疾病,而在這一醫療前沿領域,我國的科學家也在積極探索治病救人的新方法。

  位於北京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戴建武研究員的獨門絕技——組織再生和損傷修復功能生物材料研究技術,已經在臨床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成績。最近,一名今年5月不幸遭遇車禍、頸段損傷、下肢完全不能活動的病人,在進行完「神經膠原支架」幹細胞移植手術後,已經逐步恢復其下肢功能,神經信號能夠跨越損傷部位進行傳導。

  戴建武介紹說,在再生這個領域,大家認為最難再生的或者最不能夠再生的組織大概就是中樞神經,在自然界,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自己生長出來。然而幹細胞和生長因子也具有修復損傷的能力,但是由於體積只有納米級,在豐富血流循環的作用下很難作用於受損部位。因此,修復再生一直是個難點。戴建武瞄準了這個難點下手,製作了固定和連接損傷部位的生物支架,「我是另闢蹊徑,它可以確確實實通過我們設計的這個功能,結合幹細胞或者結合生長因子,就可以確定這些有效成分在空間的定位,形成微環境。」

  2013年,戴建武設計了全球首個子宮內膜再生臨床手術,10名因子宮內膜受損而導致不育的育齡婦女,8人均正常懷孕產子,取得了再生醫學的巨大突破。

戴建武設計的子宮內膜再生臨床手術讓不孕婦女正常懷孕產子

  從特殊材料到幹細胞,前沿科學研究的奇蹟正發生在每一個地方、每一個領域。中國科學家們將他們的創造力悉數傾注到一個又一個未知世界裡,為了探索科學,也為了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以及未來。

news.sohu.com false 央視網 http://m.news.cctv.com/2017/01/02/ARTINupNgsrwdEMqR8A55TCl170102.shtml report 4464 2016年,在一個個有望改變人們未來生活的領域,中國科學家從未停止追逐的腳步,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今天,就一起來了解改變未來的三大前沿科技,未來,它們很可能

相關焦點

  • 未來社會,擁有這三項能力的孩子,混得更好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的應用和發展成為熱門話題,許多行業裡,人工智慧已經代替了人類的工作,所以,需要人類從事的工作也會變得越來越少,這就是我們未來社會要面臨的現狀。人工智慧時代之下,還剩下什麼職業需要人類?未來我們又有哪些職業的需求會增加?而什麼樣的人又不會被人工智慧代替?不僅不會被代替,還能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呢?
  • 我國煤化工研究取得裡程碑式突破 煤制烯烴將告別高耗水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鄒偉、白國龍)國際化工界90多年來一直沿襲、被視為不可替代的費託(F-T)過程,如今被中國科學家顛覆——他們摒棄了高水耗和高能耗的水煤氣變換制氫過程,創造性地直接採用煤氣化產生的合成氣,高選擇性地一步反應獲得低碳烯烴。
  • 中國科學家,裡程碑式突破!
    中國科學家,裡程碑式突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圖片來源|知識分子「量子優越性像個門檻,是指當新生的量子計算原型機,在某個問題上的計算能力超過了最強的傳統計算機,就證明其未來有多方超越的可能。」中科大教授陸朝陽說,多年來國際學界高度關注、期待這個裡程碑式轉折點到來。
  • 中國科學家取得土壤物理基礎理論突破 有望改變黃土高原生態風貌
    為了攻克黃土高原的土壤物理難題,一位中國科學家紮根於此36年,最終取得了意義重大的基礎理論成果,有望將綠水青山帶給這片黃土地。在中國黃土高原腹地的神木侵蝕與環境試驗站外,科研人員正在修剪著鬱鬱蔥蔥的試驗田。多年以前,這裡是「黃沙漫天、滿目溝壑」的荒涼景象。現在,青山綠水悄然出現在了黃土高原,一位中國科學家付出的貢獻不可磨滅,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邵明安。
  • 中國科學家幹細胞治癌獲突破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幹細胞治癌獲突破參考消息網11月24日報導港媒稱,中國科學家通過幹細胞編程來「尋找並摧毀」癌症,朝著在癌症治療領域取得突破邁出了重要一步。研究團隊在中科院網站上發表的聲明中說,這種方法可以帶來癌症治療領域的突破。報導稱,免疫療法在抗擊癌症方面正越來越受歡迎,雖然使用T細胞的做法並不新鮮,但它們通常從人類血液中提取,而不是通過幹細胞生成。此外,提取T細胞的成本極高,在中國這項收費達到數千美元。報導稱,T細胞被提取出來後,要經過編程來發揮攻擊癌細胞的作用,這仍是一個技術難題。
  • 未來士兵將用腦電波無聲交流?美媒:美陸軍破譯大腦信號取得突破
    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導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11月25日發表了題為《未來士兵們能用大腦信號進行無聲交流嗎?》的報導稱,破譯大腦信號取得突破或將成為未來士兵行動時實現無聲交流的第一步。報導全文摘編如下:美國陸軍研究處資助的一項新研究成功從大腦信號中分離出影響動作和行為的信號。利用算法和複雜的數學運算,研究組得以識別控制動作或行為的信號,然後將其從其他與行為無關的信號中分離出來。美國陸軍研究處項目經理哈米德·克裡姆說:「我們不僅在測量信號,還在解讀信號。」
  • 中國量子通信成功建立,量子科技將會對人類未來具有顛覆性影響?
    量子科技,特別是量子計算科技的突破和實用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會是方方面面的,甚至是顛覆性的,這是為什麼?量子最早由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是現代物理的重要概念。凡事涉及到能量的領域,都是很值得科學家的關注,也是未來人類生產生活必須重視的問題。量子科技既是新的機遇也是挑戰。量子科學和技術其實已經在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目前正在廣為使用的計算機、手機、網際網路、時間標準和導航,包括醫院裡的磁共振成像等等,無一不得益於量子科學和技術。
  • 30年內生命科學或將獲突破,人類迎來新曙光
    人類生命學或將獲突破!科學家庫茨魏爾:人類將可能迎來"永生"你知道嗎?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的面貌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類新行業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浮現,顯然科技能夠改變生活這句話一點不假,隨著科學技術的影響,人類在衣食住行上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從近些年的新聞報導來看,小夥伴們不難發現每隔不久便會傳出某些技術在某些方面完成了突破亦或是創新等消息。
  • 馬化騰好奇哪些基礎科學突破影響未來網際網路 網友腦洞大開
    接下來的幾天,包括投資人徐新、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內的「大咖」,也將在該平臺拋出各自的問題,與網友一同展望網際網路行業的未來。 知乎頁面截圖 馬化騰提出的問題如下: 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
  • 中國科學家實現T-1000級超高強度碳纖維的核心技術突破
    摘要 【中國科學家實現T-1000級超高強度碳纖維的核心技術突破】聚丙烯腈基碳纖維是航空航天、民用高科技等領域不可或缺的關鍵戰略材料。
  •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新的粒子加速器將為物理學取得突破
    原標題: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新的粒子加速器將為物理學取得突破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最大成就之一便是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上圖是希格斯場的想像圖。希格斯場充斥著宇宙,當基本粒子與其相互作用時,就被賦予了質量。 十年之後的今天,或許我們應該好好評估一下從這一龐大設施中獲取的成果,以及它未來的發展方向。 對LHC的評估包括未來可能進行的研究,以及可能建造的新實驗設施,在其內部碰撞的粒子能達到遠高於LHC的能量。目前可能已經有兩種或三種可能的LHC替代方案。那麼,就讓我們盤點一下十年來所達到的成就,以及未來的目標。 LHC的故事既令人振奮又一波三折。
  • 量子晶片取得重大突破,技術含量成為全球第一
    打開APP 量子晶片取得重大突破,技術含量成為全球第一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2 16:00:06 直到今天,中國科學技術在公告,雙邊晶片突破技術限制,世界領先不久!因為說的是量子晶片,所以不能說的是量子技術。以量子計算機為例,量子計算機支持高速數學和計算邏輯,操作速度是現有計算機的數百倍。除了處理能力強之外,雙邊技術還具有很強的保密性。
  •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2017-10-13 21:33 來源:澎湃新聞
  • 科學家分離三個冷原子量子存儲器糾纏成功,量子網絡研究取得突破
    量子科學方面,中國取得的成績令人驕傲,我國的科學家在高能物理層面,可以說已經是世界領先地位。對於量子世界的研究,中國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近期中國的科學家再次取得突破,這個好消息美女小倩一定要告訴大家,我們一起分享這個快樂。
  • 提出問題是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
    「提出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並判別其優先順序,是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動力源,是解決問題、難題,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在8月15日舉辦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閉幕式上,中國科協發布了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 量子力學有眾多謎題未解,卻能夠改變人類生活,甚至改變人類未來
    現在量子力學對於人類有巨大的影響,甚至未來會。讓人類的命運出現改變,因為量子力學的能量非常非常巨大,很可能人類自身都無法控制。我們喜歡最新科學信息,大家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美女小倩,會給大家不斷推出非常新奇的科學類文章。量子力學確實非常深奧,有一些發現到目前為止,人類是沒有辦法解釋的。在量子力學的世界中,量子是不確定的。
  • 在未來,人類能夠掌握這三項黑科技,就有可能成為高級文明
    如此快的科技發展,給人類的生活質量帶來了巨大的飛躍,如果是在地球時代,很多人都會認為,人類已經是一個相當發達的文明。可是在科技的幫助下,我們走出了地球,認知到了浩瀚的宇宙之後才明白,站在宇宙的尺度下,人類現在的這點科技實力根本是微不足道的。
  • 量子傳輸取得重大突破,未來人類或可瞬間移動
    據每日郵報報導,「星際迷航」式的人類瞬間傳輸(Teleportation)還很遙遠,但科學家們已經在量子旅行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兩個研究團隊已經可以在城市光線網絡中將量子信息傳送出數公裡遠的距離。
  • 量子傳輸取得重大突破 未來人類或可瞬間移動
    網易科技訊9月20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星際迷航」式的人類瞬間傳輸(Teleportation)還很遙遠,但科學家們已經在量子旅行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ICG-14|2019年,這9大科研突破正在影響世界
    這些新發現將有助於我們理解疾病特徵,並有望促進疾病治療。 3、最新技術開啟新時代:DNA顯微鏡 我們傳統的顯微鏡技術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光學顯微鏡。當前,古基因組數據在人類起源、大型絕滅哺乳動物的遷移演化、動植物家養馴化過程及其對人類社會生活模式的啟示、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等諸多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 2019年,古DNA研究重大突破:一是研究人員分析了524名從未研究過的古代個體的基因組,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古代DNA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