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的應用和發展成為熱門話題,許多行業裡,人工智慧已經代替了人類的工作,所以,需要人類從事的工作也會變得越來越少,這就是我們未來社會要面臨的現狀。
人工智慧時代之下,還剩下什麼職業需要人類?未來我們又有哪些職業的需求會增加?而什麼樣的人又不會被人工智慧代替?不僅不會被代替,還能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呢?
答案是具有靈活性、不拘泥於固定模式的人和降低人工智慧成本的人,最需要的還是可以創造出新事物的人才。
人工智慧可以代替人類做很多事情,比如:讀懂世界的語言、存儲人類所有的知識、不管在語言還是文字方面都可以與人類交流、隨時隨地處理各種信息、還能對現有產品進行改良等。
但對於人工智慧來說,產品可以改良,但不能創新,人工智慧不僅不能對產品進行創新,還不能創造出新的企業經營模式和營銷手段之類的事情。
為什麼呢?因為新事物在被創造之前是沒有定義的,更沒有相關的參照物,只能是人類經過多方的考慮和實踐才能獲取靈感,完成創新。
因此,未來需要創新的人才,在不斷的試錯中實現創新,而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創新的人才,需要在這三項能力上下功夫:
1、決策力
很多父母也意識到決策力的重要性,但是有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剝奪了孩子的決策權,又反過來抱怨孩子優柔寡斷,什麼事情都要替他做決定,其實這都是父母不&34;導致的。
當孩子向父母提出問題時,父母表面上是給孩子建議,實際卻直接給出了答案而不是教給他思維方式和找到答案的方法。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如何自己做出決定,並且有責任地監督孩子是否正確地執行自己做出的決定。
更要經常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並且全力支持他們的決定,成為孩子強大的後援團。
2、想像力(創造力)
家庭是孩子開發想像力的起點,他們天生就擁有創造性,只不過大多數在學校或是家庭生活中,創造力被日益剝奪,我們並沒有為孩子提供可以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的鍛鍊場所。
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保護,但凡孩子做點什麼,父母都會憂心忡忡,跟在孩子後面,生怕孩子出事。
如果把孩子固定在一個地方玩耍或者奔忙於各大興趣班補習班之間,怎能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呢?
經常被父母安排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孩子的思想就會逐漸固化,無法達到實現自我突破和創新,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對孩子的行為予以表揚和認可。
比如,孩子自己挑選了喜歡的書包,和別人的不一樣,即使父母自認為不好看,也無需批評,而是要讚揚孩子的眼光。&34;
當孩子與別人的想法不一樣時,會做出異於常人的舉動,這時候,我們應當表示認同,只要孩子不做壞事,就好好表揚他吧。&34;
3、生存力
沒有生存力的孩子,未來無從談起。讓孩子走向獨立,擁有生存的能力,是父母最後的教育投資。
有的父母會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所以我必須好好保護他。這種心態會無意中毀掉孩子的未來。
有調查顯示,很多青少年犯罪都曾有過被家長過度保護或者過度幹涉的經歷。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會影響到孩子的自我判斷力、人際溝通能力、主觀能動性等。而主觀能動性是生存力的基石。
提高孩子的生存力,父母必須有所覺悟,在日常生活中,明白自己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是支持而非幫助。
比如,孩子愛睡懶覺,早上起不來,父母正確的做法是教會孩子設定鬧鈴的方法,在前一天晚上提醒孩子早點睡覺;而非第二天早上親自叫孩子起床。
提高孩子的生存力,父母還要實現自我的人格獨立,有調查顯示,僅7%的父母贊同孩子早日獨立,離開自己的身邊;23%的父母不贊同孩子離開自己的身邊獨立。
或許,很多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獨立生活,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便是他們認為自己的人生有某種缺憾,希望孩子可以填補。
人生本就不完美,想要孩子擁有生存力,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生活,身為父母的我們就首先要自我獨立,讓自己獨立成為社會人,才能放手讓孩子自立。
作者簡介:池沐,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注親子教育,用溫暖的筆觸,寫深情的文字,做精益父母,關注我,一起攜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