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虹委員: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完成發射場合練

2021-01-21 人民網

原標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完成發射場合練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委員4日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於去年年底進入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今年春節前完成了發射場合練。憑藉首次採用的數位化模擬技術,整個合練過程順利完成,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梁小虹介紹,發射場合練指火箭與發射場的全面對接。其間長徵七號火箭經受了海運及發射場自然環境條件的考核,並首次與有效載荷的接口匹配,首次與全模塊垂直總裝、新型活動發射平臺匹配。「儘管系統龐大,各種機械接口、電器接口非常多,但因為提前對合練進行了數位化模擬,現場合練中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他說。

除了合練,長徵七號火箭從設計到生產全面採用了全三維數位技術,是我國首枚「數位化」火箭。梁小虹說,過去是對著圖紙幹,首次實現全系統數位化,使我國火箭的設計生產達到更先進的水平。

同時他透露,長徵五號的數位化模擬合練目前正在進行中。

長徵七號火箭是我國新一代中型兩級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採用無毒、無汙染的液氧/煤油推進劑,具備近地軌道13.5噸、7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5.5噸的運載能力,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或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將承擔載人航天貨運飛船等發射任務。目前該火箭已完成動力系統試車、助推分離試驗、結構靜力試驗等268項大型地面試驗,預計將於2016年首飛。(付毅飛)

相關焦點

  • 我國立項研製"長徵七號" 天宮一號明年發射
    昨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我國已經立項研製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此外,梁小虹還表示,將於明年把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送進軌道的長二F(改)火箭已經出廠,即將進行合練。
  • 我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 長徵五號初樣優化
    「長徵五號」將滿足2030年以前國內外衛星發射市場需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3日告訴新華社記者,「長徵五號」的研製,必將加速提升中國空間技術水平,滿足中國未來30年至50年發展空間技術、和平開發利用空間資源的需求。
  • 意義巨大的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
    原標題:意義巨大的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 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梁小虹3月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運載火箭的能力決定航天的舞臺,目前我國的重型運載火箭已經完成深化論證,有望15年內首飛。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將由長徵二號F火箭承擔發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重磅推出代表月球探測工程最新成果的「嫦娥二號」衛星模型,代表「北鬥導航」工程、直徑達7米、蔚為壯觀的天地一體衛星運行沙盤,1比1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模型,新一代運載火箭以及代表深空探測計劃的「螢火一號」衛星模型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近100項新展品首次亮相。
  • 揭秘長徵五號火箭:採用液氫液氧燃料 被稱冰箭
    運載火箭技術水平不僅代表一個國家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也體現著其最終利用空間和發展空間技術的能力和水平,是一個國家航天能力的基礎。  3月23日,我國正在研製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北京成功進行了芯一級動力系統第二次試車。這就意味著長徵五號最難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為其年內轉入發射場合練、2016年實現首飛打下了堅實基礎。  您知道嗎?
  • 長徵5號重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11月3日20點43分,我國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長徵5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升空約30分鐘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徵5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周四(11月3日)晚,中國發射了首個重型運載火箭長徵5號,成為我國航天工業又一個裡程碑。
  • 長徵七號這些秘密你應提前知道 可中雨發射
    從今天開始,長徵七號進入發射的「時間窗口期」。目前長徵七號已通過各項測試,待完成火箭燃料加注及一系列準備後,即可發射升空。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意義重大,作為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七」將大幅提升中國航天的綜合實力。那麼,本次發射有哪些亮點?為了適應海南多雨多颱風的特點,「長七」又做了哪些準備呢?  下面請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長七」首飛都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 長徵六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首次完成國際商業訂單
    長徵六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首次完成國際商業訂單  olivia chan • 2020-11-06 15:04:51 來源:前瞻網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星座組網刺激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復用技術已在路上
    此次首飛,長徵八號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5顆試驗性衛星準確送入了預定軌道。從長徵三號甲系列、長徵五號到長徵七號、長徵十一號,中國運載火箭型號已然不少,但長徵八號有其獨特之處。根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介紹,目前在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3-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運載能力尚存空白,而長徵八號則正好填補了這項空白。
  • 神舟七號運載火箭開始研製 2008年實現發射
    來自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消息稱,承擔神舟七號飛船發射任務的運載火箭目前已進入研製階段。按預定計劃將在2008年發射。     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導,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仍然是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此前這種火箭已經成功地將六艘神舟飛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術基礎。
  • 長徵七號甲首次發射遭遇失敗,故障尋因影響後續發射計劃
    到晚上 23 時 12 分,即距離點火發射約 1 個半小時後,新華社發布消息宣布此次發射失敗,報導稱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
  • 三年磨一箭,我國第一枚可回收設計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發射圓滿成功
    我國第一枚可回收設計的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完成進行首次發射,後續型號將進行一級(和助推級)垂直著陸回收。此前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因天氣原因經過一次推遲。今日上午,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發射塔架完全打開,燃料加注完成,現已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點火升空。據央視新聞等,長八火箭飛行正常,此次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祝賀中國航天。
  • 長徵七號改首飛發射失利,2020中國航天「超級模式年」蒙塵
    北京時間3月16日21時34分,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但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官方報導稱,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繼1月7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被順利送入預定軌道,中國2020年宇航發射首秀成功之後,此次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飛發射失敗,給中國的2020航天發射「超級模式年」蒙上了幾許陰影。
  • 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長徵八號的獨特之處根據長徵八號的數據,近地軌道8.1噸的運載能力看上去不算很大,低於長徵五號的25噸,但這也顯示了長徵八號的定位:即取代過去較老的運載火箭,比如長徵二號、長徵三號等,與長徵五號、七號、六號形成大、中、小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結構。從技術延伸角度看,可謂是中國運載火箭的一次換代產品。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長徵三號乙火箭是我國用於商業衛星發射服務的主力火箭,主要承擔了委星1號、巴星1R、尼星1R、W3C、亞太七號、中星十一號、中星十二號、玻利維亞星等國際國內通信衛星和「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的發射任務。長徵三號丙「長徵三號丙」(CZ-3C)是在長徵三號乙火箭基礎上減少了兩枚助推器而形成,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
  • 長徵七號 發射失利,一朵烏雲遮不住中國航天的光芒
    新華社報導:2020年3月16日21時34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長徵七號長徵七號的由來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
  • 打敗獵鷹9號的中國商業航天第一箭——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成功首飛
    ,作為我國新一代環保型運載火箭,同時也作為我國專為商業航天發射定製的第一款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成功首飛,不僅代表了中國在商業航天隊伍中又多了一員大將,同時也寓意著長徵八號的順利首飛背後,劍指目標將是當前商業航天發射的領軍人物——美國SpaceX的獵鷹9運載火箭。
  •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失利,系月內第二次失敗
    在國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獲得全面勝利的當下,航天人也在克服種種困難按計劃實施著2020年度航天發射計劃。4月9日19時46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枚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負責將印尼PALAPA-N1衛星送到預定軌道。
  •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具備海、陸、發射架等多平臺靈活機動發射
    ,但目前卻很少有國家在海上能夠完成發射任務。而我國首次海上發射紀錄最早也是在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獨立掌握海上發射技術的國家。時隔一年多,我國再次在海上完成發射任務,長徵十一號先後兩次成功在海上發射,再次驗證了我國在海上發射的應用,據了解,此次海上發射是利用我國充足的大型船舶、海上平臺、港口資源和固體火箭成熟技術,構建海上發射系統的有效嘗試,實現了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航落區,顯著提高了運載能力,有效解決低傾角發射的能力問題,對打造高效、靈活、經濟發射能力、促進小衛星規模化發展有極其重要意義,為我國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提供了經驗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