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天然產物新發現】對B肝病毒HBV有抑制作用的生物鹼

2021-02-22 病毒學界

導 讀

黃花棘豆屬豆科棘豆屬多年生草本,高達40釐米。根粗壯,圓柱狀。莖基部有分枝,密生黃色長柔毛。不具有飼養價值,屬有毒植物,危害馬和羊。近日,貴州民族大學譚承建教授和昆明植物研究所王躍虎研究員課題組報導從一種黃花棘豆Oxytrois Ochrocephala Bunge全株中分離得到了四個生物鹼類化合物,並測試了化合物對HBV的抑制作用。相關研究發表於Org. Lett.,題為「Ochrocephalamines B−D, Three Alkaloids from 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

結果速覽

文章報導從黃花棘豆全株的95乙醇水粗提物的酸性水溶液pH=2然後用3NaOH中和至pH=11二氯甲烷萃取相中分離得到了四個生物鹼類化合物(化合物1-4),其中化合物1-3為具有喹啉嗪和八氫喹啉環骨架的新化合物,結構如下圖:                                               

  

Ochrocephalamine型生物鹼最先作為新骨架被分離報導的研究發表於2016年(Tetrahedron Letters, 2016, 57(46): 5047-5049),也是從該植物中分到的。

用磺胺嘧啶B(SRB)比色法測試化合物1對腫瘤細胞株MCF-7、A-549、KB、KB-VIN和MDA-MB-231的抗增殖活性,均沒有抑制作用(ED50>20μM)。用MTT法檢測了不同濃度的化合物2−4對HepG2.2.1.5的細胞毒性,當濃度低於10−3μmol/ml時無明顯細胞毒性。

在抗HBV試驗中,這些生物鹼對HBV有較強抑制活性,它們對HBeAg分泌的抑制作用強於HBsAg。所有的化合物均抑制HBeAg的分泌,在非細胞毒濃度10−3μmol/ml時,可達15%以上,與陽性對照IFN-α(1.25KU)相當。

根據文獻調研可知苦參鹼型(喹諾裡西啶型)生物鹼對HBsAg的分泌抑制表現出更好的效力(優於HBeAg),而化合物2-4(Ochrocephalamines B-D)則不同,這兩種生物鹼都從黃花棘豆中被分到。此外,化合物4對HBeAg分泌的抑制作用高於化合物2和3,說明NH基團有利於這種活性。

原文連結:

http://dx.doi.org/10.1021/acs.orglett.9b01643

相關焦點

  • B肝小三陽,抗病毒一年轉1245陽,表面抗體出現,是快轉陰了嗎
    理論上,B肝抗病毒治療過程中,需要做好病情的綜合判斷,對治療效果以及各個方面進行評估。然而,在實際臨床上的B肝抗病毒治療,對效果的監控並不完善,監控的項目和頻率都有一定欠缺。這種欠缺,也導致了很多情況下對病情判斷不準,使得治療走了彎路,甚至造成了不良的結果。
  • B肝在研新藥2項發現和抑制特異性HBV基因
    近期,科學家發現一種新治療慢性B肝策略,即肽核酸(PNAs)和小分子非編碼RNA(包括小幹擾RNA)一類新的寡核苷酸。這項研究發現是由加彭利伯維爾醫學院細胞和分子遺傳學生物學系等研究人員發表在2020年12月21日的Pharmaceuticals上。
  • 29歲B肝大三陽,吃了一年抗病毒藥,家裡人讓生孩子,可以停藥嗎
    璐瑤眼看著媽媽為了自己的生育大計,茶飯不思,心有不忍。想著自己也馬上到了30歲了,也確實到了生孩子的年齡了。但是,自己的抗病毒治療用藥剛剛服用了一年時間,不知道能不能停用,如果停用了會不會導致體內的病毒反彈。璐瑤一下子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吃藥繼續抗病毒?怕藥物會影響到懷孕,對孩子有影響。停藥進行自己的"造人"計劃?
  • B肝複查項目,為什麼要查B肝病毒定量,hbv dna定量結果怎麼看
    無論是B肝病毒攜帶者的複查,還是B肝患者治療期間的複查,B肝病毒定量似乎是必備項目。B肝病毒定量檢查,即HBV-DNA檢查,主要用於檢查血清中B肝病毒的含量。B肝病毒定量檢查,為什麼要作為B肝複查的必備項目,在臨床上有什麼重要意義,檢查結果又該如何查看呢?
  • 男朋友有B肝,hbv dna定量值是6.4E+06copies/ml,傳染性強不強
    不過,大家對hbv-dna定量的檢查了解還比較少,也很有必要為大家再次解讀。其實,從這個檢查結果來看,B肝病毒定量指標相對較高,6.4E+06copies/ml,基本可代表每毫升預約有6.4乘以10的6次方個(64萬個)病毒。不過,由於其他檢查結果正常,只能說小柳的男友屬於B肝病毒攜帶者,並不能說B肝病情嚴重。
  • B肝抗病毒靶點新見解,cccDNA形成抑制劑,有待進一步研究
    ,cccDNA形成抑制劑,有待進一步研究現有開發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DAA)被藥物學家證明是有效抑制B肝病毒複製抗病毒藥物。但是,cccDNA才是HBV前基因組組RNA複製的模板,即使只有少量,也能夠重新建立B肝病毒複製和感染。針對開篇對cccDNA的簡要分析,小番健康介紹一下發表在細胞Cells雜誌上關於B肝病毒複製模板cccDNA的新認識。
  • B肝有望功能性治癒!我國B肝防控之路何去何從?
    以VIR-2218為例,它是一種研究性的小幹擾RNA(siRNA),其可以通過RNAi介導慢性B肝病毒(HBV)感染的治療。通過靶向HBV基因組保守區域,VIR-2218能夠抑制包括B肝表面抗原(HBsAg)在內的所有HBV蛋白產生,這可能可以消除HBV對針對HBV的B細胞、T細胞活性的抑制。
  • B肝大三陽,病毒量8次方,肝功能正常,醫生建議用幹擾素抗病毒
    B肝防治指南更新過後,B肝的抗病毒治療顯得更加積極,降低了B肝的抗病毒治療標準。在新舊標準的交替階段,B肝的抗病毒治療也給B肝病毒感染者帶來不少的困擾。一方面,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另一方面對B肝的抗病毒治療方法存疑慮。
  • B肝肝功能正常,病毒定量偏高,是否需要治療,要不要做肝穿刺
    關於B肝是否抗病毒治療,始終是讓人糾結的事情。不抗病毒治療,各種擔心,擔心病情會持續發展,擔心肝功能會出現損傷;抗病毒治療,又擔心用藥是否安全,是不是要一輩子用藥。所以,為了確定B肝是否需要抗病毒,需要了解各個方面的因素。
  • B肝治療到表面抗原轉陰,是不是可以終止抗病毒,還要定期複查嗎
    近年來,我們可能會發現,醫學界對B肝治療的追求已經不局限於功能性治癒,實現hbv-dna的轉陰(低於臨床檢測下限),對B肝表面抗原轉陰的追求也逐年提高。不過,我們也要對B肝表面抗原轉陰有一個科學的認知,不能因此而陷入治療誤區。有些人認為,B肝表面抗原轉陰就可以終止抗病毒治療,B肝表面抗原沒轉陰就要持續抗病毒,這兩個觀點都存在一些片面性。我們需要清楚,被整合到肝細胞中的B肝表面抗原很難被清除掉,即使是血清學檢測不到B肝表面抗原,並非說明肝細胞內完全沒有B肝表面抗原,沒有B肝病毒存在。
  • hbv-dna定量為10的3次方,肝功能和B超都正常,為什麼還要抗病毒
    大家好,關於B肝治療,被問及最多的就是某種情況是否需要吃抗病毒藥。很多朋友,對於是否抗病毒治療處於一種猶豫的狀態,雖然看過我之前很多文章關於抗病毒治療標準的介紹,但依然不夠清晰,不夠明白。其實,這一方面是由於不太清楚抗病毒標準,另一方面是因為下不定決心。
  • B肝在研新藥APG-1387,凋亡抑制蛋白,功能性治療新方法
    B肝在研新藥APG-1387,凋亡抑制蛋白,功能性治療新方法 本研究介紹的是B肝在研新藥由於B肝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目前抗病毒治療藥物仍然難以治癒。先前的研究表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可以阻止TNFα介導的感染肝細胞的殺傷,並導致B肝病毒持續存在。APG-1387,是一種新型的以凋亡抑制蛋白(IAPs)為靶點的雙價拮抗劑,在腫瘤治療的臨床試驗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國內已獲批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治療晚期實體瘤(見下方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臨床默示許可)。
  • B肝小三陽變45陽,轉氨酶正常,肝硬度值為8.6kPa,要抗病毒嗎
    雖然兩對半的變化,符合B肝病毒的緩慢清理自然發展過程,但是也說明體內免疫存在緩慢進展,B肝病毒原始株可能存在變異,肝臟的炎症或許有緩慢進展。為了進一步證實病情判斷,安排陳女士進行了詳細的複查。hbv-dna定量是B肝複查必備項目肝功能、兩對半定量、hbv-dna定量和肝硬度瞬時彈性掃描綜合結果判斷,發現陳慧儀血清hbv-dna定量結果為3.2E+02IU/ml,肝硬度值檢查結果為8.6kPa,兩對半定量結果顯示
  • B肝RNAi小鼠實驗,南非科學家發現,AAV抑制長達40周
    將修飾後的siRNA構建成脂複合物,然後將其輸送到穩定表達B肝病毒的轉基因小鼠中,高效地抑制病毒複製。此外,最初每日以3天劑量的脂符合siRNA,隨後是單周劑量,沉默可以維持長達6周。最近,還研究了含有新修飾核糖核苷酸的合成siRNA的活性。
  • B肝RNAi小鼠實驗,南非科學家發現,AAV抑制長達40周
    將修飾後的siRNA構建成脂複合物,然後將其輸送到穩定表達B肝病毒的轉基因小鼠中,高效地抑制病毒複製。此外,最初每日以3天劑量的脂符合siRNA,隨後是單周劑量,沉默可以維持長達6周。最近,還研究了含有新修飾核糖核苷酸的合成siRNA的活性。在合成的抗B肝病毒siRNA中,加入阿爾替醇(一種取代核糖的六元環)可提高沉默活性,但在體內會產生一定的肝毒性。
  • B肝大三陽超過30歲,無論有沒有抗病毒,都有必要做下腎功能檢查
    B肝的抗病毒治療均需要比較長期的過程,短則需要3-5年,長則需十數年時間方可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也是因為B肝抗病毒治療周期的不確定性吃,才使得抗病毒治療需要有一定的標準限制,同時抗病毒治療期間也要做到副作用的檢測。
  • B肝!重大進展!靶向作用載體蛋白E或有望徹底清B肝病毒
    當前標準的抗病毒療法能有效抑制B肝病毒的感染,但卻無法有效消除病毒,此外研究人員也並不清楚宿主因素在B肝病毒感染、裝配和病毒釋放過程中的重要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就開始進行研究,旨在闡明apoE與B肝病毒感染之間的關聯,同時闡明apoE在B肝病毒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
  • 天然產物科學—植物天然產物創新的整合途徑綜述
    該文通過介紹郝小江實驗室近40年的植物化學研究結果,試圖探討植物天然產物(次級代謝產物)對植物多樣性、生長發育、植物病害防禦和環境適應性的影響,力圖認識植物天然產物的生物學意義。
  • B肝肝硬化十年,吃抗病毒藥6年,最近肝區脹痛,是病情嚴重了嗎
    此文是關於B肝抗病毒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或許可以幫助大家避免陷入一些錯誤的診治。文章的主題是:B肝肝硬化十年,吃抗病毒藥6年,最近肝區脹痛,是病情嚴重了嗎。多年的臨床相關數據表明,對於慢B肝患者來說,採取正規的抗病毒治療,10年肝硬化發生率可降低80%以上。也就是說,抗病毒治療依然是防止B肝肝硬化以及B肝腫瘤的重要和必要方法。不過,抗病毒治療並不是簡單的吃吃藥那麼簡單,還需要對病情綜合判斷。任軍明被檢查出來B肝肝硬化已經有整整10年時間,今年45歲。
  • 小三陽病毒攜帶者,病毒量比去年高,或是正常現象,並非B肝發病
    還記得B肝檢驗初期,僅僅有簡單的兩對半定性檢查,用來確定是否感染B肝病毒。隨著B肝檢驗醫學的發展,目前已經可以準確的得知體內B肝病毒的含量。hbv-dna定量檢查目前被廣泛運用,用來了解體內B肝病毒的複製情況。不過,如果用此來評判病情,或會存在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