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環的秘密:血液為什麼能夠在血管中不停流動?

2021-01-13 川北在線網

血液循環的秘密:血液為什麼能夠在血管中不停流動?

時間:2017-03-21 10:07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血液循環的秘密:血液為什麼能夠在血管中不停流動? 對一個多細胞生物來說,構成生物體的每個細胞每時每刻都需要消耗氧氣和養料,同時產生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氧氣和養料從哪裡送來?廢物如何排出?這些可以說是生物體的頭等大事。 以人體為例,負責體內物質

  原標題:血液循環的秘密:血液為什麼能夠在血管中不停流動? 

 

  對一個多細胞生物來說,構成生物體的每個細胞每時每刻都需要消耗氧氣和養料,同時產生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氧氣和養料從哪裡送來?廢物如何排出?這些可以說是生物體的頭等大事。

 

  以人體為例,負責體內物質運輸的是循環系統,包括血液循環系統和淋巴循環系統,以前者為主,後者為輔。簡單地說,血液循環系統就是血液在體內流動的通道,是由心臟、血管及血液組成的一個閉合的運輸系統;就像一個自來水管道體系,貫穿全身。不停規律搏動的心臟相當於水泵,血管相當於自來水管網,管道裡的液體就是血液。血液中攜帶著豐富的氧氣、養料,供給全身所有的器官、細胞,同時把它們產生的廢物帶走。
 

  血管遍布全身各處,根據其結構和功能不同,可以分為三類(見圖1)。我們把由心臟發出的血管稱為動脈,隨著動脈在體內不斷分支,管徑越來越細,管壁越來越薄,最後形成大量的毛細血管,分布在全身各組織和細胞間,毛細血管匯合,逐級形成靜脈,再返回心臟。隨著心臟強勁有力的搏動,動脈血不斷泵出,為了適應這一功能特點,動脈血管管壁較厚,含有豐富的彈性纖維和平滑肌,具

 

  有可擴張性和彈性;相比較而言,返回心臟的靜脈血流速較慢,因此靜脈血管管壁較薄,彈性和收縮性較弱;毛細血管最細、最多,血流速度最慢,管壁最薄,僅由一層細胞構成,有利於血液和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

 

  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構成,不僅能運輸氧氣、養料和廢物,還在調節體溫、參與免疫、調節滲透壓和酸鹼平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經過肺部氣體交換含有豐富氧氣的血液顏色鮮紅,稱為動脈血;經過毛細血管物質交換後氧氣含量低的血液顏色暗紅,稱為靜脈血。
 

  血液為什麼能夠在血管中不停流動?與心臟始終如一的工作密不可分。人類的心臟分為左右兩側,每側包括上面的心房和下面的心室(見圖2)。心房負責回收靜脈血,並泵入下側心室;心室則負責將血液泵出。經過肺部毛細血管的氣體交換,含氧豐富的動脈血回流至左心房,然後由左心室泵出,為全身細胞送去新鮮氧氣。等這些血液再次返回心臟時,已是氧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高的靜脈血,右心系統再將這些血液泵入肺部,使其重新攜帶充足氧氣供應全身(見圖3)。

  如果一個人每分鐘心跳75次,每天心跳則超過一萬次,一生以70歲計算的話,心臟要跳動近26億次,泵出的血量近2億公斤。哇,心臟太了不起了!怎樣才能幫助心臟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呢?保持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習慣一定沒有錯。例如,有研究表明每天堅持二十分鐘適量鍛鍊可以使你60歲時心臟病發病率降低20%左右。保護好我們的心臟才能使血液循環系統更好地完成物質運輸的作用。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醫學科普】血液秘密知多少
    體內所有細胞隨時都需要新鮮的血液運送養分,所以血管會分布在全身上下每個角落。可見血液流動的路途是多麼漫長呀!      體內血液量約4~5L,其中血漿佔55%,血細胞佔45%。      我們體內的血液量約佔體重的8%,也就是說,50千克的人其血液量約4千克(約4升),60千克的人就只有4.8千克,也就是說我們的血液量約有4~5L那麼多!
  • 人體心臟結構圖——血液循環
    體循環開始於左心室。血液從左心室搏出後,流經主動脈及其派生的若干動脈分支,將血液送入相應的器官。動脈再經多次分支,管徑逐漸變細,血管數目逐漸增多,最終到達毛細血管,在此處通過細胞間液同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血液中的氧和營養物質被組織吸收,而組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產物進入血液中,變動脈血為靜脈血。此間靜脈管徑逐漸變粗,數目逐漸減少,直到最後所有靜脈均匯集到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血液即由此回到左心房,從而完成了體循環過程。  肺循環自右心室開始。
  • 血液開始粘稠,身體會有4個提示,堅持5個小妙招保護血管健康
    如果血液變得十分的黏稠,就會導致血液無法有效地在人體中進行運輸,大量的血液就會在血管內堵塞,血液粘稠即血稠,血稠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到毛細血管中血液的流通,甚至堵塞毛細血管,有可能會加快動脈血管硬化,甚至引起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
  • 擁有乾淨的血液是身體健康的基礎
    這都和血液中的垃圾、毒素過多有很大的關聯!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血液只有不停流動,身體才會正常運行。不過生活中,環境因素和不良習慣都會導致我們的血液流通不暢,從而造成身體出現各種問題。 你的血液乾淨嗎?
  • 威廉·哈維,創立血液循環理論挑戰蓋倫學說最終結果如何?
    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經過十三年的不斷試驗和修改,1628年威廉·哈維在法蘭克福正式出版了《心血循環運動論》,又稱《血液循環論》,在書中威廉·哈維批駁了有關心臟、動脈、靜脈和血液等流行的錯誤觀點,論證了人體血液循環理論。
  • 一天當中,什麼時候血液粘稠度最高呢?如何稀釋血液,疏通血管?
    ,而這些血管中血液在流淌,有著運輸氧氣以及營養物質的作用,維持著人體器官和細胞的功能,而血液若是出現問題,則會影響血液循環,降低人體代謝,影響機體的功能,從而給身體帶來很多危害。例如血液粘稠,易影響血液流通的速度,還易造成血管堵塞的情況,誘發心梗、腦梗等疾病的發生,所以需要有所注意。血液粘稠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血液中沉積了很多雜質,或者是攝入的脂肪較多,造成很多脂肪溶於血液中,從而增加看血液的粘稠度,而血液中水分較少,也會使得血液粘稠,血液粘稠不是小事,嚴重的話會誘發死亡,所以我們需要有所注意。一天中血液最易粘稠的時間段需注意,及時的補水,有利於血液循環。
  • 人體中的血液從哪來?獻血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嗎?
    人體中的血液從哪兒來,對我們又有什麼作用……今天,知力君就帶你一起來看看血液的秘密!人體血液中60%是血漿,40%是血細胞。其中10%~20%的血液,平常貯存在肝、脾、肺和皮下毛細血管裡,並不參與日常的血液循環。只有當人體從事劇烈活動或者大量失血時,這些貯存的血液才會立刻釋放出來,參與到血液循環之中,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技術科普 WCBP智能血液循環淨化免疫療法
    隨著飲食、情緒、生活習慣等的逐漸改變,以及遺傳因素的影響,現代人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梗塞、腦出血等,越來越普遍多見了。有些人的血管不免讓人捏一把汗,就像家中的自來水管一樣,用的時間長了,管道內壁就要結垢、生鏽,逐漸導致管道受阻而無法供水。血液中的「水垢」是指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它們在血管壁上越積越多,形成如同黃色小米粥樣的斑塊。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
    血液循環的途徑     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叫作血液循環。根據血液循環的途徑不同,可以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     (1)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 失重或讓太空人血液倒流—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NASA 在失重狀態下會對身體產生奇怪的影響——現在人們發現,失重狀態會讓人的血液倒流。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 血液循環的變化導致兩名太空人(男性、女性各一名)出現可能致命的小血栓。但幸運的是,受影響的太空人平安無事。 血液的變化發生在一種叫做左頸內靜脈的血管中。
  • 【醫療科普】多喝水也能提高血液質量
    最新實驗研究顯示,大量飲水可以有效地提高人體內血液質量。血液是一種紅色黏稠的液體,主要成分為血漿、血細胞、遺傳物質(染色體和基因)。它在我們的血管內日夜不停地流動,成為人體生命的源泉,使體內細胞不斷更新,各組織、器官的功能得以維持,讓人充滿活力。
  • 抽血的時候,血液顏色發黑是為何?保持血管健康,你需要這樣做
    很多人在抽血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血液顏色變黑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身體內的毒素太多了嗎?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抽血的時候,血液的顏色偏深,發黑是為啥?很多人覺得血液的顏色,應該就是鮮紅色的,但其實血液裡大部分的物質是水,能夠決定血液顏色的,其實是紅細胞的數量。
  • 血液粘稠怎麼辦?做到少吃3白,多吃3黃,或許讓血管「一通到底」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的彈性也會不如以前,而且收縮和舒張能力也會大大的降低,再加上平時生活時候飲食不注意,導致攝入了過多的毒素垃圾,堆積在體內無法及時排除,這樣的話就會讓血液越來越粘稠,很可能會出現血栓的情況。血液粘稠易患血栓?
  • 甘油三酯過高,專家早有說過:1種食物,若你愛吃,血液不黏稠
    三、頭痛頭暈頭暈頭痛是高甘油三酯患者常見的一個症狀,這是因為體內的脂質增多,會引起血液黏稠,脂質沉積在血管中,還會導致血管受損、堵塞,這樣子的話頭部的供血就會缺少,從而導致頭暈頭痛的正常發生,若是排除了其他情況原因的影響,就要及時去醫院檢查看看。
  • 人造血液小常識
    氟化碳乳劑人工血液,英文名Artificial blood;人造血液是一類具有載氧能力,可暫時替代血液部分功能的液體製劑。主要用於外傷、手術等所致大出血的治療,近年來開始用於離體器官的保存、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療,以及體外循環預充液和心肌保護的研究。 2013年羅馬尼亞科學家研製出一種人造血液—由水、無機鹽以及一種深海昆蟲體內提取的蚯蚓血紅蛋白合成的材料,可短時間替代血液實現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代謝。
  • 人的血液是紅色的,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靜脈是藍色的?
    既然血液是紅色的,那充滿了血液的靜脈也應該是紅色的,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靜脈卻是藍色的?在談論血液和靜脈的顏色之前,我們不妨聊聊為什麼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物體的不同顏色以及顏色是怎麼一回事。我們知道,在人體的血循環中,心臟中的血液通過血管流到全身各個器官組織,又經血管回到心臟。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的血管統稱動脈,將血液回送到心臟的血管則叫靜脈。靜脈與動脈共同配合,協助細胞完成代謝。靜脈一般分布在身體的表淺位置,像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到的手背、腳背、手腕等部位,而動脈分布較深,不容易看到。
  • 高血壓男子「速凍」半小時 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醫生詢問得知,楊先生患有高血壓多年,CT檢查發現有「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即血壓過高導致心臟泵出的血液衝破主動脈血管內壁流入血管壁夾層,形成夾層動脈瘤。鑑於血管壁一旦被衝破,患者幾秒鐘就會喪命,醫生為防止瘤體破裂趕緊先控制血壓。  經多次專家會診,醫院決定實施「主動脈全弓人工血管置換術」,即切除出血的主動脈,換上人工血管來供血。
  • 「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開班
    培訓班現場北大醫院腎內科周福德教授,血液透析中心陳育青教授、護士長陶珍暉,麻醉科胡曉教授、中心手術室主管護師馬薇,介入血管外科護士長李俊梅、副主任醫師尹傑等多位業內專家授課,並展示了北大醫院在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領域的經驗理念和多項創新技術,如:胸壁、下肢等複雜人工血管透析通路的建立方法、血液透析通路併發症的處理、開放手術與介入技術結合各種透析通路血栓閉塞再通術等,
  • 人工血液的誕生將為醫學界帶來福音
    此外, 在美國每年創傷死亡的人數中大約有20000人是由於到達處理中心之前失血導致的。尋找一個人造血液代用品已經進行了80多年, 但是最接近之前的嘗試在兩個主要方面已經失敗, Doctor說。早期版本的人工血液可以捕獲肺中的氧氣,但之後不能有效地釋放氧氣到組織和器官中,他說。
  • 正常人為什麼不用做血液淨化?
    收了保健品推銷人員的蠱惑,去做血液淨化。二做血液淨化的費用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很多人因此上當受騙,不但丟了錢財,而且還賭上了健康。那麼,到底什麼是血液淨化呢?所謂的血液淨化,就是血液透析。透析主要是幫助人體排除血液中的廢物,正常的人體都能排除自己體內所產生的廢物,不需要做血液透析。所以,血液透析是給病人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