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很多父母后悔了

2020-11-27 網易新聞

2020-11-25 17:21:23 來源: 楓糖媽媽

舉報

  愛吃零食似乎是所有孩子共同的天性,而對於家長來說,不讓孩子吃零食似乎也是一種「共同天性」。

  

  零食往往並不健康,對孩子的健康有害,父母們不喜歡孩子吃零食也是理所當然,然而,嚴防死守、堅決不讓孩子吃零食真的是一種正確的做法嗎?

  劉女士家教極嚴,對唯一的兒子可是一點都不含糊,零食碰都不讓孩子碰,上了初中高中都是接送走讀,零花錢幾乎沒有,完全不給孩子接觸零食的機會。

  一直以來,劉女士都自詡把孩子管教得極好,誰知道上了大學後,孩子像是出了籠的鳥,每天漢堡薯片糖果辣條,學校超市的老闆都記住他了。

  

  吃這麼多零食,體重自然飆升,如今已成220斤大胖子,可按他的話說,「知道不該吃這麼多,就是小時候被壓得太狠了,現在吃零食的衝動根本停不下來,再胖也戒不了。」

  在兒童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匱乏感」,意思是越是得不到,反而越是想要。

  這種情況其實在很多人身上都有發生,只是未必是零食,程度也未必有這麼嚴重,越是控制,日後越是容易失控,長久的壓抑只會造成相反的後果。

  

  從小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這兩種結局,可能會讓很多父母后悔了:

  1、過度渴求

  童年的不滿足,會讓孩子在長大後有自主決定能力時加倍地「自我彌補」,哪怕這種彌補已經到病態的程度也難以休止。

  小時候沒得到的東西,長大後就算得到了,心裡也難以滿足,在內心深處,孩子依然是那個被拒絕、被禁錮的孩子。

  這種童年匱乏感變成孩子的執念,曾經求而不得的痛苦轉化為異樣的強烈欲望,會對孩子產生糟糕的影響。

  

  2、怨恨父母

  小孩子的思維是很簡單的,零食對於現在的大多數家庭來說已經不再是什麼奢侈品,如果家長堅決不給孩子買,孩子很可能會覺得爸爸媽媽是不愛他了,這麼便宜的吃的都不給他買,別的小朋友都有就自己沒有……

  一旦這種想法定性,孩子只會覺得自己失去了父母的愛,若沒有得到及時開導,就容易陷入低落情緒,與父母離心離德,甚至打心底裡怨恨父母。

  嚴防死守不會帶來什麼好結果,堵不如疏,家長不如自己給孩子提供一些健康的小零食,以免孩子去找一些不健康的零食吃。

  

  當然,零食的品種、每次的攝入量家長還是要把好關的,兒童心理學專家提出了一種85/15的法則,保證兒童正常飲食的85%都是營養物質,然後適當允許15%的非營養食物,家長們可以參考一二。

  親愛的家長們,你允許自家孩子吃零食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媽媽總是不準孩子吃零食,可能造成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
    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會因為窮買不起零食了,但是媽媽會非常在意,擔心孩子齲齒,擔心孩子只吃零食不吃飯,變胖,也擔心零食裡的各種添加劑,有的媽媽是嚴禁孩子吃任何零食的。兒子小時候,我帶著兒子在小區玩時,他跑累了,我給他拿了一點小零食吃時,旁邊一個小男孩一個勁咽口氣,使勁盯著兒子看,我當時讓兒子送給那個小朋友一些,小男孩怯懦地回頭看看旁邊的媽媽,媽媽眼睛一瞪說:不行。
  • 孩子吃魚肝油會中毒?可能是父母的錯,趕緊看看是否有這3個錯誤
    孩子吃魚肝油會中毒,是謠言還是事實?真相無外乎這3個說起魚肝油,很多人對此爭論不休,有認為魚肝油對寶寶有好處的,因此,從小就給孩子吃魚肝油,也有聽了魚肝油吃了會導致中毒的,因此,對於魚肝油諱莫如深,那麼事實上孩子吃魚肝油會中毒,是謠言還是事實?今日就給大家好好分析下吧!
  • 這3種零食雖很常見,但家長儘量讓孩子少吃,一口頂上一碗泡麵
    所以這些零食深受孩子們的歡迎,但是不是所有零食都適合孩子吃,吃不對的話孩子會很容易生病。鄰居家的孩子鬧鬧今天四歲,因為家裡開著小賣部的緣故,所以他家的零食可謂是不斷。再加上鬧鬧是家裡唯一的孩子,所以家裡人幾乎把全部的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
  • 珍惜陪孩子成長的每一刻 做不後悔的父母
    周國平說,孩子年幼的這一段奇妙時光,是他以及孩子的寶貴財富。孩子年幼尚不懂得欣賞和收藏它們,而到了懂得的年紀,它們早已散失了。女兒長大後,把這一份年幼時光的記錄交給她,她會多麼欣喜啊。天下父母能給孩子的禮物,不可能有比這更貴重的了。  素質是薰陶出來的  周國平沒有特意教女兒認字,但啾啾5歲時已認識不少字了。
  • 又一個母親被「巨嬰」兒子啃:你的溺愛,終究會有自食苦果那一天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太重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很容易出現溺愛的情況,如果溺愛的程度不是很大,當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及時的糾正過來,那麼這個孩子還是可以培養好的,如果父母太過溺愛,那麼孩子長大了之後,可能後悔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了。
  • 哈佛大學:孩子會做家務長大後更優秀,父母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
    朋友家有一個6歲的孩子,朋友經常會教孩子一些日常家務技能,就比如簡單的煎蛋等。 孩子並沒有對家務產生反感,反而十分負責地承包了一家人的早餐。 當然,早餐並不複雜。不過,雖說早餐的準備很簡單,但是對於很多六歲的孩子來說,這也是非常難得的一種能力。
  • 此時辰出生的孩子,前途無量,孝順懂事,從小就能夠體諒父母
    很少讓父母操心,而且品性良好,極其有孝心。在將來的事業方面,也能全力以赴,成為全家人的驕傲。午時出生的孩子,天生善良,智慧過人。他們有祖輩的庇佑,福祿雙全,吉祥如意。其中長大後男孩英姿煥發,女孩楚楚動人,一定能光宗耀祖。將來他們能和父母共同進步,自身也成大器,能一如既往的孝順父母,給父母安享晚年的福氣!
  • 從小缺愛的人長大後會怎樣?著名的猴子實驗給出答案,讓人警醒
    即便孩子已經成人,這種因愛而造成的匱乏感會時不時地製造些障礙,影響他的戀愛、婚姻以及整個人生。即使錢再多事業再順,缺愛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獲得人生幸福。那麼,從小缺愛的人長大後會過上怎樣的一生?結果可以從著名的「恆河猴」實驗得知。「恆河猴」實驗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洛研究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證明「愛」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 「彼得潘綜合症」——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拒絕長大」?
    回家時必然是帶著一大袋的髒衣服,在家裡也是什麼都不幹,大事小事都找爸媽;去學校的時候呢,從前一天晚上就開始鬱悶,總是戀戀不捨,走的時候還必從家裡帶些生活用品和零食去學校。孩子戀家很正常,父母也願意和孩子多親近,但是看著已經已經20歲的孩子還是和小時候無異,朋友又不免有些擔心。
  • 妻子吃女兒的醋,是誰把愛情的結晶變成了負擔
    就像網上說的,一個老實人你可以隨便欺負,但是不要惹她的女兒,因為他會讓你後悔的。或許在很多父親心中,女兒真的就是此後生命中的一切了。很難想像自己一個曾經非常懶的人,用妻子的話來說就是住旅館的,家裡事什麼也不管,到點上班回來就躺著玩遊戲。
  • 孩子生於幾點鐘,天生聰明過人,孝順父母,長大後前程似錦
    但是有些孩子出生在兇時兇日,而這輩子也會比較多磨難。今天就跟大家來分享一下,哪個時辰出生的孩子,長大後十分有出息呢?辰時出生(上午7點到9點):活潑開朗辰時是指上午7點到9點之間的時間,這個時間出生的孩子性格活潑開朗,天生聰明過人,思維非常的活躍,一身的正能量,從小就受大家的歡迎。他們天生就是富貴命,不管是小時候的學習成績還是長大以後的才華都特別的出眾。
  • 用錯了方法,孩子長大後反而容易走極端
    他挑選了一所幼兒園裡三十二名3-6歲的孩子參與了這個實驗。他把每個孩子單獨安排在一個房間裡,並返回了一些他們喜歡的小零食,有棉花糖、餅乾等。他告訴孩子們,可以立刻把這些小零食都吃完,但吃完了就沒有了。也可以先等15分鐘再吃,這的話可以再得到一份小零食。
  • 孩子這5個「特徵」明顯,說明情商很高,長大後會很「吃得開」
    現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連教育產品都是育兒專家精心研製的,所以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了,但是光有聰明是不夠的,情商對於孩子長大後能不能在社會上「吃得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從小情商就高,長大後情商自然不會低,給人的感覺也非常溫暖,無法讓人生氣,並且能處理好身邊的矛盾和爭執,做事情的時候自然會有事半功倍的感覺。
  • 【心理健康】心理學研究: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這就是孩子想起父母時,腦海中會浮現的畫面。,但父母應在規範者與其他角色中取得平衡,以免過於嚴厲而失去感情,這反而會讓孩子長大後成為怕事、不敢自己做出決定的人。 如果我們從小就把孩子丟來丟去,這三種問題都可能產生。 如果一直持續到長大都沒有把這種安全感的缺乏處理好,也可能演變成憂鬱傾向或暴力傾向。
  • 為何有「父母是條龍,偏向誰誰家窮」的說法?深層含義少有人知
    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滿足孩子的物質世界,而是要注重他們精神世界的發展,教會他們如何生活,如何做人。但是現實生活中確有很多父母過於溺愛孩子,特別是對於小的,格外偏愛。其實這並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他們。作為父母,很多人都會有一種刻板反應,認為小的就應該被偏愛。認為小一點的孩子年齡還小,不懂事,大一點的孩子就應該多讓著他們。
  • 居裡夫人:一家五人獲諾貝爾獎,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都是老師,在各自崗位兢兢業業的工作著,由於家裡孩子多,經濟條件並不好,在她九歲的時候,大姐和母親相繼得病去世,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但是卻培養了瑪麗從小獨立生活的能力及堅強的性格。很多人只覺得居裡夫人只是一個諾貝爾獲獎者,很少人知道,她還是一位教育學家,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實踐,且成果豐碩。她是如何培養和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①創新發起教育合作計劃。居裡夫人沒有把孩子送去傳統學校,而是與其他同事一起聯合成立教育互動學習小組,共同負擔起對他們子女的課程教育,讓孩子們從小都是跟著大師們一起學習,不僅培養了孩子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還大大啟發了智力。
  • 《哈利波特》中的小伏地魔從小帥到大,長大後變成了帥男模
    《哈利波特》這部電影我相信有很多人都看過吧,每一個在看這部影片的時候都會被影片的細節所感動。影片中出現了很多中有很多帥哥,每一個都是帥得有高度。其中在影片中出現了一個小帥哥,他就是小伏地魔,他的名字就是Hero。
  • 父母、孩子,身體健康,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雖然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撫養一個孩子,真的需要很多金錢才能去支撐,並且我家還是兩個男孩子的狀態。有時我也在想,如果當初只生了一胎是不是生活的物質就會更好一點呢?當然,結果是一定的,只是目前來說,孩子生都已經生了,也沒有什麼後悔藥可以吃,時間也不能夠再次倒流。
  • 你會給孩子買多貴的衣服?不同答案,成就不同價值觀的孩子
    都說現在的小孩子是「吞金獸」,從懷孕到生產再到把孩子養大,每個階段都要花很多錢。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長們也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物質基礎,從吃、穿到用再到上學,也會竭盡所能地位孩子付出。有些家庭條件優越,給孩子花錢會特別大方,但是有的父母經濟條件有限,哪怕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過上「富二代」的生活。
  • 延遲滿足:父母要學會讓孩子經歷風雨,方見彩虹!
    一家一味地滿足孩子,孩子就一味地索取,覺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爸爸媽媽一定會買給自己的。這一次可能是40元一斤的草莓,下次可能就是400元、4000元的玩具。這個時候,家長又該怎麼辦呢?是繼續硬著頭皮給孩子買,還是狠心拒絕?其次,狠心拒絕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傷害。許多父母不願意面對這樣的難題,就是不想傷害孩子。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一旦拒絕,孩子肯定會很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