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發現世界首報8號16號染色體異常核型

2020-11-23 華夏經緯

    經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確認,哈市一男子8號和16號染色體異常核型為世界首次發現。11日,記者從哈市婦幼保健院得知,鑑定報告已於9日從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寄出,該異常核型將被收入《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目錄資料庫》。 

  結婚9個月妻子沒懷孕 

    2月5日,家住賓縣37歲的劉先生和妻子一同來到哈市婦幼保健院進行體檢。劉先生告訴醫生,自己結婚已經9個月了,但妻子一直沒有懷孕,他和妻子想檢查一下身體,看看是不是哪方面出了問題。該院檢驗科對兩人的染色體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劉先生的染色體中的第8號和第16號有些異常。醫生表示,這可能就是導致劉先生不育的一個原因。 

    染色體異常核型為世界首報 

    「染色體異常核型並不罕見,但經過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鑑定,發生在第8號和第16號染色體上的異常核型在國內、國外資料中均無記載。」哈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主任張曉紅說,發現這一異常核型後,他們將標本和報告送到了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鑑定。3月9日,該實驗室工作人員告訴他們,該核型已經被確定,是世界首報染色體異常核型。張曉紅說,新染色體異常核型的發現不僅豐富了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項目庫,更重要的是,對遺傳學的臨床研究和優生優育具有重要意義。 

    婚檢要查染色體 

    張曉紅說,一般染色體異常的人都會在生育方面有所表現,有的會頻繁流產,有的會出現死胎,有的會一直不孕。正是因為這些不可預見的原因,我們國家在婚檢的項目中才要求檢查男女雙方的染色體是否異常。據介紹,染色體異常一般具有不可逆轉性,目前醫療界還沒有找到解決這種病症的治療辦法。但有些基因遺傳還是可通過婚前、孕前、產前的染色體檢查,科學指導生育,從而防止、減少不正常的孩子出生。 

    張曉紅說:「一般來說,未婚青年男女結婚前最好要做婚檢和染色體檢查,已結婚準備懷孕的或有過不良生育史的,也最好要做染色體檢查。」 

    六類人易發生染色體異常 

    記者了解到,異常染色體核型一種可能是從父母遺傳過來的,還可能是在配子形成或早期卵裂的過程中發生了畸變。大量接觸農藥、化學毒物、放射性物質、生物病毒等有害物質,也是發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專家指出,六類人群易發生染色體異常:一、性器官發育異常的男女和原發閉經、繼發閉經的婦女;二、原因不明的智力低下及生長發育遲緩的患者;三、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四、一方或其家屬成員是染色體異常攜帶者;五、長期接觸有毒物質的青年男女;六、孕期接受射線(電腦也有射線)、烷化劑、抗腫瘤藥物或孕期感染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 

    37歲的劉先生最近有些著急:結婚9個多月了,可妻子卻一直沒有懷孕。到醫院一檢查,他的染色體結構和別人的不一樣,而且還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種異常核型,這很可能就是導致妻子沒有懷孕的原因……(記者 侯文琰)

稿源: 生活報

相關焦點

  • 我市發現一例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本報訊(記者 張亞武)河南科技大學醫學院14日透露,去年11月,該院醫學遺傳學教研室發現了一女性患者兩條常染色體和一條性染色體相互易位,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極為罕見。近日,中國遺傳學鑑定權威機構認定這是一例全新的「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 新疆發現一例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亞心網記者周文 通訊員 薄曉玲攝亞心網訊 (記者 胡靜 文梅 通訊員 薄曉嶺) 近日,記者從石河子大學醫學院得知,該校新疆地方病與民族高發病重點實驗室醫學細胞遺傳學研究室的高級實驗師李露霞,發現一例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 誰最先發現染色體異常核型
    N廣州日報  本報訊昨天,廣東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該省首宗「發現權」官司,該起案件爭議的標的,是世界首報核型的「發現權」。發現世界首報核型  2003年6月16日,一名孕婦來到中山市人民醫院基因研究室接受檢查,該孕婦曾在2002年4月和2003年4月兩次懷孕!但都是在60天左右出現死胎並流產。
  • 世界首報,株洲發現1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省直中醫院在一例自然流產婦女的丈夫身上,查出了「染色體異常核型」,日前經省級專家確認,為全球首次發現,該核型被《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收存。 從事遺傳學研究的省直中醫院產前診斷中心細胞遺傳室副主任檢驗醫師伍仙,將B先生的染色體異常情況,呈報給了湖南省家輝遺傳專科醫院,該醫院創始人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夏家輝教授。 9月7日,伍仙收到權威鑑定證書:此異常核型未在現有文獻資料及資料庫中記載,屬於全世界最先報導該染色體異常核型的單位,收錄入《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
  • 科技史上1月2日世界首報染色體異常核型
    1959年1月2日,前蘇聯發射的世界上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月球-1號」從月球旁飛過進入繞日軌道。月球1號是蘇聯、也是人類發射成功的第一個星際探測器。它是一系列以「月球號」命名的探測器中的第一個成員。
  • 浙發現多種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經檢查,阿勇的2號和7號染色體也有平衡易位。   從事遺傳學研究30年的湖州市婦幼保健院細胞遺傳室副主任技師盧寶庭,將阿蓮和阿勇的染色體異常情況,呈報給了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幾天前,盧主任收到該實驗室的權威鑑定證書:認定他發現的阿蓮和阿勇兩例「染色體異常核型」為全球首次發現,分別列為第10種和第11種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 我國發現罕見人染色體異常核型 為全球首例報告
    近日,石河子大學新疆地方與民族高發病重點實驗室高級實驗師李露霞發現了一例罕見的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新發現12例「中國首報」異常染色體核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江煥冉 通訊員 王藝璇近日,泰安市婦幼保健院疾病篩查中心又發現「中國首報」異常染色體核型12例。此次鑑定的12例「中國首報」異常核型,均來自日常工作中發現的異常核型,檢測人員結合工作經驗,認為較為罕見,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夏家輝專家組鑑定、查詢《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為「國內未見相關報導」,並收錄入《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編號:4876-4887。
  • 每次懷孕到50天就流產浙江發現染色體異常核型
    都市快報訊近日,湖州市婦幼保健院在兩例懷孕50天就流產的婦女或其丈夫身上查出了「染色體異常核型」,經中國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確認,為全球首次發現。  該院細胞遺傳室副主任技師盧寶庭說,這兩例加上過去14年來他在湖州發現的9種世界首報異常核型攜帶者的父母,幾乎都是農民,都有頻繁接觸有機磷農藥的歷史。
  • 河北邯鄲發現罕見染色體異常核型 為世界首報
    河北邯鄲一位患者日前被發現多條染色體結構改變,其異常核型,經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鑑定為「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多條染色體發生結構改變且能生存者十分罕見。染色體異常發生機率在世界範圍內約0.75%。這些異常核型無法修復,並終身攜帶。
  • 喜訊:開封市婦產醫院發現的84例染色體異常核型通過評價
    遺傳資源是中華民族具有民族特異性的珍貴資源,世界罕見核型是開展基礎研究的重要遺傳資源。7月28日,開封市婦產醫院發現的84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通過了專家評價。從1984年1月~2019年12月,開封市婦產醫院主任醫師馮杏琳等研究人員對前來就診的8446例患者根據病史、指徵,對復發性流產、不孕不育症、智力障礙、生育畸形、有遺傳病家族史、出生缺陷史等患者進行染色體檢查,發現染色體異常核型969例,其中84例(《世界首報染色體異常核型67例》、《國內首報染色體異常核型17例》)通過業內專業鑑定。
  • 大連發現一男性染色體異常 其妻4次懷孕4次流產
    6日,記者從解放軍210醫院了解到,經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細胞遺傳學國家培訓中心鑑定,該院近日發現的一例染色體異常核型被確認為是世界首先上報的染色體異常核型。據介紹,此核型將被錄入到《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目錄資料庫》中。   李雲(化名)今年32歲,結婚近4年。
  • 染色體核型、微陣列、高通量測序、FISH等檢測手段的區別與應用
    那麼,染色體核型分析、二代測序、基因晶片、高通量測序、微陣列、FISH等檢測手段有哪些區別?以下就是王桂芹主任(大連美琳達婦兒醫院)與呂遠(遺傳學博士、中國醫科大學盛京醫院博士後)的對話內容:  現在的檢測手段有染色體核型分析、高通量測序(二代測序)、微陣列(基因晶片)、FISH這幾種檢測方法,現在進行簡單的介紹:   染色體核型分析  一般用來檢測染色體的數目和大結構異常,比如13、18
  • 染色體核型分析報告,應該怎麼解讀?
    染色體核型分析是一種用於檢測染色體疾病的遺傳學檢查。雖然我們會在檢查報告單中寫上核型結果,以表明染色體是否正常,但是很多人對這些描述感覺不夠理解。今天,讓我們來一起學習吧。
  • 2號染色體:人類與類人猿的核心區別?
    1921年,一個叫西奧菲肋斯·佩因特的美國醫生,將幾個精神病人自虐切割的睪丸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時發現,那些只有一套基因組的精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似乎為24。30多年後,人們運用更好的儀器,清晰地看見人的染色體只有23對。在當時,這是一個衝擊宗教界的發現,因為在當時所有的猿亞目動物中,染色體數目都是24。並且之前傳說約櫃的血液也是24對。
  • 德州市婦幼保健院專家:染色體異常是導致早孕期胚胎停育常見原因
    多了一條染色體胚胎停止發育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王風林通訊員李紅)近日,孕媽媽肖女士在做超聲檢查時,突然發現胚胎停育,得知此消息後一家人焦躁不已,急忙來到德州市婦幼保健院診斷科諮詢原因。
  • 21號染色體異常可以只做第三代試管嬰兒5對篩查嗎?
    人體的染色體數目為23對,其中22對為男女所共有,稱為常染色體(autosome);另外一對為決定性別的染色體,男女不同,稱為性染色體(sex chromosome),男性為XY,女性為XX。
  • 江西發現一罕見人體克隆性染色體異常
    新華網南昌2月26日電(記者郭遠明)日前,江西省醫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罕見的克隆性染色體異常,並通過專家鑑定。這種克隆性染色體異常的發現,不僅明確了慢性嗜酸粒細胞白血病的診斷,還為該病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
  • 8種與染色體數目異常相關基因
    日本科學家2月25日報告說,他們在麵包酵母體內發現了8種與染色體數目異常相關的基因。由於人體內也存在類似基因,這項成果可能有助於研究染色體數目異常引起的流產和唐氏綜合症等疾病。
  • 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能解決男方染色體異常嗎
    男方的染色體異常也有可能是導致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那麼試管嬰兒助孕技術能不能解決男方染色體異常問題?人類有23對(也可說46條)染色體,每一條染色體上的DNA片段就是一個基因。23對染色體上面分布著大約5-10萬個基因。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一般人群中有1/5―1/4患有遺傳性疾病,平均每人攜帶5―6個隱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