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先發現染色體異常核型

2021-01-17 搜狐網

  N廣州日報

  本報訊昨天,廣東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該省首宗「發現權」官司,該起案件爭議的標的,是世界首報核型的「發現權」。發現世界首報核型

  2003年6月16日,一名孕婦來到中山市人民醫院基因研究室接受檢查,該孕婦曾在2002年4月和2003年4月兩次懷孕!但都是在60天左右出現死胎並流產。

  在隨後進行染色體核型檢查時,基因研究室醫務人員發現,該孕婦細胞中竟有4條染色體異常,其中的3號、21號、12號和18號染色體發生了平衡易位。通俗地說,就是3號和21號染色體各有一段跑到對方那裡「串門」了,12號和18號也是如此。

  據介紹,出現兩條染色體異常情況已經很少見,目前統計的發生率約為0.19%左右。而4條染色體同時異常過去從未發現。後來,經過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權威專家鑑定,確認這一例發現屬「世界首報核型」。引發「發現權」官司

  季某就此撰寫了論文,並於2004年5月在國內權威醫學雜誌《中華醫學雜誌》上發表。李某並列為第二作者。後來,季某又將此發現與其他人進行合作研究。在完成進一步研究後,季某將此項研究成果申報中山市科技獎,並獲得了一等獎。季某列為第一完成人,李某為第二完成人。

  但今年10月,李某突然向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認為世界首例4條染色體平衡易位核型,實際上是由其發現。季某利用職務之便竊取了其成果,請求確認其為世界首報4條染色體平衡易位發現人,並對此享有發現權。

  前天和昨天,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都開庭審理了此案。原告方要求法院判令季某停止侵犯其發現權,消除影響,登報導歉,同時支付科技進步獎所獲獎金的30%。主任和醫師都稱自己先診斷發現

  原告代理律師指出,當孕婦到基因研究室檢查時,原告李某詢問了她的病情,並在染色體記錄本上作了記錄。接著原告李某為患者抽血,進行顯微鏡分析時,原告確定3號與21號染色體易位,並記錄了3號與21號染色體間存在易位。同時,原告記錄了11、12、X、18之間存在易位,但不確定是怎樣的易位。第二次抽血進行檢驗後,原告利用電腦和人工計算,確認出4條染色體屬於平衡易位核型,患者核型是不常見的異常核型。

  針對原告代理律師的陳述,被告代理律師答辯稱:原告在對患者進行第一次抽血檢驗後發現染色體異常,遂按工作程序向被告報告,被告看後初步認為可能涉及4條染色體異常,於是指示原告通知患者再做一次檢查。患者第二次抽血時,被告親自詢問患者病史及家族史,在觀察了第二次抽血製片的多個染色體分裂相後,被告作出了4條染色體平衡易位核型的鑑定。因此核型的鑑定診斷是由被告獨立完成的,原告在此過程中僅僅是發現了該病例與正常核型不同,懷疑異常而已,並沒有作出實質性的診斷。

  原告方提出在檢查報告單上,雖然在檢查報告上,檢驗醫師寫的是原告,審核醫師則是被告。實際上整個檢查過程及分析過程均是由原告獨立完成的,之所以這樣寫,完全因為被告是基因研究室主任。

  該案仍在繼續審理。名詞解釋

  發現權,是指發現人對自然現象、特性及其規律的新發現、新認識或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所享有的權利,是法律賦予發現人以發現為客體的民事權利。

相關焦點

  • 浙發現多種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經檢查,阿勇的2號和7號染色體也有平衡易位。   從事遺傳學研究30年的湖州市婦幼保健院細胞遺傳室副主任技師盧寶庭,將阿蓮和阿勇的染色體異常情況,呈報給了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幾天前,盧主任收到該實驗室的權威鑑定證書:認定他發現的阿蓮和阿勇兩例「染色體異常核型」為全球首次發現,分別列為第10種和第11種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 世界首報,株洲發現1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省直中醫院在一例自然流產婦女的丈夫身上,查出了「染色體異常核型」,日前經省級專家確認,為全球首次發現,該核型被《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收存。 從事遺傳學研究的省直中醫院產前診斷中心細胞遺傳室副主任檢驗醫師伍仙,將B先生的染色體異常情況,呈報給了湖南省家輝遺傳專科醫院,該醫院創始人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夏家輝教授。 9月7日,伍仙收到權威鑑定證書:此異常核型未在現有文獻資料及資料庫中記載,屬於全世界最先報導該染色體異常核型的單位,收錄入《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
  • 每次懷孕到50天就流產浙江發現染色體異常核型
    都市快報訊近日,湖州市婦幼保健院在兩例懷孕50天就流產的婦女或其丈夫身上查出了「染色體異常核型」,經中國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確認,為全球首次發現。  該院細胞遺傳室副主任技師盧寶庭說,這兩例加上過去14年來他在湖州發現的9種世界首報異常核型攜帶者的父母,幾乎都是農民,都有頻繁接觸有機磷農藥的歷史。
  • 我市發現一例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本報訊(記者 張亞武)河南科技大學醫學院14日透露,去年11月,該院醫學遺傳學教研室發現了一女性患者兩條常染色體和一條性染色體相互易位,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極為罕見。近日,中國遺傳學鑑定權威機構認定這是一例全新的「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 河北邯鄲發現罕見染色體異常核型 為世界首報
    河北邯鄲一位患者日前被發現多條染色體結構改變,其異常核型,經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鑑定為「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多條染色體發生結構改變且能生存者十分罕見。染色體異常發生機率在世界範圍內約0.75%。這些異常核型無法修復,並終身攜帶。
  • 新疆發現一例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亞心網記者周文 通訊員 薄曉玲攝亞心網訊 (記者 胡靜 文梅 通訊員 薄曉嶺) 近日,記者從石河子大學醫學院得知,該校新疆地方病與民族高發病重點實驗室醫學細胞遺傳學研究室的高級實驗師李露霞,發現一例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 我國發現罕見人染色體異常核型 為全球首例報告
    近日,石河子大學新疆地方與民族高發病重點實驗室高級實驗師李露霞發現了一例罕見的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 哈市發現世界首報8號16號染色體異常核型
    經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確認,哈市一男子8號和16號染色體異常核型為世界首次發現。11日,記者從哈市婦幼保健院得知,鑑定報告已於9日從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寄出,該異常核型將被收入《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目錄資料庫》。
  • 喜訊:開封市婦產醫院發現的84例染色體異常核型通過評價
    遺傳資源是中華民族具有民族特異性的珍貴資源,世界罕見核型是開展基礎研究的重要遺傳資源。7月28日,開封市婦產醫院發現的84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通過了專家評價。從1984年1月~2019年12月,開封市婦產醫院主任醫師馮杏琳等研究人員對前來就診的8446例患者根據病史、指徵,對復發性流產、不孕不育症、智力障礙、生育畸形、有遺傳病家族史、出生缺陷史等患者進行染色體檢查,發現染色體異常核型969例,其中84例(《世界首報染色體異常核型67例》、《國內首報染色體異常核型17例》)通過業內專業鑑定。
  •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新發現12例「中國首報」異常染色體核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江煥冉 通訊員 王藝璇近日,泰安市婦幼保健院疾病篩查中心又發現「中國首報」異常染色體核型12例。此次鑑定的12例「中國首報」異常核型,均來自日常工作中發現的異常核型,檢測人員結合工作經驗,認為較為罕見,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夏家輝專家組鑑定、查詢《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為「國內未見相關報導」,並收錄入《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編號:4876-4887。
  • 科技史上1月2日世界首報染色體異常核型
    人類第一次進行從彗星核中取樣  2004年1月2日,安徽發現世界首報染色體異常核型。安徽省銅陵市第四人民醫院優生遺傳科近日發現一例染色體異常核型,經鑑定屬世界首報。這一異常核型已被收入「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目錄資料庫」,據介紹,這名28歲的患者因3次自然流產而前來醫院進行遺傳方面的諮詢。醫生對她進行染色體檢查之後發現,該患者有2條染色體發生平衡易位。
  • 染色體核型分析報告,應該怎麼解讀?
    染色體核型分析是一種用於檢測染色體疾病的遺傳學檢查。雖然我們會在檢查報告單中寫上核型結果,以表明染色體是否正常,但是很多人對這些描述感覺不夠理解。今天,讓我們來一起學習吧。
  • 染色體核型、微陣列、高通量測序、FISH等檢測手段的區別與應用
    那麼,染色體核型分析、二代測序、基因晶片、高通量測序、微陣列、FISH等檢測手段有哪些區別?以下就是王桂芹主任(大連美琳達婦兒醫院)與呂遠(遺傳學博士、中國醫科大學盛京醫院博士後)的對話內容:  現在的檢測手段有染色體核型分析、高通量測序(二代測序)、微陣列(基因晶片)、FISH這幾種檢測方法,現在進行簡單的介紹:   染色體核型分析  一般用來檢測染色體的數目和大結構異常,比如13、18
  • 大連發現一男性染色體異常 其妻4次懷孕4次流產
    6日,記者從解放軍210醫院了解到,經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細胞遺傳學國家培訓中心鑑定,該院近日發現的一例染色體異常核型被確認為是世界首先上報的染色體異常核型。據介紹,此核型將被錄入到《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目錄資料庫》中。   李雲(化名)今年32歲,結婚近4年。
  • 夫妻染色體正常,為什麼胚胎染色體會異常?
    隨著現在臨床孕期唐氏症候群的篩查,以及自然流產絨毛膜染色體檢查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胎兒染色體異常可以很好的被發現。 其實染色體異常,俗稱染色體病,是由於遺傳物質——染色體的變化引起的。
  • 是染色體異常還是過度恐慌?
    隨著現代媒體的宣傳與普及,不少人都或多或少聽聞過染色體或基因等遺傳專業術語,亦對遺傳類疾病充滿恐懼。在醫院工作久了,更時常有朋友因為容易感冒、容易出血、小孩喜歡好動甚至產檢,都會小心謹慎的尋求諮詢,是否存在遺傳方面的問題?其實,雖然染色體異常等遺傳方面的問題對家庭和自身來說都是一個大麻煩,但在未確診前也不必過度恐慌。
  • 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能解決男方染色體異常嗎
    男方的染色體異常也有可能是導致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那麼試管嬰兒助孕技術能不能解決男方染色體異常問題?人類有23對(也可說46條)染色體,每一條染色體上的DNA片段就是一個基因。23對染色體上面分布著大約5-10萬個基因。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一般人群中有1/5―1/4患有遺傳性疾病,平均每人攜帶5―6個隱性基因。
  • 山東大學陳子江團隊在反覆流產的夫婦存在染色體異常的研究中再獲...
    首次發現:反覆流產的夫婦多存在染色體異常。 在1077對受試者夫婦中,G顯帶核型分析(外周血淋巴細胞中期G顯帶,共獲得400-550條帶)顯示86對夫婦存在異常(8%),而GS檢測出126對夫婦染色體異常現象(11.7%),共檢出127個染色體結構變異,78對攜帶平衡易位、42對攜帶倒位(其中1對夫婦均為倒位攜帶者)。
  • 德州市婦幼保健院專家:染色體異常是導致早孕期胚胎停育常見原因
    多了一條染色體胚胎停止發育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王風林通訊員李紅)近日,孕媽媽肖女士在做超聲檢查時,突然發現胚胎停育,得知此消息後一家人焦躁不已,急忙來到德州市婦幼保健院診斷科諮詢原因。
  • 染色體異常也能生健康寶寶
    ■科學與生活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羅國金 王輝 記者蔣秀娟)近日,一名女嬰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產房呱呱落地,這是世界首例應用高通量測序技術阻斷染色體平衡易位遺傳的試管嬰兒,經臍帶血檢測,該嬰兒的染色體核型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