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懷孕到50天就流產浙江發現染色體異常核型

2020-11-25 搜狐網

  都市快報訊近日,湖州市婦幼保健院在兩例懷孕50天就流產的婦女或其丈夫身上查出了「染色體異常核型」,經中國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確認,為全球首次發現。

  該院細胞遺傳室副主任技師盧寶庭說,這兩例加上過去14年來他在湖州發現的9種世界首報異常核型攜帶者的父母,幾乎都是農民,都有頻繁接觸有機磷農藥的歷史。

  另據浙江省婦女保健醫院初步統計,20年來,該院檢出的染色體異常攜帶者有近千名。大量接觸農藥、化學毒物、放射性物質、生物病毒等有害物質,是發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染色體疾病很難治,但可以預防。醫生建議,未婚青年男女婚前最好要做婚檢和染色體檢查;已結婚準備懷孕的或有不良生育史的,最好要做染色體檢查。

  都市快報訊23歲的湖州村婦阿蓮(化名)結婚3年,懷過兩次孕,但每次懷孕到50天,就會自發流產。

  3個月前,阿蓮來到湖州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經細胞遺傳學檢查,確診流產原因是阿蓮的2號和9號染色體「平衡易位」(平衡易位是指:2條染色體斷裂後,斷裂部分互相調了個位置,但基因總數沒缺失或重複,所以染色體平衡易位攜帶者在臨床上跟常人無異。)

  無獨有偶,在湖州打工的江西武寧籍農民工阿勇(25歲)的老婆也有兩次懷孕早期自發流產。經檢查,阿勇的2號和7號染色體也有平衡易位。

  從事遺傳學研究30年的湖州市婦幼保健院細胞遺傳室副主任技師盧寶庭,將阿蓮和阿勇的染色體異常情況,呈報給了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幾天前,盧主任收到該實驗室的權威鑑定證書:認定他發現的阿蓮和阿勇兩例「染色體異常核型」為全球首次發現,分別列為第10種和第11種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農藥汙染可使人類的下一代染色體易位

  「人體共有46條染色體,在各種對人體有害的物理、化學、生物因素作用下,會斷裂重接,通過不同組合,形成無數種異常染色體核型。」盧主任講,14年來,他在湖州發現的第11種世界首報核型攜帶者的父母幾乎都是農民,而且父母都有頻繁接觸甲胺磷、草甘磷等有機磷農藥的歷史。

  「家系調查證明,攜帶者父母的染色體核型大多正常。」他說,其子代之所以發病,是因為父(母)在長期接觸農藥時,沒注意個人防護,有機磷農藥的慢性中毒使他的生殖細胞裡的染色體突發畸變。

  另據浙江省婦女保健醫院初步統計,20年來,僅該院檢查出的染色體異常攜帶者就有近千名。

  該院遺傳試驗室副主任醫師餘美義說,大量接觸農藥、化學毒物、放射性物質、生物病毒等有害物質,是近年來人類染色體突發畸變的一個重要原因。

  染色體疾病有100多種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確認:人類46條染色體上約有35000個基因。人類一切遺傳性狀,如膚色、血型、高矮以及除了意外傷害致死的幾乎人類的全部疾病,都跟遺傳相關,但迄今為止僅確定了少數基因的功能。

  餘美義講,染色體是遺傳物質DNA的載體,染色體異常可導致許多基因變化,且都能不同程度地影響遺傳物質的穩定性和機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導致患者智力發育不全、骨骼、內臟等畸形,並以其特有方式一代代遺傳下去,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

  她介紹,雖然在100多種染色體疾病中,大多染色體異常攜帶者的症狀表現是不孕不育,但也有極少數是父母聰明,染色體也正常,但生出來的孩子是「先天愚型兒」。

  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的發現,對研究特定染色體上相關基因的功能和致畸效應,具有重要科研價值。

  阿蓮、阿勇們的孩子8/9會生染色體病

  盧主任介紹,阿蓮和阿勇屬於典型的染色體平衡易位核型攜帶者。此類染色體異常核型攜帶者婚後生下的孩子,8/9會生染色體病,或致死胎流產,或致胎兒畸形,僅有1/18的可能會生出染色體核型正常的嬰兒,另外1/18會有跟父輩相同的染色體異常核型,成為新一代異常核型攜帶者。

  嬰兒手腳長了蹼

  盧寶庭還說,1990年9月,他第一次發現的染色體異常核型攜帶者是一個叫王珍(化名)的女性,家住湖州南潯區新溪鄉。

  26歲的王珍第一胎懷孕5個月就流產,等到第二胎懷孕39周時,因宮內發育遲緩,到湖州市婦幼保健院治療。經血液染色體檢查發現,王珍是染色體異常核型攜帶者,其體內細胞的3號、6號染色體易位。

  幾天後,王珍產下一嬰兒:該嬰兒腋下的皮膚就像松樹皮一樣大塊鬆懈,雙手雙腳都有像鴨子一樣的蹼,左臀凸出。畸形嬰兒出生10天後死亡。

  盧寶庭解釋,這是因為王珍的異常染色體遺傳給嬰兒後,嬰兒染色體發生不平衡重組,大量基因重複或丟失,導致新生兒死亡。

  溫州驚現四條染色體複雜易位核型

  目前,絕大多數已發現的異常核型都是兩條染色體互相易位。但今年溫州醫學院附屬一院發現的一例世界首報核型,是四條染色體複雜易位的染色體核型。

  今年4月,溫州市區一位十八歲的女患者,因為閉經,到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就診。B超顯示,患者的子宮及雙側卵巢發育不良。醫生建議她做染色體檢查。

  在實驗室裡,醫生發現這位女患者存在4條染色體複雜易位核型。因為這4條易位染色體沒丟失或重複基因,她才活了下來。

  「4條染色體複雜易位患者,這是首次發現,是十分罕見的人類異常核型。」臨檢中心一位醫生說,這一新發現對尋找致病基因、基因的功能和人類畸形發生學的研究有很大意義,並能從遺傳學的角度,揭示這名女性患者性腺發育不良、生殖器發育幼稚及閉經的原因,豐富了中國遺傳學信息庫的內容。

  六類人群易發染色體異常

  餘醫生將以下6類人群歸納為染色體異常的高發人群(本人或子代):一、性器官發育異常的男女和原發閉經、繼發閉經的婦女;二、原因不明的智力低下及生長發育遲緩的患者;三、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四、一方或其家屬成員是染色體異常攜帶者;五、長期接觸有毒物質的青年男女;六、孕期接受射線(電腦也有射線)、烷化劑、抗腫瘤藥物或孕期感染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

  很難治,但可預防

  據介紹,染色體異常沒顯性表現時,患者看上去是個健康的人,但其基因如果遺傳給後代,就會導致許多疾病發生。

  染色體異常一般具有不可逆轉性,目前醫療界還沒有找到解決這種病症的治療辦法。但有些基因遺傳還是可通過婚前、孕前、產前的染色體檢查,科學指導生育,從而防止、減少不正常的孩子出生。

  一般來說,未婚青年男女結婚前最好要做婚檢和染色體檢查,已結婚準備懷孕的或有過不良生育史的,最好要做染色體檢查。

  「染色體異常攜帶者雖然生出正常孩子的機率很低,但不表示不能生孩子。」餘醫生講,她曾接診過一對李姓夫婦,因多次流產,該夫婦決定接受染色體檢查,結果顯示:老公患有「染色體臂間倒位」。之後在醫生的監測下,他老婆每次懷孕都做羊水穿刺,發現胎兒染色體不正常就流產。直到第6次懷孕時,胎兒的染色體終於顯示正常,李先生得到了一個正常的嬰兒。

  (記者陳文龍 都市快報)

相關焦點

  • 浙發現多種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23歲的湖州村婦阿蓮(化名)結婚3年,懷過兩次孕,但每次懷孕到50天,就會自發流產。
  • 大連發現一男性染色體異常 其妻4次懷孕4次流產
    6日,記者從解放軍210醫院了解到,經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細胞遺傳學國家培訓中心鑑定,該院近日發現的一例染色體異常核型被確認為是世界首先上報的染色體異常核型。據介紹,此核型將被錄入到《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目錄資料庫》中。   李雲(化名)今年32歲,結婚近4年。
  • 世界首報,株洲發現1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省直中醫院在一例自然流產婦女的丈夫身上,查出了「染色體異常核型」,日前經省級專家確認,為全球首次發現,該核型被《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收存。A女士懷過兩次孕,但每次孕早期就會自然流產。 夫妻二人來到省直中醫院產前診斷遺傳優生門診就診,經副主任王圓圓問診及細胞遺傳學檢查,確診流產原因是B先生的7號染色體「長臂臂內倒位」(染色體的長臂和短臂各發生一次斷裂,斷裂點之間倒轉180度後與其餘兩段重新連接後形成的異常)。
  • 誰最先發現染色體異常核型
    N廣州日報  本報訊昨天,廣東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該省首宗「發現權」官司,該起案件爭議的標的,是世界首報核型的「發現權」。發現世界首報核型  2003年6月16日,一名孕婦來到中山市人民醫院基因研究室接受檢查,該孕婦曾在2002年4月和2003年4月兩次懷孕!但都是在60天左右出現死胎並流產。
  • 新疆發現一例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李露霞應患者要求,對其進行了外周血淋巴細胞培養和G帶核型分析,發現其46條染色體中少了兩條正常的13號和16號,增加了兩條新的衍生染色體。經研究,李露霞發現該婦女生孩子的存活率和流產率各佔50%,存活的50%中,有一半正常,另一半是和她一樣的攜帶者。今年1月,該病例被報送《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目錄資料庫》異常核型鑑定中心。
  • 河北邯鄲發現罕見染色體異常核型 為世界首報
    河北邯鄲一位患者日前被發現多條染色體結構改變,其異常核型,經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鑑定為「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多條染色體發生結構改變且能生存者十分罕見。染色體異常發生機率在世界範圍內約0.75%。這些異常核型無法修復,並終身攜帶。
  • 哈市發現世界首報8號16號染色體異常核型
    經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確認,哈市一男子8號和16號染色體異常核型為世界首次發現。11日,記者從哈市婦幼保健院得知,鑑定報告已於9日從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寄出,該異常核型將被收入《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目錄資料庫》。
  • 我國發現罕見人染色體異常核型 為全球首例報告
    近日,石河子大學新疆地方與民族高發病重點實驗室高級實驗師李露霞發現了一例罕見的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 男子染色體「竄位」 妻子兩次懷孕均流產
    東快訊(記者黃淑平通訊員江沅林丁心栓)南平女子羅女士懷孕兩次,均在妊娠8周左右蹊蹺流產,直到進行了基因檢測後,才發現流產是由羅女士的老公餘先生兩條染色體發生「竄位」引起的。幸運的是,第三代試管嬰兒分子遺傳學檢查技術可以幫助餘先生夫婦。
  • 山東大學陳子江團隊在反覆流產的夫婦存在染色體異常的研究中再獲...
    首次發現:反覆流產的夫婦多存在染色體異常。對染色體結構異常的夫婦隨訪研究顯示,與基因組測序正常的夫婦 21/93(22.6%)相比,此類夫婦懷孕後流產或胎兒異常率為5/10(50%),高於隨訪的RM患者中染色體正常的夫婦。綜上,在RM患者中,染色體異常夫婦的相對風險為染色正常夫婦的2.2倍。 復發性流產給育齡夫妻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心理和經濟負擔。
  • 喜訊:開封市婦產醫院發現的84例染色體異常核型通過評價
    遺傳資源是中華民族具有民族特異性的珍貴資源,世界罕見核型是開展基礎研究的重要遺傳資源。7月28日,開封市婦產醫院發現的84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通過了專家評價。從1984年1月~2019年12月,開封市婦產醫院主任醫師馮杏琳等研究人員對前來就診的8446例患者根據病史、指徵,對復發性流產、不孕不育症、智力障礙、生育畸形、有遺傳病家族史、出生缺陷史等患者進行染色體檢查,發現染色體異常核型969例,其中84例(《世界首報染色體異常核型67例》、《國內首報染色體異常核型17例》)通過業內專業鑑定。
  •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新發現12例「中國首報」異常染色體核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江煥冉 通訊員 王藝璇近日,泰安市婦幼保健院疾病篩查中心又發現「中國首報」異常染色體核型12例。此次鑑定的12例「中國首報」異常核型,均來自日常工作中發現的異常核型,檢測人員結合工作經驗,認為較為罕見,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夏家輝專家組鑑定、查詢《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為「國內未見相關報導」,並收錄入《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編號:4876-4887。
  • 染色體異常導致反覆流產 夫妻「定製」了一個健康嬰兒
    相關檢查顯示,這個精心「定製」的嬰兒健康狀況良好,並未攜帶父輩的異常染色體。 據湖北省輔助生殖與胚胎發育醫學臨床研究中心負責人、湖北省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教授楊菁介紹,這名PGD試管寶寶,其父親是重度少弱畸精症患者。檢查發現,其精子密度只有正常水平的四分之一,精子活力很差,「小蝌蚪」幾乎靜止不遊動。近兩年內,妻子多次早孕流產。
  • 我市發現一例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本報訊(記者 張亞武)河南科技大學醫學院14日透露,去年11月,該院醫學遺傳學教研室發現了一女性患者兩條常染色體和一條性染色體相互易位,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極為罕見。近日,中國遺傳學鑑定權威機構認定這是一例全新的「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 染色體核型分析報告,應該怎麼解讀?
    染色體核型分析是一種用於檢測染色體疾病的遺傳學檢查。雖然我們會在檢查報告單中寫上核型結果,以表明染色體是否正常,但是很多人對這些描述感覺不夠理解。今天,讓我們來一起學習吧。
  • 夫妻染色體正常,為什麼胚胎染色體會異常?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夫妻雙方染色體正常,懷孕了為什麼胎兒染色體異常 隨著現在臨床孕期唐氏症候群的篩查,以及自然流產絨毛膜染色體檢查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胎兒染色體異常可以很好的被發現。 其實染色體異常,俗稱染色體病,是由於遺傳物質——染色體的變化引起的。
  • 原來染色體異常也會引起流產
    佳慧今年32歲了,結婚四年多了,佳慧連續兩次懷孕都沒有任何徵兆的流產了。年初她再次懷孕了,這讓全家人都很高興,為了保險起見,佳慧早早請了產假回家休養,婆婆也無微不至的照顧著佳慧,快四個月時,佳慧有一次沒有任何徵兆的流產了,婆婆為此還生了一場病,家裡人都備受打擊,不知道為何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這樣的事情。其實在醫學上,懷孕20周以內,連續三次或以上發何時能流產或死產的,就被稱為「習慣性流產」上文中的佳慧就是習慣性流產,那麼造成習慣性流產的原因都有哪些?
  • 試管嬰兒如何解決反覆流產與染色體之間的關係
    懷孕、生孩子對一個女人來說,可易可難。雖然大多數女性朋友都能順利生下小寶寶,但也有一小部分女性會出現一而再、再而三的流產,即有所謂的「習慣性流產」或「反覆性流產」。 由於有過流產的經歷,有很多女性是一發現懷孕,就立馬請假回家,除了上廁所基本都是在床上度過的,但還是阻止不了流產的命運!
  • 我省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有大突破 阻斷染色體平衡易位遺傳
    直到一年前,夫婦倆慕名來到邵逸夫醫院生殖中心,張松英主任團隊給夫婦倆做了外周血染色體篩查,才發現陳英丈夫1號和2號染色體發生平衡易位——這是復發性流產的主要遺傳學因素。染色體平衡易位是什麼?正常人類細胞中染色體的數量、結構是相對恆定的。當某一條染色體上有一段「搬」到另一段染色體上,就稱為染色體平衡易位。
  • 胚胎染色體異常——高齡女性不孕和流產的重要因素
    女性懷孕的概率在35歲後迅速下降,到44歲之後接近衰竭(圖1)。與此同時女性的流產率也是隨著年齡的增加明顯提高,當女性的年齡大於40歲之後,流產率可高達50%。導致高齡女性懷孕率下降,流產率升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胚胎染色體異常。隨著年齡的增加,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概率增加,有數據顯示當女性的年齡大於43歲後,80%以上的胚胎存在染色體的異常(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