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月2日,前蘇聯發射的世界上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月球-1號」從月球旁飛過進入繞日軌道。月球1號是蘇聯、也是人類發射成功的第一個星際探測器。它是一系列以「月球號」命名的探測器中的第一個成員。它的的最終命運是成為了第一個人造行星,它將永遠地圍繞太陽公轉,周期為450天。
世界上第一個月球探測器進入繞日軌道
1963年1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陳中偉醫師等為一名27歲的青年工人成功地接活了一隻完全斷離的右手前臂;半年後,再植肢體功能已恢復良好功能。這是我國第一次斷肢再植獲得成功。
第一次斷臂再植成功
2004年1月2日,美國的「星塵」飛船將與懷爾德2彗星相遇,並利用特製儀器提取彗星核中的物質,並返回地球進行研究,這是人類第一次從彗星核中取樣返回的太空探索活動。2月21日,飛船遠離懷爾德2彗星,在2006年1月15日返回地球。
彗星是個小的、易碎的、形狀不規則的天體。彗星的體形雖大,可長達上億公裡,其形狀各異,一般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延伸,越靠近太陽彗尾就越長,但質量小得可憐,就連大彗星的質量也不到地球的萬分之一。彗星是太陽系最古老、最原始的物體,它們保存了原始星雲物質最早的記錄;彗星將揮發性輕元素帶到行星,對行星海洋和大氣層形成起重要作用。
通過「星塵」飛船直接向懷爾德2彗星取樣,有利於直接檢驗在太陽系外形成的固體物質。這一事件,在天文學上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人類第一次進行從彗星核中取樣
2004年1月2日,安徽發現世界首報染色體異常核型。安徽省銅陵市第四人民醫院優生遺傳科近日發現一例染色體異常核型,經鑑定屬世界首報。這一異常核型已被收入「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目錄資料庫」,據介紹,這名28歲的患者因3次自然流產而前來醫院進行遺傳方面的諮詢。醫生對她進行染色體檢查之後發現,該患者有2條染色體發生平衡易位。
世界首報染色體異常核型
欄目簡介:《科技史上的今天》是由電腦事業部出品的一期全新類欄目,本著尊重歷史回味過去科技先行者走過的路,銘記那些已經逐漸被我們忘卻的記憶,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本欄目每日更新,每天早間準時與您見面。
http://nb.zol.com.cn/622/6221071.html nb.zol.com.cn true http://nb.zol.com.cn/622/6221071.html report 1744 1959年1月2日,前蘇聯發射的世界上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月球-1號」從月球旁飛過進入繞日軌道。月球1號是蘇聯、也是人類發射成功的第一個星際探測器。它是一系列以「月球號」命名的探測器中的第一個成員。它的的最終命運是成為了第一個人造行星,它將永遠地圍繞太陽公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