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複雜核型的多發性骨髓瘤——預後是好還是差?

2020-11-24 醫脈通

作者:蔣豔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多發性骨髓瘤是來源於漿細胞的惡性腫瘤,隨著新藥的研究與應用,多發性骨髓瘤患者10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較以往明顯提高,但多發性骨髓瘤異質性強,臨床的結局轉歸差異極大。眾所周知,伴有複雜核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屬高危組,預後差。那麼對於多發性骨髓瘤,伴有複雜核型的預後是好還是差呢?


病例介紹


患者,男性,48歲,於2020年6月14日因「乏力不適1月,加重1周」收住我科,入院後完善相關化驗檢查:血紅蛋白 75g/L,白蛋白 45.3g/L,乳酸脫氫酶 433U/L,肌酐及血鈣正常,β微球蛋白 6.71ug/mL。


白蛋白:血清免疫固定電泳提示,M蛋白 5.9%,LAM  5.81g/L(正常值3.13-7.23g/L),ELP上有一條M蛋白帶,與抗L形成特異性反應沉澱帶,與抗IgD、IgE均未形成特異性反應沉澱帶,LAM型M蛋白血症(見圖1),游離λ-輕鏈(血)696.00mg/L(正常值8.3-27.0mg/L),Fκ/Fλ-輕鏈比值(血)0.016(正常值0.31-1.56)。


圖1 血清免疫固定電泳


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躍,漿細胞系統明顯增生,漿細胞比例81.5%,原始漿細胞佔2.5%,幼稚漿細胞佔75.5%,成熟漿細胞佔3.5%。(見圖2)。


圖2 骨髓象報告


免疫分型:在CD45/SSC和FSC/SSC點圖上聯合設門分析,CD45陰性且FSC/SSC均較淋巴大的分布區域可見異常細胞群體,約佔有核細胞的37%,表達CD38、CD56、CD117、cLambda,考慮為異常增殖的漿細胞(見圖3)。


圖3 免疫分型


Fish探針:通過磁珠分選富集後的細胞,檢測IGH、1q21、p53/CEP17、D13S319/13q34、RB1五個探針,檢測結果提示此患者:1)IGH分離探針表現為非典型異常信號模式,陽性率約為66%;2.)1q21位點信號擴增,陽性率約為65%;3)其他檢測位點均未見信號異常。以上結果提示1q21位點擴增,可能存在IGH重排(見圖4)。


圖4 Fish探針結果1


接下來我們繼續做了關於IGH重排探針檢測的檢測,檢測結果提示此患者CCND1/IGH、IGH/MAF、IGH/MAFB、IGH/FGFR3和IGH/CCND3易位探針均未見融合信號,即未見t(11;14)、t(14;16)、t(14;20)、t(4;14)和t(6;14)易位;可見IGH位點拷貝數增加,比例約為65%~69%(見圖5)。


圖5 Fish探針結果2


染色體核型:此患者標本經培養後分析20個中期相細胞,3個細胞核型為染色體畸變的複合核型,50,XY,+add(1)(p11),-4,+7,+del(9)(p22),add(12)(p13),?del(13)(q12q14),+2mar,inc[cp3]/46,XY[17](見圖6)。


圖6 染色體核型


通過以上化驗結果,患者可明確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λ輕鏈型,ISS分期Ⅲ期,DS分期Ⅲ期A亞型),患者可見1q21位點擴增,IGH位點拷貝數增加,比例約為65%~69%,未見t(11;14)、t(14;16)、t(14;20)、t(4;14)和t(6;14)易位;染色體核型為複雜核型。那麼根據細胞分子遺傳學危險分組,患者屬於什麼組,預後是好還是壞呢?


討論


不同臨床表現的MM患者預後不同,傳統的Durie-Salmon分期和國際分期系統(ISS)分期主要藉助生化指標對腫瘤負荷進行評估。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細胞分子遺傳學對於MM的預後影響十分重要。


2013年,國際骨髓瘤工作組和美國梅奧醫學中心推薦基於細胞分子生物學結合傳統的生化指標對MM患者的預後進行綜合考慮,依據mSMART3.0分期系統進行細胞遺傳學危險分層:高危組定義為:合併t(4;14)、t(14;16)、t(14;20)、1q21擴增、17p缺失/突變、P53突變,R-ISS III期,S期漿細胞比例高(血),基因表達譜異常,雙打擊或三打擊骨髓瘤的患者;標危組定義為:合併t(11;14)、t(6;14)或未合併其他細胞遺傳學異常的患者。


mSMART分類標準


2018年mSMART 3.0納入「雙/三打擊」多發性骨髓瘤概念,「雙打擊及三打擊」定義為:具有高危遺傳學異常中任意兩或三種。即使採用新藥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雙打擊」MM患者的預後仍然很差。


其中,高危標誌t(14;16)可導致c-Maf高度表達,加速正常漿細胞惡變為MM;t(14;20)可導致肌腱膜纖維肉瘤癌基因同源物B(Maf B)基因的高表達,促進細胞的增殖、分化;del(17p)可造成p53蛋白的異常表達,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t(4;14)是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3(FGFR3),能夠結合成纖維細胞生長激素,對腫瘤細胞的生長、增殖發揮重要作用,而FGFR3的異常表達或突變,還可以促進漿細胞的增殖;del(13)可造成D13S319基因位點信號缺失和RB1基因缺失,從而影響細胞的G0期和G1期。


低危標誌t(11;14)可引起細胞周期蛋白D1(CCND1)的異常高度表達,使細胞分化增殖和細胞G1期進入S期時發生異常;t(6;14)對於CCND3有調控作用。


染色體數目異常可以分為超二倍體和非超二倍體,非超二倍體包括亞二倍體、近四倍體、假二倍體。超二倍體常見的有+3、+5、+7、+9、+11、+15、+19、+21等,非超二倍體常見的有-8、-13、-14、-17、-22等。多數研究發現亞二倍體提示預後差,超二倍體提示預後相對好。


但是關於複雜核型與多發性骨髓瘤預後相關的研究並不是很清楚。上述患者發病時分期靠後,生化指標腫瘤負荷較高,骨髓象原始及幼稚漿細胞比例較高,FISH探針可見1q21位點擴增,IGH位點拷貝數增加,從以上評估患者預後系屬高危組,預後差。1q21位點擴增系繼發性改變,其中相關機制並不是很清楚,患者出現複雜的染色體核型與1q21位點擴增是否有相關性呢?還有許多未解之謎需要我們去探索。但是在實際臨床工作中,許多因素都會影響患者的預後,如年齡、精神心理因素、經濟因素等,我們需要綜合考慮,個體化分層治療,從而改善患者預後。


參考文獻:

1. m SMART 3.0:Classification of active MM[DB/OL].[2019-09-06].

2. Chen Jinhua, Li Weiwei, Yao Xiaolu,等. 以梅奧骨髓瘤分層及風險調適治療共識指南分層的中高危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遺傳學特點及預後影響因素分析[J]. 白血病·淋巴瘤, 2019, 000(005):258-262.

3. Debes-MarunCS,DewaldGW,BryantS,et al.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 cluster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athogenesis and prognosis in myeloma[J]. Leukemia,2003,17(2):427-436

4. 靳重陽. 多發性骨髓瘤細胞遺傳學異常及預後的研究進展[J]. 白血病·淋巴瘤, 2017, 26(12):762-765.

5. 賈雁春, 杜鵑. 多發性骨髓瘤的預後評估體系[J]. 臨床檢驗雜誌, 2019(11):820-824.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多發性骨髓瘤,容易誤診的「螃蟹病」
    其實除了這兩種疾病以外,還有一種疾病的發病率也非常高,在我國約為1.4/10萬,僅次於淋巴瘤已升至血液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它就是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表現非常隱匿、複雜多樣,因其四大核心症狀的英文縮寫連起來是CRAB,而CRAB在英文中是螃蟹的意思,所以,臨床表現也被稱為「螃蟹病」。 C——高鈣血症在新診斷的患者中發病率約10%,臨床常無明顯症狀,嚴重時可表現為噁心、嘔吐、多尿、腹痛、心律失常,甚至嗜睡、昏迷等。
  • 一文匯總多發性骨髓瘤分期及預後分層系統
    多發性骨髓瘤(MM)是一類異質性非常強的疾病,部分新診斷MM患者中位生存期能達到10年左右,而也有患者僅為3年左右。那麼如何預判初診MM(NDMM)患者的預後,分期和預後分層系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旨在匯總目前臨床常用的MM分期及預後分層系統,方便大家在臨床實踐中使用。
  • 多發性骨髓瘤怎麼治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方法
    多發性骨髓瘤怎麼治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方法 時間:2020-12-02 15:32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那麼多發性骨髓瘤怎麼治療呢,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方法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癌的一種。漿細胞位於骨髓中,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CART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臨床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
    國家轉化醫學中心(上海)與南京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聯合江蘇省人民醫院、上海長徵醫院,近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靶向B-細胞成熟抗原的雙表位CART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的探索性臨床試驗」學術論文。
  • Blood:多發性骨髓瘤治療邁入「精準」時代——分子生物學檢測指導...
    (MM)個體化治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療效、減少毒性,多發性骨髓瘤的某些生物標誌物可作為預後和預測指標,據此選擇治療方案可對結果產生巨大影響。英國的Pawlyn教授在Blood雜誌發文,描述了目前多發性骨髓瘤中正在應用的預後和預測標誌物以及依據標誌物的個體化治療對治療結果的改善。在過去的20年中,治療進展改善了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預後,新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對驅動疾病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的理解。
  • Nat Chem Biol:揭示藥物泊馬度胺有效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分子機理
    2020年10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白細胞癌症,患者通常會在5年內發生死亡,而臨床醫生通常會使用藥物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及其在結構上類似的藥物(比如來那度胺和泊馬度胺)來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藥物泊馬度胺通常能給對來那度胺耐藥性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帶來一定的治療效益,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其背後作用的具體分子機制。
  • 科學網—CAR-T細胞療法有望成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新策略
    8年前,她被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MM)——血液系統腫瘤的第三大疾病,經歷了化療、自體細胞移植等一系列治療手段後,2015年還是出現了復發。2017年4月,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免疫治療法開始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開展,她在生死的邊緣獲得了新生。
  • 北京京城國醫堂於加軍副院長: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多發性骨髓瘤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疾病,此病多發病於老年人。現在了解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原因是很多朋友們關心的問題。那麼,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大量輕鏈蛋白引起腎小管損傷:骨髓瘤細胞產生大量異常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其中免疫球蛋白輕鏈由於分子量大,可從腎小球濾過,大量進入腎小管,遠遠超過腎小管的最大吸收率小管。過多的輕鏈蛋白從尿液中排出,稱為溢出性蛋白尿。多發性骨髓瘤的特點是腎小管內存在大量輕鏈免疫球蛋白,形成一種特殊類型的小管,引起腎小管梗阻,也對腎小管造成損害。
  • 骨髓瘤一般能活多久?解讀多發性骨髓瘤壽命
    骨髓瘤一般能活多久?對於骨髓瘤患者來說壽命的長短是可預知的還是未知的呢?在我看來放棄治療是可預知,接受治療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對於骨髓瘤的壽命、對於骨髓瘤還能活多久就是一個未知。眾所周知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惡性漿細胞病,這種腫瘤細胞起源是骨髓裡面的漿細胞,而漿細胞呢是B淋巴細胞最後發育的產物。所以可以說多發性骨髓是屬於B淋巴細胞的範圍。大多數患病者的年齡大於四十歲,男生普遍多餘女生。由於淋巴疾病,所以會容易滋生各種細菌性感染。這種病不會感染,大家不必驚慌。在晚期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情況下,一般不會使用化療。
  • 什麼是多發性骨髓瘤 總是腰酸背痛或是這病
    很多中老年人都存在腰酸背痛的情況,一些人認為這是因為上了年紀的原因,並不將之放在心上,但很少有人知道,腰酸背痛的原因,除了上了年紀或休息不夠會導致這一症狀,還有一種名為多發性骨髓瘤的疾病也會造成這種情況,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什麼是多發性骨髓瘤吧。
  • 什麼原因導致多發性骨髓瘤誤診?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起源於骨髓裡的惡性血液疾病,發生多發性骨髓瘤的原因是由於單克隆漿細胞發生了惡性的增生,廣泛浸潤並分泌了大量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從而引起了患者出現廣泛性骨質破壞、反覆感染、貧血、高鈣血症以及腎功能不全等一系列臨床表現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在以前多發性骨髓瘤一般是發生於中老年人群身上,發病的年齡高峰主要在50-60歲左右。
  • CSH 2020丨黃紅銘教授:首次復發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選擇
    CSH 2020丨黃紅銘教授:首次復發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選擇
  • BMS重新遞交CAR-T細胞療法上市申請,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這是一款靶向B細胞成熟抗原(BCMA)的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免疫療法,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 MM)成人患者。本次提交提供了化學、生產和控制(CMC)模塊的更多詳細信息,以解決2020年3月初始BLA提交後FDA在2020年5月提出的未滿足的監管要求。
  • 傳奇生物公布多發性骨髓瘤CAR-T療法新數據:緩解率達97%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正在舉行的第62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傳奇生物公布CAR-T療法西達基奧侖賽(cilta-cel)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最新數據顯示,當中位隨訪時間12.4個月時,97%患者獲得緩解。這是國內首個被納入突破性治療名單的品種。
  • 傳奇生物公布多發性骨髓瘤CAR-T療法新數據:緩解率達97%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正在舉行的第62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傳奇生物公布CAR-T療法西達基奧侖賽(cilta-cel)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最新數據顯示,當中位隨訪時間12.4個月時,97%患者獲得緩解。
  • 血液異常須警惕,常做5個檢查,發現小問題,總比拖出大問題好
    2、骨髓檢查骨髓檢查是指抽取骨髓組織或細胞做形態學分析、檢查染色體核型以及細胞化學染色,而且做幹細胞培養、基因分析以及免疫學檢查,同時也做電子顯微鏡以及病理組織檢查。此檢查項目是血液病最為重要的檢查方法之一。
  • 血液專家於加軍:多發性骨髓瘤是如何引起的?
    2020-11-26 10:02:32 來源: 資訊達人人 舉報   多發性骨髓瘤是單克隆分泌免疫球蛋白的
  • 全新靶點多發性骨髓瘤新藥XPOVIO™(selinexor)獲FDA批准上市
    此外,一項評估selinexor與硼替佐米和低劑量地塞米松聯合用於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的三期臨床試驗(BOSTON)已經完成患者入組。FDA的加速審批為復發難治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提供了一款與現有臨床藥物完全不同機制的創新藥。
  • 安進多發性骨髓瘤藥物顯著延長總生存期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液癌症,表現為反覆緩解和復發。它是一種罕見且具有侵襲性的疾病,佔所有癌症類型的1%。在美國,約有95000人患有多發性骨髓瘤,每年約有30330例新發病例,有12650人會死於該疾病。這一領域還有醫療需求未被滿足。Kyprolis是一款充滿潛力的藥物,它能阻斷蛋白酶體。蛋白酶體對細胞的功能和生長起著重要作用,可以分解已損壞或不再需要的蛋白質。
  • 醫療地圖 | 遭遇多發性骨髓瘤的人生,還能夠實現逆襲嗎?
    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骨髓瘤細胞直接浸潤、M蛋白輕鏈沉積於腎小管及繼發性高鈣血症、高尿酸血症等有關,腎衰竭是本病僅次於感染的致死原因。  03  感染  是多發性骨髓瘤病人首位致死原因。主要與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及中性粒細胞的減少,免疫力下降,病人易繼發各種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