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ES徵集專家提名將截止|商業和生物多樣性評估

2021-01-15 中國綠髮會

#生態文明建設#

繼綠會國際部於2020年11月收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與政策平臺(IPBES)執行秘書Anne Larigauderie博士的致信,獲邀參與協助確定商業和生物多樣性方法學評估範圍的專家提名之後,在近日又獲博士來信,信中重申提示本次提名的提名人(政府或組織),應於2021年2月1日前批准申請並提交提名。

IPBES全體會議在第IPBES-7/1號決定中,通過了2030年前混動工作方案,其首個目標包括對商業對生物多樣性和自然對人類貢獻的影響和依賴性開展方法學評估(「商業和生物多樣性評估」)。綠會作為IPBES平臺觀察員,獲邀參與此次提名。同時,希望提名的組織或機構無需具備IPBES全體會議觀察員的身份,即可做出提名。以下是專門整理的博士本次來信所強調內容的中文版本,供讀者參考。

尊敬的IPBES成員、觀察員和其他感興趣的利益攸關方:

根據(2020年11月20日)的第EM/2020/34號通知,我想提醒大家,提名協助確定商業和生物多樣性方法評估範圍的徵集即將結束。

希望被政府提名的感興趣的專家們可聯繫IPBES的國家聯絡點

(https://www.ipbes.net/national-focal-points)來了解各自國家的流程或截止日期,並請在2021年1月25日前填寫申請表。提名人(政府或組織)應於2021年2月1日之前批准申請並提交提名。鼓勵在截止日期前儘早提名。

(來源:IPBES)

此項評估旨在對商業如何依賴和影響生物多樣性和自然對人類的貢獻進行分類,並確定衡量這種依賴和影響的標準和指標,同時考慮如何將這些指標整合到可持續發展的其他方面。欲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IPBES/7/6號文件(附錄II,第四節)中列出的初步範圍報告,同時被轉載於本函的附件(詳見文末參考來源首個連結)。

所有被提名專家(被提名人)都需出席範圍界定會議,該會議是範圍界定流程的一部分,暫定於2021年4月26日至30日舉行。

IPBES評估過程一覽(來源:IPBES)

被提名人將獲邀通過專門的門戶網站

https://ipbes.net/application/scoping-of-a-methodological-assessment-of-business-and-biodiversity 填寫申請表並附上他們的簡歷。

我還想藉此機會通知大家,尋求對商業和生物多樣性評估範圍進程儘早投入的在線會議已被重新安排在了2021年3月3日和4日舉辦。進一步的消息將在適當的時候公布。

我提前感謝大家的提名和對IPBES持續的支持。

Anne Larigauderie博士 | 執行秘書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與政策平臺(IPBES)

(完)

【參考來源:】

致信《提示:徵集專家提名,以協助確定商業和生物多樣性方法評估的範圍》原文

https://www.ipbes.net/sites/default/files/2021-01/em_2021_02_reminder_call_for_nominations_business_and_biodiversity.pdf

IPBES官網:商業和生物多樣性評估

https://ipbes.net/business-impact

文/牛靜美、陳然 審/綠宣 編/Angel

【推薦閱讀:】

IPBES現徵集專家提名:協助確定商業和生物多樣性方法學評估的範圍 | 非觀察員可參與,鼓勵儘早提交

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937/14377.html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全球評估報告...
    2019年3月27日,生態環境部在京組織召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以下簡稱IPBES)全球評估報告專家研討會。自然資源部、中國科學院、西南大學、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培訓與研究中心等部門和單位的專家學者受邀參會。
  • 「馬丁·伍德爵士中國物理科學獎」公開徵集提名
    自從牛津儀器創始人馬丁·伍德爵士(Sir Martin Wood)於1962年製造了世界首個商用超導磁體,自2013年以來,牛津儀器設立了「馬丁·伍德爵士(Sir Martin Wood)中國物理科學獎」,該獎項旨在發掘和獎勵中國年輕科學家的突破性研究工作,促進國內年輕科學家在極低溫、強磁場環境下取得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
  • 「保護生物多樣性音樂、攝影和視覺藝術徵集活動」等你!
    雲視網訊(記者 單雲仙)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 15大會)將於明年5月在昆明舉行,讓雲南作為美麗中國的窗口再一次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燈下。為迎接COP 15大會,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由雲南省委宣傳部和COP 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的「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已於11月30日正式啟動。
  • 生態系統服務、生物多樣性和土地管理的社會感知評估
    先前研究已認識到生態系統服務社會層面的重要性,並將其納入規划過程。然而,了解人們的管理偏好與他們對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感知的相關性,仍然需要在不同的地理背景下進行探索。因此,Azadeh Karimi等人在Ecosystem Services上發文,旨在研究生態系統服務感知、生物多樣性和管理偏好之間的空間格局及相關性,以闡明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權衡和協同作用,及其與保護區的關係。
  • 《生物多樣性公約》昆明COP15口號徵集大賽|有才你就來
    為《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提出一個口號,就有機會獲得大獎證書,並使您的創意在國際上傳播開來!為提高公眾意識,呼籲全世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給予足夠重視,COP15籌備執行委員會目前已在線發出了號召,徵集大會的口號。
  •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主題口號徵集邀您參加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主題宣傳口號徵集啟事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定格時光 尋找生活中最美的它們
    為了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當時的首都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籤署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2001年將每年12月29日改為5月22日。
  • 我院學生在2020年「全國大學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海報宣傳畫徵集大賽...
    2020年生態環境部「全國大學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海報宣傳畫徵集大賽」已正式落下帷幕。在參賽的眾多高校和學生作品中,我院多名學生的作品脫穎而出,1人榮獲一等獎,2人榮獲二等獎,5人榮獲三等獎,另有23人獲得優秀獎。
  • 生物多樣性全球評估報告:百萬物種在幾十年內面臨滅絕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23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活動現場,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長、IPBES多學科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寧介紹,最新評估報告提示,在過去的300年間全球的溼地面積縮小了87%。另外,目前平均約有四分之一的動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脅,約有上百萬物種在幾十年內面臨滅絕。
  • 中科院和環保部聯合發布《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和《中國生物多樣性...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物種信息研究組負責組織高等植物名錄的匯總和審核工作。  紅色名錄主要是指採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標準對生物物種進行絕滅風險評估所得到的結果,物種紅色名錄是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規劃制訂的重要依據。本次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包括高等植物和脊椎動物兩卷,分別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動物研究所組織編寫。
  • 普陀區啟動陸域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工作
    普陀區是全省生物多樣性調查29個重點區域之一,在全省生物多樣性中佔有重要地位。為了守護好大自然給予的這份饋贈,普陀區近日全面啟動陸域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工作。陸域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工作主要分為2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年內完成樣線勘探、形成工作方案、梳理匯總現有成果;第二階段為2021年完成野外調查和數據整理分析。
  • 綠會標準中心向ISO/TC331提交「制訂生物多樣性評估國際標準」提案...
    (ISO/TC331)提交制訂生物多樣性評估國際標準的提案,推動全球環境治理。圖:ISOTC/331官網同時,綠會標準中心啟動對現有包括《生物多樣性評估標準》在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標準修訂工作。周晉峰秘書長要求,修訂時類似國際標準時,要徵求多方專家意見,聯繫各國際組織。
  •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雙循環背景下生物多樣性商業經濟發展「課題...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雙循環背景下生物多樣性商業經濟發展」課題座談會近日在昆明舉行。座談會以經濟雙循環、雲南綠色食品牌、八大產業為支撐,依託雲南生物多樣性資源優勢和2021年雲南生物多樣性大會的機遇,研究和探討如何建立基於生物多樣性和雙循環發展的國家級雲南農產品精深加工樞紐,進而實現「農民有增收、企業有營收、政府有稅收」。
  • 外來入侵物種或將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加速喪失
    圖片來自網絡2020年7月14日,《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發表題為《基於專家評估研究未來外來物種影響的驅動因素》(Drivers of Future Alien Species Impacts: An Expert‐based Assessment)的文章指出,外來入侵物種可能很快就會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加速損失。
  •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第八次會議將於2021...
    中國綠髮會國際部近日收到了來自「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平臺」(IPBES)的通知,了解到:IPBES全體大會第八次會議(IPBES-8)將於2021年6月14日至24日在線舉辦。為了推動全球環境治理,現將相關信息分享如下。
  • 【生物多樣性】東川生態修復初見成效 引來珍稀鳥類安家落戶
    (東川北收費站 板河口溼地) 自11月13日,東川區提升生態修復指揮部辦公室啟動了《生物多樣性之東川》編纂工作,並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東川區生物多樣性圖片,截止記者發稿時,現已徵集到各種鳥類資料圖片55種,其中:已識別出「有益、有重要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三有的野生鳥類38種,另有17種正在識別中。
  • 使用下一代DNA技術了解不同物種多樣性,提供生物多樣性評估潛力
    ARC礦山恢復中心的首席研究員Curtin博士候選人Mieke van der Heyde說,DNA元條形碼是生物監測領域中一個正在發展的領域,具有提供快速,準確和成本有效的生物多樣性評估的潛力。「隨著動物和有機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它們會通過糞便,皮膚細胞,唾液和花粉等東西留下DNA痕跡。當在環境中發現這種DNA時,就被稱為環境DNA或eDNA。「我們的研究探討了使用這種eDNA作為生物監測附加工具的可行性。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以國家目標推動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2021年5月,《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COP15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2020後框架」),描繪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國際社會將此視為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歷史性機遇。回顧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無論是《公約》COP6通過的2010年目標,還是COP10通過的2020年目標,全球層面上未能實現上述目標的最核心問題在於執行。
  • 疫情與生物多樣性流失有關嗎?中國與這兩個國家合作展開研究
    生物多樣性流失與疫情流行有何關係?氣候變化對傳染病的傳播模式會造成怎樣的影響?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下,還有諸多問題有待解答。中國研究人員將與南非和比利時同行合作對相關問題展開研究。據中國駐南非大使館官方網站消息,南非國家研究基金會近日正式發布《中國/比利時/南非三方聯合研究項目申報指南》,項目徵集領域為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和公共衛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消息稱,根據中國科技部、比利時科學政策辦公室、南非科學創新部合作協議及磋商情況,三方同意在2020年啟動聯合研究項目徵集工作。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以國家目標推動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2021年5月,《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