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為什麼能(品牌論)
「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高於一切,為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不懈奮鬥!」1998年,中國第一批14名航天員在五星紅旗下莊嚴宣誓,標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不到22年,這支隊伍先後有11人、14人次徵戰太空,見證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軌跡。如今,時代的書頁翻轉,但彰顯載人航天精神的鏗鏘誓言依舊在耳邊迴響。
-
歐洲傳來一聲巨響,僅8分鐘偏離軌道,網友:航天還是看中國
除此之外,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先進不僅如此,俄羅斯專家特地指出,嫦娥五號月球發射返回火箭進入預定軌道的方式,中國的方式比美蘇複雜的多。嫦娥五號從月球上返回,先在月球上發射返回火箭進入月球軌道,然後在月軌上自動操縱兩個裝置進行對接,在美俄看來,這是極具風險的技術,但中國人信心十足。與此同時,美國強烈要求我們分享探月數據,這是為什麼?
-
同歐洲國家相比,中國航空航天領域雖剛剛起步,但勢頭強勁
中國航天此前一直都在第二方陣,落後於美俄,與歐洲等國差距不是很大,但我國航空航天領域雖剛剛起步,但勢頭強勁,北鬥三號已經組網成功,火星探測器也成功發射。好多技術都是自主產權,一點也不比其他國家差。這都多虧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辛勤努力。
-
原創|打通連接歐洲和亞洲新通道北極航線,中國打破美加等國封鎖
原創|開發北極,打通連接歐洲和亞洲新通道北極航線,中國打破美加等國封鎖 開發北極是中國打破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封鎖,不斷地向海洋強國的目標邁進的壯舉。&34;號探索的北極地區對中國以及未來的世界格局將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這次&34;號走的是北極航線。北極的北極航線被視為連接歐洲和亞洲的新通道,而歐亞正是全球經濟活動最活躍的兩大板塊,連接歐亞的北極航線具有難以估量的戰略價值。另一方面,北極航線能為中國帶來安全穩定的能源通道。為什麼這麼說呢?中國快速發展自然對能源需求居高不下。
-
中國反攻!打破美國21年航天「封鎖」,3大領域全面趕超
按照計劃,中國的探月工程分為「探」、「登」、「駐」三個階段,而嫦娥五號的圓滿成功,意味著我國第一階段的探月工程已經完成,為下一步的空間探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國際上,「嫦娥五號」同樣引起轟動,歐洲、俄羅斯等多國都發來了賀電,而美國卻希望中國分享此次探月工程所獲得的數據和成果,有點想「坐收漁人之利」的意味。
-
中國航天在美國制裁中變強
中國航天的發展始於1956年,並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是繼蘇聯、美國與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航天是在美國等國家制裁中起步的,也是在美國的制裁中不斷發展的。
-
承認中國優秀並不那麼難!這次,美英西方雖不情願但都為中國點讚
全球媒體在第一時間對中國嫦娥五號的動態進行了關注,絕大多數航天科研機構都對中國表示了祝賀。美國人雖然極不情願,但美國宇航局科技生命部門副主管託馬斯還是向中國發出了祝賀。並指出,嫦娥五號登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希望每個人當然也包括美國航天學家,能夠從中國嫦娥五號從事的科研中獲益。託馬斯發出這樣的「希望」是因為中國此次取回的月壤的確與美蘇當年的取回的不一樣,中國取回的月壤「年輕」20億年,對研究月球的火山狀態及磁場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
50年,為什麼我們去火星要等這麼久,而美蘇只是幾年?
為什麼要去火星?地球上凡是具備了獨立發射人造衛星能力的國家,都會第一時間把行星探測器的下一個目標對準火星。這是因為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大小處在地球和月球之間,平均赤道半徑為3398km,約為地球的1/2。
-
中國突破航天推進關鍵技術,霍爾推力器取得傲人成績
中國的科技發展雖然在近幾年十分迅速,但是整體技術還是落後於歐美。在航天領域也一直都是美國和俄羅斯稱霸,直到中國2000年之後,中國加入了太空鬥爭之中,這個局勢有所改變。而如今中國完全有後來居上的架勢,航空領域的科技發展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
中國突破航天推進關鍵技術,彎道超車歐美,獨家享有該技術
最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航天推進技術中的霍爾推力器上有了新突破,而且在關鍵技術上彎道超車歐美,只有中國獨享該技術,那到底我們突破了什麼關鍵技術呢?下面和大家聊一聊。在航天領域也一直都是美國和俄羅斯稱霸,直到中國2000年之後,中國加入了太空鬥爭之中,這個局勢有所改變。而如今中國完全有後來居上的架勢,航空領域的科技發展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
從愛理不理到高攀不起:歐洲太空人學漢語,希望能進中國空間站
美國的國際空間站計劃在2024年前退役,這個計劃卻讓免費使用者俄羅斯感到不滿,俄羅斯提出要和國際空間站分道揚鑣說拜拜,希望能夠和中國合作,這一舉動引起了美國的警覺。中國的空間站計劃在2020年發射,這就意味著當美國的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中國的空間站是唯一運行的空間站。
-
中國再創霍爾發動機新高!6年實現彎道超車,100千瓦級指日可待
我國在航天領域造詣有目共睹,包括航天飛行器,航天振動臺等,不久前,一條新聞稱,中國首款霍爾推動器成功完成點火試驗,持續點火時間長達8小時,點火次數高達30次,實現了我國霍爾電推力器從毫牛級向牛級的跨越。
-
大國航天爭霸戰,你不知道的空間站歷史!
,美國率先在1969年把太空人送上了月球,徹底贏得了登月爭奪戰的勝利,失敗的蘇聯自知搶先無望,則在太空探索的思路上發生了轉變,既然美國人能把人送的更遠,那我蘇聯人就能在太空中待的更長。此後,蘇聯又陸續向太空發射了5個科研空間站和3個軍事偵察站。禮炮計劃打破了多個航天紀錄,其中包括若干個任務時間的紀錄,例如第一次在空間站移交太空人,以及太空漫步的紀錄。
-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又一尖端科技突破西方封鎖,網友喜出望外
過去幾年裡,我們在航天領域取得了很多成就,同時中國重點開發的航天領域在技術上突破了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封鎖。此前,中國向世界宣布,又一項尖端航天技術突破了西方世界的封鎖,成功進軍世界一流領域。中國突破的這一封鎖技術是霍利推進器。該技術可以大大提高人類現有宇宙飛船的推力性能,是人類今後探索宇宙時可以將該裝置應用於太空梭的飛機,是世界各國非常重視的宇宙技術。
-
碩果纍纍的中國航天,和美國的差距卻還在拉大?
到了90年代,中國航天已經本來走上了快車道,憑藉低廉的價格和快速的產品迭代,已佔全球衛星發射市場7-9%市場份額,且極有可能拿下國際衛星通信組織後續全部的發射訂單。但在1999年5月25日,美國公布了《考克斯報告》,聲稱中國可能利用發射美國衛星的機會,刺探美國的航天技術,並以此為由全面禁止使用中國火箭發射美國衛星,甚至任何含美國製造零部件的衛星也不被允許。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為什麼至今仍沒有墜入大氣層?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意味著我們炎黃子孫千百年來的飛天夢終於從「嫦娥奔月」和「萬戶飛天」的傳說變成了現實。那麼為什麼早已沒有了燃料(電池)的東方紅一號衛星還能一直繞著地球運行呢? 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二戰結束後,美蘇爭霸的局勢嚴峻,兩國在全領域展開直接交鋒。
-
俄專家:中國航天技術遙遙領先於歐洲和日本
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院士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認為,中國航天技術快速發展,不僅在載人航天領域,中國在該領域取得的成就和進行的實驗值得密切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4月3日報導,北京時間4月2日,失控的8噸重中國軌道站「天宮一號」墜入太平洋水域。自2016年起軌道上已有中國第二座軌道站「天宮二號」。熱列茲尼亞科夫稱:「近幾年來,中國太空計劃快速發展,取得了大量成就。以軌道空間站為例,『天宮二號'已飛行2年,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明年將開始建造多模塊空間站。」
-
中國航天喜迎巔峰!已取得兩大核心成就,又將迎重大任務
載人航天在蘇聯是首次實現,隨後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也隨之完成。然而,中國的航天事業卻一直受到美蘇和歐洲各國的壓制和封鎖,自1970年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運載火箭和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中國航天事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出新成果。剛過的2019年,無疑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硬骨頭」之年。是網絡上的一種流行說法,意思是非常嚴重。
-
歐洲航天專家:美國如果再不去登月,歐洲寧願緊跟中國登月步伐
近日,「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經歷了極低溫的考驗再次被順利喚醒,進入被美國人也認為是不可思議的第十五個月晝工作期,再次以高光姿態開始在月球背面展開新的探月工程項目。在中國航天展現積極務實的大背景之下,一位歐洲航天專家還是有話要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