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示意圖
11月24日開始,嫦娥五號從發射、著陸、挖採月壤、月面點火起飛到現在準備對接返回,全球人士都給予了高度關注,嫦娥五號在月球上展開中國國旗讓關注達到了最高點。
全球媒體在第一時間對中國嫦娥五號的動態進行了關注,絕大多數航天科研機構都對中國表示了祝賀。
美國人雖然極不情願,但美國宇航局科技生命部門副主管託馬斯還是向中國發出了祝賀。並指出,嫦娥五號登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希望每個人當然也包括美國航天學家,能夠從中國嫦娥五號從事的科研中獲益。
託馬斯發出這樣的「希望」是因為中國此次取回的月壤的確與美蘇當年的取回的不一樣,中國取回的月壤「年輕」20億年,對研究月球的火山狀態及磁場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嫦娥五號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保存設備中
為什麼中國取回的月壤同美蘇取回的不一樣?這是因為嫦娥五號選擇的登陸點不一樣,中國探測器降落的地點位於玄武巖熔巖平原的中間,這位置的地質是相對近期的火山形成,比美蘇登陸點的火山「年輕」20億年,這是「青春期」的月壤。
雖然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裹挾俄羅斯在過去數十年對中國航天技術封鎖,但中國人還是取得了傲人的成就,這點的確不簡單,並且,美國人的「封鎖」,讓中國人在太空工程中獨闢蹊徑,這一點,西方科學界也漸漸接受了這樣的現實。
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後全景相機環拍成像
嫦娥四號、嫦娥五號的探月,讓西方態度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必須承認,美國人依舊在太空領域的探索擁有最強實力。在以往,中國人取得了一些成就之際,雖然美國及西方國家也會發來賀電,但都是純禮節性的。因為在他們的眼中,中國的技術都落後他們很多年,就如我們在看印度人從事太空事業有點差不多。
嫦娥四號的月背著陸、嫦娥五號的月軌對接,中國探月工程的與眾不同,讓西方的航天學家態度出現了變化,他們也想知道月球背面怎麼樣,他們還從未登陸過月球背面,也從未在月軌進行過太空飛行器的對接。
美國知名媒體報導嫦娥五號登月的消息時指出,自1976年以來,人類完成了三次成功的月球任務,這三次都是中國人完成的,2020年,中國還有一項新的太空任務是飛向火星。
文章指出,自1976年的蘇聯「月球-24」探測器登月以來,除了中國,沒有哪一個國家成功登陸月球。並不是沒有人嘗試,歐洲、日本、印度以及以色列都進行了一系列的發射,但是都失敗了。
2019年,以色列航天局的一個月球探測器,是以飛船墜毀而告終。
美國人的字裡行間可以讓人感受到,承認中國優秀並不那麼難。嫦娥四號讓他們看到中國的技術與眾不同,嫦娥五號讓他們雖然極不情願,但是也應該為中國點讚。
這一次,針對嫦娥五號,在西方,雖然還有少許陰陽怪調的論調,但是為中國航天人點讚是主流。
俄羅斯人則是大方得多,雖然繼承了蘇聯太空探索的遺產,但俄羅斯上至總理下至各航天機構以及媒體,幾乎是整個俄羅斯都在為中國點讚。(天高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