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技曾受惠於中國,但連中國人自己都忽視了這一點

2020-11-04 小傳統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近代以來的世界,是由科學技術所塑造的。

數百年來,人類藉助科學發現和發明,掌握自然規律,並以之為人類造福,實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飛躍。

在這個過程中,西方人做出了卓越的、主要的貢獻。

近現代科學誕生於西方,興起於西方,並主要由西方人發展和完善;直到今天,總體上也仍是西方人在引領。

可以說,我們今天的世界,受惠於西方良多,包括中國。

不過,長期以來,無論是西方人還是中國人,卻都早已遺忘和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

以歷史的眼光來看,今天的科技世界,乃是東西方文明相結合的產物。西方也曾受惠於中國!

這被美國學者羅伯特·坦普爾稱為「迄今為止尚未披露的最大歷史秘密之一」。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近現代科學的誕生,是由西方人獨立完成的,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地區和民族,並沒有做出任何貢獻。

然而,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則通過他15卷的宏篇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向我們揭示了中國古代科技的輝煌歷史;並認為歐洲曾消化吸收了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從而幫助促成了近代科學的誕生。

同時他也提出了一個非常令人困惑的問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

羅伯特·坦普爾基於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提煉、編寫了一個濃縮版本——《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並獲得李約瑟的認可。

通過梳理與研究,坦普爾驚奇地發現:「近代世界賴以建立的種種基本發明和發現,可能有一半以上源於中國,然而卻鮮為人知。」

他指出,就連中國人自己都早已遺忘了他們曾經取得的成就——「當耶穌會士向中國人展示機械鐘時,他們竟然感到敬畏。中國人忘記了,首先發明機械鐘的正是他們自己。」

李約瑟曾說,弗朗西斯·培根認為,造紙與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幾項發明對於徹底改造近代世界,並使之與古代及中世紀劃分開來,發揮了重大作用。

「但他把這些發明的起源看作是『模糊不清的、湮沒無聞的』,他至死也不知道,所有這些都是中國的發明。」

而除了「四大發明」,中國古代還有很多發明與發現位居「世界第一」——

「無論是二項式係數排列,還是旋轉運動與直線運動相互轉換的標準方法,或第一臺時鐘中的擒縱裝置,或韌性鑄鐵犁鏵,或地植物學與土壤學的開創,或皮膚與內臟的關係,或天花痘苗接種的發現……」

那麼,為什麼這些重要的發明與發現會被人們遺忘了呢?

坦普爾認為,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人自己沒注意到這些。「如果做出這些發明和發現的主人自己都不再要求得到發明和發現權,如果連他們自己對這些發明和發現的記憶都淡漠了,那麼這些發明和發現的遺產繼承人,何苦還要替他們去爭回丟失了的權利呢?」

「爭回」這些「權利」,過去認為主要有利於增強我們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而在今天來看,恐怕還有更多、更深的意義。

正如坦普爾所說,「認識到東方和西方在精神上並不像人的外表差距那樣大,相信東西方早已在各個方面牢固而深刻地結合為一體,是很令人鼓舞的。」

歷史已經證明,人類文明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如果東西方都承認和尊重中國的貢獻,「中國人和西方人就能夠無愧地相互正視對方,竭誠相待,成為親密的夥伴」!

-完-

【如果你覺得不錯,歡迎點讚和關注我們,碼字不易,謝謝支持!】

相關閱讀:

相關焦點

  • 瑪雅文明和埃及文明都是中國人建立的?中國發現這遺址讓西方驚訝
    說起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中外出現兩種不同意見,中國歷史專家認為是夏朝,而西方歷史專家非要眼見為實,以出土的文物為準,只承認商朝,為了努力證明夏朝的存在,說服西方專家,咱們國家開啟了夏商周斷代工程,沒想到有了一份新的收穫。
  • 西方科幻作家斷言中國人想像力不行,劉慈欣用《三體》狠狠打臉
    一直以來,在西方世界都有這樣一個普遍認知,那就是現代文明起源於西方,而東方的那些文明都是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甚至有西方科幻作家曾斷言稱:中國人想像力不行。毋庸置疑,近代以來,西方在科技方面的領先是巨大的,這某些西方人產生了一種幻覺,那就是唯有西方人才能夠擁有非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能夠創作出令世人驚嘆的科技成果和科幻作品。
  • 中國人也有膚色很白的人,但卻被稱為黃種人,原來暗藏西方的詭計
    這首歌詳細地描述了一個中國人的外貌特徵,但是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其實最早中國其實並不是被稱為黃種人的,而是「白種人」。從白種人變成黃種人,其實也就是這短短幾百年的事情,其實最早在歐洲的傳教士的眼裡,我們和他們都是正宗的白種人。
  • 為什麼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外國?西方學者:我們不能做中國人的信仰
    天地造化,歲月流轉,這就像是君子的處世之道。什麼是君子,立足於自身的努力,永不停止自我完善,奮發圖強,具有與萬物相容的美德。這就是中國人的信仰,是中國人對自己的抗爭和信任,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外國。有西方學者說,中國人的信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從信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中國與西方,甚至世界,有著完全不同的境遇。
  • 西方信上帝,中國信祖先,你知道嗎?中國人的祖先就是西方的上帝
    中國人向來慎終追遠,尊天敬祖,以祖先為自豪。三皇五帝,唐堯虞舜,夏商周,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在漫長的年代裡中國人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祖先,也沒有人質疑過華夏歷史。就是這典籍浩繁,栩栩如生的歷史,在近現代西方文明的衝擊之下,變得模糊和支離破碎。外有洋人的不斷發難,內有疑古派的自我否定,中華文明所遭遇的摧殘不亞於秦火,但是,是真金不怕火煉,是鳳凰必將涅槃。
  • 諾貝爾獎故意不給中國?這4位中國人本應該獲獎,卻被忽視
    五年前,屠呦呦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當她被諾貝爾獎宣布的那一刻,舉國沸騰,轟動國際,因為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
  • 達裡奧:中國人曾對著我的10美元計算器連呼不可思議,如今……
    要聞 達裡奧:中國人曾對著我的10美元計算器連呼不可思議,如今……2019年1月22日 15:19:11本文來源「觀察者網」,文章譯自1月3日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美國對衝基金教父、華爾街傳奇人物雷·達裡奧在「領英」個人主頁撰寫的《回顧中國40年改革路》。
  • 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李愛珍曾帶團隊突破西方「卡脖子」
    曾經,中國科技事業被西方「卡脖子」,她卻讓西方人知道什麼叫中國人。她研究的是國防、環保、醫療、經濟等領域,更是我國著名的材料學家。很多人可能覺得材料學家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實際上,往往一些前沿的科技,卻恰恰就是被材料所束縛,沒有材料再好的設計都是空談。無疑,材料學家對於一個國家,各行各業都十分重要。而她身為材料學家,將一生青春奉獻給了祖國,而且為祖國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給中國贏得了尊嚴。
  • 一個不存在的中國人,卻讓西方害怕了100多年,至今都深信不疑
    一個不存在的中國人,卻讓西方害怕了100多年,至今都深信不疑 眾所周知,在中國許多帶有真實背景的文化作品當中,實際上有許多人物都是被認為虛構的額,但卻眾人皆知,就例如楊宗保等人。
  • 中國這一混血村:村民都是藍眼睛高鼻梁,一直強調自己是中國人!
    中國這一混血村:村民都是藍眼睛高鼻梁,一直強調自己是中國人!經濟全球化趨勢使得國家與國家的距離不斷地拉近,現在出國旅遊已經是一種很常見的事情,不像以前那樣麻煩。要說與我們國家外交關係最好的國家之一當屬俄羅斯,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國民報團去俄羅斯旅遊。
  • 德國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急速發展卻不被西方同化
    德國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急速發展卻不被西方同化。這個德國人表示中國在近幾十年的發展中,可以說是相當的亮眼,並且讓很多國家的人都感到吃驚以及害怕,因為中國有這樣的發展速度,而其他國家不跟上的話,總有一天是會被超越的。
  •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
    比如黑格爾,比如西方最早翻譯中國古代四書經典的理雅各(註:James Legge,1815-1897,英國著名漢學家),他在譯本第一版的序言裡曾寫到孔子講的不是哲學,但後來他承認其實孔子講的也有很深的道理。這其實不是貶義,只是證明了中國哲學和西方意義上的哲學在方式上差別很大。
  • 西方鏡子裡的中國
    但畢竟這朵雲靄,確曾因著西方這股新興的、陌生的力量的攪動,而一度電閃雷鳴,經歷照耀與陣痛,重新回顧這些成像,或許也是一次擺正。中國風(Chinoiserie)能夠在18世紀的歐洲大陸掀起如此大的狂潮,馬可•波羅無疑是最初的風眼。作為中世紀的旅行家之王,馬可•波羅儼然已成了外國人在中國旅行的象徵。這完全仰賴於《馬可•波羅遊記》的廣泛傳播,他筆下這個「銀子做城牆,金子做城垛」的中國形象不僅讓西方人,也讓中國人自己神往不已。
  • 環球時報:「暴恐」表態對比,中國一點不欠西方人情
    原標題:「暴恐」表態對比,中國一點不欠西方人情   法國《查理周刊》遇襲後,法、德、英等40多國領導人於11日出席了在巴黎舉行的悼念死難者反恐大遊行活動。中國沒有派高官參加。於是,中國一些不甘寂寞、慣於時時處處搶佔道德制高點的「姿勢分子」立即又跳了出來,批評中國政府。   這種批評有道理麼?
  • 日本人:中國人最可怕的一點,就是連這種劇毒植物都能用來賺大錢
    我們都知道,在當今世界上,中國可謂是一個神奇的國家,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改革開放後,中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又晉升了一大個等級,一直以來,中華民族在世界很多國家眼中是一個化腐朽為神奇的民族。
  • 中西方對時間的差異_中西方文化差異圖 - CSDN
    似乎多一點少一點味道就會相去甚遠似的。而這洋人的廚房裡,還真的配有這些衡具和量具。有時從超市買來的一些粉類食品原料或佐料容器內,也會附有一個小量匙,就是為了這些「愚」人準備的。在菜譜裡,往往還會寫上供幾個人用餐,讓人覺得洋人的肚子就象可口可樂的瓶子,大小一個樣。 從這菜譜裡,卻能看出東西方之間處事哲學的差異。
  • 外國人虛構的一個中國人,西方人又怕又恨100多年,此人到底是誰
    在19世紀末的時候,「黃禍論」尤其的囂張和傳播廣泛,主要的矛頭對準了中國人和日本人。這種理論雖然極端,但是卻不是空穴來風,所以當時的白種人大多對此深信不疑。因為當時東西方人還不是很熟悉,都是道聽途說,於是中國人因為神秘,而被西方人所不斷的誤解,就造成了當時的極端民族主義局面。在加上人種學、人口學和生存空間論等學術背景,更是將中國人特意的抹黑。
  • 中國人的數位化生存
    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可以想像,當中國的網際網路和手機滲透率達到和西方相似程度時,世界將會怎樣.中國是全世界網際網路和手機服務的最大市場,其發 展速度很快令人驚嘆.從2006年到2007年,網際網路新用戶數增長了18%,比美國同期不足4%的數字高出很多.同樣,在手機領域,中國在2006年到 2007年的增長率接近16%,而美國僅為8%.許多西方人士可能選擇在短期內忽視中國市場——認為其
  • 為更好的侵略中國,西方世界塑造了一個「惡魔」代表中國人的形象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淪為半之名地,地大物博的中國大陸成了西方列強的後花園。他們從滿清政府手裡對中國極度索取。明明中國就是他們手裡的羔羊,可是他們為了更好的獲取自己的利益,居然在西方世界杜撰了一個十惡不赦的中國人,一個惡魔,一個陰險狡詐的人。
  • 中國日報網評:看,這就是中國人
    而在中國,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人們開始有序復工復產,逐漸開始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在這場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的抗疫鬥爭中,經受考驗的不僅是各國的公共衛生系統,更是每個國家的每一個人。回顧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的鬥爭,中國人自律、奉獻、團結一致的精神為世界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