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近代以來的世界,是由科學技術所塑造的。
數百年來,人類藉助科學發現和發明,掌握自然規律,並以之為人類造福,實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飛躍。
在這個過程中,西方人做出了卓越的、主要的貢獻。
近現代科學誕生於西方,興起於西方,並主要由西方人發展和完善;直到今天,總體上也仍是西方人在引領。
可以說,我們今天的世界,受惠於西方良多,包括中國。
不過,長期以來,無論是西方人還是中國人,卻都早已遺忘和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
以歷史的眼光來看,今天的科技世界,乃是東西方文明相結合的產物。西方也曾受惠於中國!
這被美國學者羅伯特·坦普爾稱為「迄今為止尚未披露的最大歷史秘密之一」。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近現代科學的誕生,是由西方人獨立完成的,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地區和民族,並沒有做出任何貢獻。
然而,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則通過他15卷的宏篇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向我們揭示了中國古代科技的輝煌歷史;並認為歐洲曾消化吸收了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從而幫助促成了近代科學的誕生。
同時他也提出了一個非常令人困惑的問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
羅伯特·坦普爾基於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提煉、編寫了一個濃縮版本——《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並獲得李約瑟的認可。
通過梳理與研究,坦普爾驚奇地發現:「近代世界賴以建立的種種基本發明和發現,可能有一半以上源於中國,然而卻鮮為人知。」
他指出,就連中國人自己都早已遺忘了他們曾經取得的成就——「當耶穌會士向中國人展示機械鐘時,他們竟然感到敬畏。中國人忘記了,首先發明機械鐘的正是他們自己。」
李約瑟曾說,弗朗西斯·培根認為,造紙與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幾項發明對於徹底改造近代世界,並使之與古代及中世紀劃分開來,發揮了重大作用。
「但他把這些發明的起源看作是『模糊不清的、湮沒無聞的』,他至死也不知道,所有這些都是中國的發明。」
而除了「四大發明」,中國古代還有很多發明與發現位居「世界第一」——
「無論是二項式係數排列,還是旋轉運動與直線運動相互轉換的標準方法,或第一臺時鐘中的擒縱裝置,或韌性鑄鐵犁鏵,或地植物學與土壤學的開創,或皮膚與內臟的關係,或天花痘苗接種的發現……」
那麼,為什麼這些重要的發明與發現會被人們遺忘了呢?
坦普爾認為,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人自己沒注意到這些。「如果做出這些發明和發現的主人自己都不再要求得到發明和發現權,如果連他們自己對這些發明和發現的記憶都淡漠了,那麼這些發明和發現的遺產繼承人,何苦還要替他們去爭回丟失了的權利呢?」
「爭回」這些「權利」,過去認為主要有利於增強我們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而在今天來看,恐怕還有更多、更深的意義。
正如坦普爾所說,「認識到東方和西方在精神上並不像人的外表差距那樣大,相信東西方早已在各個方面牢固而深刻地結合為一體,是很令人鼓舞的。」
歷史已經證明,人類文明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如果東西方都承認和尊重中國的貢獻,「中國人和西方人就能夠無愧地相互正視對方,竭誠相待,成為親密的夥伴」!
-完-
【如果你覺得不錯,歡迎點讚和關注我們,碼字不易,謝謝支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