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手機用戶和最多的網民.在2008年2月,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上網人數最多的國家.
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可以想像,當中國的網際網路和手機滲透率達到和西方相似程度時,世界將會怎樣.中國是全世界網際網路和手機服務的最大市場,其發 展速度很快令人驚嘆.從2006年到2007年,網際網路新用戶數增長了18%,比美國同期不足4%的數字高出很多.同樣,在手機領域,中國在2006年到 2007年的增長率接近16%,而美國僅為8%.許多西方人士可能選擇在短期內忽視中國市場——認為其「 現在不重要」.他們仍然覺得中國在成熟度上落後於西方.然而,這一態度沒有切實的依據.
美國消費者和企業也許不會驚訝於中國的網民總數領先於他們,因為中國畢竟是世界上擁有最多人口的國家.讓他們感到驚訝的是,中國許多電信公司處於科技發展與發明創造前沿的同時,其消費者使用高科技往往比他們更頻繁、更複雜.
實際上,如果考慮到:公元105年中國的蔡倫就發明了造紙術;公元593年,中國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印刷術(比著名的德國發明家約翰·古登堡幾乎早850年),這一切都不應該讓我們覺得過分驚訝.
今天,我們依然能夠看到歷史的重演.電信設備製造商北電網絡公司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國超連接人群比例最高.所謂超連接個體是指在工作和娛樂中至少使用7種設備,並且使用文本信息或網絡會議等至少9種應用.
我們在2007年底進行的全國性調研顯示,中國人不僅經常使用多種數位化設備,甚至還離不開它們.這並不是社會的個別現象,而是現代中國的一大特質.42%的受訪者承認,他們的生活不能缺少網際網路.
中國人如何使用高科技
明確說明中國人使用科技複雜程度的方法之一:就是將中國人主要從事的網際網路活動與美國人從事的活動進行對比.
我們先看看電子郵件方面.這一點上,中國不如美國.91%的美國網民使用電子郵件,而只有63%的中國網民使用此項功能.從這一點上來看,「中國落後西方」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是進一步研究表明,中國人極少使用電子郵件的原因是,他們認為這是過時的科技.既然通過即時通訊(IM)軟體就可以與朋友保持持續的聯繫,為什麼還要等著接收朋友的電子郵件呢?89%的中國網民使用IM軟體,而僅有39%的美國人在網上聊天.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網民比美國網民「進化 」得更快.
中國在許多領域都領先於美國,如中國網民將大量在線時間用於娛樂.基本上,當美國人使用網際網路發送郵件、搜索信息和閱讀新聞時,中國網民用它來聊天、聽音樂或看實時電影.他們也花費更多的在線時間下載音樂和電影(通常使用P2P分享技術),以及玩遊戲.有趣的是,雖然西方關注於中國的一些網際網路限制,但是更多的中國網民通過博客表達其觀點——這比在美國更常見.
只有在少數領域,中國還落後於美國,主要包括網上工作搜索、網上購物或網上銀行.但是,這些都是有原因的,我們將在後文中詳述.
在研究手機使用時,也出現了相似的趨勢.中國人不僅欣然接受移動技術,且已經使用電話進行許多超越簡單通話或發送簡訊功能的活動.超過50%的人使用手機聽音樂和拍照.實際上,通過手機下載音樂的收入超過了整個傳統音樂行業的收入.就像在電腦上玩遊戲一樣,他們也在手機上玩遊戲(42%用戶的行為).
若與美國人的行為進行比較,我們發現中國人在多個領域更加活躍.大約34%的中國人使用手機發彩信,而在美國僅為18%.21%的中國用戶用手機上網,而美國僅有11%.18%的中國用戶用手機下載和播放視頻片段,而美國僅為3%.
為了進行這些活動,中國用戶將一天中大部分時間花在數位化應用上.僅看在線時間一項,中國人平均每天花在網際網路上的時間超過2.7小時.將這個數字乘以上網人數,就可以得出,每天中國用戶的在線時間總量高達5.7億小時!
同時,還要考慮他們玩電腦、用手機、看數位電視以及使用如數位相機或MP3播放器等數碼設備的時間.你可能想知道,他們哪有時間去做其它事情呢?實際上,進行調研時,我們請很多受訪者寫日記,記錄下每次使用這些技術的情況.這些「數字日記」顯示受訪者每天不睡覺時的每個小時都在使用數位化設備和服務.
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人佔據了今日網絡世界的核心地位.反對者也許會反駁說,這些數字都沒有問題,但是僅僅代表了中國大城市中追逐潮流和富裕的「早期用戶」.但是,我們的研究——在中國11個省份的12個城市,對3,700人進行了調查——之後,證明這一論斷是錯誤的.城市的規模和地點似乎對「連接度」沒有太大影響.雖然財富對使用頻率有一定影響,但是來自各個階層的用戶使用現代技術提高生產力或者更好地享受生活.甚至在最小的城市,88%的人可以上網、擁有手機或數位電視.僅僅在農村地區,現在的使用率很低.
更令人吃驚的是這一現象發生的速率.這一發展不僅真實,而且是在近期內.三四年前,這麼高的數位化程度並不存在.中國快速從「自行車大國」變成了「手機大國」.
數位化的背後
比較了中美用戶在高科技使用方面的模式之後,我們想進一步洞察中國的數位化用戶——其具體在某些活動中花費了多長時間,以及他們為什麼選擇這麼做?
我們首先將注意力集中在博客上.博客還算是一個新興事物.在2004年,中國實際上沒有博客,而在2007年,有4,900萬人在博客世界中表達自己的聲音.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65%的受訪者這麼說.其它重要原因包括和朋友分享感受或與新老朋友更好地交往.名人博客也很風靡,其中徐靜蕾的博客成為瀏覽量最大的博客之一.
另一種流行的自我表達的類似形式就是論壇.雖然在西方的應用不是很廣泛,但在中國,這已經成為了重要的會面點,人們在此獲取信息、尋求答案、分享知識、幫助別人、結交同道並獲取專業建議.尋求問題答案是人們訪問論壇的第一原因,我們的受訪者中有93%將此看作是經常訪問網上論壇或BBS的動力.
而這可以產生令人生畏的力量,如產品質量問題或僅僅是市場謠言.許多公司已經在這方面吃過苦頭,強調保證產品高質量、童叟無欺和良好管理公司形象的重要性.後者包括了將中國客戶融入到他們所熟悉的世界中——數位化世界——而非拘泥於傳統的平面和電視媒體.#p#分頁標題#e#
確實,許多中國人正放棄傳統媒體,轉而通過數位化渠道——網際網路、手機或數位電視——獲得新聞和娛樂.超過80%的中國城市用戶使用網際網路每周至少訪問一次門戶網站,而大多數人每周至少訪問5次門戶網站.超過50%的中國城市用戶每天使用搜尋引擎,其中許多人一天要使用5次之多.大約35%的中國城市用戶每天使用IM超過3小時.大部分每天在IM上花費1-2小時,而少數人每天花費長達10小時.
最後,我們想討論的活動是遊戲.這是中國數位化新世代中最流行的活動之一.85%的上網用戶玩線上遊戲,多達150萬人同時在線玩一個流行的網路遊戲.這一數字在美國僅為62%.玩遊戲不僅僅局限於電腦上,43%的中國遊戲玩家在手機上玩遊戲,28%玩線下遊戲,更少的人——19%——也玩遊戲機,比如索尼的PS或微軟的Xbox.人們玩遊戲的主要原因是遊戲(絕大部分)是互動的,並且讓玩家和他人互動與溝通.另一個原因僅僅就是為了消磨時間.人口分布情況也能解釋遊戲如此熱門的原因:42%的中國城市網民都在25歲或以下.
年輕的用戶基礎還有另一個啟示:中國的數位化用戶會變得越來越成熟,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的研究已經表明,青少年雖然大量使用高科技和網絡,但是他們對現有的體驗並不滿意.他們擁有很高的期望,並希望得到滿足.
文/耐迪賢(Christoph Nettesheim) 《21世紀經濟報導》
耐迪賢先生是波士頓諮詢公司的資深合伙人,大中華區電信及工業品專項領導人,常駐北京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