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的侵略中國,西方世界塑造了一個「惡魔」代表中國人的形象

2021-01-11 汽車駕到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淪為半之名地,地大物博的中國大陸成了西方列強的後花園。他們從滿清政府手裡對中國極度索取。明明中國就是他們手裡的羔羊,可是他們為了更好的獲取自己的利益,居然在西方世界杜撰了一個十惡不赦的中國人,一個惡魔,一個陰險狡詐的人。他們的目的只是為了在他們的國民面前更好的掠奪我們祖國,顯示他們的「正義」,而他們虛構的這個極度危險的惡魔就是傅滿洲」(Dr. Fu Manchu),一個我們中國人自己都聞所未聞的人物。

漫威創造的英雄裡有一位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叫「鋼鐵俠」。每一位英雄都要有一個反派——自1964年創立,鋼鐵俠的最大反派敵人就是「滿大人」。在漫威的設定裡,「滿大人」自稱成吉思汗的後裔。「滿大人」到底什麼身份?身為中國觀眾,你有沒有覺得他的名字哪裡不妥?沒錯,儘管如今一再模糊弱化,在1964年創造之初,「滿大人」的人設原型其實就是他們所虛構的那個中國人--傅滿洲。

滿大人的原型就是傅滿洲

傅滿洲這個我們聞所未聞的名字,曾經在上個世紀西方世界裡家喻戶曉,是當時超過毛澤東蔣介石而存在的最鼎鼎大名的「中國人」。他的存在影響了以美英為主的西方人對中國人的陳舊看法長達90年之久。 1913年,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薩克斯·羅默在他的書裡《The Mystery of Dr. Fu Manchu》中創造了中國人傅滿洲。傅滿洲黃皮膚,細眼睛,身材高瘦,面如撒旦,穿著清朝官服,最具標準性的特徵是他的兩撮下垂鬍子。

西方世界虛構的中國人傅滿洲

傅滿洲當年的江湖地位相當於今天哈利波特系列裡的伏地魔,但受歡迎度和影響力遠超後者。西方世界就傅滿洲系列一共拍了13部電影,從當年電影海報就能看出,與打醬油的伏地魔相比,傅滿洲是此系列的絕對主角。

在電影世界中,傅滿洲擁有三個博士學位,精通多國語言,壞到骨子裡的他以一己之力試圖破壞整個西方世界,領導了一個叫做Si-Fan的秘密蓋達組織。在那個年代,西方帝國主義一邊在遙遠的東方攫奪我們祖國的一切,又用傅滿洲這個形象粉飾我們中國人的形象,讓西方民眾認為中國人都是這樣陰險狡詐的。這樣他們就可以更加名正言順的侵略我們,長此以往,中國人的形象就這樣在西方定性。

傅滿洲

時至今日,世界已經如此發達,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走向世界,而西方的普通人也來到中國,他們所了解的中國人是勤勞的,並不是他們所以為的那樣,但是更多的人還是沒有來過中國,無法接觸真是的中國人,他們還以為中國人就像傅滿洲一樣,是邪惡的化身。所以這些年來,國家一直在不斷尋求更大的世界舞臺,展示我們中國人的形象,讓全世界的人正確認識我們。

相關焦點

  • 一個被虛構的中國人,卻讓西方人畏懼了100多年,此人是誰?
    在清朝末年,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所以西方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他們從中國攫取了大量的財富,然後帶回本國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西方各國百姓,大多都不知道自己國家的所作所為,反而以為中國人都是邪惡可怕之輩。而給他們造成這一印象的就是英國小說家薩克斯羅默。
  • 為什麼在西方神話中,惡魔的象徵是山羊?
    眾所周知,古代流傳至今的各種神話傳說,為如今的藝術、文學等創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比如我們經常接觸的小說、電影、遊戲等等,很多神話題材和背景的作品。因此,我們對於世界上比較主流的神話體系耳濡目染,其實並不陌生。
  • 電影如何建構國家形象? 專家強調人物塑造重要性
    中國影協主席、著名導演李前寬日前在中國影協舉辦的「中國國家形象的影像塑造」研討會上開門見山地表示,「這個人可以是一個母親、一位工人,也可以是一個農民、一位警察,哪怕他再平凡、再普通,只要他是可信的、可愛的,就無妨他成為中國國家形象的代表。人物塑造是電影的立本之魂,很多急於表現中國國家形象的影片之所以沒能起到宣傳效果,正是因為它忽略了對人物的塑造。」
  • 英國作家虛構出一個中國人,西方害怕了100多年,至今都有人相信
    這本書一問世在西方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造成了不小的恐慌,而薩克斯·羅默也憑藉著這本書成為了著名的大作家。由於當時的中國才剛剛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各大軍閥連年徵戰不休,很多人選擇前往西方謀生。薩克斯.羅默筆下的傅滿洲號稱世上最邪惡的角色。他是一個瘦高禿頭,長著倒豎兩條長眉,留著兩撮下垂鬍子,穿著清朝官服的男子,光從這外貌描述就能能看出來這個人不簡單。
  • 中國人被定性為「黃種人」,是種族歧視的結果
    圖為電影中的傅滿洲形象。在人種劃分上,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屬於「黃種人」或「蒙古人種」,是一個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常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以上劃分所依據的不是科學成果,而是政治觀念。此種飽含種族歧視意味的劃分方法,在19世紀末歐洲衍生出流行一時的「黃禍論」,並對東方的中、日兩國產生重大影響。
  • 中國的龍代表崇高,西方的龍代表邪惡,真的是這樣嗎?
    皇帝的龍椅不過,現在有些打著「科普」旗號的讀物,在介紹世界各地文化傳統的時候,會介紹說:西方也有龍,不過和中國正好相反,西方的龍不是崇高的象徵,而通常都是邪惡的動物……這不由得令人困惑,為何東西方關於龍的看法正好相反呢?
  • 「西方視野裡的中國形象」系列叢書
    中華書局的「西方的中國形象」譯叢包含了此前時事出版社黃興濤、楊念群主編的「『西方視野裡的中國形象』叢書」和光明日報出版社黃興濤、楊念群主編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名著譯叢」 。
  • 為什麼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外國?西方學者:我們不能做中國人的信仰
    這就是中國人的信仰,是中國人對自己的抗爭和信任,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外國。有西方學者說,中國人的信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從信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中國與西方,甚至世界,有著完全不同的境遇。西方相信上帝,相信神的無窮力量,相信他們創造的神。在他們的大多數神話中,他們依靠神的幫助。
  • 西方神話中的七大惡魔
    在西方神話裡有代表著人間七宗罪的七大惡魔,你都知道是哪些嗎?一、傲慢之罪:墮落天使路西法路西法原是六翼天使,但是他由於過度傲慢而忘記自己是一個天使,意圖與神平起平坐。路西法失敗後墜入地獄變成了一個惡魔。二、妒忌之罪:象徵邪惡的海怪利維坦利維坦擁有堅硬的鱗甲,鋒利的牙齒,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性格冷酷無情,暴戾好殺,它在海洋之中尋找獵物,令四周生物聞之色變。
  • 一個杜撰出來的中國人,竟讓西方害怕100多年,現在還有人相信
    美國小說作家厄爾·德爾·比格斯筆下曾經出現過一個在西方稱得上家喻戶曉的中國人物形象:華人警探陳查理。陳查理智慧過人,常常出現在電視劇、電影、卡通片中,除了斷案如神外,他的說話習慣也很特別,他喜歡像呂秀才一樣動不動就來一句「子曰(孔夫子說過)」。
  •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的「666」卻是西方象徵魔鬼的邪惡數字?
    網上的文章總喜歡說中國人封建迷信,認為西方人的思想更加開明,但在避諱不吉利數字方面,西方人則比中國人還要迷信。因為中西方文化差異,一些在中國寓意吉利的數字,在西方人眼中反而是邪惡數字,最廣為人知的一個應該就是數字「13」了。13在中國是一個吉祥、高貴的數字:佛教裡的13是大吉數,佛教傳入中國宗派為十三宗,代表功德圓滿:如布達拉宮13層、天寧佛塔13層等。周易81數理靈意中,13亦是大吉大利之數。
  • 中國人的智商真的是世界上最高的嗎?
    ,對於印度要什麼賣什麼,即使是非常敏感的軍事技術都可以賣給印度,可是對於中國,西方國家卻進行大力封鎖,從軍用技術到民用技術,全都不賣給中國,如果說西方害怕中國強大之後會找它們算曾經侵略過的舊帳,可是印度同樣也遭受過西方國家的侵略和殖民,難道西方國家就不害怕印度翻舊帳嗎?
  • 美媒:為何中國人不信上帝,卻信仰祖先神明?老外說出了原因
    在中國,我們沒有一個宗教是所有人都信仰的。不過在國外,他們統一信仰上帝。為什麼中國人不信上帝,卻信仰祖先神明?對於這個問題,很多老外紛紛發表評論。比如基督教的發源地距離中國也十分遙遠,而且中間隔著沙漠。第二,流傳的時間短暫,影響較小。早些時候,中國就傳入了基督教,但因為處於侵略戰爭時期,這種思想迅速就被根除了。
  • 黑衣人4:另一個霍頓式的歧視
    黑衣人4首先不說它的評分很低是一部爛片,但是其中為什麼在一個滑頭懦弱的形象加入中國的元素呢。傅滿洲在西方等同於魔鬼在黑衣人4這部電影中塑造了一個嘴炮小兵的一個形象,看似很可愛但是表現出來的都是一些虛偽,奴隸的負面信息
  • 外國人虛構的一個中國人,西方人又怕又恨100多年,此人到底是誰
    以「黃禍」的形象在西方人心中不斷的進行演化,禁錮了西方人對於嚴州人的文化想像,同時也是這樣一個虛擬的人物,讓西方人害怕了100多年,讓其形象深入人心,其到底有何特殊之處?何為「黃禍」在說明傅滿洲的特殊之處之前,首先需要對一個名詞進行了解,那就是「黃禍」。
  • 一個虛構的中國人,令歐洲懼怕了一百年——傅滿洲。
    1912年,似乎一切時機都成熟了,可以為大眾文化市場創造一個中國惡棍的形象。義和團暴亂引起的黃禍傳言,依舊在坊間流行,不久前倫敦貧民區發生的謀殺事件,也使公眾的注意力轉向東方。」 洛莫爾所說的謀殺案指1911年倫敦東頭的一樁團夥犯罪案,據說與當地華人黑社會有關。在這種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傅滿洲的形象誕生了。
  • 從D&G事件說起,西方人是如何觀看「中國」的
    ▲D&G 2017 #D&G愛中國#宣傳照片。圖片來自D&G微博帳號。這樣的視覺邏輯,似乎回到了19世紀末的西方對於東方的呈現脈絡——將中國表現為一個麻木、空洞,作為獵奇對象的「他者」,陪襯作為主體的西方。
  • 中國故事式的人物形象塑造 ——評《塞上風雲記》主人公呂俊傑
    中國故事式的人物形象塑造——評《塞上風雲記》主人公呂俊傑李景澤/文 河北北方學院文學院教師魯先生的這句話也為本劇埋下一個伏筆,那就是紈絝子弟呂俊傑究竟能否迷途知返、有所作為!優秀的影視劇總有其獨到的人設。《塞上風雲記》以一個上揚的事件開端。呂俊傑仗著家族的顯赫和父親的寵溺,在張家口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行為處事全靠心情。肆意在大街上撒錢,自掏腰包請大家看戲;姑娘主動上門要嫁給他,劣馬被其一誇就變成良駒。
  • 成龍歷險記:聖主原來依據萌寵塑造,惡魔小龍身世問題也迎刃而解
    《成龍歷險記》的龍叔和小玉可是勇敢者的代表,老爹和特魯的配合也是制勝的關鍵,雖然老爹有些嘮叨,但是最佳歷險陣容少了他可不行。與他們相對抗的聖主也是我們討論的熱點,就連他的兒子惡魔小龍也躺槍了。都說兒子隨父親長相,惡魔小龍不太像聖主的模樣,難道他不是聖主親生兒子?
  • 中國人也有膚色很白的人,但卻被稱為黃種人,原來暗藏西方的詭計
    其實並不是我們的膚色真的從白色變成了黃色,而是世界變了人們的看法思想變了而已在人類的歷史上種族被分為三六九等都是很常見的事情,同樣世界上的人也根據膚色和體質等特點,把這個世界的所有人給分為了三大種類: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也有得分為四個種類在加上一個棕色人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