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虛構出一個中國人,西方害怕了100多年,至今都有人相信

2021-01-15 逗貨歷史會

在上個世紀初的時候,英國的小說家薩克斯·羅默寫了一本名叫《傅滿洲博士之迷》的書。這本書一問世在西方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造成了不小的恐慌,而薩克斯·羅默也憑藉著這本書成為了著名的大作家。由於當時的中國才剛剛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各大軍閥連年徵戰不休,很多人選擇前往西方謀生。

薩克斯.羅默筆下的傅滿洲號稱世上最邪惡的角色。他是一個瘦高禿頭,長著倒豎兩條長眉,留著兩撮下垂鬍子,穿著清朝官服的男子,光從這外貌描述就能能看出來這個人不簡單。在薩克斯.羅默寫的書中傅滿洲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大反派,是一個語言天才,精通很多國家的語言,能跟不同國家的人正常交流。曾經獲得過三個國家的頂尖學位,那是一個可以和莎士比亞比才華的男子。但是這位才高八鬥的男子,不想著如何為全球做貢獻,整天研究如何去殺死這些西方人。

小說中有著福爾摩斯一樣才華的白人警探Denis Smith也抵不過傅邪惡的滿洲,只能靠著自己的意志去和傅滿洲做鬥爭。塑造除了一種邪惡而又聰明的黃種人與善良單純的白人形成了一個對比。然而現實中卻恰恰向相反,這時候的清朝已經滅亡了,而去往西方的大多都是一些生存不下去或者懷揣著發財夢的可憐人罷了。

當英國倫敦發生一樁謀殺案之後,人們的注意力被轉向了東方。薩克斯.羅默借著自己的小說,將人們的害怕和無助都轉移到這個名叫傅滿洲的虛構人物身上,當時的西方人用傅滿洲這個帶有歧視含義的名字來稱呼所有的中國人。在他們眼裡中國人都是貪婪、兇殘、奸詐的,之後傅滿洲成為了西方人侮辱中國人的詞語。薩克斯.羅默在通過這本書賺了一大筆錢之後,還一直煽動著西方人對傅滿洲的恐懼。隨著傅滿洲的名氣越來越大,薩克斯.羅默賺的錢越來越多,之後還將這個形象搬到了電視劇中,影響了西方好幾代人,直到今天,還有不少人相信傅滿洲這個人是真實存在的。

隨著關於傅滿洲電視劇和小說的火爆,那些沒有來過中國的西方人只能通過傅滿洲這個人物來了解中國人。導致了在西方人眼裡中國人都是這個樣子的,這也是之後很多華人受到歧視的一個原因。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站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傅滿洲這個形象依舊活在西方人的心裡。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傅滿洲的形象依然存在,當時雪佛蘭宣傳新汽車用了一則視頻廣告,廣告中的歌曲出現了「FuManchu」,而這個詞翻譯成中文就是「傅滿洲」」。當這則廣告播出後,引起了華人的反感,這個廣告很快就下架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及刪!

相關焦點

  • 一個不存在的中國人,卻讓西方害怕了100多年,至今都深信不疑
    一個不存在的中國人,卻讓西方害怕了100多年,至今都深信不疑 眾所周知,在中國許多帶有真實背景的文化作品當中,實際上有許多人物都是被認為虛構的額,但卻眾人皆知,就例如楊宗保等人。
  • 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中國人,歐洲國家害怕100多年,至今深信不疑
    傅滿洲是英國小說家薩克斯洛莫爾虛構出來的中國人,但就是這樣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中國人卻讓歐洲國家害怕了100多年的事情,甚至於他們至今都對此深信不疑。那麼傅滿洲的形象究竟是什麼樣的呢,為什麼會讓歐洲國家如此害怕?
  • 一個被虛構的中國人,卻讓西方人畏懼了100多年,此人是誰?
    在清朝末年,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所以西方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他們從中國攫取了大量的財富,然後帶回本國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西方各國百姓,大多都不知道自己國家的所作所為,反而以為中國人都是邪惡可怕之輩。而給他們造成這一印象的就是英國小說家薩克斯羅默。
  • 一個杜撰出來的中國人,竟讓西方害怕100多年,現在還有人相信
    美國小說作家厄爾·德爾·比格斯筆下曾經出現過一個在西方稱得上家喻戶曉的中國人物形象:華人警探陳查理。陳查理智慧過人,常常出現在電視劇、電影、卡通片中,除了斷案如神外,他的說話習慣也很特別,他喜歡像呂秀才一樣動不動就來一句「子曰(孔夫子說過)」。
  • 外國人虛構的一個中國人,西方人又怕又恨100多年,此人到底是誰
    以「黃禍」的形象在西方人心中不斷的進行演化,禁錮了西方人對於嚴州人的文化想像,同時也是這樣一個虛擬的人物,讓西方人害怕了100多年,讓其形象深入人心,其到底有何特殊之處?何為「黃禍」在說明傅滿洲的特殊之處之前,首先需要對一個名詞進行了解,那就是「黃禍」。
  • 西方害怕數百年的中國人,竟是虛構出來的!至今外國人還深信不疑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籍作家薩克斯·儒默(Sax Rohmer),以創造出神秘小說中,最邪惡的角色-魔鬼博士傅滿洲(Dr. Fu Manchu)而享譽文壇。這些歐洲人對這個小說中的一個黃種人非常的厭惡,甚至認為這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存在了。這個男人在作者的筆下是一個擁有著狹長的眼睛,眉毛非常的堅硬,一個鷹鉤鼻加上薄嘴唇。這種描寫給當時的一些人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 一個虛構的中國人,令歐洲懼怕了一百年——傅滿洲。
    1913年成為英國通俗小說作家薩克斯 洛莫爾創作的傅滿洲系列小說中的虛構人物。 1912年,清帝國滅亡,這一年,英國通俗小說作家薩克斯 洛莫爾開始創作有關「傅滿洲博士」的系列小說。 洛莫爾在回憶自己最初的創作動機時說:「我常想為什麼在此之前,我沒有這個靈感。
  • 為更好的侵略中國,西方世界塑造了一個「惡魔」代表中國人的形象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淪為半之名地,地大物博的中國大陸成了西方列強的後花園。他們從滿清政府手裡對中國極度索取。明明中國就是他們手裡的羔羊,可是他們為了更好的獲取自己的利益,居然在西方世界杜撰了一個十惡不赦的中國人,一個惡魔,一個陰險狡詐的人。
  • 西方科幻作家斷言中國人想像力不行,劉慈欣用《三體》狠狠打臉
    一直以來,在西方世界都有這樣一個普遍認知,那就是現代文明起源於西方,而東方的那些文明都是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甚至有西方科幻作家曾斷言稱:中國人想像力不行。 西方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為何他們敢如此有恃無恐地污衊中國人的想像力呢
  • 中秋夜深圳書城聽來自北美的華裔女作家施瑋談文學的虛構與非虛構
    今年這個中秋節是多年後第二次來深圳,交通工具換成了飛機,深圳已經變了。當時的江南蘇州嬌弱女孩是真的難以承受。儘管是個沮喪的結果,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踏上了深圳這塊土地。坐火車需要先到廣州,進深圳是要有邊防證的,施女士沒有,有人告訴她一個辦法,可以去理髮店當小妹給進深圳的大車司機洗頭,認識了,請他們用車捎帶過去。她去了理髮店看過了小妹的工作程序,她真的是無法接受,難以下手。
  •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不出意料又沒有中國作家的什麼事,不信走著瞧
    ###10月6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了,不出意料的又被英美德三國科學家捧走,其中,獎金的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共同授予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亞·蓋茲(Andrea Ghez)。
  • 《魚翅與花椒》:中國人啥都吃?英國作家的味蕾探險記!
    粵菜《魚翅與花椒》這本書就以英國人的全新視角展現了舌尖上的中國,正宗的英國味蕾與傳統美食碰撞,不同文化擦出了不同的火花。《魚翅與花椒》作者扶霞·鄧洛普來自英國,畢業於劍橋大學。大學畢業後,扶霞的探索之旅並沒有止步。
  • 面對巴黎暴恐,西方「無神論」作家們寧死也要發聲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西方主流文學圈當中鮮有非無神論者。相反,大部分作家是反宗教的筆桿子,也因此最容易成為宗教團體的仇恨對象。伊恩·麥克尤恩:更堅定的伊斯蘭恐懼症        小說家伊安·麥克尤恩,一個文明的英國無神論者曾被指責過伊斯蘭恐懼症。
  • 作家:「一個字都不要虛構」
    眾所周知,這類作品對作者的要求比較「苛刻」——需要作者既要具有一定的文採,還要對科研領域有所了解,至少不能是一個徹底的「科盲」。這兩點很難兼顧。星河理工科出身,從事科幻小說和科普創作多年,基本滿足了這兩點要求。有星河這樣能寫也願意寫的作者,就有了應約而作。儘管如此,但「我從來都樂於領命」。
  • 書單| 對英美世界影響最大的100部非虛構作品
    【編者按】該書單是由英國《觀察家報》副主編羅伯特·麥克拉姆用兩年時間所總結的、自1611年以來英語世界最好的100本非虛構作品。自2016年2月1日起自2017年12月31日,麥克拉姆每周在英國《衛報》介紹一本非虛構經典作品,並給出其他三本可供比較的圖書。
  • 中國人被定性為「黃種人」,是種族歧視的結果
    在「黃禍」之說流行時,英國作家薩克斯在人種劃分上,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屬於「黃種人」或「蒙古人種」,是一個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常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以上劃分所依據的不是科學成果,而是政治觀念。此種飽含種族歧視意味的劃分方法,在19世紀末歐洲衍生出流行一時的「黃禍論」,並對東方的中、日兩國產生重大影響。
  • 作家比目魚巧創作不存在的作家與「虛擬書評」
    現在我們中國人也有一位作者開始寫這種假書了,這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紹的這《虛擬書評》,作者是比目魚。比目魚在網上很有名的一個書評人,很多人都很喜歡看他的書評,包括我在內。事實上他文筆相當了得,所以我看到這本書翻開裡面的扉頁上,他寫的一個獻語覺得很好笑。他怎麼寫呢?他寫獻給LL,下面的一句話寫的是「現在你該相信我是個作家了吧」。
  • 連科學家都止步不前,感到害怕?
    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節目,相信大家都經常聽說過「無底洞」,其實無底洞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是虛構的,或是不存在的,一般我們說到無底洞,很多人都會想到黑洞,其實黑洞也不算個無底洞,黑洞認真來說只是一種天體。因為其神秘的特性,所以很多人都想要去一探究竟,不過這終究只是個想法而已,在現實中我們是不敢去探索的,就連科學家也會止步,也會感到害怕,強忍住自己的好奇心不去探索,那麼無底洞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連科學家都止步不前。
  • 西方科技曾受惠於中國,但連中國人自己都忽視了這一點
    不過,長期以來,無論是西方人還是中國人,卻都早已遺忘和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以歷史的眼光來看他指出,就連中國人自己都早已遺忘了他們曾經取得的成就——「當耶穌會士向中國人展示機械鐘時,他們竟然感到敬畏。中國人忘記了,首先發明機械鐘的正是他們自己。」
  • 法國作家書寫《時間裡的中國人》
    昨天,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法國人柯思婷·佳玥推出新書《時間裡的中國人》,並舉辦了讀者見面會。柯思婷·佳玥有著多重身份:她是中法文化論壇法方副主席;「中法藝術之家」藝術8創始人;此外,她還是一位作家,不斷向法國人介紹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