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來的唯一好處?溫室氣體汙染水平退回到14年前

2020-12-06 華輿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 全球人類今年4月每天產生的二氧化碳量比2019年的每日平均水平下降了17%。根據今天《自然氣候變化》雜誌發表的估算,溫室氣體急劇下降的原因是COVID-19大流行。這使世界達到了與2006年相同的全球變暖汙染水平,這也顯示出過去14年中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多少。

二氧化碳的大部分減少來自製造、發電和運輸,而航空業除外。大流行給航空業造成了沉重打擊,航空的碳足跡減少了60%,但與其他行業相比,它對整個氣候的影響要小得多。

4月21日,紐約市的街道上人流稀少。(美聯社圖)

但是,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對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減少並不完全樂觀,因為大幅下降是政府暫時關閉企業和人們留在家裡以避免傳播新冠病毒的結果。僅憑這一點還不足以阻止氣候變化。如果不對社會的運作方式進行更系統和長期的改變,一旦大流行消退,汙染可能會以報復的方式重新出現。

「僅有這樣的社會響應,無法推動所需要的深遠和持續的削減。」該研究報告說,並指出,由於COVID-19危機,環境所帶來的任何收益可能都是暫時的。

預計2020年的總排放量僅會適度下降,具體取決於社會隔離措施持續了多長時間。如果碳排放量在6月中旬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那麼大流行只會使今年的汙染減少約4%。研究人員說,如果像許多公共衛生專家建議的那樣,全年實行一些限制措施,則最多可能下降7%。該估計數字與國際能源機構先前的預測大致相符,後者預測今年碳排放量將下降約8%。

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累積,可以在大氣中存留數百年甚至數千年。因此,由於人類幾代人的活動而滯留在大氣中的總量仍在增加。

如果政府在大流行期間或之後推遲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則排放量可能會比以前更糟,就像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那樣。這可能導致一場氣候危機,其後果要比新冠病毒出現之前的預期還要嚴重。

另一方面,如果每年繼續減少4%至7%的二氧化碳汙染-不是因為大流行迫使我們留在室內,而是因為有意從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這將使我們更接近巴黎氣候協定中設定的目標,該協議旨在到本世紀中葉將排放量減少到幾乎為零。這可以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另一場全球災難。(原標題:疫情帶來的唯一好處?溫室氣體汙染水平退回到14年前)

來源: 美國中文網

相關焦點

  • 聯合國:溫室氣體排放達創紀錄水平
    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溫室氣體濃度已經超過了百萬分之410,是三百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並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上升。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將對冰川、海洋、自然、經濟和人類生活造成巨大影響,預計2016至2020年會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
  • 聯合國環境署:溫室氣體排放缺口比想像的更大
    該報告指出,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比2020年需要達到的水平高出約14%。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並未下降,反而還在增加,自2000年來已經增加了約20%。如果各國不採取有效行動,排放量有可能在2020年達到580億噸。報告稱,即使所有國家都依照最為嚴格的規則,到2020年仍將有80億噸的二氧化碳當量差距,這比去年的評估多出了20億噸。
  • 聯合國:溫室氣體濃度已達到3百萬年來最高水平
    聯合國:溫室氣體濃度已達到3百萬年來最高水平 中國新聞網 | 2020-09-10 15:32:03 9日發布的一份由世界氣象組織(WMO)等聯合國機構共同完成的報告顯示,氣候變化並未因新冠疫情而止步。
  • 新冠疫情蔓延導致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迅速下降
    來源:新浪科技紐約街頭的交通流量已經大大減少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人們工作和旅行的影響正在顯現,一些城市和地區的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水平出現了顯著下降。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幅下降。然而,也有警告稱,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過後,空氣品質的警戒級別可能迅速上升。隨著全球經濟活動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迅速減少,與能源和交通有關的各種氣體的排放也隨之減少,這並不令人驚訝。科學家表示,到今年5月,由於樹葉的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屆時記錄的水平可能是十多年前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 溫室氣體與大氣汙染如何協同減排成環境部新任務
    事實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此前曾多次表示,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將在汙染物治理領域實現若干打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打通就是汙染物一氧化碳和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協同減排。而機構改革之前,大氣汙染物與溫室氣體的減排分別由不同的部門負責,而這輪機構方案將溫室氣體的減排職責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劃至生態環境部。
  • 歐盟去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到30年來最低水平
    據天然氣新聞2020年11月30日倫敦報導,歐盟委員會(EC)11月30日表示,去年歐盟經濟系統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了3.7%,下降到了30年來的最低水平。
  • 世界各地的溫室氣體排放幾乎回到了冠狀病毒世界大流行前的水平
    根據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的最新研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今年春天大幅下降後,現在又幾乎回到了大流行前的水平。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在周三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氣候變化並未因為COVID-19而停止。」
  • 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知識
    大氣汙染與人們的生活「吸吸」相關那麼關於大氣汙染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識呢?,還有其他5種溫室氣體。那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亞氮(N2O)這三種氣體會給溫室效應帶來多大影響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業不斷發展壯大。因為牛、羊等反芻動物在消化時會產生大量甲烷,所以畜牧業是現今大氣中甲烷的最大貢獻者。
  • 可怕的溫室氣體
    ,海洋表面溫度也達到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全球海平面上升創造最高紀錄。,其實溫室氣體不僅僅是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除了二氧化碳以外,還有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六氟化硫以及全氟碳化物等。我們來看看溫室氣體這個大家族都有哪些成員吧。1.甲烷 甲烷是另一種主要的溫室氣體,廣泛存在於天然氣、沼氣、煤井、油田之中,火山噴發、溼地腐爛、農作物堆肥、反芻動物消化代謝以及人類的一些活動都會產生甲烷氣體。甲烷的溫室效應就是二氧化碳的20多倍。
  • 伊萬卡再次替父辯護:美國今年產生的溫室氣體是30年來的最低水平
    這場口水戰始於伊萬卡轉發美國環境保護署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事實:美國今年產生的溫室氣體將下降9.2%,跌至至少30年來的最低水平。」 然而,CNN主播塔珀堅稱,美國今年產生的溫室氣體驟降,是由於美國疫情在今年的大部分時間中阻礙了旅行。
  • 美國環保署首次承認溫室氣體危害公眾健康和福祉
    美國環境保護署17日發表初步研究報告說,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引起空氣汙染,「危害公眾健康和福祉」。這是美國政府首次就溫室氣體和人體健康關係作出正式表態。此前,布希政府對於「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的科學性表示懷疑,並以「減排會危害國內經濟」為由,拒絕批准《京都議定書》,不願在美國內強制限制發電、汽車等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
  • 我國溫室氣體清單11年未更新,非CO₂氣體減排面臨壓力
    我國溫室氣體清單11年未更新,非CO₂氣體減排面臨壓力 澎湃新聞記者 龔岸菹 實習生 李楠 2016-08-02 14:39 來源:澎湃新聞
  • 數據顯示巴西201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20年來最低
    據巴西《聖保羅頁報》網站11月7日報導,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巴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為20年來最低值,約14.8億噸。而排放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亞馬遜雨林植被砍伐量的下降。  在1990年到2012年期間,巴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上升了7%,而全世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了37%,創下了520億噸的新紀錄。
  • 溫室氣體減排的法律路徑: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 ——評...
    20世紀80年代,大氣汙染開始進入法律監管範圍,1987年第一次頒布《大氣汙染防治法》至今,經過1995年、2000年、2016年三次修改,特別是2016年新修訂的「史上最嚴」《大氣汙染防治法》建立起一套以「命令一控制」為治理模式的從源頭到末端全過程控制的法律制度體系。三十多年來,大氣汙染防治成績顯著,汙染得到了有效控制,防治大氣汙染法治體系的確發揮了不容置疑的作用。
  • 嚴控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排放
    當然,不同地區因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城市化水平、氣候條件等差異,時空上協同減排的效率是變化和不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級遠高於大氣汙染物。從總量上看,2014年全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為1974、2078萬噸。而同年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不包括LULUCF)達12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二氧化碳超過100億噸,排放量級都遠遠大於大氣汙染物。
  • 《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發布 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
    原標題: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人與自然·數據)   本報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劉毅)根據中國氣象局9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2013年青海瓦裡關全球大氣本底站監測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3種主要溫室氣體年平均濃度分別升至397.3ppm(ppm為濃度單位,即每百萬個幹空氣氣體分子中所含該種氣體分子數)、1886ppb
  • 生產液晶顯示器加劇溫室效應 每年4000噸汙染氣體
    生產液晶顯示器加劇溫室效應 每年4000噸汙染氣體 2008年07月07日 09:51 來源:新華網 發表評論   一名美國大氣化學家報告說,生產平板電視機或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過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會嚴重汙染大氣,危害甚至超過世界最大火電站產生的溫室效應。
  • 地球氧氣顯著增多,對人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24億年前就有過答案
    文/行走天涯地球氧氣顯著增多,對人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24億年前就有過答案作為太陽系內唯一的一顆生命星球,地球一直是被人類寄予厚望的,雖然人類一直在尋找太陽系內以及太陽系外的一些類地星球,或者將其打造成可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人類想要在短時間內擺脫地球的束縛顯然是不太現實的事情,畢竟人類已經花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都沒有真正離開太陽系
  • 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綜述與展望
    已有研究顯示,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溫室氣體減排措施可以在根本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同時帶來顯著的人群健康協同效應(Haines et al.,2009;Watts et al.,2015)。因此,加強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研究,對於改變溫室氣體減排的成本效益的傳統認識、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積極性、促進氣候變化和人群健康問題的協同解決、推動可持續發展進程都具有重大意義。
  •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真的可望而不可及?
    中國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控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並承諾在2020年之前,將可再生能源提高到能源消耗量的15%左右。它還確定了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但事實上,中國仍將嚴重依賴煤和其他礦物燃料,為迅猛增長的經濟提供能源。煤仍佔中國主要能源消耗的70%左右。目前在全國,一周就建成超過一家燒煤的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