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溫室氣體排放幾乎回到了冠狀病毒世界大流行前的水平

2020-12-05 騰訊網

根據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的最新研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今年春天大幅下降後,現在又幾乎回到了大流行前的水平。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在周三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氣候變化並未因為COVID-19而停止。」

今年春天,隨著許多國家對旅行、社交和通勤實施嚴格限制,以減緩冠狀病毒的傳播,人員流動突然戛然而至。報告指出,其結果是,4月份封鎖高峰期的排放量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7%。

報告強調,這種下降雖然在規模上是前所未有的,但還不足以削弱全球變暖的軌跡。它的效果也是短暫的: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到6月初,每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9年水平下降了不到5%。

自那以後,排放量可能上升得更多。因為儘管航空旅行依然低迷,但截至6月底,美國的乘用車流量已經回升至2019年的水平。

運輸遠不是全部

今年春天排放量沒有像一些環保人士所希望的那樣下降更多的一個原因是,交通只佔了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中相對較小的一部分。據聯合國(United Nations)的數據,該行業的排放量約佔全球的14%。農業和建築等其他領域也會產生排放,在封鎖期間,這些領域基本上仍在正常運作。

報告稱,為了遏制全球氣溫上升,世界經濟將需要徹底重塑。科學家們指出,為了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比工業化之前的水平高出1.5攝氏度左右,溫室氣體排放必須平均每年下降7%,這是氣候科學家設定的目標。

在現有技術的情況下,這種下降是可能的,但事實證明,這一任務在政治上很困難。

科學家們寫道:「如果要實現巴黎協議的目標,轉型行動就不能再推遲了。」

全球氣溫已經比工業化前的水平平均上升了大約1攝氏度。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發現,在未來五年內,氣溫超過1.5攝氏度的機率為四分之一。

長期影響

該報告預測,2020年全年的排放量將略低於去年。降幅可能在4%至7%之間,具體數字將取決於下半年的情況。

但是,無論今年溫室氣體排放減少的幅度有多大,溫室氣體的減少都不會影響全球變暖的短期趨勢。這是因為氣溫上升的大部分是「被烤進去的」,是對幾十年前燃燒的溫室氣體的反應,而不僅僅是今年。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Petteri Taalas說,二氧化碳會在空氣中停留了一個世紀,所以它在大氣中的含量將繼續上升。

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出爐之際,美國正在經歷又一場史無前例的極端天氣,氣候變化使其更加極端。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西部各州經歷了炎熱,加州因野火失去了創紀錄的土地面積,兩場新大西洋風暴也創下了颶風季節提前到來的記錄。

專家稱,由於氣候變化,風暴比幾十年前更強大,熱浪時間更長、強度更大。

報告稱:「乾旱和熱浪極大地增加了發生野火的風險。」「有記錄以來野火造成的三次最大經濟損失都發生在過去四年裡。」

據報導,由於空氣中已經存在吸熱氣體,這類氣候災難至少會持續到本世紀60年代。這類災難及其引發的劇變也將重塑人類生存的許多方面,影響從我們生活的地方到我們吃什麼,再到支撐現代社會的金融體系的方方面面。

相關焦點

  • 聯合國:溫室氣體排放達創紀錄水平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9日召開記者會,發布了一份有關2020年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溫室氣體濃度已經超過了百萬分之410,是三百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並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上升。
  • 正確認識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溫室氣體類似於溫室截留太陽輻射,並加熱溫室內空氣的作用。這種溫室氣體使地球變得更溫暖的影響稱為「溫室效應」。  為什麼要減排溫室氣體?  面對溫室氣體,我們無須逃之夭夭。其實溫室氣體是影響氣候的「雙刃劍」。
  • 全球溫室氣體中的甲烷排放達到歷史新高
    但是甲烷也是一種主要的溫室氣體,並且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第二大溫室氣體。根據相關機構的研究,相比二氧化碳 ,甲烷 是一種更能夠有效吸收太陽熱力的溫室氣體。甲烷全球升溫潛能值是二氧化碳 的 28–36 倍,因此對氣候有更嚴重的影響。全球升溫潛能值GWP的意思 是衡量特定氣體和相同質量 二氧化碳 比較之下,吸收熱能並殘留在大氣層的相對能力。
  • 冠狀病毒間接「拯救了」地球的生態!歐洲空氣汙染大幅度下降!
    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大流行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混亂。但是對於這個可愛的古老地球,以及呼吸著它的空氣的人類和生物來說,這是一個喘息的機會。與中國封鎖期間的情況類似,歐洲現在的空氣汙染也出現了同樣的下降,這是對人類的懲罰嗎?這些數據來自歐洲航天局和他們的哥白尼哨兵- 5p衛星。
  • 聯合國:人類排放溫室氣體達史上最高水平 亟需採取行動
    報告顯示,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指標目前達到了史上最高水平,若不採取行動,將導致「嚴重且不可逆轉的後果」。  該報告綜合了自2013年9月起相繼發布的三份調查報告的內容,分別就氣候變化的原因,影響以及供決策者參考的應對措施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解讀。在哥本哈根參加報告發布儀式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這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迄今為止編寫得最為全面的關於全球氣候現狀的評估報告。
  • 溫室氣體的排放源於奶牛的「屁」?科學家:的確如此
    作者:文/有趣的科學根據最新研究發現,甲烷(化學式:CH4;英語:Methane)氣體排放當前正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其中農業和化石燃料是兩大重要影響因素。甲烷氣體排放持續走高該研究小組稱,甲烷氣體在過去的100年裡要比二氧化碳更具有捕捉熱量的能力,其中人類的社會活動佔甲烷氣體排放量的一半以上。自2000年以來,溫室氣體的年排放量已經上升了9%,這個數字相當於在全球範圍內增加3.5億輛燃油汽車的影響。
  • 研究成果:青藏高原河流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
    青藏高原河流竟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曄 通訊員林雯)溫度低、海拔高,是人們對青藏高原的固有印象。由於這個原因,過去科學家猜測這裡的河流也應是「低碳」。但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一項成果表明,青藏高原河流溫室氣體的排放通量處於世界中高水平。該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中。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極」,溫度低、海拔高,擁有面積廣袤的凍土層。青藏高原也是亞洲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與印度河養育了數十億人。但是,科學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是對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地區之一。
  • 新冠疫情蔓延導致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迅速下降
    來源:新浪科技紐約街頭的交通流量已經大大減少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人們工作和旅行的影響正在顯現,一些城市和地區的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水平出現了顯著下降。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幅下降。然而,也有警告稱,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過後,空氣品質的警戒級別可能迅速上升。隨著全球經濟活動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迅速減少,與能源和交通有關的各種氣體的排放也隨之減少,這並不令人驚訝。科學家表示,到今年5月,由於樹葉的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屆時記錄的水平可能是十多年前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5日電(記者劉曲)世界氣象組織25日發布新一期《溫室氣體公報》,指出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再次刷新紀錄,溫室氣體水平持續增長已成長期趨勢,未來將導致愈發嚴重的氣候變化。  二氧化碳是大氣中主要的長效溫室氣體,可在大氣中滯留數百年。
  • 新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來自牲畜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在這份由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發表的論文中, 兩位世界銀行的環境顧問聲稱,肉食生產形成的排放佔全球排放總量的51%,而不是聯合國估計的18%。  他們表示,聯合國的數據從甲烷、土地使用和呼吸作用這3個重要方面嚴重低估了數百億頭牛、羊、豬、家禽以及其它動物排放的溫室氣體的影響。  他們的結論很可能在學術界激起激烈的爭論。
  • 英媒:稻田溫室氣體排放被大大低估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9月10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為節約用水而選擇間歇灌溉的稻田所釋放的強效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是連續灌溉農田的45倍。相比之下,連續灌溉的稻田主要排放甲烷。這種氣體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要短得多。
  • 科學家:溫室氣體的排放或主要來源於此
    根據最新研究發現,甲烷(化學式:CH4;英語:Methane)氣體排放當前正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其中農業和化石燃料是兩大重要影響因素。全球碳排放項目的研究人員在近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根據氣候模型給出的數據,到2100年,由於地球上甲烷氣體含量的持續走高將可能導致全球氣溫上升3-4攝氏度。
  • 嚴控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排放
    根據中國溫室氣體清單(不包括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即LULUCF),2014年二氧化碳佔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84%,87%二氧化碳來自能源活動,88%的甲烷來自能源和農業活動,60%的氧化亞氮來自農業活動,而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幾乎來自工業生產過程。相對而言,二氧化硫等傳統大氣汙染物與二氧化碳排放結構相似度較高。
  • 世界氣象組織:201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原標題:世界氣象組織:201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新華網日內瓦9月9日電(記者張淼 劉美辰)世界氣象組織9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均創下新高。   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濃度均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為396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相當於工業化前(1750年)水平的1.42倍。初步數據顯示,受地球生物圈吸收量降低及排放逐步增加的影響,2012至2013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了2.9ppm,為1984年以來的年度最高增幅。
  • 地球臭氧層正逐漸恢復 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地球臭氧層正逐漸恢復 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2014-09-12 10:08:281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聯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經過國際社會的努力,地球臭氧層幾十年內有望恢復到1980年代水平。
  • 溫室氣體排放的停止可能無法阻止全球變暖
    該模型表明,在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在本世紀三十年代達到峰值,並在2100年降至零的情況下,到2500年,全球溫度將比1850年高出3℃,海平面將高出3米。在所有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在2020年減少到零的情況下,作者們估計,在最初的下降之後,與1850年相比,到2500年,全球仍將升溫約3℃,海平面將上升約2.5米。
  •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真的可望而不可及?
    (12月7日《華夏時報》)  法新社近日以《中國減少用煤仍然存在困難》為題發表報導稱,幾年前,專家們還預測我國在幾十年內不會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但是隨著迅猛的經濟增長,這個時間已經迅速提前。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預測,由於人口基數大,到2009年,我國就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 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是全球變暖主因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說,2018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約為14.68攝氏度,比1850年至1900年的工業化前基線高出近1攝氏度,是有氣溫記錄以來的第四熱年。報告說,受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的2016年仍是史上最熱年,比工業化前基線高1.2攝氏度;2017年和2015年的全球平均氣溫均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1攝氏度,這兩年幾乎難分伯仲,差異小於百分之一攝氏度。
  • 溫室氣體汙染水平退回到14年前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 全球人類今年4月每天產生的二氧化碳量比2019年的每日平均水平下降了17%。根據今天《自然氣候變化》雜誌發表的估算,溫室氣體急劇下降的原因是COVID-19大流行。這使世界達到了與2006年相同的全球變暖汙染水平,這也顯示出過去14年中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多少。
  • NASA領導的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超15英寸
    科學家們利用美國宇航局(NASA)的數據得出結論稱,不加控制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能會導致海平面上升超過15英寸(0.38米),對冰層融化發出嚴厲警告。海平面大幅上升將導致世界各地沿海地區發生嚴重的洪水,並造成潛在連鎖反應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