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排氣也是錯嗎?科學家:溫室氣體的排放或主要來源於此

2020-12-05 騰訊網

根據最新研究發現,甲烷(化學式:CH4;英語:Methane)氣體排放當前正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其中農業和化石燃料是兩大重要影響因素。

全球碳排放項目的研究人員在近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根據氣候模型給出的數據,到2100年,由於地球上甲烷氣體含量的持續走高將可能導致全球氣溫上升3-4攝氏度。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查閱了從2000年到2017年的全球甲烷氣體排放數據。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是有完整甲烷氣體排放數據的最後一年。專家表示,從數據走勢上來看,全球氣溫最終會達到一個危險閾值。到那時,例如像火災、洪水和乾旱等自然災害將可能變得司空見慣。

甲烷氣體排放持續走高

該研究小組稱,甲烷氣體在過去的100年裡要比二氧化碳更具有捕捉熱量的能力,其中人類的社會活動佔甲烷氣體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自2000年以來,溫室氣體的年排放量已經上升了9%,這個數字相當於在全球範圍內增加3.5億輛燃油汽車的影響。

養牛業導致甲烷氣體排放增加

研究表明養牛業是導致大氣之中甲烷氣體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該團隊由史丹福大學地球、能源和環境科學學院的地球系統科學教授羅布·傑克遜(Rob Jackson)領導,並於近日在《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和《環境研究快報》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相關內容的論文。傑克遜教授表示:「牛和其他反芻動物的甲烷氣體排放量幾乎與化石燃料燃燒所排放的甲烷氣體含量一樣多。」

人們雖然拿憨態可掬的奶牛開玩笑,卻沒有意識到源頭到底有多大。研究人員稱,農業作為一個整體,所產生的甲烷氣體佔據甲烷氣體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二。另外,水稻種植和生物物質燃燒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我們一直認為的化石燃料卻只佔了剩餘三分之一當中的絕大部分。

傑克遜教授認為,儘管在冠狀病毒封鎖期間,大部分製造業和運輸業都面臨斷崖式的業務下跌,以至於碳排放量顯著下降,但甲烷氣體的排放情況卻並非如此。

傑克遜教授表示:「甲烷氣體排放量持續走高的原因不僅源於社會活動與工業發展,農業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美國,天然氣使用量的增加大幅推動了甲烷氣體排放這一數據的增長。雖然這種方式可以通過降低煤炭的使用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它的確會釋放出更多的甲烷氣體。 從世界範圍來看,歐洲目前是唯一一個甲烷氣體排放量下降的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要得益於其農業效率的提高和工業製造排放的減少。

對於甲烷氣體排放的治理措施

來自法國凡爾賽聖昆廷大學的科學家瑪麗埃勒·索諾伊斯(Marielle Saunois),同時也是《地球系統科學數據》論文的主要作者認為:「在歐洲,政策和更好的管理措施對減少了垃圾填埋場、糞肥和其他可能來源的甲烷氣體排放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不僅如此,那裡的人們也在減少對於牛肉類製品的攝入量,並開始增加對於家禽和魚類食品的攝入量。」

數據顯示,當前全球甲烷氣體排放量增長最大的兩個地區分布位於熱帶和溫帶,研究人員表示,與人為甲烷氣體排放相比,很難找出自然條件下甲烷氣體的排放來源。 研究人員表示,為了減少甲烷氣體的排放,我們不僅需要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還需要儘可能控制管道和油井洩漏所造成的不必要事故。

傑克遜教授樂觀地認為,無人機、衛星和飛機監控等先進裝備將會在未來五年內在農業以及養殖業等領域之中取得重大進展。 該研究團隊還表示,未來我們還需要在農作物種植方面以及食物的烹飪方面進行更多的優化與改良。例如,用藻類植物來充當動物飼料,以減少動物排出的甲烷氣體含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世界快餐連鎖品牌漢堡王於近日宣布了一項通過在飼料中添加檸檬草的舉措來改善奶牛飲食的計劃方案,該公司負責人表示,飲食的這一變化將使奶牛每天的甲烷排放量減少33%。

綜上所述,由於甲烷氣體的過度排放對於全球氣候的影響固然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養殖業對於人類來說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如果只一味強調通過減少奶牛排氣來降低甲烷氣體排放量的話,相比於奶牛的群體數量來說,人類是不是更應該減少排氣行為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溫室氣體的排放源於奶牛的「屁」?科學家:的確如此
    甲烷氣體排放持續走高該研究小組稱,甲烷氣體在過去的100年裡要比二氧化碳更具有捕捉熱量的能力,其中人類的社會活動佔甲烷氣體排放量的一半以上。自2000年以來,溫室氣體的年排放量已經上升了9%,這個數字相當於在全球範圍內增加3.5億輛燃油汽車的影響。
  • 一隻牛每年排放3噸溫室氣體,對環境影響超過汽車,專家絞盡腦汁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我們人類的家用汽車排放的廢氣,工廠中排放的廢氣,都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原因。除了這些工業設施之外,地球上大部分動物在生活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也是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最近的一項科學研究中,一些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對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較大的生物,這種生物就是我們十分熟悉的牛。
  • 排出甲烷氣體引發「溫室效應」 奶牛打嗝地球發熱
    新華網訊  奶牛每40秒鐘就要打一次嗝,這可能不太「禮貌」,但對於奶牛的食物消化來說卻是必須的。科學家們現在正在想辦法讓奶牛減少打嗝,因為奶牛打嗝時所排出的甲烷氣體,是除二氧化碳之外的第二大容易引發「溫室效應」的有害氣體。
  • 奶牛吃草不環保?科學家發現乳業碳排放高,溫室氣體來自奶牛打嗝
    舉報   當地時間3月13日,據英國《每日星報》報導,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表明,乳製品在生產過程中會導致溫室氣體的巨大排放
  • 牲畜釋放的氣體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15%,佔比最重是奶牛!
    關注一則最新消息,科學家稱全球變暖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奶牛放屁!目前全球各國科學家進入到了緊張的討論中,對全球變暖真是世界一大難題,不過真的要怪奶牛嗎?你還別說這跟奶牛的氣體排放真的有關係的。
  • 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被嚴重低估
    溫室氣體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量一直被結構性低估,皆因使用的測量方法所致。 科學家佩特拉克朗為荷蘭能源研究中心(ECN)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荷蘭)所進行的研究使用了測量這些溫室氣體排放的創新方法,這就是她得出的結論。克羅最近因為使用這個更精確的方法測量而獲得了她的博士學位,這一方法也部分地解決了系統性低估這個問題。
  • 科學家欲提升粉紅海藻產量 減少奶牛打嗝時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早在 2014 年的時候,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CSIRO)就已經發現 —— 通過將粉紅色海藻 Asparagopsis 添加到奶牛的飲食中,竟可將奶牛產生的溫室氣體數量減少 99% 。現在,科學家們希望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培植這種海藻,從而將這項減緩地球變暖的有效舉措推廣到澳大利亞之外。陽光海岸大學(USC)副教授 Nicholas Paul 表示:只要種下的粉紅色海藻足夠多,就能夠將澳大利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 10% 。
  • 科學家稱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是「生存排放」
    據《中國農業工程學報》2008年10月報導,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研究表明,通過改善反芻動物營養、推廣稻田間歇灌溉、建設沼氣、推行緩釋肥、長效肥料可以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但急需進行技術和經濟性評估。
  • 全球溫室氣體中的甲烷排放達到歷史新高
    過去十年由於人類對能源和肉食的需求不斷提高,導致溫室氣體甲烷 (methane, CH4) 排放量增加了 9% 。溫室氣體中吸收熱能高的甲烷主要來自石油和農業畜牧業生產,對全球氣溫升高影響嚴重,在全球甲烷排放普遍升高的背景下只有歐洲排放量下降。
  • 一頭牛每天排放500升甲烷!科學家望培育少放屁奶牛來拯救世界
    有科學家悲觀預測:到了2040年以後,北極格陵蘭島夏季可能再也看不到冰川了。眾所周知,地球發生微妙變化的幕後黑手是全球變暖,而全球變暖的源頭又是人類過多排放溫室氣體,這已經是全世界不可否認的公開事實了,在這一點上大家應深有體會,每年夏季明顯變熱了。
  • 西方科學家指責亞洲水稻排放溫室氣體甲烷
    水稻專家認為這種觀點太過極端  農民應該不算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相對城裡人,他們很少坐飛機出行,很少開大排量汽車郊遊。  不過,在如今這個時興談論氣候變化的時代裡,一幫西方科學家又將矛頭指向亞洲的米農,稱他們種植的水稻田全天候排放著比二氧化碳還要厲害的溫室氣體。
  • 正確認識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一方面它們使地球表面變得更暖,科學家研究表明:如果沒有溫室氣體的保護,地球上的年平均氣溫將降低至-23℃,而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才能在年平均氣溫14℃的地球上生活;另一方面,導致了全球變暖和極端氣候事件頻繁發生為特徵的氣候變化。由於人類活動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破壞了自然活動釋放的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平衡,且短時期內不能恢復。
  • 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或並非溫室氣體!
    一直以來,導致全球變暖最主要的原因都被認為是因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其中溫室氣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所以許多科學家們都呼籲我們要節能減排,使用清潔能源的產品,要低碳生活,從生活的各個方面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 水處理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及其時空特徵分析
    2018年4月,生態環境部公開徵求《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去除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核算技術指南(試行)》的意見,標誌著我國城鎮汙水處理廠的環境管理進入了減汙減碳協同作用的新時期。汙水處理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分為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兩類。
  • 聯合國環境署:溫室氣體排放缺口比想像的更大
    中國氣象報記者史一卓報導 11月21日,聯合國環境署在北京舉辦了《2012年排放缺口》報告發布會。該報告以倫敦為主會場全球發布,北京是亞洲區域的發布城市。  該報告指出,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比2020年需要達到的水平高出約14%。
  • 牛排放的氣體加劇了全球變暖?不,牛打嗝才是關鍵
    從這個角度來說,奶牛放的屁很可能比汽車尾氣對溫室效應的貢獻更大。這可並不是一句玩笑話,據聯合國糧農組織(AFO)發布的一項報告,畜牧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排放總量的18%,而所有交通工具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僅佔13%。 可別小瞧畜牧業所排放的氣體,據報導,德國中部小鎮拉斯道夫曾發生過一起牛棚爆炸事故,罪魁禍首就是這個。
  • 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亟須評估
    本報訊 「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
  • 研究成果:青藏高原河流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
    青藏高原河流竟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曄 通訊員林雯)溫度低、海拔高,是人們對青藏高原的固有印象。由於這個原因,過去科學家猜測這裡的河流也應是「低碳」。但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一項成果表明,青藏高原河流溫室氣體的排放通量處於世界中高水平。該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中。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極」,溫度低、海拔高,擁有面積廣袤的凍土層。青藏高原也是亞洲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與印度河養育了數十億人。但是,科學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是對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地區之一。
  • 蛤蠣需要為相當大比例的溫室氣體負責
    credit:123RF科學家最近已經證明,海洋裡的蛤蜊正在釋放大量有害的溫室氣體到大氣中。
  • 科學家預測: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後 全球氣溫或會繼續上升
    科學家預測: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後 全球氣溫或會繼續上升 2020-12-02 09:54:50 來源:科技日報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了一項氣候科學報告,歐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