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研究發現,甲烷(化學式:CH4;英語:Methane)氣體排放當前正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其中農業和化石燃料是兩大重要影響因素。
全球碳排放項目的研究人員在近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根據氣候模型給出的數據,到2100年,由於地球上甲烷氣體含量的持續走高將可能導致全球氣溫上升3-4攝氏度。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查閱了從2000年到2017年的全球甲烷氣體排放數據。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是有完整甲烷氣體排放數據的最後一年。專家表示,從數據走勢上來看,全球氣溫最終會達到一個危險閾值。到那時,例如像火災、洪水和乾旱等自然災害將可能變得司空見慣。
甲烷氣體排放持續走高
該研究小組稱,甲烷氣體在過去的100年裡要比二氧化碳更具有捕捉熱量的能力,其中人類的社會活動佔甲烷氣體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自2000年以來,溫室氣體的年排放量已經上升了9%,這個數字相當於在全球範圍內增加3.5億輛燃油汽車的影響。
養牛業導致甲烷氣體排放增加
研究表明養牛業是導致大氣之中甲烷氣體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該團隊由史丹福大學地球、能源和環境科學學院的地球系統科學教授羅布·傑克遜(Rob Jackson)領導,並於近日在《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和《環境研究快報》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相關內容的論文。傑克遜教授表示:「牛和其他反芻動物的甲烷氣體排放量幾乎與化石燃料燃燒所排放的甲烷氣體含量一樣多。」
人們雖然拿憨態可掬的奶牛開玩笑,卻沒有意識到源頭到底有多大。研究人員稱,農業作為一個整體,所產生的甲烷氣體佔據甲烷氣體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二。另外,水稻種植和生物物質燃燒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我們一直認為的化石燃料卻只佔了剩餘三分之一當中的絕大部分。
傑克遜教授認為,儘管在冠狀病毒封鎖期間,大部分製造業和運輸業都面臨斷崖式的業務下跌,以至於碳排放量顯著下降,但甲烷氣體的排放情況卻並非如此。
傑克遜教授表示:「甲烷氣體排放量持續走高的原因不僅源於社會活動與工業發展,農業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美國,天然氣使用量的增加大幅推動了甲烷氣體排放這一數據的增長。雖然這種方式可以通過降低煤炭的使用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它的確會釋放出更多的甲烷氣體。 從世界範圍來看,歐洲目前是唯一一個甲烷氣體排放量下降的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要得益於其農業效率的提高和工業製造排放的減少。
對於甲烷氣體排放的治理措施
來自法國凡爾賽聖昆廷大學的科學家瑪麗埃勒·索諾伊斯(Marielle Saunois),同時也是《地球系統科學數據》論文的主要作者認為:「在歐洲,政策和更好的管理措施對減少了垃圾填埋場、糞肥和其他可能來源的甲烷氣體排放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不僅如此,那裡的人們也在減少對於牛肉類製品的攝入量,並開始增加對於家禽和魚類食品的攝入量。」
數據顯示,當前全球甲烷氣體排放量增長最大的兩個地區分布位於熱帶和溫帶,研究人員表示,與人為甲烷氣體排放相比,很難找出自然條件下甲烷氣體的排放來源。 研究人員表示,為了減少甲烷氣體的排放,我們不僅需要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還需要儘可能控制管道和油井洩漏所造成的不必要事故。
傑克遜教授樂觀地認為,無人機、衛星和飛機監控等先進裝備將會在未來五年內在農業以及養殖業等領域之中取得重大進展。 該研究團隊還表示,未來我們還需要在農作物種植方面以及食物的烹飪方面進行更多的優化與改良。例如,用藻類植物來充當動物飼料,以減少動物排出的甲烷氣體含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世界快餐連鎖品牌漢堡王於近日宣布了一項通過在飼料中添加檸檬草的舉措來改善奶牛飲食的計劃方案,該公司負責人表示,飲食的這一變化將使奶牛每天的甲烷排放量減少33%。
綜上所述,由於甲烷氣體的過度排放對於全球氣候的影響固然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養殖業對於人類來說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如果只一味強調通過減少奶牛排氣來降低甲烷氣體排放量的話,相比於奶牛的群體數量來說,人類是不是更應該減少排氣行為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